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求真證道傳

正文 第五十五章 仙魔一體 文 / 杯中仙

    方小虎進入野人巢穴,被裡面的場景震撼,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這是一幅駭人至極的慘狀!洞穴裡,橫七豎八堆放著幾百具野人的屍體,有男有女,有老友少,甚至還有未滿週歲的嬰孩。他們的死狀殘忍,神情可怖!有的被撕開了肚皮,內臟撒了一地;有的被砸斷腿腳,鮮血淋漓;還有的連全屍都沒能保留,被分成了數塊……整個洞穴瀰漫著濃郁的血腥味,肉屑滿地,血流成河。這幅場景,比之修羅地獄尤有過之!

    其中的許多野人,方小虎都非常熟悉。他在修體期,曾與野人們打了一年交道,整日裡錘煉體魄,把酒言笑。野人們豪邁爽朗的性格,深深地感染了他。如今,看著熟悉的人慘死面前,怎能不令小虎傷心難過?怎能不讓他痛哭落淚?

    還有那群頑皮的小野球方小虎如此稱呼他們。小子們跟他熟稔後,經常趁他酒醉爬到身上玩耍。解他衣裳,揪他頭髮,摳他鼻孔,把小虎當成了親密無間的家人。現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全部變成一具具冰冷的死屍。在陌生的天國裡,他們還能毫無羈絆地玩樂嗎?

    小虎挨個察看,可惜無一活口。又尋遍其他洞穴,全是同一幕慘狀。他終於相信,離火峰野人一族,除阿骨烈一人存活外,全部身亡!

    方小虎壓抑悲痛,喚醒骨夫大哥,細問事情經過。阿骨烈神情憔悴,萬念俱灰,哽咽地說道:「幾天前,山裡發生異象,天崩地裂,萬物損毀。大家受到牽連,紛紛昏迷。等我醒來,發現族人全部發了瘋,互相攻擊,見人便殺。我一人無法阻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殘殺而死!」

    方小虎噙著淚水,悲聲問道:「骨夫大哥,你可知大家為何迷了心竅,自相殘殺?」

    阿骨烈瞬間爆發,咬牙切齒地吼道:「除了天魔聖尊,還有何人能有這種手段?」頓了一頓,他失神說道:「我族在這裡生活了無數歲月,不知從哪一代起,便被他奴役,成了魔役一族。自此,我族之人生來便失去自由,命魂被他掌握,生死全在他的一念之間!先祖曾說,如果能解開奴役,還族人自由之身,付出多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現在好了,我族終於解脫,再也不用受人擺佈。只是,只是這代價太大,大到滅族亡根,讓我承受不起啊!」說完,他眼圈一紅,扯著頭髮痛哭起來。

    說話間,一人駕雲而至,正是離火真人小虎一人前往師尊洞穴,離火師兄怕他出現意外,一直關注他的動向此時現身,正是要向他解說野人滅族的經過。

    小虎無心客套,認真聆聽師兄講述。

    「那日,我們五人收到師尊神念,悲痛方定,便匆忙趕來。趕到時,師尊已經鎮住天魔,二人元神一同沉入封印。我們以為威脅解除,拜了師尊,正要離去。殊不知,那魔頭竟然如此歹毒,不顧野人死活,召回他們體內的魔種,魔氣大增,拚死抵抗。我們怕他逃出,便合力穩固封印,直過了整整一日,才將他壓制下來。失去魔種的野人,喪失理智,自相殘殺。等我們出了山洞,才知野人一族遭受了滅頂之災,但為時已晚,已經回天乏力了!」說完,離火真人疑惑地看向阿骨烈。

    小虎知道師兄的意思,忙用真元查探,發現骨夫大哥體內並無魔氣,這才放下心來。那日,小虎歸還天魔的「**」,天魔心喜,解了阿骨烈體內的「魔種」,才讓他躲過一劫。

    但是,族人盡數死絕,即便阿骨烈躲過了死劫,也解不開心結,一生都將生活在悲痛的回憶當中。

    「師兄,我求你一事。還請召集峰內弟子,幫忙掩埋屍身,我代骨夫大哥在此謝過!」方小虎一抱拳,深深作了一揖。

    野人一族將他視為親人,小虎無以為報,只能掘墳立塚,送他們最後一程。

    離火真人滿口應允,發出訊息,安排了下去。阿骨烈身心疲憊,不作他想,任由二人善後。安排妥當之後,離火真人帶著小虎進入密道,來到了封印大廳。

    大廳裡,充斥著驚人威壓,正是仙魔對抗的餘波。巨大的雕像上,觸手擺動,彷彿群魔亂舞,讓人望而生寒。離火真人指著雕像說道:「小虎,這便是鎮壓天魔的封印。師尊的元神,就在封印之內!」

    小虎頂著壓力走到近前,一陣陣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他體內的千枚元丹快速轉動,好似受到了某種牽引,產生共鳴。小虎心下詫異,神識探去,瞬間便被封印裡的一幕驚呆了。

    只見雕像的胸口位置,有一個圓桌大小的氣團,正在緩緩轉動。氣團分六色,赤、橙、黃、綠、紫五種顏色的仙靈之氣佔了少半,另外大半被黑**氣佔據。隨著雕像外的觸手伸縮,一絲絲魔氣源源不斷地融入氣團。雖然每次進入的魔氣不多,但長此以往,仙氣必定不敵,終究會落在下風。

    看著熟悉的氣團,方小虎心神激盪。這不是自己體內的元丹嗎?只不過氣團的體積太大,絕非元丹可比。如果它再縮小百倍,看上去便與元丹一般無二。

    那五彩仙氣,定是師尊的元神所化。而那魔氣,則是天魔的元神。仙魔二氣爭鬥,在封印的限制下,竟然融為一體,這種變異真是始料未及。只是,師尊好像處於下風,被魔氣極力壓制,如果無外力相助,勢必會前功盡棄,功敗垂成。

    有人問:「為什麼大衍真仙還敵不過失了肉身的天魔呢?」其實,大衍真仙在青雲界呆了萬年,無法吸收仙靈之氣,常年損耗之下,修為大打折扣,還不及全盛時期的三成。反觀天魔聖尊,雖然也被囚禁萬年,但有「魔種」相助,竟然略佔上風,壓過了大衍真仙一籌。由此可見「魔種」功法的厲害之處!

    方小虎將雕像內的情形告知師兄,二人一起發力,輸入真元,幫助師尊共抗天魔。哪知事與願違,二人的助力,竟起不到絲毫效果。

    離火真人的真元,是普通的天

    地元氣轉化而來,不是仙元,根本奈何不了魔氣。小虎的真元,則是仙魔各半,輸入氣團之後,二者的總量同時增加,差距並沒有縮小。見此,二人不再徒勞,收功對視,沒了主意。

    正在二人商議之際,從雕像上傳出大衍真仙的神念:「小虎,我二人的元神已經交融,難分彼此。現下,天魔正全力吞噬我的仙元,等我仙元耗盡,他的修為又會精進。到時,青雲界將旦夕不保!為今之計,只有動用你的神功,全力吸收。你不必顧忌為師,如能滅殺此獠,我心甚慰!」

    聞言,方小虎猶豫不決。除魔的同時,也是在戮師,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徑,他如何肯做?但如果不做,反倒成全了天魔,變相地成了他的幫兇,讓他良心何安?方小虎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離火真人看出他的難處,急急說道:「小虎,師尊除魔衛道,行的是造福蒼生的大舉。你身為師尊弟子,怎地不知孰輕孰重?若是讓天魔死灰復燃,師尊的在天之靈也會責怪於你!事到如今,你還在猶豫什麼?」

    「可是,他是師尊,我,我下不了手啊!」

    大衍真仙神念又出,冷冷地道:「方小虎,為師今日便將你逐出師門!從今往後,你不再是大衍五行教弟子,更與老夫再無瓜葛!」

    「什麼?師尊,你,你……」大衍真仙的話彷彿晴天霹靂,讓方小虎五雷轟頂,愣在當場。

    「方少俠,你怎麼還不動手?難道你與天魔是一丘之貉,故意放他脫困的嗎?」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方小虎還有什麼可顧慮的?

    他把心一橫,運轉吸元**,雙手牢牢抵在雕像胸口。仙魔之氣徐徐湧來,又被聚元心經轉化為自身修為,散於全身穴道。體內的千枚元丹飛速轉動,仙魔二氣緩緩增加。方小虎剛剛突破結丹境界,正好借此機會加以穩固,為進軍元嬰境界,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每時每刻,小虎的修為都在增加。但他沒有一絲喜悅可言,反而留下了兩行熱淚。對他來說,這不是機緣,不是奇遇,而是一種心靈上的折磨,是一段痛苦的經歷。他將親手殺死恩師,讓師尊魂飛魄散,剝奪他轉世輪迴的可能。

    隨著真元入體,仙魔二人的神識也慢慢被抽離,融入了小虎的腦海。小虎已經先後吸收了老六、十一、米老頭的神識記憶,獲得了無相聖尊的修行感悟。如果此次順利,又將得到大衍真仙和天魔聖尊的記憶。這些記憶存在腦海,小虎不敢隨意翻看,他害怕自己變成第二個無相聖尊,擁有千百張不同的面孔,搞成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

    離火真人見他發功,不敢打擾,默默盤膝打坐,一旁護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團的體積逐漸變小,雕像外的觸手也好像喪失了活力,灰溜溜地耷拉下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每天都有故事上演,每天也都有劇幕落下。

    洞穴外,野人們的屍體已經就地掩埋,弟子們也紛紛離開。阿骨烈在族人的墳前坐了三天,喝光了所有烈酒,揮淚離開了令他傷心欲絕的家園。他孤身一人,無處可去,只好四海漂泊,浪跡天涯。

    直直吸收了三天,氣團內的五彩之色完全消失,只剩下臉盆大小的一團黑氣。小虎不敢再吸,怕魔氣過多,打破元丹的平衡。但既然已經開始,便不能半途而廢!無奈之下,小虎默默告罪一聲,取出了師尊的肉身。他左手抵在師尊背心,右手印上雕像胸口,雙手同時運轉吸元**,仙魔二氣等量攝入,堪堪維持平衡。

    隨著最後一絲魔氣被小虎吸走,巨大的雕像也彷彿完成了使命,轟然倒塌。離火真人睜眼望去,只見小虎精神奕奕,神采飛揚。在他腦後,一個模糊的陰陽雙魚緩緩轉動,豪光萬丈,如夢如幻。再觀小虎氣海,空空蕩蕩,毫無真元,竟好似一介凡人。這種異象,離火真人從未見過!只覺得這個師弟神秘莫測,不可捉摸。

    小虎罷功開眼,收回師尊肉身,內視查探。但見千枚元丹的體積增長,由原來的龍眼大小,變成了鵝蛋大小,修為也增加了三倍有餘。元丹的樣貌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涇渭分明,就好像太極雙魚,徐徐轉動,生生不息。

    方小虎起身拱手道:「師兄,此間事了,我想下山一趟,還望准許!」雖然師尊已經將他逐出師門,但那是權宜之計,二人都沒有當真。所以,二人還是以師兄弟相稱。

    離火真人提醒道:「你速去速回!離萬仙朝聖之期不足三月,到時你必須在場。未免世人生疑,我們不能將師尊歸墟的實情洩露,還需合力把戲演好!」

    小虎點頭稱是,重新索要了一枚師門令牌,告辭下山去了。

    此行,他沒有帶大聖,因為他不是去遊山玩水,而是要去見一個人。一個能聽他哭訴衷腸,傾倒苦水的至親之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