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江山為聘醉紅妝

正文 第十八章 服飾 文 / 冰心兒

    鳳林看到事情搞到現在這樣。心中明白娜拉明珠是不想讓離王和鳳魅被賜婚。既然如此緩緩也好。備不住這樣一來鳳魅就可以改變心思。想到這裡。鳳林連忙走上前拱手道:「今天是皇上壽辰。實乃大事。不如這婚姻之事容後再議。」

    被鳳林這樣一說。皇上也覺得賜婚現在恐怕不行了。畢竟娜拉明珠是西涼國郡主。這事情還是要從長計議。以免不必要的麻煩。

    「那就壽宴過後再議吧。娜拉郡主意下如何。」皇上這次沒有問離王而是直接問的娜拉。這說明皇上還是很看重娜拉的意見。也給足了她面子。娜拉也是聰明人。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見好就收。笑道:「一切聽從皇上安排。」

    聽到皇上和娜拉的對話。鳳魅一點都不感覺意外。嘴角慢慢上揚。看重一臉愧疚之色的離王。搖搖頭。示意他無恙。

    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一般婦女多用銅絲或鐵絲做成「頭髮撐子」。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將頭髮分兩縷纏繞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飾物

    簪子是滿族婦女梳各種髮髻必不可少的首飾。第一時間更新通常滿族婦女喜歡在髮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比如人關前。努爾哈赤的福晉和諸貝勒的福晉、格格們。使用製作髮飾的最好材料首選為東珠。兩百年後漸漸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與珍珠相提並論的還有金、玉等為上乘材料。另外鍍金、銀或銅製。也有寶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種簪環首飾。裝飾在髮髻之上。這若是同進關以後相比。更多更快章節請到。就顯得簡單得多了。進關以後。由於受到漢族婦女頭飾的影響。滿族婦女。特別是宮廷貴婦的簪環首飾。就越發的講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為其母辦六十大壽時。在恭進的壽禮中。僅各種簪子的名稱就讓人瞠目結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勝簪、景福長綿簪、日永琴書簪、日月升恆萬壽簪、仁風普扇簪、萬年吉慶簪、方壺集瑞邊花(鬢花)、瑤池清供邊花、西池獻壽簪、萬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雲擁福簪、綠雪含芳簪……等等。這些髮簪無論在用料上。還是在製作上。無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從清代后妃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簪分兩種類型。一是實用簪。多用於固定髮髻和頭型用的。另一類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製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於髮髻梳理後戴在明顯的位置上。現故宮內珍藏的多幅宮廷寫實畫。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繪。從圖上看。她們有的將簪戴在髮髻正中。有的斜插在髮髻的根部。后妃們頭上戴滿了珠寶首飾。髮簪卻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寶為質地。製作工藝上亦十分講究。往往是用一整塊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製出簪頭和針梃連為一體的簪最為珍貴。如北京故宮珍藏的白玉一筆壽字簪就是一塊純淨的羊脂白玉製成的。簪梃即是壽字的最後一筆。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盤腸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飾中之佳作。此外還有金質的福在眼前管、喜鵲登梅簪、五蝠捧壽簪等以雕刻精細、玲瓏剔透而受到矚目。還有金質底上鑲嵌各種珍珠寶石的頭簪。多是簪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麗華貴之感。隨著清代后妃髮式逐步加寬加大。簪飾的形制也逐步朝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是簪頭逐漸變小。如疙瘩針、耳挖勺、老鴉瓢等;另一種是簪飾越來越大。不僅適合滿族婦女梳兩把頭覆蓋面大的特點。還逐漸演變成頭花、扁方等大首飾。第一時間更新

    頭簪作為首飾戴在頭上。不僅起到美飾髮髻的作用。簪頭製成的寓意吉語還有托物寄情、表達心聲意願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遺留下的簪飾來說。形式之多。花樣之廣是前代各個時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寶館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報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頭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約五厘米長。看上去就像一頑童在作舞蹈狀。在畸形珠左邊飾一藍寶石雕琢的寶瓶。瓶口插幾枝細細的紅珊瑚枝襯托著一個「安」字。頑童背後一柄金如意柄。將其與寶瓶連為一體。並將金累絲靈芝如意頭露在頑童右側。第一時間更新從頑童裝飾看是個男孩。整個如意連在一起便稱.之為「童子報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講究「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皇帝的妻妾當然是以皇帝為綱。要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壽多子孫」。以使皇家血脈旺盛。帝王基業萬古千秋地傳承到永遠。這只頭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實並非那麼稱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個兒子。長大成人的有二十四個。諸皇子爭權奪勢。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緒兩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卻無子嗣。致使其母慈禧兩度垂簾聽政。統治了中國達半個世紀。

    慈禧還愛美成癖。一生喜歡艷麗服飾。尤其偏愛紅寶石、紅珊瑚、翡翠等質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豐十一年。奕濘病逝承德的避暑山莊。慈禧二十七歲便成了寡婦。按滿族的風俗。妻子為丈夫要戴重孝。釋服二十七個月。頭上的簪子要戴不經雕飾的骨質的。或光素白銀的。慈禧下旨令造辦處趕打一批銀製、灰白玉、沈香木等頭簪。同治元年二月。這批素首飾陸續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強插戴。極不情願。釋服期滿。更多更快章節請到。這批首飾全部被打入冷宮。慈禧又戴上精湛華貴的艷麗頭簪。直到老年此習不改。

    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貴妃及妃嬪以至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員皆可穿朝服、戴朝珠。但根據等級身份不同。朝珠的質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東珠朝珠。東珠朝珠由108顆東珠串成。每27顆東珠又用4粒紅珊瑚結珠等距間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上部結珠呈葫蘆形稱「佛頭」。佩戴朝珠時。佛頭垂於背後。並用黃絛帶連接一組玉飾。稱做「

    「背雲」。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紅珊瑚結珠處。分別飾一串和二串綠松石珠串。稱為"紀念"。朝珠的構成。有著深刻的含義。108顆東珠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四個紅珊瑚結珠象徵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下垂於背後的佛頭、背雲。寓意"一元復始"。三串綠松石紀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個旬期。皇帝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外。還在兩肩斜持兩盤紅珊瑚結珠。以示身份特殊。

    朝服有補。頂戴分為朝冠和吉服冠兩種

    清初時的普通旗女和漢族婦女模仿滿族貴婦髮飾。以高髻為尚。梳時在頭頂後部將發平分兩把。向左右方橫梳成兩個長平髻。兩髻合寬約一尺。俗稱「叉子頭」(也稱「兩把頭」、「或「把兒頭」)。作叉子頭時。又在腦後頭垂下一縷頭髮。下端修成兩個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謂「燕尾」。清吳士贊《宮詞》對這種髮式作了描寫「髻盤雲成兩道齊。珠光釵影護蝤蠐。城中何止高於尺。叉子平分燕尾低。」這些宮詞對滿族婦女的獨特髮式作出形象的描繪。

    唐朝常服:

    一、披紗大袖明衣制:屬於常服盛裝。其頭梳唐代特有髮型「高牆」簪大花。飾花釵、步搖。蛾眉盛妝。身穿敞領對襟。大袖明衣。下穿長裙。佩大綬。束軟帶。結小結。足著高履。在唐代此服飾是作為外服。在貴族仕女中風行一時。

    二、唐仕女半袖衫制:是唐代特有的一種流行服飾。初作為宴居穿用。後亦當常服穿用。為宮廷嬪妃及名流仕女所好。

    三、唐仕女宴居服:上身束抹胸。外披薄紗明衣。下穿長裙。裙腰及胸。上窄下寬。結束軟帶、小帶。屬於宴居內裝。但頭梳高髻又簪花。故此裝扮也可作為外裝常服之用。

    明朝服飾基本上可分為蟒、帔、靠、褶、衣這幾類。

    蟒。即蟒袍。是明朝皇帝賜給功臣的服裝。只有帝王或達官貴人才有資格穿它。因為衣服上繡著蟒而得名。蟒是一種形如龍的四爪龍。在戲劇中蟒袍是帝王將相、后妃貴婦的官服。有男女之分。男蟒袍主要以四爪龍為圖案。女蟒袍則多以龍或鳳為設計。

    蟒袍的裝飾性強。而且有寬闊的水袖。給人一種威嚴莊重的感覺。它那華美的圖案既有喻寓尊貴的象徵。又帶有律動感。善於流露與表達演員的情感。使演出更加充實豐富。

    帔源於明朝。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閒服飾。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