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212章 斯大林驚呆 文 / 龍騎士

    1941年7月24日,星期四,中華農曆節氣大暑後的第三天,但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的滿洲裡,陣陣涼風絲毫不會讓人感到盛夏的炎熱。

    滿洲裡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語為「滿洲裡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裡」。

    此時的滿洲裡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兵站。在帝國總參制訂的針對蘇俄作戰的「天歌」計劃中,滿洲裡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葉為洵所指揮的大聯盟北方集團軍被分為了三個方面軍,滿洲裡正是左路軍的集結地和物資大本營。利用滿洲裡鐵路線的優勢,盟軍在這裡堆積了大量的物資。曾有人提出在位於最前線的邊境城市設立物資中轉地,這不是給蘇軍的炮火指明目標嗎?

    但陛下同意這個計劃。對於衛青閣中的反對聲音,陛下給出的解釋是:前線?誰告訴你滿洲裡是前線來的?

    是的,上至漢皇陛下、總參謀長葉知秋,下至執行「天歌」計劃的軍、師級指揮員,漢軍上下沒有人把滿洲裡當成前線。在左路軍司令陳庶康的心目中,一旦開戰,「前線」至少也得是後貝加爾軍區總部所在地赤塔和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這不是狂妄!

    在完成晉成上將軍銜的任務後,基地對於最高指揮官的權限得到了很大的解封。不知道如果斯大林清楚瞭解日本岐埠的大爆炸真相後,他還會不會輕鬆的說出「黃毛小兒」這類詞語。鍾義沒打算在對俄戰爭中使用原子彈,在試用「小淘氣」後,基地生產的十餘枚原子彈就被封存起來。

    「原子彈是一個惡魔,一個可以毀滅人類的惡魔,除非帝國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否則不應該再隨便使用原子轟炸!」這是鍾義在衛青閣中對少數幾個知情人的話,對外則是宣稱皇家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在岐埠使用了威力巨大的新型燃燒彈。

    大家也都清楚,這個秘密保持不了多久,德國、美國甚至是蘇聯,都在秘密研製原子爆炸技術,但陛下的要求是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一旦帝國已經製造出原子彈的消息傳播出去,那麼也要盡最大力量促成核不擴散條約,不能讓人類自己毀滅了賴以生存的地球。

    除了原子彈,基地科技隨著戰爭實驗室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複合裝甲、紅外線制導、大功率渦扇發動機以及先進雷達小型化等技術的應用,都使得近衛軍的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與之相符的是,隨著戰爭實驗室的科技進步,南華民間的各項軍用甚至是民用科技更是飛速發展,帝國科技大臣曾在內閣會議中宣稱:預計到建國五週年慶時,帝國的一大批產業技術會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近衛軍團已經擴編到十個軍,裝備猛虎二代中型坦克的兩個裝甲軍全部調到了中華北方。這也是鍾義對「天歌」計劃充滿信心的原因之一。複合裝甲在前世是英國人發明的,被稱為喬巴姆裝甲,但在這一世,拋開科技水平等原因,估計英國人現在也沒有心思研究什麼裝甲,怎麼能獲得更多更先進的飛機保衛不列顛的天空才是邱吉樂最頭疼的。

    作為世界第一款安裝複合裝甲的猛虎坦克,在西伯利亞面對蘇聯的坦克海時,定能虎入狼群,大展王者風範。

    至於在空軍方面,一千二百架天龍戰機加上火鳳凰紅外線主動制導空空導彈的出現,相信蘇聯米格機群可以很好的享受了。

    衛青閣中,陛下和幾位軍部大佬一直留在會議室已經三天了,實在困的不行時,也只是去各自的辦公室小寐一會。今天「天歌」計劃終於進入倒計時,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些小緊張。縱使是陛下,也是不時抬起左腕看了一眼,直到表盤上金龍吐出的紅寶石指向了最上方——零點二十分,陛下站了起來,走到了全息地圖前。此時距「天歌」正式啟動的二十三點三十分,還有十分鐘(南華與中華的時區相差兩個小時)。

    突然,鍾義聽到身後「撲通」一聲,似是有人摔倒,旋即又聽到漢斯與蔣雲志大喊:「知秋……總長,你怎麼了?」

    陛下的腦中「嗡」的一聲,「壞了,最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

    葉知秋,帝**首任總參謀長,陸軍上將。因心臟病在「天歌」計劃正式發起的前一刻,在帝**總部衛青閣會議室突然休克摔倒,幾分鐘後,衛青閣值班醫生趕到會議室,一番急救後無效離世。

    在醫生宣佈噩耗的那一刻,陛下默默地流下兩行清淚。

    在陛下鼻翼上那一滴淚珠輕輕垂落的那一刻,遠在萬里之外的齊齊哈爾,葉為洵拿起了電話,提高了音量,只說了兩個字:「開始!」

    從黑龍江省東南部的綏芬河,到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滿洲裡,近千公里的戰線上,百萬盟軍分成三路,分別向蘇俄軍隊發起了猛攻。

    數千門大口徑野戰火炮同時在怒吼,黑夜中更絢目的無人區製造者黑寡婦火箭炮以令人匝舌的速度噴射著自己的怨恨。

    葉知秋上將因勞成疾不幸犧牲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中華,正準備出發的近衛軍裝甲部隊,戰士們在坦克的炮管上繫上了一條黑紗,以悼念自己的總參謀長。已升任近衛軍團第一軍軍長的霍路,在指揮戰車上打開了全軍公用通訊頻道,已經嘶啞的嗓子中吼出一句:向葉總長敬禮!陸地猛虎,前進!

    陸地猛虎,是增城之戰,近衛一師一戰全殲惡魔之名的日本第十八師團,擊斃日軍名將山下奉後,陛下授予近衛一師的封號。

    今天,霍路軍長再次喊出這個名稱,不管是一師的老兵,還是新徵召的紅警士兵都感到了熱血沸騰,那是近衛軍的榮耀,是紅警軍團的驕傲。近衛一軍兩千輛坦克一齊發出了怒吼,像是在回應軍長的命令,又像是對敵人發表猛虎出山的宣言

    言。

    與引同時,在羅巴尼亞,在波蘭,在立陶宛,三百萬德軍地面部隊對蘇聯紅軍發動了毀滅性的打擊,伴隨的還有數十萬的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意大利部隊,芬蘭則從北邊發動攻擊,紅鬍子「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展開。

    鋼鐵同盟在東西兩側同時發動對蘇聯的攻擊,這樣的消息讓斯大林瞬間進入了呆滯之中。大清洗帶來的惡果在這一刻被暴露無疑,大部分的具備「政治經驗」卻毫無作戰經驗的軍官,在面臨盟軍的突然襲擊,表現得並不比他們被嚇呆的領袖強多少。胡亂指揮、各自為戰,就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在遭遇漢、德兩軍的大規模裝甲集群攻擊時又毫無辦法,只是一味的命令士兵拚命還擊或是喊著「烏拉」跳出戰壕去衝鋒或者說是……去送死。

    在同盟軍內部的戰報通報中,德軍宣稱開戰第一天就摧毀了蘇軍一千五百架戰機,而自身只損失了三十五架,地面的三個集團軍群的戰果都遠遠超過了首日的即定戰鬥目標。

    德軍的攻擊速度之快使得蘇軍的防禦計劃完全癱瘓,而無線電和通訊配備的嚴重缺乏也造成蘇軍部隊難以互相協調作戰,更不要提蘇軍那些表現拙劣的紅軍前線指揮員,德軍南方集團軍指揮倫德施泰特元帥戲稱:斯大林把一群戲子派到前線來當軍官了嗎?噢!那位莫斯科影帝在哪裡?

    與德軍的輕鬆加愉快相比,盟軍對蘇聯遠軍區和後貝加爾軍區的進攻則艱難了許多,右路軍是以石原莞爾為指揮的東瀛軍團十二個師和豫州軍共三十五萬人,他們的第一階段目標是攻佔蘇聯太平洋艦隊的駐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華稱其為海參巍。在長達數小時的炮擊摧毀邊境線上的蘇軍陣地後,右路軍先鋒東瀛第二和第四師在綏芬河越過邊境,在烏蘇裡斯克(雙城子)遭到蘇聯遠東軍區紅旗師的頑強阻擊。

    天亮後,皇家空軍的轟炸機群開始出動,蘇聯空軍在遠東地區的十數個機場皆遭到轟炸。與歐洲戰場不同,遠東的空軍在海拉爾衝突之後也隨地面部隊一樣,提高了警戒級別。所以很多的米格和克戰機都可以及時起飛出戰,但蘇聯發展噴氣式飛機時間較晚,機載武器方面更是落後於多數軍事強國,主要還依靠機槍和機炮。在歐洲,他們最先進的米格-11和克-9都被德國的燕子和鬼怪狂虐,而在遠東,遇到了更為強大的皇家空軍飛龍戰機,蘇聯空軍更加狼狽。紅外線主動制導導彈的優秀性能在遠東空戰中大放異彩,火鳳凰幾乎是彈無虛發,不要說那些老舊的伊-15、伊-16,就是米格-11的機動能力也根本無法逃脫火鳳凰的追蹤。

    蘇聯紅軍飛行員缺少訓練和實戰經驗的缺點在火鳳凰的打擊下被無限放大,加上機場上根本無法起飛而在地面上就被摧毀的戰機,擁有四千架飛機的遠東空軍,在一周內就幾乎失去了爭奪制空權的能力。世界飛行員排行榜上,皇家空軍的王牌們迅速提升了自己排名,與德國空軍的數位王中王並駕齊驅。

    但在地面上,盟軍的進攻遠遠不如德軍那般順利,東瀛軍團在雙城子的戰鬥陷入了白熱化,雙方幾乎是在每一寸土地上反覆爭奪。這樣的戰鬥也許符合石原制定的「不爭城,費其兵」的策略,但戰鬥的激烈出乎於所有人的意料,葉為洵一連給石原莞爾打了三個電話,提醒其不要以一戰時俄軍的表現來評估蘇聯紅軍的戰力,出自新四軍在葉上將自然清楚配備了政治委員的紅軍,在戰鬥意志方面的堅韌。

    中路軍的指揮官是左守,不喜言語的左胖子是近衛軍團中青年軍官升的最快的,來到中華戰場前,左守與老將肖國興同為近衛軍團副司令,中將軍銜。

    這次左胖子親率兩個近裝甲軍來遠東參戰,又被葉上將看重,出任中路軍指揮,他的對手是蘇聯遠東軍區司令華西列夫斯基上將,一位與朱可夫的熱烈、激情正相反,奉行低調、沉穩的紅軍智將,他接替的正是在大清洗中慘遭殺害的蘇聯遠東軍魂布柳赫爾元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