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六章 ——配角不能少 文 / 弘毅知難

    兒子眼生之中的無比興奮,福臨十分自得,接著說道:

    「而且朕聽聞在呼瑪爾之戰中繳獲了一門羅剎人的火炮,其炮丸竟然比神威大將軍炮的還要大許多,足足有七斤半的份量!於是朕也下旨讓兵仗局依樣仿製。前幾日他們剛剛回奏,湯老瑪法可是嘔心瀝血,一月之內已經趕製五門神威大將軍炮,又按照羅剎洋炮,仿製兩門,炮丸三百餘。加上京畿所存紅衣大炮,可隨軍調動大小火炮之數,已不下一百門,堪用了!」言辭之間,皇帝陛下十拿九穩一般篤定!

    一百門火炮,在當時的清代君臣眼中,就是攻城陣仗之利器了!明清松錦之役後,明軍關外火炮大多落入清軍之手,只有駐守寧遠的吳三桂部,尚存有十多門紅夷大炮。而此時屯兵錦州的清軍已擁有近百門紅夷大炮。清人曾揚言:「將炮一百位擺作一派,憑它哪個城池,怎麼當得起三四日狠攻?」當時尚為明朝服務的著名西洋傳教士兼軍火專家湯若望就曾驚呼道:「彼(指清軍)之人壯馬潑,箭利弓強,既已勝我多矣。且近來火器又足與我相當,孰意我之奇技,悉為彼有。」「目前火器所貴西洋大銑,則敵不但有,而今且廣有之矣。」可見清初清軍已對火炮之歷有充分認識了。

    「如此恭賀皇阿瑪旗開得勝!」弘毅望著福臨的趾高氣揚,繼續吹捧!

    「嗯,的確可以從速用兵!」福臨不知不覺中被鼓舞了士氣,反而贊同了自己前面否定的論斷。

    「皇阿瑪,只要兒臣所轄阿爾巴人的婚事一成,他們必定可以心甘情願、趨之若鶩般作為前導隨行!」弘毅提醒一句。那裡山高林密水網交錯,不找些投降過來的羅剎降兵做前引,你去哪裡找羅剎人的要塞呢?

    「好!那這件事情還真要抓緊辦了!」

    「阿瑪,再者。別科托夫這所謂從四品的『包衣佐領』,可否就讓他掛個『佐領』的實差?畢竟行軍作戰,這實至名歸的頭銜也來的順利一些。」弘毅關鍵時刻不忘給自己人加官進爵。

    「哈哈,即使你不說,這件事情自然也在朕的謀劃之中!別看他羅剎降將,但只要是一心歸順、盡忠職守,朕怎麼會慢待了他呢?」福臨說的慷慨激昂。弘毅聽的倍受感動!

    「好!玄燁聽旨!」

    「兒臣在!」

    「朕早已加銜你為『羅剎隊歸化宗室管帶』,今日改作『南歸阿爾巴人管帶』。不具品級、只行實責,爾皇家僕役局可會商六部後,全權統領今後南歸之人的入旗歸化、婚喪嫁娶、天主司祭、房產耕地、品級銜職、餉銀俸祿等諸多雜事。待今日皇太后懿旨頒下,即刻辦理就是!」

    「兒臣領旨、謝恩!」

    弘毅一邊叩頭,一邊心中嘀咕:好吧,我替那位正史中的康熙皇帝提前三十年幹了這件活計了!人家那是要到1685年中**隊攻佔了阿穆爾河上阿爾巴津要塞(克薩),45名俘虜被押解到北京之後,才開始操辦的,而且不是自己親自辦!不過也不怕,咱自己給自己成立了一個皇僕局了。先!

    弘毅從地上爬起來之後,卻表現得意猶未盡,似乎有什麼話是想說不敢說的一樣。這都被情緒飽滿的皇帝看在眼裡,於是主動發話道:

    「玄燁,你還有什麼不明之處。儘管問朕就是。朕這個皇阿瑪,都給你一一解釋清楚,也讓你學一學如何治國理政、排兵布將!」

    好嘛,成了我不明白了都!弘毅心中自嘲,吞吞吐吐說道:

    「兒臣今日所學,勝過以往經年之累加。兒臣感念皇阿瑪厚愛!不過,兒臣,的確還有一處不甚明白,也不敢妄加揣測。」

    「哦?呵呵,何處?講吧。」

    「兒臣遵旨,就是那個關押在刑部天牢的斯捷潘諾夫,皇阿瑪如何處置?」

    「誰?斯捷……潘諾夫?」福臨一頭霧水,實在是沒有了印象。

    「就是那個呼瑪爾之戰被俘的羅剎頭領,午門獻俘的斯捷潘諾夫。」

    「哦,就是那個當日在午門之外被你痛斥的羅剎匪首呀!哈哈,你不說我還忘了知會你一聲了。這個匪首,他不知禮義、不識天威,縱匪行惡,進犯天朝,自然不可輕饒!」福臨終於記起來了,越說越來勁,卻沒有注意到弘毅的小眉頭越皺越緊。

    「朕已經准了刑部所奏,擬過三法司會審之後,按律於秋後問斬,正好拿他的狗頭來祭我大清的軍旗!」福臨一番好意,準備替自己的兒子好好出一口惡氣,提振一下這個小「管帶」的志氣。

    「兒臣叩請皇阿瑪三思!」不料這小子居然不領情,反而又跪下來!

    「玄燁,你怎麼為了一個羅剎匪首,『又要』求情?」福臨有些不悅了,這人頭落地雖不是小事,可在皇家眼中,的確易於反掌!但就這麼一件拍死個螞蟻一樣的小事,在他玄燁這裡怎麼就這麼費勁!前不久就有那個孫狗子,現在又出來一個斯捷潘諾夫!一個狗奴才、一個羅剎鬼,你都犯得著嗎你?

    「兒臣不是為他求情,而是要為大清著想……」

    「此話怎講?」

    「殺一個斯捷潘諾夫事小,可阿爾巴人馬上就要娶妻,然後就是出征。此時殺之,兒臣唯恐投鼠忌器,動搖了他們的軍心。畢竟,他們都是遠來羅剎之人,難免兔死狐悲呀……不若來日那這個沒用的斯捷潘諾夫做一個有用的交換。」弘毅故弄玄虛。

    「交換?」

    「皇阿瑪,關外的血海深仇,我大清臣民的鮮血,不能就殺他一個斯捷潘諾夫,還有幾個正主兒在那個羅剎國逍遙呢!而且論起罪行可惡可憎,那些回了羅剎國的人才更是可惡

    惡。兒臣聽聞別科托夫說,有個叫做哈巴羅夫的,回去羅剎國王城之後,居然就是因為在我大清燒殺搶掠,拿著我大清的龍興之地去給那個羅剎國主『開疆拓土』,反而給功封了什麼『軍役貴族』、『貴族之子』,豈不是可惡至極!」弘毅憑借後世的記憶,繼續刺激福臨。

    「軍役貴族?」福臨沒有貿然表態。

    「皇阿瑪,別科托夫說,這個『軍役貴族』其實就是我們的阿達哈哈番之類的勳官世爵而已。」

    「竟有此等事!豈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剛剛被激起豪情萬丈的青年皇帝,此刻自然不會認慫。

    「兒臣所以叩請皇阿瑪刀下留人,倒不是為了求他,而是待我大軍掃平關外之後,拿這個斯捷潘諾夫的狗命來交換那些罪行纍纍的惡徒!即使匪首不敢來引頸謝罪,到時候再法辦了他也不遲!」

    「嗯,有理!到時朕一紙詔告,就讓那個小小的一等公,提著你說的巴哈羅夫等匪首,親來京師認罪!既然這樣,你就去和刑部尚書圖海商議出個辦法來吧!記住,死罪雖免,活罪難逃!」福臨終於應允。

    「兒臣領旨!」弘毅長舒一口氣——終於千辛萬苦引出了下一步重頭戲的幾位主要配角了!

    此處參照十七世紀中葉俄軍普遍使用的10磅野戰炮。

    「軍役貴族」是所謂沙俄「服役貴族」的前身。軍役貴族發端自15世紀的莫斯科王庭,它以土地貴族為基礎,貴族從大公那獲得封地(稱為vi,貴族再將小塊土地(稱為estie)授予其隨從,作為報答,二者在戰時都必須跟隨大公出征,服軍役。這一體制與中世紀的封建制度十分相似,但不同的地方在於這一制度其實更為嚴苛stie土地只有在戰時,那些貴族縉紳才能享受其權益,戰事一結束,那些土地隨時會被收回,甚至會被授封給一位新的軍功貴族。彼得大帝時期,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所謂「服役貴族」體制,沙俄《官秩表》把服役人員組成為統一的社會等級貴族等級,所有社會成員可以通過做官的方式獲得貴族稱號,根據教育程度和任職期限晉陞官職,賞賜徽章、爵位。《官秩表》取代了中世紀門第原則,打破貴族等級的封閉性,增強了俄國君主制度的生命力和彈性。18世紀後期,葉卡特琳娜二世進一步完善了《官秩表》的任職原則,貴族銓敘局通過定期登記、鑒定、履歷表、《名冊》和人口普查等方式規範貴族官員的服役。重新強調任職年限、功績和教育程度原則。尤其強調功績原則,優勝劣汰。並把《官秩表》任職原則擴大到國家的其他行政部門。可見,《官秩表》的任職原則使俄國封建貴族等級和官僚等級有機地融為一體,俄國的服役貴族原則比普魯士實行得更為徹底。貴族頭銜的社會來源和名稱來源都出自於宮廷,擁有土地和農民的貴族個人對沙皇政權的感恩程度比任何國家要大。沙俄農民一直是對抗政府的社會異己力量,貴族從未興風作浪,職業性、永久性、無自主性的軍事服役依然是貴族的主要價值取向。俄羅斯貴族稱號依次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