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將門毓秀

正文 第147章 親情回護 文 / 黃老邪的玉簫

    卓奇一口氣說出好幾個人,因有了足夠的證據,便志得意滿地斜睨著月牙公主。

    月牙才不理他那一套,開口說道:「那麼多人聽見又怎樣,或許是湊巧方才爐火出了問題也說不準,你憑什麼就說我師父就是那顆什麼星……」

    「你們在殿堂之上,當著眾人吵嚷成何體統!」康熙突然沉聲低喝道。

    康熙一出聲,下面在做的眾人方纔還嘩然一片,此刻頓時鴉雀無聲。

    康熙四下看了看眾人,事實上,剛才卓奇所言他此前也聽說過,當日也的確有幾位大臣在場,康熙看了眼索額圖,只見索額圖正悶頭端著茶碗喝茶,想必是剛才為寶蘭之事也覺得顏面無光,此時收斂低調許多。

    明珠留在京城,此刻不在這裡,康熙側目又看了一圈,見陳廷敬正襟坐在座位上,便問道:「陳大人,你怎麼看此事?」

    陳廷敬曾做過康熙幼年時候的太子太傅,為人持重,且公正清明,是很得聖心的老臣,平日頗得康熙器重。

    只見陳廷敬端正起身站立,對康熙,孝莊行禮畢,緩緩開口道:「回皇上,方才眾人議論,微臣也都聽見了,剛才卓大人所言只事,欽天監卻有奏報,然微臣以為,此事畢竟事起突然,或有其他因由也說不準,微沉覺得還是先調查再做結論也不遲,此時再換一隻紅泥爐,換了新炭來,若是仍舊如此,皇上再發落也不遲。」

    康熙聞聽略點了點頭,抬眼見門口宴桌旁站起一人,正是懷袖的二姐夫馬爾汗,便問:「馬大人,你站起身有何話說?」

    懷袖聞聽趕忙回頭看時,只見馬爾汗已經恭敬地走出了座位,雙手抖了抖衣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請安畢,說道:「皇上聖明,懷袖雖然是我妻妹,卻是由微臣府中入得宮內,雖然微臣與其相處時日不多,但對其多少略有瞭解。」

    馬爾汗說至此,略頓了頓,繼續說道:「方纔卓大人懷疑她是炎星犯帝星,微臣想替懷袖說幾句公道話,其一,懷袖出身北方邊疆,北方屬水,二來微臣聞聽內人講過,懷袖降生於初春,其時正值紫薇宮落東方,乃應屬『木』,且其落生時恰逢天降瑞雪,皆是土木水之本源,無論如何與火不沾干係的,望萬歲爺明察。」

    康熙仔細聽著略點了點頭,說道:「你所稟奏的朕知道了,你起來回坐吧,朕自會使人查明。」

    「謝萬歲……」馬爾汗高聲謝過,又磕了頭方才起身歸了座位。

    懷袖回頭望著緩緩歸座的二姐夫馬爾汗,眼內忍不住泛起一層薄薄的水霧。

    曾住在兵部尚書府時候,與這位二姐夫並無過多的交集,原是連話都不曾多說過的,沒想到此時他竟然為自己挺身而出,看來關鍵時刻一個「親」字果真了得。

    康熙說道:「剛才之事朕覺得陳大人說得有理,此事朕自會派專人去查,此刻先擱下。」

    說罷注視著懷袖和聲問:「懷姑娘,你還能繼續烹茶麼?」

    懷袖聞言,趕忙輕輕點了點頭。

    康熙和笑道:「好,既然如此,咱們就別破壞了此次茶宴的興致,就請懷姑娘繼續為大家演示點茶技藝。」

    說罷回身對侍立在身旁的李德全吩咐道:「去派人把朕的御茶房的那只紅泥爐搬過來,順便把咱們宮裡的炭帶過來一些。」

    「庶,奴才這就去辦。」李德全說完,轉身跑出去吩咐。

    康熙那番話雖然聲音不大,但旁側坐的裕妃,寶蘭等皆面色微變,就連惠妃也忍不住側目看了懷袖一眼。

    常寧當即吩咐幾個太監,將剛才弄髒了的地方收拾乾淨,其中一個小太監抬那只紅泥爐子正要搬出去,常寧卻將其喚住,低聲說:「你去把它放在我的座位旁邊吧,我想瞧瞧。」

    那小太監應了聲,便將那只已經被熏的黢黑的紅泥爐子放在了常寧的座位旁側。

    不多時,幾名御前太監在李德全的安排下,將康熙御茶房的紅泥爐和部分木炭搬過來,安放在了月汐凝嵐殿正中央。

    此時的懷袖,心下已經回復了平靜,靜靜侍立在殿中央,等待一切再次預備妥當,寧和的儀容猶如方纔的事情沒發生過似得,微微向上低身施禮後,繼續點茶。

    懷袖將團茶小心翼翼地捏開方才紅銅的小茶碾內,細細地研成細粉,又從另一個瓷罐內取了幾顆粉紅色的干花骨朵放入碾內一起研碎,後放置在茶羅上又細緻地篩了一遍。

    篩過茶,懷袖將茶末放置在一盞白瓷的茶荷中,才細細解釋道:「茶末篩的越細膩越好,這樣茶末入水後便能飄起來,湯花也能凝結,從而『盡茶之色』」。

    坐在康熙身邊的張廷玉忍不住低聲讚歎:「果真是烹茶的內行,如此精細步驟,甚是少見!」

    篩茶完畢後,懷袖將青釉瓷瓶中的水倒入提梁銅壺內,拿起火石火鐮準備再次點火煮水,這一次,懷袖仔細看了看那紅泥爐,又留心檢查了木炭才開始點火。

    眾人見懷袖點火的時候,也都略顯緊張,李德全已將身形側在皇上身旁以防萬一。

    可這一次,卻是安然無恙,紅泥爐中的天火冉冉釋放出橘紅色的火苗,如溫柔的手掌輕輕地撫摸著提梁銅壺的手柄。

    眾人見無異常出現,便都放了心,懷袖心裡也終於舒了口氣。

    然而坐在康熙旁側的容若,卻始終劍眉凝結,見懷袖此次點火再無異常,便趁著眾人專注欣賞茶技時,悄悄俯下身子,細細查看起方纔那只爆了的紅泥爐。

    懷袖將火吹至旺盛後,放下吹筒說:「煮水的火候以及水燒的『老』或『嫩』都有要求,也會至使茶的味道發生變化。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中說到過水的標準是『燙似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為度』。」

    轉眼間,提梁銅壺內的水漸漸噴出白色的水霧,懷袖小心翼翼墊了茶巾,將水燒好後,懷袖用茶鑷夾起預備好的兩隻黑鲉堆花加彩茶碗用壺中的水澆燙,口中亦不忘講解釋:「此一步為『熁(讀xie二聲)盞』此一步是將杯盞加熱,北宗蔡襄說過『凡欲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冷則茶不浮』。」

    熁盞完畢,懷袖用一盞小木勺從茶荷內挑了一點茶末放入茶碗中,接著注入沸水,又細緻地調和茶末至濃膏油狀,又解釋道:「此一步為『調膏』。接下來便可以進行『點茶』和『擊拂』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