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一路春秋

正文 第二二章 生活壓抑 文 / 流雲飛飛

    那年春天,地裡的禾苗長的格外慢,葉子也稀稀拉拉的低垂著,沒有生機。進入雨水季節已經好長時間,卻滴水未下,看著田里的禾苗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懂行情的老漢一看就明白:那是缺水呀!

    自從那天起,抗旱的隊伍排成了長龍。

    經濟落後的農村,很少有幾個村能打上幾眼壩井,因為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作為當時在全鄉經濟最差的尚人村,更是無能無力,僅有的幾個壩井出水量也有限。為了爭奪那少的可憐的水源,家庭條件好的會早早的用抽水機佔下一口井,沒日沒夜的抽,直到將地澆完,抽完後,如果有農戶需要,還可以幫助別人澆地,然後賺點收入。

    但是,大多農戶沒有這樣的條件,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時間賽跑。

    那些日子,天還沒有亮,村裡的幾口大井旁就響起叮叮噹噹的水桶聲,路上響著「吱吱呀呀」的牛車聲和「咿咿喔喔」的趕車聲。車上放著大水囊,水桶則叮叮噹噹的圍在馬車的車沿上,那情景讓人想起了逃荒。因為王易為家裡沒有什麼勞力,所以便和王玉為合夥。

    一輛破牛車拉著水囊就這樣整天咿咿呀呀的穿梭於田間地頭,為了搶到那僅有的一點水源,王易為和王玉為往往在下半夜就開始他們一天的艱難勞作。男人們烏黑的臉上閃亮著汗水,女人們則嘟囔著給自己的田地多澆一點水,也許這正是人的自私之處吧。只要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哪怕一丁點的利益都要權衡的清清楚楚。特別是楊艷,作為仗著父親是鄰村支部書記的優勢,對家庭出身不好,家境貧困的王家,打心眼裡瞧不起,平時對王玉為非打既罵,為了維護家庭的和睦,王玉為大多以忍為主。

    楊艷在王雲心目中一直是以一個壞女人,特別從照顧劉氏這件事上更使他更堅定了認識。很多時候,奶奶劉氏的照料全靠王玉為和他的大女兒王霞照料,如果一旦兩人不在身邊,劉氏連飯都吃不飽,更不用說換洗衣物了。

    在臨到澆自家的田地時,楊艷原來無力的胳膊現在變得有力了,原來拉長的臉現在變圓了,本來嘮嘮叨叨的聲音現在卻變成了聲聲催促,甚至責怪。那些牢騷和不滿讓渾身無力的王玉為顯得更加蒼老,這讓一旁挑水的王易為氣的臉龐發紫。

    整整幾天的勞累,終於把所有的田地都澆完了,人們也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西邊的太陽已經掛在了遠處的樹

    (看/書網小說了那根神經,從王玉為手中奪過牛鞭使勁的趕起牛來。老牛被突然的驚嚇,猛的飛奔起來,王易為還沒有搞明白什麼原因就被重重的閃落到地上……。

    王易為的腳崴斷了。在這種情況下,照顧劉氏的任務自然落到了王玉為身上。在王易為臥床的那段日子,王雲回家後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去看望劉氏。每次看到劉氏,就會感到比以前衰老了許多,而劉氏乍一見王雲,便用呆滯的眼光先看一陣,然後伸出老榆樹皮似的手抓住王雲的胳膊,顫微微的說不出一句話來,深陷的眼窩裡漸漸融滿了淚花……。

    幾日後,劉氏去世了,由於學習的原因,家裡人沒有告訴王雲奶奶去世的消息,當他知道消息,已是幾天後的事情了。

    得知奶奶去世後,王雲的心是悲涼的,因為他可以想像出奶奶臨終前的樣子,一定是瘦骨嶙峋而又十分淒慘。聽母親劉美麗說,為了給奶奶換上壽衣,大伯和父親不得不用一袋百十斤的麥子將奶奶癱瘓的無法圈攏的腿壓直。

    奶奶的去世雖然給王雲帶來了感情上的悲痛,但對父親和大伯卻是一種經濟和精神的解脫,最起碼,兩個妯娌再不用為贍養老人問題斤斤計較。可有一件事情卻擺在了面前,那就是如何分配奶奶的遺產。

    所謂遺產本沒有什麼值錢的家什,只是一些平時奶奶用的鍋碗瓢盆,相對值錢的也是奶奶種植在院外的幾棵大樹和院子裡老輩們傳下的老槐樹。

    在樹木的分配上,兩家產生了分歧,大嬸楊艷看中了老槐樹,而劉美麗也看中了,因為他們都想用這棵槐樹打造一扇大門。兩個親兄弟是沒有利益衝突的,給誰都一樣,關於是妯娌,都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後來,全家人決定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的辦法解決,因為涉及到奶奶的財產,所以各位姑姑也被邀請回家,參與討論和定奪。

    最終經過大家表決,槐樹歸王易為所有,其他幾顆樹歸王玉為。聽到這個決定,楊艷像發瘋的母牛一樣,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的摔門而去。

    為了盡快更換大門,王易為在自己腳傷沒有痊癒的情況下,一瘸一拐的和王玉為用了一天的時間將樹伐倒。

    伐樹的當天,村裡上年紀的老人囑咐說:這樣的老樹不能伐呀,即使伐最好也找個風水先生看看,畢竟這棵樹有上百年了。

    而兄弟倆卻淡然一笑,全不放在心上,因為對於此類的迷信說法,他們是完全不信的。

    在他們伐完樹後,大嬸楊艷忽然趕來,來到後,她二話沒說,一屁股做到樹幹上:這樹是我們家的,誰也不能拿走……,那架勢,活生生的一個潑婦。

    看著這個所謂的大嫂,勞累一天的王易為再也沒有精力跟她生氣,一怒之下,拿起自己放在地上的衣服,轉身回屋,走時沉悶的丟下一句話:不要了,你們拿去吧……。

    骨子裡,王易為是一個脾氣暴躁,不會拐彎的人,喜歡直來直去,這也導致了他工作為什麼不順利,最終失去的原因。

    另一方面,加之他懷才不遇,多有鬱悶,平時又借酒消愁,生悶氣,發無名火,一般人他看不上,別人也不願意和他交往。

    況且在農村,他幹農活的手藝又很差,難免有人笑話他「窩囊廢」,這更讓王易為心情不快,也更害怕與楊艷爭吵時被當街「揭短」,因為這已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在窩火之下,他做出了這個決定,說到底,他還是為了家庭的團結和睦,怕讓村裡的人在家門口笑話。

    在得知楊艷反覆無常的做法後,幾個姑姑十分憤慨,但考慮到王玉為在家中的地位,又無法多說。最後,還是大姑王藍偷偷從自己的腰包裡掏出了幾十元錢塞給王易為,算是對這個事的一個終結,同時也為了平息劉美麗的埋怨。

    雖然事情是解決了,但由此帶來的後遺症卻源源不斷,妯娌之間的關係水火不容,兄弟之間也變得有些彆扭。在憋屈之下,王易為甚至伐掉了院子裡的老柳樹,砍掉了長勢正濃的杏樹,整個六間房子的院子頓時變得空空蕩蕩,就連搭建的牛棚最後也被王易為拆掉,將劉氏原來居住的三家屋子的其中兩間騰出來做了牛棚,具體原因誰也說不清楚。

    槐樹事件發生以後,每次王雲週末或放假回家,總感到家中冷冷清清,沒有一絲生機,就連父親王易為跟自己說話也帶著一種抑鬱和深沉,那種感覺,彷彿是在硝煙瀰漫的戰鬥之後,一個人正哀怨卻又無法改變的守望著戰場上的一切……。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