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旗

正文 第二章 兵敗陽和 文 / 楚禹

    就這麼一路爬動,二人在屍堆中竟然真爬到了三里多外的草灘。在草灘外,那年輕人顯然多了個心眼,先趴在那裡靜伏不動,等了一會,確認草灘裡沒有瓦剌兵在內後才帶著郭太監鑽了進去。

    眼下正是七月,草灘內一片蔥綠,前幾日又剛下了場大雨,灘內水勢頗大,根本沒有乾燥淨土所在,二人只能在那泥水裡繼續向前爬動。

    先前在藏身之處看這片草灘似是不大,可誰曾想進來之後才發現這草灘真是大得不得了。年輕人和郭太監起初還怕被瓦剌兵發現,不敢直身,後來進得深了,這才敢站起身來繼續往裡走去,可一直走到天黑,仍是沒有出得這片草灘。而和草灘外遍地屍體讓人嘔吐不止比起來,這草灘內才是讓人難以忍受的地獄。

    不時出現的蛇還算好的,只要動靜夠大,那蛇倒也不來咬人,自個就遊走了,可那漫天飛舞的蚊子卻是任人怎麼驅趕也不會自個飛走的。沒一會功夫,二人身上就被咬得處處紅包。拍打了這處蚊子,那處卻又叮滿了。

    這草灘內的蚊子比別地的還要大些,嗡嗡作響,讓人聽了好不心煩。年輕人倒還罷了,依舊強忍堅持著往前走去,郭太監卻不行了,爬了這一路,走了這一路,又親眼目睹大軍戰敗,看到無數的將士死在自己面前,更險些一刀了斷自己,整個人離崩潰已不遠。這會沒有了先前的性命之危,眼前沒了那些血肉模糊的屍體,人一下放鬆了下來,加上體力不支,是再也支持不下去了,一屁股坐倒在地,喃喃說道:「走不動了,走不動了,咱家走不動了,歇下腳,歇下腳」

    年輕人回頭看到郭太監坐在了水塘裡不住的喘氣,看樣子是一步也不想走了,忙勸道:「公公若是不走,只怕一夜過去,就活活叫蚊子給吸光了血。」

    郭太監苦笑一聲,搖頭道:「真是走不動了,咱家一把年紀,可比不得你這年輕後生。唉,便叫這蚊子吸光血得了,也省得累死。」說著卻想到洪武年間宰相胡惟庸來,據說當年太祖皇帝處死胡惟庸的辦法就是將其赤身縛於林中,任由蚊蟲吸取其血而亡。想到全身血液被蚊子一吸而光,郭太監不由就打了個寒顫,奈何真是走不動,否則定要起身繼續前行的。

    見郭太監不肯走,那年輕人也急了,「公公須打起精神來,若是陷在這裡,方才又何必費事逃到這裡?」

    郭太監沒有說話,只長歎了一聲,因為中官無須,這一聲歎息頓時將臉上皺紋盡數現了出來。

    年輕人看在眼中,也不由心中一軟,暗道這郭敬雖愚蠢貪婪,但卻也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換在後世,年過六十或許不算太老,可在這大明朝,卻是能當花甲老人一說了。陽和之敗固有他胡亂指揮因素在內,但大同邊軍驕狂,不明敵情,中了瓦剌埋伏也是一大因素,況且真正指揮作戰的是總督山西軍務的西寧侯宋瑛,領軍廝殺的是武進伯朱冕和都督同知石亨,郭敬這鎮守太監起到的最大作用不過是監軍,因而將今日陽和口兵敗全歸咎於他也是不公平的。

    對郭敬這與常人不同的老太監,年輕人內心倒也並沒有多少憎惡和反感,雖帶著他逃命實是個累贅,但真要讓他棄了這老太監獨自逃命卻是萬萬不行的,因為自打他知道自己來到了大明正統十四年,來到了「土木堡之變」前夕的山西大同鎮,他就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任何選擇,他接下來能做也唯一可做的事就是設法去改變即將到來的土木堡之戰的結局。

    沒有別的選擇,誰讓他是個漢人呢!可他所附身的這個叫陸清的年輕人雖是錦衣衛,但卻是隸屬錦衣衛大同千戶所的小小校尉,明面上是派駐邊軍的偵緝校尉,實質上和那些邊兵一樣,也不過是個吃著餉糧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賣命的小卒,以這個身份和這個地位,休說去見什麼大人物從而建言改變什麼土木堡之變結局,便是本衛千戶所的千戶大人也是休想見到的。

    見不到大人物,一個小小親軍校尉能做什麼?不過隨風逐流,自顧保命而已!

    況他又憑什麼讓那些大人物相信他那基於幾百年歷史的「判斷」,一顆小小棋子又如何能撬動天枰的那一端?

    倘若他逢人就說那還未發生的大事,只怕信他的人沒有,一個「妖言惑眾」卻是肯定跑不了的,到了什麼也沒改變,腦袋卻是鐵定要先掉了的。因此從附身那刻起,成為新陸清的年輕人便一直在想辦法如何解這個局,可身在邊軍的他卻是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毫無影響之力,歷史的車輪依舊照常向前滾動著,半個月前,瓦剌太師也先聯集塞外蒙古及諸番部落,分三路入寇大明。也先本人親統中路軍,率軍直攻大同;瓦剌人名義上的可汗脫脫不花自兀良哈率軍,侵入遼東;知院阿剌率軍進逼宣府。

    洪武、永樂的輝煌已經過去,太祖、太宗留給大明的那一茬兵將老的老,死的死,明軍戰鬥力遠遠不如從前。當也先率瓦剌軍進至貓兒莊(後世內蒙察哈爾右翼前旗)時,明將吳浩迎戰,交手即敗,他本人也戰死。六天之後,也先部便已進逼大同,總督大同軍務的西寧侯宋瑛聞訊,在敵情未明的情況下即輕率帶領大同的數萬明軍迎堵也先於距大同六十里地的陽和口。

    身在邊軍之中的陸清沒有任何理由臨陣脫逃,後世不想上班還能請假,這會卻是想請也不能請,那森嚴的軍法可不是擺設,那可是隨時都能讓一個臨陣怯戰的小卒人頭落地的。沒有辦法逃脫的陸清只能硬著頭皮隨大軍來到這陽和口。

    發生在「土木堡之變」前夕的陽和口之戰後世史書記載不詳,史家對這場牽動後面局勢發展的大戰用墨極少,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個敗法,除了一個從這場大戰中逃出來的石亨做到了「名留青史」,其餘的當事人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怠盡,沒有人知道他們如何去奮戰,又如何戰死。前世非歷史專業,對明史並不十分瞭解的陸清能記住「土木堡之變」這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對這場大變之前的陽和之戰有過多瞭解的。

    為了迎擊也先親率的瓦剌大軍,西寧侯宋瑛盡出大同邊軍精銳,步騎合計四萬餘人,他根據之前瓦剌南犯的經驗判斷此次也先所率最多不過兩萬人,且不會大舉內侵,只會在邊鎮附近進行襲擾,從而在談判桌上取得他想要的東西,畢竟瓦剌不是洪武、永樂年間能對大明造成威脅的北元,它不過是殘元餘部的一支而已,實力有限,就算實際統領瓦剌的太師也先是個人傑,但在大明絕對的實力面前,也先再有本事也

    做不了吞下大明的逆天之舉。此次也先來犯,不過是打個架勢,顯示他的存在而已!

    有了這等認識的宋瑛自然不會懼怕瓦剌,以四敵二,包括宋瑛在內的明軍將領都認為或許不會大勝,但將也先擋在陽和口外,讓他進犯不了大同卻是毫無問題的。高級將領的樂觀影響了下面的軍官,士卒們也普遍相信此次出戰陽和口不會有什麼大戰,頂天也就是雙方碰個面,彼此試探一番,斬個百十來級就足以對朝廷交待,也足以讓上下都滿意了。

    眾人皆醉我獨醒不是一種快意之事,而是一種痛苦,對「土木堡之變」前的戰事再不瞭解的陸清也知道明軍定然沒有討得了好,否則不會有後面也先大舉內犯,在邊牆之內將皇帝親率大軍圍困住,導致漢家王朝自北宋「靖康」之後又一帝王被俘的大事發生。

    陽和之戰明軍肯定是失敗了,但敗到什麼程度,陸清不知道,只以為敗是敗了,但怕也不會損失太大,否則何以也先沒有趁機拿下大同的?

    陸清可是清楚記得史書記著也先帶著被俘的英宗到大同敲竹槓不成的事。有這事在,他就敢認定大同絕對沒有丟,否則也先還敲什麼狗屁竹槓!

    陽和兵敗後大同還能保住不丟,說明隨宋瑛出戰的邊軍精銳沒有統統葬送,至少有相當多的兵馬退回了大同,這才保住大同不失。只要出戰陽和口的明軍不是全軍覆沒,陸清心下也就定當許多,雖說無法改變什麼,但至少自己已經做好提前逃跑的準備,只待局面不對,撒腿就跑就是,他不信自己這個最先跑的小卒還會把命丟在陽和口!

    豈料,這場戰事的激烈和損失之大遠超出陸清的意料,明軍抵達陽和口之時,瓦剌軍已經列陣完畢,未等明軍立足,瓦剌軍便大舉進攻,武進伯朱冕所率的前鋒騎兵支撐了不到半柱香時間便大敗,緊接著都督同知石亨部也遭瓦剌主力所圍,石亨於亂軍之中不知所蹤,瓦剌軍攻勢猛烈,一點後手也不留,武進伯朱冕和西寧侯寧瑛相繼戰死,失去主將指揮的明軍大亂,數萬明軍如同一盤散沙被瓦剌軍各個擊破,前後不到一個時辰,數萬大同邊軍便瓦解乾淨,在校尉陸清的不可思議的目光中幾近全軍覆沒!

    兵敗如山倒,做夢也想不到明軍會敗得如此之快的陸清在呆怔之餘只能隨著潰軍一起往南跑,但瓦剌兵騎馬追來,明軍潰兵個個只求逃命,哪裡還組織得起反擊,只能任由瓦剌兵在後大肆砍殺。

    這會誰跑得慢誰就死得快,哪個也顧不得哪個嘍。本以為自己肯定是跑在最前面的陸清驚訝的發現自己似乎跑得並不快,幸運的是他跑得也不是最慢,至少比那些落在後面被瓦剌兵攆上一刀砍死的傢伙們要幸運得多。

    作者註:明成祖朱棣廟號為太宗,後嘉靖年間改為成祖。

    新書上傳,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能夠收藏並予以推薦,不勝感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