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417章 以鄭和之名 文 / 龍騎士

    寄予了盟國與美國雙方諸多希望的達拉斯會戰,歷時四十四天終於在新年到來之時,在北美一月份干冷的氣候中結束了!

    美軍總參謀長布萊德雷試圖通過達拉斯會戰,收復德州全境,將盟軍趕往美、墨邊境的計劃,隨著達拉斯城和俄克拉荷馬城被盟軍佔領,而徹底失敗。布萊德雷上將也因此被杜魯門總統解除了美國陸軍總參謀長的職務,不過,接替他的是他的老上司,重新出山的馬歇爾上將,布萊德雷對此當然不會有什麼怨言,甚至主動要求留在陸軍部,繼續協助馬歇爾的工作。

    而北美盟軍總指揮陳庶康上將對於達拉斯會戰的結果,也不甚滿意。尤其是馬歇爾上任之後通過「暴雪騎士」行動,救出了達拉斯城內的二十萬美軍,並在威奇托福爾斯的北進軍團接應下,衝破了盟軍的封鎖錢,退進了落基山脈。

    最新的消息是人數達到四十餘萬,有近千輛坦克的這支美軍已經到達了科羅拉多州,在丹佛和科羅拉多城地區進行休整。

    雖然達拉斯戰役,盟軍共消滅了六十多萬美軍,並攻佔了德克薩克斯州全境和俄克拉何馬州的大部,但四十萬美軍逃離生天,放跑了已經落入網中的大魚,陳庶康上將還是感到十分的不爽。

    而且,這四十萬美軍退入落基山脈,相當於在盟軍的身後插了一把匕首,隨時可以跑出來刺上一刀。這將給盟軍下一步的作戰行動帶來很大麻煩。

    馬歇爾聚集重兵在阿肯色河和密西西比河對岸,一旦開戰,兩軍交戰正酣,卻還要隨時防備背後落基山脈中殺出來的敵人,這就要救盟軍必須要在阿馬裡洛和阿爾瓦一線留下部隊,以針對美軍可能的偷襲。

    漏網之魚,卻會起到的很大的牽制作用。仗打成這樣,陳庶康怎麼都高興不起來。

    與兩個月前相比,地圖上紅藍箭頭的位置發生了很大變化。北美的西南部幾乎全部由代表盟軍的紅色箭頭所佔據,唯有落基山脈地區,依然畫著著數個藍色箭頭。

    落基山脈西側的大鹽湖至大峽谷一線,美軍西部戰區的部隊仍然在頑強抵抗。克拉克上將在失去內華達防線之後,無奈退守鹽湖城,反倒是有效的抵擋了盟軍的進攻。當然,這也與近衛第3裝甲軍轉而攻向俄勒岡州,張後群的山地集群實力有所削弱有關。

    再加上達拉斯會戰爆發之後,後勤補給都優先於南線的部隊,使得西線盟軍的進展十分有限。達拉斯會戰結束,盟軍將俄克拉何馬州的大部收入囊中,對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但落基山脈的存在,也使得西線與南線的盟軍無法在美國中部匯合,只能繼續各自為戰。

    雖然,在地圖看來,盟軍已經「解放」了美國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並且各路盟軍都有著相當耀眼的戰績,總共殲滅了三百多萬美軍!但陳庶康卻深知,形勢並不如數據和戰報所體現的那樣樂觀。

    古之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

    「侯喜」計劃展開以來,盟軍跨洋遠征,鮮有敗績。但是在戰略上來講,盟軍已經進入了疲憊期。而且,現在的戰鬥開始深入美國的腹地,除了要與美軍作戰,還要面臨佔領區來自於民間的反抗。不要小看那些裝備簡陋的游擊隊,神出鬼沒的他們給部隊製造的困難,甚至還要超過正面戰場上的美軍。

    在考慮大的戰役行動的同時,盟軍的指揮官們還要分派人手,負責地方治安和剿滅游擊隊的行動。好在「山姆大叔」的工人黨派出了相當數量的政工人員,接管了佔領區的民政事務。

    「這樣不行!」本就長於戰略思維的陳庶康意識到,無限的將戰爭時間拖長,那麼,被拖垮的一定會是盟軍。

    事實證明,在盟軍的內部,相當多的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了美國人要打持久戰的思想。

    申請回帝都面聖的電報剛剛發出,總參命令陳庶康飛回長安,入衛青閣匯報戰局態勢的電報就幾乎同時而至。召集各集團軍長官在並未遭受太多戰火的達拉斯,開了一個簡短的臨時會議,部署好近期的行動安排,陳庶康將北美盟軍的指揮權暫時移交給副總指揮何柱國上將,乘專機在中途島中轉,返回帝都長安。

    衛青閣中,陳庶康在軍委會議上詳細介紹了北美戰場上的雙方態勢以及軍事部署,隨後更是在鍾義的鼓勵之下,直言可能出現的「持久戰」對於盟軍的諸多不利。

    陳庶康的口才並不算出色,但他的幾個預想與分析,博得了幾位帝國元帥讚賞的目光。葉帥與蔣帥更是頻頻點頭,所謂英雄所見略同,陳庶康的擔憂與陛下之前的提法不謀而合。

    美軍在戰力不如盟軍的情況下,不再硬碰硬,不與盟軍打大會戰。轉而利用北美廣闊的縱深與盟軍周旋。

    北美戰爭,在美國人甚至是世界大多數國家人的眼中,盟軍畢竟是侵略者的身份。縱然有什麼「航渡三千年」、有美國工人黨的遮掩,但是在美國的土地上,真正支持盟軍的除了印第安人,在白人中少之又少。

    盟軍可以打消耗戰,因為大聯盟有著全世界無人能匹敵的龐大人口總量,有無數視打仗為最有前途職業的殖民區部隊。但盟軍不可以打持久戰,因為無論是從人民的「寡助」還是從北美遠離大聯盟根基之地的角度考慮,盟軍都不能拖,也拖不起。

    聽著陳庶康的論述,鍾義又走了神,他想起了前世在學院時,教官講解那篇著名的《論持久戰》時的情景。那節課,鍾義聽的很認真,大部分的內容至今仍記憶猶新。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勝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

    ,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舉國上下一片看衰抗戰前景之時,太祖的這篇章不僅是鼓舞了人民制抗戰到底的志氣,客觀的評價了戰爭的局勢,最主要的是它指出了抗日戰爭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藝術。

    鍾義可以改變歷史,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但是卻無法改變偉人的智慧。

    亂世出英雄,美國人能夠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間,就將美利堅合眾國發展成為世界上一等一的經濟和軍事強國,如果不是因為有鍾義,他們本還可以利用二戰的機會,將美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在另一個時空,美國就是世界霸主。

    那麼,在這一世,遭遇侵略的美國,目光獨具,見識卓越的民族英才就會少了嗎?恐怕是會湧現得更多!

    美國版的「持久戰」必定會給盟軍帶來更大的麻煩。

    鍾義的腦子中,有那麼短短的一剎那,陷入了彷徨:要不要繼續使用原子彈?在這個時期,對美國實施無限制核爆,那就是不是逼迫美國投降,而是徹底毀滅美國,把富饒的北美變成北非和中東一樣荒涼之地。

    「不,不可以!」彷徨只是一瞬間,鍾義馬上就警過來。那樣做,就不是要中興大漢,那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

    原子彈不是不可以用,就如核爆橡樹嶺,如果不是原子彈強大的威力,對於美國核設施的摧毀就不可能那麼的順利。

    但原子彈的使用必須要有足夠的價值,無限制的使用,核氾濫的最終結局一定是人類的自我毀滅。鍾義是獨裁者,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也可是說是一個野心家,但絕對不是神經病!

    只有神經病才會想毀滅地球。

    「庶康,留在長安好好休息幾天!陪陪家人,不用急著回前線。」

    看到陳庶康匯報完畢,幾位元帥或點頭讚許或交頭接耳討論,鍾義手指輕敲桌面:「看來了,聽了庶康的匯報,大家的看法還是比較一致的!我認為,我們可以正式討論『鄭和』計劃了。」

    ……

    歐洲盟軍欲想越洋登陸,在美國東海岸開闢第二戰場,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清除美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的存在。雖然三寶太監下西洋之西洋,並非是大西洋,但陛下在考慮皇家海軍大西洋作戰策略的時候,還是一下子就想到了這個名字。

    如果說在陸地上,漢人遠征的歷史數不勝數,可是在海上,千百年來,最大的榮耀卻一定大明永樂艦隊所有。雖然,那支艦隊的指揮官是個太監,但鍾義依然認為,是大漢男人中的純爺們!除了在某些方面的缺陷,三寶太監做到了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所有方面。

    所以,為大西洋作戰計劃以「鄭和」命名,陛下毫未猶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