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旗

正文 第八十六章 少主難立 文 / 楚禹

    我這本書在兩千多個收藏的情況下上架,也沒有得到過網站好的推薦,注定成績不會很好,但還是請讀者朋友們能夠訂閱支持,至少,我沒有放棄

    郭敬感激之後卻不知再說什麼,好在片刻之後陳官的腳步聲便在帳外響起來。

    「王公!」

    陳官進帳後的神情很凝重,手中拿著幾封已經去了火漆的奏報。

    王振下意識起身,沉聲問道:「如何?」

    陳官搖了搖頭,道:「曹鼐倒未敢刁難,只不過這幾日宣府奏報並無有關獨石陷落,阿剌入邊之事。」

    說完將那幾份奏報遞到了王振手中,王振卻是沒有翻看,隨手扔在身後的桌上後,很平靜的說道:「咱家就知道會這樣。」爾後沉默不語,臉上表情卻是陰沉不定,顯是在深思此事。

    王振的平靜讓郭敬有些意外,不知王振意欲何為,便不敢輕易開口。

    就這麼沉默了一會後,陳官開口對王振道:「王公,此事是不是速稟與皇爺知曉?」

    王振微唔一聲,郭敬卻對陳官道:「陳公公可想過楊洪為何要瞞報軍情?其子楊俊為何會與郕王府的施泰在一起,又怎在明知我是往御營報訊,可聽了施泰幾句言語後就扣拿於我?」

    「郭公公的意思是?」

    陳官驚疑之後不敢往那方面去想,但事實又容不得他不往那方面想,許久之後終是緩緩道:「郭公公的意思是郕王殿下勾結楊洪欲行大逆之事。楊俊唯恐事情洩露而扣拿於你?」

    誣陷親王勾結邊將謀逆可是死罪,郭敬雖也懷疑。但也不敢就此斷言郕王真的和楊洪勾結欲行謀逆,因此雖然竭力誘使陳官往那方面去想。但真要他下定言卻是不敢的。

    好在王振卻有自己的判斷,他搖頭道:「郕王秉性仁厚,皇上待其也是親厚,正所謂兄友弟恭,郕王如何會行此大逆之事?楊洪之事,只怕另有蹊蹺,或許真是護子心切也未定。」

    郭敬沒想到王振竟然會替郕王開脫,當下啞然。

    不想陳官卻說道:「世上最難測的就是人心,眼下皇上率領大軍在外。郕王在京中代皇帝監國,一朝大權大握,難保不會生出那種想法。」

    聞言,王振眉頭一皺,有些不悅道:「若郕王真有這種想法,為何錦衣衛和東廠一點消息也沒有過來的?徐希和王也未說郕王監國後有什麼異常舉動,一切如常,事事詢與他二人,並無擅斷之舉。只因施泰之事便擅斷郕王謀逆,實在荒唐,休說咱家不信,便是皇爺那邊也是聽不得這等荒謬之言的!咱們做奴婢的忠心為主是不錯。可卻也不能胡亂離間皇家親情,這等話說多了對咱們可沒好處。」

    陳官聽後臉色一紅,低頭不敢再言。

    郭敬卻是說道:「要說楊俊棄守獨石致阿剌入邊。論罪當斬,楊洪護子心切。昏了頭將此瞞下也算情有可原。可王公想過沒有,楊洪隱瞞阿剌部破邊的軍情不報。皇上若是決定班師回京,若阿剌突然截斷大軍歸京之路,如何是好?」

    聽了郭敬這話,陳官眼皮一跳,遲疑一下,也說道:「眼下軍心因謠言而大亂,也先又不知所蹤,若大軍真班師回京,難保也先不會趁我軍心大亂而尾擊,屆時前有阿剌攔路,後有也先追擊,進退不得之下軍士又無一戰之心,恐怕真會有覆沒之憂。」

    郭敬也是一臉憂心道:「楊洪敢隱瞞阿剌破邊這等大事不報,焉知他不會在大軍被也先和阿剌前後夾擊之時擁兵不救?畢竟咱們可不確定郕王是否與他早有聯繫,往最壞的方面去想,皇上若是有個萬一,這得利的會是誰?退一萬步講,郕王就是並無謀逆之舉,可皇上真要有事,他這監國就不會真的生出其它心思?」

    陳官道:「為今之計,皇上必須馬上回京,以免不測。」

    「這」

    郭敬和陳官一句句說得王振也摸不著底了,心下已是動搖,隱然已覺大軍若再繼續留在陽和口恐怕真要不妙,可就憑這些推測去和皇爺說你若不回京,你的弟弟就會設法取代你,還是有些荒唐。

    猶疑不定時,陳官又要命的說了八個字。

    陳官說得是:「太子年幼,少主難立。」

    太子年幼,少主難立,這八個字恍若重拳砸在王振胸口,讓他臉上瞬間沒有血色,蒼白一片。當真是讓郕王登基繼位,還有他王振的活路嗎!

    郭敬察言觀色,知道王振已經動搖,趁勢又勸道:「王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爾今宣府既已不穩,不論楊洪是否有反心,大軍還須早日班師回京得好,皇上一日在外,便多一分凶險。」

    「為班師的事,皇上剛罰了鄺埜和王佐長跪,咱家這會如何好勸皇上班師呢?」王振已經徹底動搖,可想到今日廷議的情況,卻又猶豫起來。

    陳官勸道:「王公,是也先重要,還是社稷重要?」

    「好!」

    王振當下不再猶豫,咬牙道:「咱家這就去勸皇上即刻班師,這陽和口是一天也不能多留了!」

    身子剛動,郭敬卻叫了聲:「王公且慢!」

    「怎麼?」王振轉過身去有些不解的看著郭敬,不知他叫住自己做甚。

    郭敬則問他道:「若皇上答應班師,敢問王公,大軍從何處班師回京?」

    王振想也沒想就道:「自是由居庸關回京。」

    「宣

    宣府已不安全,如何還能由居庸關回京?」

    「你的意思是?」

    「大軍肯定不能再從居庸關回京,爾今不如走紫荊關這條路回京。」

    「可以,由紫荊關回京路程要比走居庸關要短。」陳官也贊同走紫荊關回京,宣府那邊就算楊洪仍忠於皇帝,可阿剌部的破邊已讓宣府不再是安全的側翼,若真讓郭敬說中,阿剌給大軍來個攔路之虎,那可是真麻煩了。

    王振還在考慮,沒有馬上做出答覆,郭敬見狀便勸道:「由紫荊關回師肯定是最安全的,且走這條路大軍恰好經過王公的家鄉蔚州,屆時王公不妨安排皇爺到王公故宅一歇,如此,也能全了王公的思鄉之情。」

    「唔」

    郭敬說得委婉,王振卻是聽得明白,這不就是勸自己衣錦還鄉嗎?說起來,自從入宮後,他也有很多年沒回過故鄉了,若能趁這次機會讓皇上順路經過他的家鄉,也不枉他這輩子了。

    如大軍經紫荊關回京,這路上肯定是太平無事的,左右是順路,又耽擱不了行軍,衣錦還鄉又何不好?

    王振欣然納了郭敬這個主意,看了眼郭敬:「你隨咱家去見皇爺。」

    郭敬暗喜,可看了看身上髒破不堪的衣服,有些為難:「王公,我這樣子」

    「無妨。」王振卻朝他揮了揮手:「就這樣去。」

    郭敬一怔,旋即明白王振的意思,他這個樣子去見駕,不是更顯他忠心無雙嘛。(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