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一路春秋

正文 第六章 各自為家 文 / 流雲飛飛

    自從王清河「反革命」的事情使全家受到連累後,王玉為和王易為只能告別他們心愛的學業,每天和其他人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後來,身為大姐的王藍通過高光的關係為王易為找了一份工廠業務員的工作,雖然是一家鄉鎮企業的小型閥門廠,但屬於集體企業。在那時來看,也算是公家單位,還是很吃香的。而王易為則和王清華一樣,學起了做生意。當然,那時做生意已經不像王清華年輕時的年代那樣謹慎了。

    由於高光的身份原因,工廠領導對王易為自然有所照顧,所以在很多年內他的日子還是過的不錯的。

    王易為的單位離家有四十多里,農閒時,他會住在單位宿舍,農忙時,他便騎著結婚時買的大金鹿牌自行車,早出晚歸,盡可能的幫家裡多幹些農活。一旦工廠有銷售業務,他也只能山南海北的四處闖蕩,有時一個月都回不了家。那時,照料一家老小的任務便全部落在了劉美麗的身上。

    劉氏年事已高,雖說生活還能自理,但畢竟不如從前。而王清華的身體遠遠沒有劉氏健壯,連走路都需要拄著拐棍。

    一天晚上,王清華忽然人事不省,在王易為不在的情況下,身為兒媳的劉美麗竟然背著他跑到村衛生所,硬是將他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

    每每提及此事,王清華就會哆嗦著手,在別人面前豎起大拇指,並顫巍巍的蠕動著嘴唇說:別看小五(王易為排行老五)家裡有些強……,但心眼好……人孝順…,將來會有好報……。

    多年後,母親劉美麗回憶起這段經歷時,都會心有餘悸的對王雲說:那時,農村窮,也沒有內衣內褲,就穿個自己縫製的大汗衫、大褲頭子背著你爺爺出去的,回來後,渾身像在水裡泡了一樣,兩條腿都「嗖嗖」的打哆嗦……。

    夏天,在那個沒有乘涼工具的年代裡,乘涼只有靠樹底下的陰涼了。王清華熬了半輩子的房子,只有四間低矮的土坯房,夏天人呆在裡面,就像悶在缸裡一樣,加上滿屋的蒼蠅蚊子,讓人只有挨啃的份了。那時,劉氏便會拿出曬乾的打成小捆的艾草點燃,放在房子裡,說是熏蚊子,最後,不僅蚊子,連人也不敢在屋裡呆了。而神奇的劉氏卻能扛的住,自己一邊吧嗒吧嗒抽著桿煙,一邊在黑暗中撥弄著屋裡的艾草,最後便習慣的盤腿坐在炕頭上,把自己盤成了一尊雕像。從已經破了幾個洞的封窗紙中望去,眼袋鍋中的煙火一閃一閃,充滿了肅穆和深邃。

    結婚後分家,王易為和父母住在一起,王玉為則在村子的另一邊重蓋了幾間土

    看

    、網小說子比自己家的房子要大一些。後來,從大人們的談話中聽說,大伯做生意可能賺到了些錢。

    在工廠的日子可以說是愜意的,在學校時王易為就多才多藝,吹拉彈唱,體育、書法等等無一不通,有一次,工廠舉行乒乓球比賽,他毫不費力就得了冠軍,這讓當時的領導對他刮目相看,在他的眼裡,這些所謂的「關係戶」大多是沒有真材實料的。那次,工廠除了發獎狀外,還獎給了他一把暖水瓶。

    在王雲的記憶中,每逢春節,父親的工廠都要分一些豬頭之類的年貨,那些日子,也是王雲和王曉最盼望的日子。年貨拿回後,王易為會用一上午的時間,用燒融的黃香將生豬頭上的毛燙淨,洗乾淨後再放入大鍋中煮,開始時猛火,開鍋後中火,最後隨便放入鍋底幾塊木頭,讓火頭不溫不火的燒著。持續幾個小時後,沸騰的鍋中,豬頭肉和豬頭已經基本分離,用筷子一夾,就會顫顫的掉下來,同時,肉香也會隨著溢出的蒸汽撲鼻而來,讓人直吧嗒嘴。

    等肉徹底熟後,王易為會把豬頭撈出來放在大鐵盆中,將肉和骨頭一塊快拆分,當然分離出來的骨頭都是王雲和王曉的了。而肉則需要和鍋中的湯料重新調味,盛出後放在一旁冷卻,直至變成肉凍。春節時,它們就會成為家裡招待客人一道主要的菜餚。

    從豬頭下鍋到豬頭出鍋,王雲和王曉會特別的勤快,一邊幫著劉美麗燒火抱柴,一邊趴在鍋邊聞聞香味,那情景不僅讓人,甚至讓豬頭也會覺得:讓自己快點熟,來滿足一下這兩個一年四季只能吃糠咽菜的窮苦孩子吧!

    尚人村位於青安縣的東南方,離縣城有百里的路程,全村僅有百十戶人家,自古以來,村裡的人世代務農,但凡有本事出去的人,很少願意回來.

    王雲的祖屋在村裡的最西邊,門前有一條唯一的出村路,路的南側是一個人工挖掘的水塘。聽大人們閒談時說起,那是王清華和幾個弟兄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硬挖出來的。

    因為風水先生說,如果門前有了水塘,村子的水脈在由西向東順流而下時,就會在水塘中積聚,如同家裡的錢櫃子。水滿時,再由水塘的豁口處向下游流去,涉過了整個村子,代表了錢路順利,聚財多。這種風水格局關係財運,對主家的經濟發展有好處。

    當然,關於這些王雲在那時還不懂,他只知道,當水塘裡蓄滿水時,全村的鴨子、大鵝都會跑下去戲水。雖然滿塘子裡積滿了家禽的糞便和羽毛,但王雲還是迫不及待的在它們上岸時跳下去撈鴨蛋和鵝蛋。

    一旦撿到,他會捧著自己的勝利品飛快的跑回家去,在第一時間交給母親劉美麗。當然獎賞自然是幾個煮熟的蛋了,但絕不是全部。剩下的劉美麗會精心的儲存在一個提籃裡,等到滿籃了拎到集市上賣,順便買回一捆粉條或幾捆「人造肉」,其實就是類似於豆腐皮類的豆製品殘渣。但那時一年四季很少吃肉的人們卻對它的便宜和實惠情有獨鍾,因其能煮下油水,吃起來又有肉的口感,所以就有那個名字。

    農村那時沒有什麼像樣的第三產業,除了種植就是養殖,每家每戶的院子裡大多都會養上幾隻甚至幾十隻公雞母雞,圈裡頭養上一頭老母豬或肥豬,然後再養上一頭牛耕地,那樣的日子在村裡就算是「小康」了。

    那時的雞大多散養,如果實在太多就會用尼龍網罩起來養,以防雞跑到別人的田里吃禾苗被別人放上藥毒死。那時,即便是一個村的人也會十分心痛糧食,如果吃了別人地裡的禾苗,別人就會少收很多莊稼。通常在第一次警告無效後,別人就會告訴你:田里已經放上藥老鼠的藥了。

    農村的雞都是賒養的。每到春季天氣變暖時,村裡就會多了一些賣雞苗的小販,他們用自行車帶著一個很大的木製或紙殼箱子,裡面放著百十隻雞苗,挨家挨戶的賣送。如果家裡沒有小雞或繼續想增加養殖規模的,大都會買下一些。但為了防止雞苗的品質出現問題,農戶和商販一般不會現錢交易,要等到「秋後算賬」。他們唯一的交易憑證就是一張簡單的收據或欠條。

    在那時王雲的記憶裡,樸實的民俗民風雖然讓莊稼人土的掉渣,但卻真誠的要命。

    記得有一次,母親劉美麗剛賒了二十幾個小雞,放在紙殼箱裡,用一塊破舊的蚊帳布遮蓋著。由於上午要下田勞作,她便將小雞搬到院子裡的房簷下,又怕早放出來讓家裡的小狗小貓給吃掉,就想等著勞作後早回來再放。

    可沒想到,由於一忙起來忘了時間,等到忙完時,已是中午。火辣辣的太陽像毒刺一樣,刺的人渾身發痛。等到回家後劉美麗才看到了屋簷下的小雞。

    於是她瘋一般的跑過去,打開盒子一看,頓時她傻眼了。而後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邊哭邊用手「啪啪」的掇著地面喊著:我的小雞呀……,疼煞俺了……。

    就這樣她精心照料的如照顧自己孩子般的小雞,在她的粗心下,全部曬死了。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