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300章 新晉上將軍 文 / 龍騎士

    蔣雲志拒絕了,德國傘兵的確是精銳,可是在傘兵武器裝備上兩國執行不同的標準,在這樣的行動中,加入太多的不同國家的作戰單位,將會給本來就壓力很大的空軍運輸部隊增加更多的麻煩。

    至於動用日本傘兵軍團,則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日本的傘兵部隊是在侵華戰爭時訓練出來的,日本投降之後,編組東瀛軍團時,被東瀛總督府單獨抽調出來,重新恢復了傘兵編製,並擴大為一個軍團,即包括三個空降軍。

    武器裝備方面,是執行與帝國常備十三軍團一樣的標準。當然與近衛空降軍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可是在後勤補給規格方面,都是與帝**一樣的。

    不光是日本的軍隊,在整個大中華聯盟的內部,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無論是聯盟國還是殖民區,很多方面執行的都是同一套標準,貌似陛下還發明了一個詞,這叫軍事、經濟共同體。

    而在另一層意義上,小鬍子這麼積極的向非洲派兵,無非也是看到了勝利結束非洲戰事的曙光,想要增加德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

    不能否認的是,雖然將大部隊軍力和財力都集中在歐洲東線戰場上,但德國並非對非洲戰場沒有貢獻,就算忽視全部用漢械武裝起來的隆美爾的德意非洲軍團,亦不能抹滅鄧尼茨指揮的德國海狼們的功績。

    杜魯門接任總統後就悲哀的發現,就算是美軍東海岸的所有造船廠產能大開,所建造的運輸船噸數,也趕不上在大西洋中被盟軍潛艇擊毀的總量。這一情況,在王以哲指揮的大聯盟南非方面軍放棄大軍團奪地戰術,而是直接長途行軍,越過剛果和喀麥隆,直接進尼日利來,攻佔尼日爾河流域,在法國的殖民軍隊手中奪下哈科特港後,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大漢皇家海軍的東風級aip潛艇,因為噸位過大,無法如德國u潛艇那樣利用洋流停機偷渡。而其他型號如西風級等沒有安裝aip系統的潛艇,又無法應對美國越來越多的護航船隻。最近的一個月內,共用四十多艘德國u潛艇被英、美的護航船擊沉。

    大量護航航母的參戰,以及空中反潛力量的增加,使得u潛艇的襲船戰變得越來越困難。先進的聲吶、磁力探潛儀以及刺蝟彈的應用,尤其是美國p-3「獵戶裝」反潛巡邏機的出現,讓無法長時間下潛的u潛艇活動空間逾來逾小。

    依靠在老式渦輪螺旋漿客機「依列客特拉」基礎上,設計研發的p-3「獵戶座」反潛巡邏機,協約國將空中巡邏的範圍擴大到北起格陵蘭、南到弗裡敦,在大西洋所有基地周圍800海里以內都可得到遠程轟炸機掩護。

    p-3a型「獵戶座」出現後,配以護航航母上大量裝備的s-2「搜索者」巡邏機,共同承擔起了大西洋航線上的反潛護航任務。

    「獵戶座」參戰的第一個月,鄧尼茨就不得不將在大西洋上活動的德國海狼們撤走,轉移到亞速爾群島西南海區活動。因為在這一個月內,德國潛艇與英美商船的損失比是41比34,德國海軍司令幾乎是在幾十天內,就喪失了手中三分之一的海下力量。

    德國元首不得不再次給漢皇發電,邀請大漢皇家海軍加入大西洋襲船戰,並強烈要求漢國轉讓其aip潛艇技術。

    鍾義給其的回電是:請有著光榮傳統的德國再堅持一段時間,皇家海軍的潛艇已經出發。

    這封電報有些打臉,不過卻又讓小鬍子說不出什麼來!

    什麼叫光榮傳統?一戰時公海艦隊自沉,二戰是被人家英國堵在波羅的海根本就出不去,唯一闖出去混蕩一圈的俾斯麥號還讓人家擊沉了!你說驍勇善戰也比「光榮傳統」強吧?

    不過aip潛艇技術目前是漢國一家獨有,德國也早就開始研發此類系統,但在水下燃燒和燃氣再循環等技術難點上卡了殼,遲遲不能投入生產。

    鄧尼茨現在幾乎每天都要給元首辦公室打幾個電話,詢問aip潛艇技術的引進情況。心高氣傲的小鬍子也只好捏著鼻子,忍了漢皇這個半嘲半逗的「光榮傳統」!

    不過漢皇也沒有食言,大西洋上的襲船戰,對於非洲戰場上數百萬大軍對決,意義重大。在地中海航線基本被盟軍控制之後,在失去了非洲的一系列殖民地之後,美國的物資援助對於英國就等同於續命丹。

    如果能夠有效的破壞大西洋海上交通線,那麼在非洲的一百多萬協約國部隊就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這種際遇想必隆美爾最是深有體會。

    當你連反擊時的坦克油料都無法保證時,別說是「沙漠之狐」了,就是沙漠之神也玩不出什麼花樣來吧?

    隨後發生的比斯開灣獵潛戰,德軍潛艇被裝備先進雷達和磁力反潛系統的p-3獵戶座及其他自英國起飛的岸基飛機,利用夜間攻擊,共有28艘各型號u潛艇被擊沉,製造了「比斯開灣潛艇大屠殺」,迫使鄧尼茨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比斯開灣潛艇基地。

    這更堅定了大漢皇家海軍潛艇部隊加入大西洋襲船戰的決心。鍾義在衛青閣的戰時軍委員會議就曾說過:「美國巨大的工業潛力不能小視,絕不能多國部隊以喘息的機會。在英國投降之前,大西洋襲船不僅要打,還要更大規模的打。德國人堅持不住了,我們來!」

    王以哲的南非方面軍放棄了在中部非洲與英法等殖民部隊的糾纏,長途行軍,攻進尼日利亞的戰役,正是陛下要擴大大西洋襲船戰策略的一部分——漢軍的潛艇,需要在大西洋上有自己的基地。

    而這個基地,北大西洋沒有意義;在歐洲大陸附近,因為直布羅陀橫亙中間,也無法滿足潛艇部隊的需要。那這個基地,只有在西非。

    陛下與海軍司令張崢商議良久,在徵求了海軍潛艇部隊方面的意見之後,最後確定在了幾內亞灣。中、南大西洋數量眾

    眾多的海盆地,正適合潛艇部隊活動。而幾內灣外邊的幾內亞海盆,使得噸位較大,不適合潛水區作戰的東風級可以隨時進入深水區。

    尼爾河入海口的哈科特港,在法國佔領尼日利亞期間,就曾作為西部非洲的重要港口,港口設施比較齊全。被派住大西洋作戰,並已被陛下任命為「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司令」的林傑,一眼就相中了哈科特港,作為其手下三十艘東風級aip潛艇的母港。

    林傑,帝國皇家海軍北部艦隊上庸號潛艇的艇長,在地中海海戰中,指揮上庸艇擊沉美國cv-4游騎兵號航空母艦,在新年時帝**新一輪授銜中,被晉陞為大校軍街,出任大西洋潛艇編隊指揮官,至於那個「大西洋艦隊司令」,當然是大家開玩笑的。

    帝國還沒有大西洋艦隊的編制,在大西洋上,也只有這三十艘東風級潛艇的存在,所以稱林傑為「大西洋艦隊司令」,倒也不為過。

    只是,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想到,林傑正式成為帝國大西洋艦隊司令的那一天,真的沒需要太久。

    沒有想到的還有在新年就奉命回長安述職的各大戰區主要指揮官們。

    1943年1月1日,大聯盟各國人喜迎新年之際,在衛青閣龍驤大禮堂,在巨大的五爪金龍圖的前面,有二十四位帝國新晉上將正在激動接受漢皇親自主持的授銜儀式。

    漢皇新手將他們軍裝上的金黃色兩星肩章換成了三星的,這意味著他們成為了新一批的帝國上將軍。

    這二十四人中,不僅是包括了大漢十三軍以及近衛軍團、海岸軍團等本土軍隊的將領,還有相當比例的帝國殖民區部隊的高級軍官。

    用陛下的話說就是:同為大漢帝**,同樣在金龍旗的指引下英勇戰鬥,他們當然有資格獲得晉陞。

    所以,在二十四新晉帝國上將軍中,就出現了個子矮小,膚色較黑的南洋軍第3軍團蘇鐵托將軍、第1軍團林西格將軍等人的身影。南洋總督錢志豪在南洋推行的去西存漢措施相當給力,這些最先融入漢人社會的南洋軍軍人們,率先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漢人習慣的兩或三個字,姓氏也是根據原姓氏轉為發音相近的漢姓。這讓鍾義想起了在中華,清廷倒台之後,滿人改名的過程,與南洋現在的情況何其相似?

    當然,在新晉的上將軍中,還有一個相當特殊而又在帝**內部引起許多爭議的人物,那就是前蘇聯紅軍外貝加爾軍區司令員科瓦廖夫。作為西伯利西總督府推薦的人選,統領近百萬遠東王國、撒哈王國以及埃基王國聯軍的科瓦廖夫絕對有資格是晉陞上將的人選之一,只是因為其蘇聯紅軍的出身,才引起了很多的爭議。要知道活捉科瓦廖夫的陳庶康將軍也只是在這一期才晉陞上將的。

    一場戰役,打了勝仗的和打了敗仗被俘的,同時晉陞上將,這是不有點扯?雖然都明白陛下為殖民區軍隊將領授銜,是政治需要,是加強帝國殖民區統治的需要,可是,幾乎都在新晉上將行列中的大漢十三軍軍團長們,心裡都有那麼一點點不舒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