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官路民權

正文 第586章 始料未及 文 / 望霓裳

    2002年3月5日,壬午馬年正月二十一日,舉國上下期待已久的兩會終於召開,首先召開的是政協會議,當天下午人代會也如期舉行。

    政協會議由******常委中排名第四的全國政協主席馬發展主持,華夏國主席、中央總書記康定國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下午的人代會則由******常委、人大委員長楊柏森主持,包括國家主席康定國、國務院總理成必行在內的九大******常委悉數出席,而幾天之後的政府工作報告,則將是成必行十年總理生涯的謝幕演出,直到3月21日換屆過後,康定國和成必行將最後一次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之後所有和他們有關的報道,在念到他們職位的時候,都要加上一個「前」字。

    在華夏國官場上素來有「政協委員拍拍手、人大代表舉舉手」之說,是以政協會議雖然熱熱鬧鬧早早召開,但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最後兩天的換屆選舉。

    於江海並不是全國政協委員,更不是全國人大代表,自然沒有資格出席如此高規格的會議,再加上市委書記李新傑和市長焦長達去京城參加為期十六天的兩會,煙城市的工作都壓到了留守的市領導身上,他作為副市長自然不能倖免,也無可能悄悄摸到京城探聽最前沿的消息,只能通過其他途徑和關係關注兩會的進展。

    成必行在人代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十分出彩,短短半個小時的報告現場竟然被多達十七次的掌聲所打斷,他最後的含淚鞠躬更是讓在座的全國人大代表情不自禁想起五年前他上任伊始所說的那段話: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必將一往無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如今時過境遷,成必行依然兩鬢斑白、皺紋縱橫,而華夏國經濟在他的帶領下實現了不可思議的騰飛,連續五年gdp增長率同比增長15%以上,這不僅是中國、更是世界歷史上經濟發展的一個奇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卻將「打破」華夏國歷史上「主席、總理必將連任」的記錄,只是這樣苦澀的記錄與會的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幾天之後的人代會上,他們將不得不違心的接受這樣的現實。

    **********常委、國務院常務副總理褚廉明坐在主席台上,面帶微笑的看著成必行煽情的表演,心中卻極不是滋味,這些年他的工作也是一年一個台階,可是在強勢的成必行耀眼的光環下完全被掩蓋住,本以為最近一段時間已經將主導權逐步抓到手中,殊不料成必行一個政府工作報告就讓他所有的努力化為泡影。

    褚廉明腦海中不禁回想起不久前的******常委會上,康定國和成必行對下一屆黨、政、軍領導班子的「意見」,古月濤和他肯定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要生活和工作在康定國和成必行兩人的陰影下,想要讓自己的施政方針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也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政協會、人代會上再怎麼跌宕起伏的情節都只是整個兩會過程中極小的插曲,最後兩天的換屆才最終沒決定未來五年甚至十年華夏國政治權力的格局、以及整個華夏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重心、對外政策和經濟發展方向。

    其時華夏國高層各方勢力盤根錯節,除根深蒂固的方、陳、李、楊四大家族之外,又有康、成、古、褚四大派系以及宋、秦、許、王等家族,而在施政理念上有因為各大派系領頭人背景、理念、出身、地域的差別分為團中央系、南粵系、計經系、海歸派、滬閔系五大派系以及諸多影響力不大的小派系。

    隨著接下來即將發生的權力更迭,以古月濤、艮良緣為首的團中央系和以褚廉明、何啟濤為首的海歸派實力必將大增,而以康定國為首的滬閔系和以成必行為首的計經系勢力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擠壓和排斥,此消彼長的背後,更是權力的競爭與妥協,甚至與五大派系合作或者聯盟的各大紅色家族,勢力也將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幾乎令所有華夏國人甚至達官顯貴、新聞媒體以及中央喉舌、政局分析專家以及西方國家都始料未及的是,華夏國選舉出的新一任領導班子集體竟然與之前的傳言有多達三個的差別。

    幾乎是沿襲康定國和成必行遺留下來的模式,華夏國**********常委的數量依然維持在九人之多,其中中央總書記、全國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毫無意外的分別由古月濤、王康成、褚廉明、盧元華、艮良緣和荊廣勝六人當選,但是國家副主席葉新明落選******常委,而**********委員、南粵省委書記丁宣輝當選中央精神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並進入常委班子卻令所有人大跌眼鏡,而原本排名最末的國務院副總理宋以斌躍居首位並順利進入常委序列也令不少人詫異不已,相比之下身上貼著康系標籤的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喬成為排名最末的常委倒沒有那麼令人大驚小怪。

    這次常委班子的配備一下子打破了華夏國多項記錄,其一是唯一一位國家副主席竟然沒有進入常委班子,其二是中央精神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這個毫無實權的頭銜擁有著竟然成為排名第五的常委,序列猶在中央書記處書記之上,其三是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宣傳部部長這樣實權派的官員竟然沒能夠在常委班子中謀得一席之地,倒讓政法委書記坐收漁翁之利。

    其時華夏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在省委領導中的排名僅次於省委(直轄市委、自治區)書記、省(直轄市)長(自治區政府主席)、副書記、常務副省(市)長(主席)以及紀委書記等極少人員,排名遠在政法委書記之上,而且倘若政法委書記不兼任公安廳(局)長的話地位更低,但是到中央層面之後卻是另一番景象。

    九大常委的人選塵埃落定之後則是副總理、國務院各部門部長、人大、政協副主席、書記處第二、三、四、五書記,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長等副國級、正部級崗位的爭奪,其中又夾雜著**********委員、**********候補委員的爭奪。

    &nb

    sp;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原本要到六月底甚至七八月份才要進行換屆的軍委各部門也匆匆進行了新一輪的人員調整,其中康定國辭去軍委主席一職,古月濤順利當選,而有些意料之外的是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方宏輝竟然當選均為常委,排名猶在總參謀部總參謀長聶光遠之上,讓很多人大呼不可思議。

    畢竟倘若方宏輝直接以成渝軍區總司令的身份當選軍委常委的話還算合情合理,可是他先到總參謀部成為聶光遠的下屬,之後再搖身一變跑到聶光遠的前面就有點奇怪,有些心思敏捷的人聯想到與李家關係很近的葉新明落選******常委、方家老爺子在「恰到好處」的時機生病住院以及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方、李兩繫在媒體上互相攻訐,頓時就意識到很多事情並不像表面上那樣簡單。

    因為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換屆工作是在兩會之後,所以很多新當選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依然兼任著原來的職位,不過這樣反而更能夠讓熟悉華夏國派系勢力分佈的人們清晰的看到各大派系實力更迭、此消彼長的大致模樣。

    方家「以退為進」的招式固然高明,宋家借勢佔據一個常委名額也算是暗渡陳倉,而陳家和李家勢力的穩步提升在意料之中的話,李家在黨、政、軍的全軍覆沒則瞬間成為華夏國官員們討論的焦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