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重生紂王尋道

正文 第七章 玉虛宮,姜子牙出山 文 / 為何修仙

    卻說那南極仙翁說動姬發請姬昌召集天下諸侯朝商之後,卻是回了玉虛宮向元始天尊交了法旨。

    元始天尊卻又問道:「姜尚如今如何了?」

    南極仙翁笑道:「子牙如今善可,前些日子已然娶妻。」

    元始天尊又是一歎:「可惜姜尚因果在身,此生仙道難成。到時你再渡他回山門,亦不枉與他師徒一場。」

    二人一時間皆是默然。

    話說封神將起,道祖有言:封神之人身俱飛熊之象,封神之人拜入哪教,封神榜便由哪教執掌。數十年前元始天尊同時收得姜子牙與申公豹為徒,卻是二人都是與封神有緣之人,同俱飛熊之象。元始天尊雖不喜申公豹亦是收下為徒。多年思索,也是參悟出個中緣由。

    那姜子牙相貌端正,外表老實,為闡教眾人所喜;申公豹一臉奸猾,雖是修為精進迅速,卻是與闡教眾仙交情平平,倒是與截教之中多有結交。

    一日,卻是天尊自幽冥血海回山之後。原始在玉虛宮中招來南極仙翁。

    天尊高坐八寶雲光座上,卻是說道:「如此卻是到了姜尚下山之時了,你且去。」

    南極仙翁領會天尊意圖,告退而去。

    半晌之後,天尊微微一笑,招來白鶴童子,說道:「請你師叔姜尚來此。」

    白鶴童子領命而去,往崑崙山桃園中去請姜子牙,見到姜尚傳了教主法旨。

    姜子牙忙到玉虛宮大殿,來到大殿徑直行禮:「弟子薑尚拜見師尊,師尊萬壽。」

    元始天尊睜開雙眼,看向姜子牙,心中明瞭,暗自一歎:這姜尚果然修行無望,到現在也不過就會一些小術,難登大。

    元始天尊心思急轉,不過瞬間:「你上崑崙幾載了?」

    姜子牙面色恭敬,片刻之後說道:「弟子三十二歲上山,如今虛度七十二歲了。弟子上山修道已然四十年了。」

    元始天尊心中又是一聲感歎:「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那人間之福。成湯氣數已盡,周室當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你可早早收拾下山。」

    姜子牙一心修道,聽到這裡哪裡願意,慌忙哀求:「弟子乃真心出家修道。苦熬歲月,今亦修行有年;雖是滾芥投針,望老師大發慈悲,指迷歸覺。弟子情願在山中修行,必不敢貪念紅塵富貴,還望老師莫要趕姜尚下山。」

    元始天尊面色不變:「你命數如此,必聽乎天道,豈能違逆?」

    這時,南極仙翁卻是進得殿中,也是上前相勸:「子牙,機會難逢,時不可失;況天數已定,自是難逃。你雖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日。」

    姜子牙雙眼淒迷的看向元始天尊,見到天尊點頭,只得聽命下山。

    姜子牙出宮收拾行囊,元始天尊拿眼去看南極仙翁,南極仙翁亦是點點頭回應。

    姜子牙收拾好行囊,又到玉虛宮中交旨、拜別,跪地道:「弟子領老師法旨下山,將來何時歸來?」

    天尊微微頷首說道:「你如今下山,我有八句偈語送你,日後自有應驗,你自去琢磨:

    二十年來窘迫聯,耐心守分且安然。

    磻溪石上垂竿釣,自有高明訪子賢。

    輔佐聖君為相父,九三拜將握兵權。

    諸侯會合逢戊甲,九八封神又四年。」

    天尊說完,又道:「雖然你去,還有上山之時。」

    姜子牙拜別元始天尊與闡教眾人,自有南極仙翁相送。那南極仙翁又到玉虛宮見過元始天尊,兩人一番交談。

    南極仙翁說道:「老師,那申公豹已然聽了之前言語,吾觀其形色,頗有不忿之意。子牙此去,是否有些凶險?」

    元始天尊說道:「此事不妨。昔年,姜尚與申公豹一同上山,都俱飛熊之象。為師一時難以決斷,卻是都收入門下。為師多年參悟,已然明瞭。道祖曾言『封神之人身具飛熊之象』,當時,吾等眾人皆以為只是一人,如今看來,卻是兩人了。」

    南極仙翁聽了不由一聲驚呼,卻是在玉虛宮中有些失態。要知道闡教眾仙對申公豹並不友善,若申公豹是那封神之人,豈不是與闡教眾仙大是不利。

    元始天尊也不見怪,接著說道:「正是這申公豹與姜尚二人。此前,為師神魂寄托天道,而這二人也已然拜在吾闡教,是以為師才能算定。封神二人一明一暗,正好相合。而當年二人入山,子牙卻是得了申公豹相助,二人之間也是因果糾纏。吾便選了子牙主持封神之事;而那申公豹與那些個披鱗帶甲之輩相交,亦是著你放任。正可借了二人因果,串聯封神,披鱗帶甲之輩又如何與吾闡教相較。」

    南極仙翁這才明瞭元始天尊用意,口中稱善。

    那姜子牙離了崑崙山玉虛宮,一時間卻是沒了去處。要知道姜子牙本是孤家寡人一個,到如今已然七十餘,哪裡還有什麼親戚投靠。

    姜子牙一路走走停停,卻是想到朝歌城有一個幼時結義的兄弟,便往朝歌來尋他,反正他一時間也沒什麼去處。

    等姜子牙尋到朝歌城外宋家,他那幼時兄弟果然健在。二人把酒歡飲,互訴別情不提。

    姜子牙便在他這兄弟——宋異人家住下了。而這宋異人顯然也是一古道熱腸之

    人,見姜子牙已然七十出頭,修道又沒有什麼成就,卻是到現在還未娶妻,便想著給他這兄弟娶個妻子。

    正巧,城外有一馬洪與宋異人也算相熟。而這馬洪卻是有一女兒,都六十八歲了,到現在還未嫁。宋異人一想,正好與姜子牙做個妻子,便上馬家提親去了。馬洪家的女兒,到六十八都嫁不出去,現在有人提親,自然歡喜,千肯萬肯的定下親事。

    宋異人回家與姜子牙一提。姜尚雖是修道多年,七情尚在,再者玄門修道之人也並不忌諱婚嫁之事,自是同意下來。

    宋異人家業不小,自是出錢出力為兄弟操持了婚事。後世蘇軾曾有詩詞「一朵梨花壓海棠」,此時,姜子牙卻是「一朵梨花壓鐵樹」了。

    而姜子牙便也在朝歌安家,住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