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288章 血色之夜 文 / 龍騎士

    三個「鷹」式攻擊中隊並沒有像從前一樣,在空中編成整齊的大編隊。

    在最新的海軍作戰條例中,艦載機的最大戰鬥編隊不允許超過十六機。而這一次因為是夜間行動,j-15更是分成了十多個四機編隊飛行。

    他們的作戰目標並不複雜,找到英國艦隊,將攜帶洪氏企鵝-3反艦導彈發射,最大限度的打擊c艦隊中的各艘航母,阻止天亮時英國起飛更多的艦載機。

    而在c艦隊方面,老牌海軍將領坎寧安對於艦載機夜戰的經驗也實在是不多。平生最得意的塔蘭灣偷襲,還是利用老式箭魚艦載機完成的呢。

    數年的時間,艦載機的更新簡直是讓人眼花繚亂。說實話,身為艦隊指揮官,坎寧安對於艦隊中多達十數種的艦載機性能也只能是基本瞭解。

    例如在發現盟軍艦隊後立刻出動的「海上雌狐」重型艦載戰鬥機和na。39「掠奪者」重型低空攻擊機,這也是艦隊中僅有的兩種「全天候」戰機。

    其他如「海鷹」等一年前上艦的艦載機,也只是安裝了簡單的測距雷達,而不具備夜間作戰能力。

    當然,還有「海鷂」。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看家法寶,海鷂將是整支艦隊防禦的最大的倚靠。坎寧安心知肚明,既然盟軍艦隊已經出現在這片海域,那本方的航向就不再是秘密,雖然他到現在也沒明白,盟軍的航母編隊是什麼時候來到西地中海的。

    凌晨3時20分,盟軍的「鷹」式攻擊中隊在雷達中率先發現了60公里外的英軍艦隊。但空射洪氏企鵝導彈的短腿決定了它們必須要更加靠近艦隊,才能滿足最遠射程僅25公里的洪氏企鵝-3。

    這使得「鷹」式必須要面臨「海鷂」的截擊。

    由於j-15沒有攜帶麻雀-7,即使飛行員在雷達中早就發現了海鷂,但依然無法提前超視距攻擊,好在海鷂所裝備的火光空空導彈也是近距格導彈。

    「鷹」式攻擊中隊的指揮官於浩中校下達了輪番阻擊,輪番發射洪氏攻擊的命令。

    一中隊前出,利用所攜帶的……兩枚麻雀-3和機炮與海鷂周旋,二、三中隊選擇海面大型目標,發射洪氏企鵝-3。

    視距外攻擊,雷達上並不能明確顯示出哪個目標是航母,哪個是戰列艦,飛行員則是根據個頭來,專挑大的打。

    兩輪發射,二、三中隊的四十八架「鷹」式共向c艦隊發射了一百八十四枚洪氏企鵝-3反艦導彈。

    把導彈像炮彈一樣發射,敢於這樣做的,恐怕這個世界上,也只有大漢帝國。

    但於浩中校犯了一個相當致命的錯誤,兩個中隊的「鷹」式所選擇的目標只是c艦隊的突前支隊,c艦隊的主力仍在十幾海里外的賈特裡海峽。

    直到發射完洪氏-3的兩個中隊的j-15加入與海鷂的纏鬥,替換下一中隊時,於浩降低高度在雷達中發現所謂c艦隊的目標數量過少,才意識到了這個錯誤。調整雷達的下視角度繼續向遠處搜索,終於發現更大數量海面目標的於浩懊惱的大喊一聲,「一中隊跟我來,二、三隊可以返航。」

    洪氏企鵝-3並不是一種合格的反艦導彈,嚴格意義上來講,其過小的彈藥部,使期甚至不能稱為反艦導彈。所以,在使用洪氏企鵝-3攻擊敵人戰艦時,不得不採用密集攻擊的戰術。

    顯而易見,一個中隊的「鷹」式,數十枚洪氏企鵝-3並不能給c艦隊主力戰艦造成太大的麻煩。

    突前支隊皮特森少將率領的莊嚴號輕型航號和伊莉莎白女級戰列艦的另一艘姊妹艦厭戰號卻遭到了嚴重打擊。

    一萬多噸的莊嚴號被命中了六枚洪氏企鵝,其薄弱的側弦裝甲被撕開了數個口子連成了一片,整個右弦幾乎都成了漏洞,在幾分鐘內莊嚴號就已經傾倒在海面上。

    而洪氏企鵝對於戰列艦的打擊效果就明顯減弱了許多。被超過十枚的導彈擊中,厭戰號依然飄浮在海面上,只是艦上的大火和鍋爐艙的爆炸,已經無法控制,隨時可能發生更危險的殉爆。皮特林不得不下令棄艦,率領艦上倖存的水兵們轉移到阿尼克驅逐艦上。因為突前支隊中的另一艘主力艦——格拉斯哥號戰列巡洋艦雖然只被命中了兩枚導彈,但倒霉的是其中一枚擊中了後弦,導致船舵受損。

    在戰鬥中,失去動力的戰艦無疑是最可悲的。

    皮特森甚至沒有為格拉斯哥號安排拖船,也許真要是拖上它,只會將另一艘戰艦也置於危險境地。

    但三個「鷹」式攻擊中隊的戰果也僅限於此了,嗯,還要加上另一艘護航航母射手號,這是美國援建英國的四艘射手級護航航母的首艦。

    於浩率領的一中隊發射的數十枚洪氏企鵝,最大的戰果就是擊穿了射手號的飛行甲板。倒也不是其他導彈的全部射空,拋開被英軍艦隊近防火力擊落的十幾枚,其他洪氏企鵝的命中率也達到了60%以上。

    射在其他戰列艦和大型航母上的導彈都沒有造成太大的殺傷,即使光榮號航號上厚厚的裝甲甲板上,被命中了兩枚洪氏,但搶過搶修後,依然不影響戰機的起降。

    攻擊機群將大部隊的火力都集中在了突前支隊上,雖然擊沉了莊嚴號,並使厭戰號戰列和格拉斯哥裝甲巡洋艦兩艘主力艦失去戰鬥力,可這對於龐大的c艦隊來說……遠遠不夠。

    更何況,c艦隊的攻擊同樣犀利。

    英軍的「海上雌狐」艦載戰鬥機與「掠奪者」攻擊機所組成高、低空攻擊機群,發現以公瑾號為首的航母編隊,僅比「鷹」機群晚了十分鐘。

    比起「洪氏企鵝」,比起「鷹」式在二十

    十公里外發起的超視距攻擊,英軍的攻擊更加殘酷也更血腥。

    曾寶鑒預留的負責警戒的「鷹」中隊,在數十公里外就擊落了近一半的「海上雌狐」,麻雀-7的強悍和海豚-6雷達相得益彰,足以讓這個時代大多數的戰機無解。

    但警戒「鷹」中隊的數量並不足以阻攔英國艦載機群的全部進攻。大多數的「掠奪者」還是突破了「鷹」的防線,綽號「吃土者」的掠奪者攻擊發揮出了其優異的低空性能,雖然有數架掠奪者在低空突進時一頭砸進了大海,但更多的飛行員依然在十公里外按動了「瑪特爾」空地導彈的發射按鈕。

    英國人雖然性格古板,但在發明方面從來不缺乏創意。航母上的彈射器和斜角甲板,其實都是英國人的發明,還有飛機的彈射座椅,還有坦克,還有雷達……

    在飛彈方面,雖然德國人的技術更為大膽,美國人的更為創新,但英國的並沒有落後太多。貼海飛行攻擊模式就是英國人在飛彈方面最大的貢獻。

    很不巧,「瑪特爾」空地導彈就是世界第一種具備此種攻擊模式的導彈。

    藉著夜幕的掩護,盟軍艦隊的近防力量直到瑪特爾導彈尾翼噴射出的亮光出現在視距內,才發現有數十枚飛彈飛向了艦隊。

    調轉船頭當然已經來不及,瑪特爾空地導彈近1。5馬赫的飛行速度,甚至讓水兵們沒有時間去匯報。手忙腳亂的將指向空中的高射武器降低視角,對著那些亮光胡亂的射擊。

    好在近防的主要火力火神密集陣調整射擊角度並不繁瑣,可是對於這種飽合式飛彈攻擊,就算在後世有先進的反導系統,也依然是難題,甚至是無解。

    接二連三的爆炸在艦隊中響起,瑪特爾導彈對於戰艦吃水線角度的攻擊,是任何艦艇包括戰列艦都難以承受的。

    「掠奪者」的第一波攻擊就將兩艘校尉級護衛艦和公奕號輕巡擊沉,更可怕的是位置靠前的編隊旗船公瑾號也被命中兩彈,海水如猛獸兇猛撲進,造成了公瑾號的側傾,甲板上的正待飛的數架戰機相撞而損傷。

    損管部隊不得不將另一側的兩個密封室注水,以保持航空母艦的平衡。甲板上的紅馬甲們也迅速將撞壞的戰機推進海裡,以騰出甲板的位置,運上來其他的戰機。

    看到英軍低空攻擊機的巨大的威力,曾寶鑒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只派出「鷹」,而沒在攻擊機群中加單座的蠻龍是個錯誤。

    隨著海天相交處逐漸泛白,越來越多的戰機起飛,護航艦隻的近防火力也越來越有針對性,拉起後的「掠奪者」攻擊機想集合起發動第二輪飽合式低空打擊,並不是很容易。

    天鷹號與鷂鷹號上he-181維京人單座單發的輕型艦載戰鬥機也開始起飛,其攜帶v-7空空導彈與「鷹」式麻雀-3再次為航母編隊織出一道嚴密的防線。

    英軍的「海上雌狐」攜帶的是同海鷂一樣的火光被動紅外導引空空導彈,在這種大規模的機群空戰中,「火光「的性能並不足以保證海上雌狐奪取制空權。

    與德國的x-8和大漢皇家海軍裝備的麻雀相比,英國的空空導彈明顯落後了一代。雖然在戰爭時期,這個代差可能只有一年甚至是半年。

    隨著「海上雌狐」一架又一架的被擊落,在制空爭奪中,「維京人」與「鷹」已經取得了相當的優勢。「掠奪者」們只好匆匆組織了一次並不算成功的攻擊,射出了僅餘的「瑪特」飛彈,在更多的「蠻龍」和攻擊鷹起飛前,搶先退出戰鬥空域返航。

    凌晨4時前,攻擊機群的「鷹」式陸續開始返船降落在母艦上。

    三個中隊七十二架「鷹」,回來了六十四架,加入在防禦戰遭擊落和公瑾號上被撞毀的戰機,整個編隊共損失了三十七架艦載機。

    對於擁有六艘大型航母的編隊來說,並不會影響太多的戰鬥力。

    英軍方軍,也只有一艘輕型航母和一艘護航航母受損,主要戰力猶在。

    更重要的是,天……亮了!所有的艦載機都可以起飛,還有突尼斯海峽兩岸的陸基戰鬥機同樣可以加入戰鬥。

    也許,這場戰鬥比的,並不是誰可以勝利,而是比一比……誰更先覆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