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開生獻畫作 文 / 弘毅知難

    弘毅、瑪拉和季開生三人在東二所「密謀」一番之後,已近午時。瑪拉急匆匆要去宮外鑲紅旗駐地找他大哥,順便執行小爺的最新指示。自始至終,瑪拉沒有絲毫的懷疑和反對,在他心目中,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看重自己、看中大哥的主子,就一定不會心存芥蒂,也絕不會懷疑小爺的計劃會害了自己或者大哥。

    弘毅沒有阻攔瑪拉,只說了一句話:「別餓著肚子,傳膳房送點吃食也可,去營中與和托共進也罷,而且還可以喝點酒水,好好敘一敘你們的兄弟情深,畢竟,已經一年多沒有見面了。下午你不必當值就是,我今日還顧不上出宮。」

    瑪拉滿懷感激的走了。

    季開生見狀,也勉勉強強說要告辭,其實是在客氣,怕打擾貝勒爺享用午膳,還有那劑「奶口」。但自己憋了一上午的諸多要緊事,還沒有來得及匯報,於是腳下卻釘了釘子一般不見行動。

    弘毅知道季開生不請自來一定另有它圖,於是十分誠懇的說:「季師傅,今日就在所裡用飯吧,我還有些事與你商量,可以邊吃邊說。」說完,也不聽季開生那些客套言辭,就吩咐梁功去膳房安排。

    梁功出了正屋,衝著庭院裡遠遠侍立的王三喜招手,態度很是和藹。

    「公公,您什麼吩咐?」三喜屁顛屁顛跑將過來。梁功等到他來到身邊,卻一言不發,自顧自走下月台,來到院子的一隅。或過頭來,那三喜果然亦步亦趨跟著自己的後面,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十分恭順。

    「嗯!我說小喜子,你今兒上午差事辦的不錯呀?」梁功一臉和顏悅色。在西安門的時候,梁功被和托親兵捆綁之時。也沒有失望落魄,他知道,小爺能這麼安排,一定是知道自己會有今日被縛之事的,也就是說,自己這幅落魄樣子,說不定還可以讓小爺好好拿來運用一番。在這些不知死活的鑲紅旗兵士面前樹立一下他貝勒爺的威風。

    當聽到王三喜那一聲通傳的時候,說實話,梁功心中有了一絲波瀾——以前這差事可都是自己來做的,今日換做了那個只會在二所守門打掃的下等使喚人王三喜,難不成自己不再,這小子趁機上位?如果如此。必須有所對策!

    回宮的路上,梁功已經當仁不讓的「搶佔」了小爺肩輿旁的重要位置,試探三喜的反應。謝天謝地,那小子乖乖退到小爺身後,低眉順目地就這麼跟了一路。如此一來,梁功心下大寬,卻還是不能完全釋懷。如今小爺傳膳。小梁子準備故意提點一下這個小喜子。

    「喜子我還不是平日公公您裡教導的好,再說比起您給咱們小爺辦差的那架勢和氣魄,我還差得遠呢……」王三喜一臉巴結討好。

    「嗯,你小兔崽子有數就好!」梁功年紀比三喜也大不了幾歲,可說起這話卻一點也不含糊。

    「喜子有數,有數的很呢!這東二所之內,您可是我們這群使喚人的主心骨呢!」三喜回答的乾脆利索。

    梁功回頭望了望小爺的正殿,確認這個距離自己的言語一定不會被屋內之人聽到。這才放低聲調,卻心安理得的說道:

    「嗯!你聽好了,小爺今日回來的路上,我就替你說起今日那一嗓子通傳辦的不錯,小爺也是滿意。回來之後,到現在我還沒聽聞他說你一上午『替我』辦差下來,有何不力的地方。看來小爺對你是看重的。既然這樣,我看你也不必天天做哪些粗使活計了,就跟著我多看看、多走走,今後也還會有用得著你的地方。不過要論起辦好差事的真功夫。你小子還差得遠。所以日後還要跟著我好好學著點兒。明白不?」梁功故意加重了「替我」二字的語氣,就看三喜明不明白。

    「喜子拜見師傅!」王三喜聽聞,立即跪下磕頭。

    在這宮裡面,不是所有的小太監都能有幸找到一個師傅的!剛才梁功分明是說要自己以後多跟著他學習,那就是很明顯的招納之意!自己進宮以來,因為父母早亡、家境貧寒,哪有什麼餘錢來打點孝敬一幫大小太監、請人家做自己師傅?如今天上掉下這麼一個大大的餡餅,自己還不趕緊抓住不放!

    「嗯,起來說話吧。」梁功很滿意,小子還算機靈!

    「自今日起,您就是喜子的師傅。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個道理三喜明白。喜子沒有他求,就是好好跟著師傅學,日後有點上進了,師傅您再提點提點小兔崽子我,定當好好孝敬您!報答您!」三喜沒有急著起身,而是慷慨陳詞,語調卻和梁功一樣,盡量壓低了說話。

    「你個小兔崽子,溜鬚拍馬這一套少給我來!再說了,咱小爺的這東二所,也不興這一套!你就一件件辦好自己的差事,日後少不了你的前程!」

    「庶!」三喜原本從來沒有對什麼前程的奢望,只是祈求平平安安當差、穩穩妥妥得拿自己每個月的俸祿,雖然作為最低等的小太監,每個月只有月例1銀二兩、米二鬥,公費錢2還有制錢600,可也算是衣食無憂了。如果趕上年節和主子心情好,還會有節賞、壽賞、加班賞等多種賞賜3,也算是小有結餘。但聞聽自己也會有前程,三喜瞬間來了希望,滿心歡喜。原來,一輩子不出頭做點事情,就不會有前程,跟對了人,做對了事,前程自然來!

    瞧著王三喜給自己忙不迭打千兒行禮,梁功十分滿意,配合著自己年輕的面龐,卻換做一副持重老成的神態,說道:「那你現在就去膳房,傳了午膳過來。好好辦差去吧!小爺那裡,我自會給你抬舉……」

    屋內,只剩下了弘毅和季開生二人。

    「季師傅,那幅畫作可是談遷老先生所做?」弘毅不動聲色、似有似無問了一句,季開生如夢初醒,忙不迭從身後取過那幅畫。剛才進宮之時想了千言萬語,可以見到玄燁。卻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沖的七零八落,要不是弘毅眼尖,早就發覺,季

    開生這會子滿腦子全是耿昭忠門貼的變故,還沒有想起談遷作畫的事情呢。

    季開生一邊展開畫卷,一邊開始搜羅整理上午自己所經歷種種事件的描述之詞。

    「貝勒爺,這的確是談遷老先生今日上午剛剛繪就的。而且他還要下官代為鈐qian印4閒章一枚。」這是第一句,卻就此打住沒了下。要是別人,既然受人之邀在別人畫作之上蓋了自己的閒章,那就等於說是被別人高抬一般,一定會在這句話後面附綴上幾句「受之有愧」、「班門弄斧」、「不自量力」之類的客套話,然後等著欣賞者來大頌讚詞。

    弘毅倒不以為怪。因為辦這件事的人是號稱「清初第一直臣」的季開生季天中,秉性使然,他不是不會說那些個虛偽矯作之詞,而是不願說出口罷了。

    「哦,那可就是一幅上乘佳作了,快展開讓我來瞧瞧。」弘毅必須表現得很是好奇和期待的樣子。人都是這樣的,他可以自視清高。你卻不能泰然處之,若是也順桿子往上爬,顯得「更」清高,往往就是打人家臉一般的無禮了。

    隨著畫作的緩緩展開,弘毅一點一點看清楚了。首先,這幅畫如何展開本身,就大有學問!

    一幅長卷在季開生手中,是自右向左逐層鋪開的。於是,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方「無聲詩」的引首章5,緊著接那一座突兀挺拔的高山峻嶺躍然紙上,而後才是匍匐腳下的群山萎靡不振、涓涓細流的壯大蓬勃、大河東去的氣勢滔天,以及百川納海的豪邁壯闊、漁民百姓的恬淡安逸……最後,談遷題寫的那首南宋王質的《水調歌頭》、「談遷之印」的朱(陽)、「觀若居士」的白(陰),以及季開生親自鈐印的那一方作為「壓腳章」的閒章才映入眼簾。

    弘毅穿越以來。雖然還沒有來得及系統學習漢學,可浸淫在時下的「古代」化環境中,也算是耳濡目染、小有心得了。於是,他不得不佩服談遷這幅畫作。包括提拔和所有印章所帶給自己的震撼和感動。

    對於那兩枚分別作為引首章和壓腳章的閒章,弘毅更是仔細欣賞了好一陣子,暗自讚歎談遷畫作功力的同時,更是佩服季開生不愧是史書上記載的那樣——「少年成名,才卓越,有『江南才子』之稱」。這位直臣不光是為官耿直,在才學上也是成就斐然。他幼喜摹宋、元名跡,山水筆致蕭散,骨格陵瞻。後觀富春嚴灘之勝,故邱壑深邃,頗得黃公望簡筆松秀神趣。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季開生工詩善畫之外,還喜歡治印。

    「無聲詩6!好!所謂『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談老先生既然有些話不肯吐露,我自然要仔細揣摩才好。」弘毅看到引首章的內容,自然而然得想到了黃庭堅的那首名句,說出來也算是切合十分。

    「貝勒爺說的正是!談遷老先生的確是把千言萬語都畫在裡面了。能得貝勒爺的賞識贊同,他一定大呼知音!」季開生這番話,算是答應要將弘毅讚美之詞轉告談遷的表態。

    弘毅沒有說話,而是繼續仔細端詳畫作。因為,弘毅正在絞盡腦汁回憶一首著名的詞作,好藉以收攏人心!

    1月例,古時封建大家庭裡成員的每月費用,由管家人發給,叫做「月例」。也說「月錢」、「分例」清朝太監套用此詞。

    2「公費」一詞,至遲在宋代已出現。有研究者指出,宋代「公使錢又作『公用錢』、『公費錢』,屬於官署公費,主要是用於公務接待」,但因可用於宴請與饋贈,故某種意義上可視為「變相傣祿」。公費錢是明清時代太監的固定收入之一部分,與今天通行的、有著嚴格審批和支出渠道的「公費」不同。

    3有清一代,在宮中服役的太監,同樣也要領取俸銀。按照規定,太監的俸祿有:月例、月米、公費錢和恩加銀。其中恩加銀是賞給服役年久而勤勞的太監的,服役年限短的沒有。俸祿按太監官銜品級發放如果太監沒有官銜品級,其俸祿按三等發:一等每月月銀3兩,米3鬥,公費制錢600;二等每月月銀兩,米鬥,公費制錢600;三等每月月銀2兩,米2鬥,公費制錢600。除正式俸祿外,每年還有節賞、壽賞、加班賞等多種多樣的賞賜。特別是遇到生皇子和皇帝大婚時,賞賜更多。在賞賜中除銀錢之外,還按著季節賞賜各種綢緞、綾羅、錦紗、皮毛和珠寶、玉器以及各種名貴的書畫等物。如端午節,除銀錢之外,還賞有大葉蟒、多羅麻等名貴錦紗;中秋和年節賞寧綢、江綢、川綢、織錦緞、閃緞和各種洋縐與名貴的皮毛。每年所得的賞賜,都超過所得的俸祿。

    4鈐印,中國古代官方件或籍上面的印章符號,即加蓋印章。其意義在於表明所屬者對加蓋印章之物的擁有權、使用權或認可。通俗意即「蓋印章」,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鈐印始於北宋蘇東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一幅書畫作品用印得當,能夠「錦上添花」,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5引首章,多為長方形,也有作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根據畫面的需要,用於題款開頭二三字的右側,故稱引首。內容與壓角章相似。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份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佈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6無聲詩,指畫。古人以畫雖不能吟,但有詩意,故稱為無聲詩。古代畫家以「無聲詩」為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這一理想當然指向畫家在作品中透露的精神境界,而達到這一境界的決定步驟,是他們像詩人那樣,以極其洗練的方式對繪畫形式因素的精心組織。中國繪畫史上的那些傑作,在形式感和精神性兩方面都與詩歌相通。所謂「詩人以畫為無聲詩,詩為有聲畫」,就是此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