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官路民權

正文 第422章 插班學生 文 / 望霓裳

    於江海是接到齊魯省委組織部長楊書群親自打過來的電話之後才趕過去的,省委組織部大樓和省紀委辦公樓一樣都在省委大院裡面,因此他到的很快,到達的時候楊書群辦公室裡濃烈的煙味還沒有散去。

    「楊書記,您找我?」於江海把姿態放得很低,儘管他早已經猜到楊書群讓他來所為何事,自從被方宏進在家裡毫不留情的狂批一頓之後他就把剛要浮起來的心思沉了下去,更何況楊書群不是於志遠,他這才是第一次和這位看起來和藹可親的老人見面而已。

    楊書群是看過於江海的資料的,知道這小子背景身後、履歷光鮮,且不說在齊魯省這樣沿海發達省份,就是放眼全國年僅28歲的正處級幹部也不多見啊,更何況這小子馬上就要去中央黨校培訓,培訓結束之後十有**是要提副廳級的,28歲的副廳級絕對是要逆天的,他楊書群28歲的時候好像還在縣委辦秘書室坐冷板凳呢。

    儘管早有心理準備,楊書群看到面前這個年輕人自稱是於江海的時候還是嚇了一跳,眼前這個面帶微笑、神態自然的年輕人怎麼看都沒有28歲,說他是剛從大學裡走出來倒是恰如其分,他難以置信的推了推鼻樑上架著的老花鏡,疑惑的問道:「你就是於江海?」

    於江海心中苦笑臉上卻沒有絲毫表露出來,依舊恭敬而不失風度的說道:「是的楊書記,我就是於江海,齊魯省紀委第三紀檢監察室副主任。」自從用淵虹果的葉子洗過身上的傷口之後,他的皮膚變得比參軍之前還要好,甚至在部隊時候身上臉上留下的疤痕都不見了,乍一看確實不像是28歲的年紀,他倒也習慣了別人的驚訝,所以在解釋的時候刻意把職務都給說了出來。

    省委組織部和省紀委雖然同在省委大院,但是兩個部門的人卻很少走動,究其原因一個部門是提拔考察和提拔幹部的,一個部門是監督和拿下幹部的,兩個部門就如天然的對頭一樣,官場上有句話說「跟著組織部、年年有進步」,也有句話說「跟著紀檢部、絕對沒出路」,因此不但普通官員不願意和紀委扯上瓜葛,就連組織部也不願意和紀委走得太近,紀委想要做出來成績就得查處大案要案,這無異於是打組織部的臉。於志遠在的時候因為有方宏進這層關係,倒還是不是和唐鐵掌管的紀委搞一個聯誼會什麼的,楊群書初來乍到還沒有站穩腳跟,在行為上自然不會太出格,甚至對省紀委有些許的牴觸情緒。

    畢竟他走了狗屎運稀里糊塗當上了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要想在任期內做出成績最主要的就是經過組織部考察走出來的幹部能夠在新的崗位上幹出成績,如果和紀委攪合在一起的話別說幹出成績,估計還沒有開干自己就先被幹掉了。

    這個時候楊群書聽到於江海確認自己的身份,臉上的笑容情不自禁就濃了幾分,笑著從位子上站起來伸出右手說道:「於江海同志,歡迎你啊!」

    於江海頓時一愣,心說這個楊群書搞什麼鬼?我又不是要來你省委組織部上班你歡迎我幹什麼?不過短暫的愣神之後他急忙上前幾步伸出雙手握住楊群書的右手說道:「楊部長好!」官場上向來將就表面章,既然楊群書表現的這麼熱情,他於江海總不能落了下乘吧?

    短暫的寒暄過後,楊群書笑瞇瞇的看著於江海問道:「於江海同志,今天要你過來你應該知道是什麼事情吧?」儘管已經瞭解到於江海和方宏進的關係,不過這個時候楊群是還要確認一下於江海在方宏進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這去中央黨校參加培訓的通知是上午才收到的,如果於江海已經知曉的話就說明他和方宏進的關係確實像蘭城益所說的那樣,如果他不知道的話則就另當別論。

    於江海當然知道所為何事,但是這個時候也不能名面上直接承認啊,這樣的話豈不是顯擺自己和方宏進的關係嗎?老爺子可是輾轉兩個人帶過來話要保持低調的,他自然要把這種低調為王的思想落到實處啊,於是就微微一笑說道:「楊書記叫我過來肯定是有好事兒,都說跟著組織部年年有進步嘛,難道說這次真的是有好事兒落到我的頭上不成?」

    楊群書看著於江海臉上玩味的笑容,心說這小子果然不簡單啊,這個時候竟然還能氣定神閒的和我老楊開玩笑,如果說他和方宏進關係不密切打死也不相信啊,看來真得重視起來這個小傢伙,想到這裡就哈哈一笑說道:「你這小子倒真會說話,不過要是你沒有做出成績、要不是因為領導看到你的成績,就算我們組織部想讓你進步也是千難萬難啊!」組織部的領導是誰?自然是省委副書記方宏進,他是在用這種方式點出來今天談話的內容啊!

    於江海聞絃歌而知意,自然要對楊群書奉承一番,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就是這個道理,雖然說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就連心胸寬廣無比的唐太宗都無法忍受魏征一直在耳邊聒噪,更何況旁人呢?「楊書記,說來說去還是因為您這位組織部領導重視我們下面這些人啊,我們年輕人資歷淺、經驗少,如果不是您大力發掘和提拔的話哪能夠有今天的成績啊?」這小子現在臉皮賊厚,拍起馬屁根本不用打草稿。

    楊群書本來還以為於江海年輕氣盛要顯擺自己一番呢,他在組織部這麼多年見過太多年輕幹部稍微幹出一點成績尾巴就翹到了天上好像天下就他是第一了一樣,而眼前這個年輕人儘管背景深厚但是卻很會說話,還十分巧妙地點出了他老楊「響應中央號召、重視培養年輕幹部」這一不大不小的功勞,其實他楊群書心裡最清楚,在今天之前他壓根就不知道誰是於江海、更別提哪來的重視年輕幹部?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白給的功勞誰會不要?他老楊能夠當上這個齊魯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不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嗎?

    不過於江海的話也啟發了楊群書,在中央大力提倡重視培養和提拔「兩高一低」幹部(兩高一低是指學歷高、能力高和年齡低的年輕幹部)的時候,他楊群書要想在省委組織部做出巨大成績,響應中央號召倒是個不錯的選擇,更何況只要級別稍微高一點的年輕幹部絕大部分都是背景深厚、前途無量,這個時候

    在政策允許下大力提拔他們等他們平步青雲了難道會忘記當初發現他們的伯樂不成?

    官場中有一種非常著名的行為叫做「燒冷灶」,大意就是說在這個人還沒有飛黃騰達之前提前做投資,等到某天這個人突然之間就平步青雲的時候燒冷灶的人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超額回報,古往今來中國歷史上燒冷灶最成功的就要數呂不韋無疑了,當初正是他花費血本在異人身上投資,這才有了後來執掌秦國大權的結果,只不過他的下場不是太好而已。

    楊群書自忖沒有呂不韋「若其謀國」的大手筆,但是讓他去投資那些有背景、有前途的年輕人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他還是很在行的,這不第一筆投資就從於江海開始了。

    「於江海同志,是這樣的,今天剛剛接到上級通知,讓你去中央黨校參加全國後備幹部培訓班,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遇,在黨校你能夠……」楊群書不愧是組織部出身的,對於誇讚別人這種事情簡直就是信手拈來、毫無卡頓現象,這不他滔滔不絕的講了足足十分鐘有餘,把於江海誇讚成了一個政治立場堅定、思想化水平優秀、工作能力超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當代五好青年幹部,是全身年輕幹部學習的好榜樣,如果不是條件不允許甚至連扶老奶奶過馬路、抱著別人的老婆牽著別人的孩子這種助人為樂不求回報的優良品質都差點整出來。

    如果不是於江海這傢伙定力超強、心思早已經沉下來,估計還真有可能被楊書群的話唬的七葷八素,真以為他就是挽狂瀾於即倒的光輝偉岸形象了。

    當然今天的主題並不是互相吹捧,楊書群終於說的口渴,停下話來喝口水之後終於讓談話回歸了正題:「於江海同志,請你盡快處理好手頭上的工作,於下週二之前到中央黨校報到,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全國後備幹部培訓班,因為培訓班已經開班近一個月的時間,所以這次你是以插班生的身份參加的這次培訓,要在兩個月的時間學完別人三個月學完的課程,任務量還是十分繁重的,希望你做好心理準備!不過我相信,以你的能力這些都不是問題,我祝福你早日學成歸來,為我們齊魯省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於江海一臉微笑的向楊書群表示誠摯的感謝,心中卻是一番苦笑:「感情自己這次是個插班生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