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旗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斷皇帝歸路 文 / 楚禹

    上一章有個筆誤,紫荊關應為居庸關,已改正

    附身那刻起,「土木堡」三字便成了陸清揮之不去的陰影,可他卻從來不知道這土木堡在哪,只道是在宣府境內,卻不想這土木堡竟然是在懷來境內,還離長城重鎮居庸關是那麼的近。

    如果沒有記錯,正統皇帝朱祁鎮所率大軍是在回師北京的途中被也先圍困在土木堡,因堡中缺水加上王振輕信也先議和從而導致大敗,王振在亂軍中被旗手衛指揮使樊忠所殺,正統皇帝也被俘虜。

    大勢就是如此,細節陸清無處可考,來到這個時代雖也有月餘,但以他一個小小親軍校尉的身份自然無從得知大軍出京後具體情況,更加不知道大軍的行進路線,又是如何被也先困死在土木堡,這中間又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只能根據所知的大勢加上已經發生的事情來拼湊這場大變的經過,饒此,也是很多問題百般不得其解,想不明白也沒法想明白。

    土木堡、懷來、宣府、大同、居庸關

    陸清沒有回答林小旗什麼,只在心裡默念著這幾個地名,不斷的重複著,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神情越發陰沉下來。

    「後生,怎麼了?」

    郭太監還是頭一次見陸清這等陰沉,心下不由急了,擔心陸清想到什麼不好的事情會誤了南下之行。若是沒法南下見駕,他郭太監可就真的坐定了棄城擅逃的罪名了,若皇爺到了大同還見不到他郭敬,那他下半輩子恐怕連當個上香淨軍的機會也沒有了,說不得皇爺龍顏大怒之下真要砍了自個的腦袋了。

    剛剛帶人巡視了一圈的周雲義這時正好過來聽到陸清和林小旗的說話,他一下想到什麼,看了眼陸清後對郭太監和眾人說道:「昨夜大伙逃命時,陸兄弟似乎也說過什麼土木堡,好像這地方和御駕還有什麼關係,卻不知到底怎麼回事。」

    「噢,還有這事?」

    宋邦德他們聽了都是奇怪,郭太監也不明所以,土木堡和御駕有什麼關係?

    吉小旗旁邊坐著的一個剛剛被臨時任為小旗的夜不收漢子突然開口道:「陸兄弟昨晚是說過一句話,似是噢,對了,他說得是御駕絕不能往土木堡。」

    御駕不能往土木堡?

    這一說眾人更是奇怪,郭太監也是越發不解,御駕眼下正在奔大同,這土木堡卻是在懷來境內,又是緊鄰著居庸關,前後隔了兩百多里地,不知這地方皇爺為何不能去,又為何要去呢?

    怪哉,怪哉。

    眾人想破頭腦也不知這土木堡和當今天子有什麼聯繫,猜不到答案的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一個個望著陸清,希望能夠從陸清嘴裡得到解釋,可他們看到的陸清卻是眉頭緊皺,肩膀隱在微微抖動,似是想到了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

    許久,在眾人奇怪的目光注視下,陸清方緩緩抬起頭來,緊緊盯著郭太監道:「公公,你有沒有想過阿剌這次入寇不是為攻城掠地而來,也不是為了搶劫而來,而是為了御駕而來呢?」

    「為了御駕而來?」郭太監一驚,失聲道:「後生,你莫要嚇咱家,阿剌怎會衝著皇爺來呢?」

    陸清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問他:「公公想,為何先前阿剌只在邊牆外游動,根本沒有寇邊的跡象,可為何幾天一過,他就突然發了狠,兵分三路同時寇邊,還不惜一切代價犯攻獨石呢?」

    「想必是」郭太監怔了怔,低聲說了句,「想必是阿剌已經知道陽和口的事情了。」

    這是郭太監唯一能夠想到的解釋,也是最合理的解釋,若阿剌知道也先在陽和口大敗了大同明軍,那麼他必然會選擇立即寇邊,因為他根本沒有選擇。

    也先攻不進大同,自然拿陽奉陰為的阿剌沒有辦法,因為你都拿明軍沒有辦法,我阿剌又能奈他們如何?

    可也先不僅攻進了大同,還全殲了大同的四萬精銳明軍,那阿剌便不能再觀望,若他仍堅持不動,也先事後必然會問罪於他,他的部下也會對他不滿。

    想也先原本就是權傾瓦剌的太師,可汗脫脫不花不過是一個傀儡,瓦剌大小事務都由也先一人說了算,若他真挾大勝明軍之勢問罪阿剌,怕瓦剌上下不會有人對此有不滿,更不會有人替他阿剌說話,畢竟瓦剌人是以強者為尊,大敗明軍的也先已經成了瓦剌人的英雄,英雄問罪懦夫,天經地義。

    阿剌想要不被也先問罪,他就必須全力攻打宣府,即便不為贖罪,也得為部下考慮,也先破了大同,這宣府便是腹背受敵,到時兩家合力之下,宣大的財富可就全是瓦剌的囊中之物了。阿剌的部下不可能看著也先的族人在明國境內大搶特搶,而他們卻在邊牆外一無所獲的!

    一想到阿剌全力攻打宣府全拜陽和口之戰的影響所賜,郭太監的嘴巴自然撇了撇,有點尷尬。

    陸清可不管他尷尬不尷尬,只問道:「阿剌既然已經破了獨石,又不戰而得馬營,宣府境內除了宣化城外便再無一地可以阻擋他的兵鋒,若公公是阿剌,這會是浪費時間東進會合另兩路兵馬一起搶,還是趁我宣府守軍潰敗率部席捲整個宣府,馬上動手搶呢?」

    「若咱家是阿剌,當然是馬上動手搶,耽擱幾天功夫做甚?只要把宣化城看住了,這宣府境內哪還有兵馬能擋得住他?便是擔心他兒子和兄弟,派支偏師去赤城和龍門接應不就行了。」

    郭太監想也沒想就說了這番話,在他看來,不管是也先還是阿剌,寇邊的目的不過就是為了搶劫,這世上哪有一腳踹開了人家的家門而不馬上動手搶,反而先帶著人到隔壁幫同夥進屋的。

    「那阿剌為何寧可派一支兵力不多的偏師先南下搶劫,而親率主力東進呢,難道他真是怕他兒子和弟弟會被阻在邊牆外?不可能,獨石、馬營一丟,赤城和龍門所再守下去也沒意義,若我是這兩地的守將,肯定馬上率部撤離,以免被瓦剌人兩面夾擊。阿剌寧可放棄已經到手的財富,情願耽擱幾天功夫先東進,這到底是為何?」

    「為何?」郭太監也問。

    為何?

    陸清遲疑一下,繼而毫不猶豫道:「我不知道阿剌是不是想這麼幹,但我若是阿剌,我想我一定會選擇這麼干——斷了大明皇帝的歸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