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遊戲開發巨頭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 謀定 文 / 煙雨料峭

    在後世傑斯特曾經在國內讀過的一些章裡,很多章都說廣場協議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強迫日元升值,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廣場協議的本質是美國要求各國政府不要再收藏美元,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在儲存那麼多美元的儲備,而要求各國不要在收藏美元所能造成的後果就是美元貶值。

    美元作為唯一的國際貨幣,他在世界經濟佔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美元的貶值,那麼其他的國家貨幣自然會相對於美元升值,因為都是以美元作為比照物的,所以才會有廣場協議是為了強迫日元升值的說法。

    事實上,在廣場協議簽訂後的兩年內,德國的馬克,法國的法郎都對比美元升值了一倍,跟日元升值的幅度相當,英鎊升值略少,可能是因為這個時期的英國也處在改革轉型期的原因。

    但問題就在這裡,為什麼廣場協議對日本來說就是一場災難,而對德國卻無關痛癢呢?甚至德國人還承擔了兩德合併對東德的重建任務,畢竟之所以會有廣場協議的誕生,就是因為這兩個新興戰後國家在經濟方面,尤其是在出口貿易方面的強勢。

    當然,這就是另外的一個問題了。

    傑斯特說如果美國政府真的這麼幹了,就是一個針對著日本或者德國所布設的一個陰謀,或許說陰謀不大合適,說陽謀或許更好一點,區別是這兩個國家能不能按照美國人給他們安排的劇本繼續走下去。

    結果是德國人沒有,而日本人走了。

    很多人在談論這一場八十年代中期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的事件的時候,總是說廣場協議,卻有意或者無意的忽略在廣場協議簽訂的兩年後又一場協議的簽訂。

    廣場協議想要做的是讓美元貶值,進而逆轉美國的貿易逆差。從而全盤盤活世界經濟,但從協議簽訂的兩年時間來看,除了各國貨幣升值對各國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之外。美國的貿易逆差並沒有很大程度上的改變,所以。在一九八七年,在法國巴黎,這一次是g7成員國聯合簽訂了一項新的協議——盧浮宮協議。

    盧浮宮協議的內容基本上跟廣場協議完全相反,廣場協議要求美元貶值,而盧浮宮協議的要求就是停止美元的貶值,但問題就在這裡,一件事情一旦開始,並且形成了慣性之後。就無法那麼容易的解決了。

    桑迪.威爾目光閃爍不定的看著傑斯特不知道在想些社麼,而傑斯特一直也在沉默的坐在一邊,沒有主動開口,讓對方仔細體會他說的剪羊毛的意思,過了許久之後,桑迪.威爾的臉上似乎露出了瞭然的神色,他看向傑斯特的眼神更加的捉摸不定起來。

    現在關於美元貶值的言論塵囂世上,傑斯特能夠知道聯邦政府對此會有大動作這並不奇怪,但是他驚奇的傑斯特竟然能夠從美元貶值裡看到這麼多常人所根本就無法想像的東西,比如。就像是他說的,如果美國真的促成了美元貶值,那麼這對於一些國家來說。就是一個陰謀的開始。

    沉吟了一下,桑迪.威爾猶豫著問道:「傑斯,你說的剪羊毛,那麼那隻羊在哪呢?西方?還是東方?」

    傑斯特笑了笑,他無所謂的回復道:「桑迪爺爺,這有區別麼?無論這兩個國家的哪一個按照我們既定的劇本走了,結局都不會有什麼區別,當然,我更看好東方的那個國家會按照既定劇本走下去。」

    聽到傑斯特的回復。桑迪.威爾默默的點了點頭,顯然。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雖然是兩隻羊,但這是兩隻健康無比的羊。活蹦亂跳,而美國這個飼養者因為種種的限制又不能動用武器把羊宰掉再割,這就失去了圈養的意義,所以,想要去剪掉這些羊毛,自然得想辦法讓這兩隻羊不要再那麼健康,那麼的活蹦亂跳。

    問題就在這裡,如果讓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繼續按照這個安全穩定的模式走下去,顯然是達不到美國想要的局面的,所以,美國政府就必須在這中間給加一點變數,其實這個變數只能說是一個引子,對這兩隻羊的影響到底如何,並不是全靠美國人的控制,結局如何,都是這兩隻羊自己的選擇。

    不然的話,美國也是拿他們沒辦法的。

    而德國人跟日本人在廣場協議之後,為了保證自己國內的經濟強勢,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應對方式,結果就是德國人無關痛癢,而日本人卻在十年後轟然倒下,失去的十年的說法也從此廣為流傳。

    這些事情太過於深遠,傑斯特也沒有必要說出來,他這一次來見桑迪.威爾的事情也並不是討論這些。

    所以,傑斯特主動的改變了話題,他也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開門見山開口:「我之前聽桑迪爺爺打算重新創業,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參與一份呢?」

    聽到傑斯特的話,桑迪.威爾笑了起來。

    他知道現在的傑斯特家業到底有多大,而他想要東山再起最需要的就是金錢,雖然他從運通被掃地出門後,按照之前簽訂的協議,他拿到手的賠償金並不算少,起碼讓他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富家翁的生活不成問題,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但是這些錢,對於想要成立一家他能放在眼裡的金融公司實在是太過稀少,在原本的歷史上,在八五年到八六年長達十幾個月的失業期裡,正是因為啟動資金的不足才讓他沒有立即著手東山再起,而是一直拖到了八六年,當商業信貸公司的兩位財政主管拿著傑斯特說的那篇《財富》上的章《桑迪威爾: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登門拜訪之後,才讓桑迪.威爾抓住了這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桑迪.威爾並沒有直接說同意或者是不同意,他反而是笑著向傑斯特詢問:「你覺得,我這樣一個被華爾街掃地出門的失敗者,如果想要向那些竊據高位的蠢材證明他們踢我出局是錯的,那我應該從

    哪裡開始呢?」

    傑斯特不是一個出色的金融家。他甚至都稱不上懂金融知識,但是他有一個別人不可能具備的地方就在於,他熟悉並且知道一些至關重要的東西。所以,面對著桑迪.威爾的這個問題。傑斯特不慌不忙的從口袋裡掏出一支鋼筆,仔細而且認真的在桑迪.威爾攤開的那張紐約時報的邊欄空白處填寫下了一個公司的名字,而且還用筆將之前他跟對方討論的那篇關於日本貿易順差美國貿易逆差的章給圈了出來。

    「商業信貸公司?」

    桑迪.威爾看著傑斯特寫出的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的名字,他甚至再一次有些驚異的看了傑斯特一眼,實際上,如果不是金融圈內的人或者是對金融界沒什麼瞭解的人,是絕對不會對這個已經陷入困境的公司有什麼瞭解的。

    傑斯特知道商業信貸公司的原因,就是因為桑迪.威爾正是從這裡起步的。而後來大名鼎鼎的旅行者集團的前身,也正是這家已經入不敷出的公司的前身,所以,傑斯特聽到桑迪.威爾的反問,他很堅定的點了點頭,將對方剛才說的話重複了一遍,區別就是,傑斯特的沒有任何的疑問。

    「是的,商業信貸公司。」

    得到傑斯特準確答覆的桑迪.威爾倒是先沉吟起來,他知道這家公司。事實上,在他還沒有離開運通公司的時候,就知道商業信貸公司的許多事情。當時的運通看中了商業信貸公司而商業信貸公司的母公司數據控制公司也不滿足商業信貸公司的虧損有意出售。

    這件事桑迪.威爾負責過一部分,他耐心地對商業信貸公司的市場資產、經營管理和服務質量做了全方位的調查。透過撲朔迷離的塵霧,他看到的是一顆鮮為人知的高能內核,它的能量足以震撼整個金融服務業。

    的確,在當時的桑迪.威爾的眼中,商業信貸公司就是一塊被埋沒的金礦,不過還不等他將調查的報告遞交上去,公司裡就傳出了要把他掃地出門的傳聞,所以最後這份報告桑迪.威爾也一直扣在了自己的手裡。而運通跟數據控制公司也因為一些收購上的問題沒有談攏,這一場收購也不了了之。

    在桑迪.威爾的眼中。商業信貸公司確實是最適合他東山再起,也是最適合他向運通公司復仇的一個工具。不過問題是,雖然現在的商業信貸公司已經不比往日,但是他們的股價依然有二十美元,按照他自己的財力,是不可能完成收購的。

    傑斯特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桑迪.威爾能夠完成對商業信貸公司的收購,是因為在八六年下半年,數據控制公司實在是對這家公司忍無可忍,直接拋售了他們持有的百分之九十二的商業信貸公司的股票,直接讓商業信貸公司的股價從二十點五美元像瀑布一樣直降到五美元,而桑迪.威爾也在此時出手收購,只是花了七百萬美元。

    而就算是這七百萬美元也還就是桑迪.威爾的全部身家,傑斯特記得他看這段故事的時候,桑迪.威爾最得意的弟子,日後大摩的掌舵者,零八年次貸危機中唯一能夠盈利的美國銀行的摩根大通的主人——詹姆斯.迪蒙也在這個時候投入了四五十萬美元,買這些在其他人眼裡一錢不值的商業信貸公司的股票。

    他當時甚至還跟桑迪.威爾互開玩笑,說這可是我們的全部財產了,要是輸了,我們就要去要飯了。

    誰知道只是第一年,在桑迪.威爾這個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管理者的經營下,商業信貸公司的純利潤就突破了四千萬美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