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岳飛之血戰中原

正文 第二十章 初定應天府(4) 文 / 中原布衣

    代知府黃縱是二天前剛剛上任的,估計除了一些消息靈通對政策敏感的商人,很多人還不知道上任了一個新知府呢。

    其實在擊敗劉復桑仲孔彥舟聯軍,應天大局初定之後,岳飛和李八少就開始尋找一個官來坐鎮應天府衙。畢竟一個城市如果一直實行軍管,是不正常的。

    可是讓二人鬱悶的是,應天府官員在亂兵初起時都隨著楊知府和黃都監跑到虞城去了。留下來的只是一個師爺,還是因為睡過了頭,沒來得及跑掉的。不要說這個師爺上不了檯面,就是楊知府和黃都監再跑回來,估計他們也進不了應天城門。應天府士紳和商人都說好了,他們不需要這種平時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百姓有難則溜之大吉的狗屁官員。既然應天府被皇帝拋棄了,被楊知府和黃都監拋棄了,那應天百姓就自己治理應天府。自己推選應天官員。

    一開始推選的應天知府依然是岳飛。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既然岳飛打仗神勇無敵,當知府肯定也是一流的。岳飛笑道,「焉有是理。」直接拒絕了眾人的推舉。岳飛知道適合自己的位置是什麼,那就是軍。至於政事,實在不是自己一個沒讀過幾年書的農家小子可以打理的。

    既然岳飛拒絕了,本地士紳就開始推選自己心目中的人選。皇宋化昌盛,光應天府城內進士就有十幾人。可惜這些被本地人視為曲星的進士要麼隨趙構南下了,要麼閉門家中坐,在幾天前的平亂中沒起到一點作用。百無一用是書生,大大讓應天百姓鄙視了一下。

    既然進士不行,那就退而求其次,選舉人也行。應天府舉人就多了,足有一百多名。特別是這些士紳家裡要麼有舉人,要麼就是和那些舉人沾親帶故,自然誰也不肯放過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明眼人都知道,當下的中原,皇宋雖存猶亡,早已失去了對地方的實際控制力。應天府只要自己推舉出知府,康王也只能捏著鼻子承認。

    岳飛和李八少商議了一下,決定把那些推舉出來的舉人都親自考核一下。畢竟應天府一地百萬人丁,不是那麼好治理的。結果一考核,兩人都是大失所望。

    這些推舉出來的舉人,大多只會吟詩作賦,死背四書五經,對如何處理政事根本一無所知。偶爾有一兩個對政事稍通一二的,卻也只是瞎子裡面的明眼人,比瞎子強上一丁點而已。

    把應天府政事交給這些讀書人,還不如岳飛自己赤膊上陣呢。至少岳飛知道平頭百姓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的是什麼。這時候,卻有一個來自外地的進士黃縱直接找到李八少的城堡,開口就道,「聽說岳團練使和李老正在為知府的事發愁。在下黃縱不才,就來做這個應天知府如何?」

    看到有個進士自願上門應聘知府,岳飛立即細細打量,想看看這個毛遂自薦的讀書人到底有哪點像錐子。

    光看長相,黃縱完全不像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黃縱面色白淨,身穿長衫,看上去質彬彬。可是他足有五尺的身高,勻稱的骨架,以及背上背的一把長劍都讓他顯示出一股其他讀書人所沒有的勃勃英氣。

    岳飛指了指黃縱身上的長劍,說道,「可以讓我看看那把劍嗎?」

    黃縱二話不說,立即把劍解下來遞給岳飛。

    岳飛拔劍出鞘,頓時一股寒光閃耀。劍是開刃的,劍身上略有暗色,明顯是見過血殺過人的利器。岳飛伸手彈了一下劍身,長劍彎了一下,隨即又恢復正常。

    岳飛情不自禁地說道,「好劍。」一看到這把劍,岳飛就知道黃縱這把劍不是其他書生掛在身上用來做擺設的劍。頓時對黃縱有了幾分好感。

    岳飛打量寶劍的時候,黃縱同時也在打量岳飛。

    岳飛身材不高,也不是特別壯實。但氣度驚人,坐在那裡不動,自有一股山嶽之勢。岳飛皮膚有點黑,手掌很大,很粗糙,一看就不是出身富家之人。讓黃縱特別注意的是岳飛的眼睛,明亮如鷹,卻又不一味犀利,眸子深處自有一種悲天憫人的色彩。

    黃縱自負武雙全,宣和年間中了進士後,不願意在京城排隊候補官員,就一人一劍,獨自遊歷中原,結交江湖豪傑。其時民怨沸騰,亂像已呈。剪徑小賊無處不在。但黃縱獨自遊歷了幾年,依然安然無恙,仗的自然是自己手中這把劍。

    前陣子黃縱聽說康王在應天登基,就滿懷一腔抱國雄心前來投奔。沒想到剛剛走到應天府地界,就聽說康王南下建康,應天府被亂兵佔據了。黃縱長歎一聲,正要離開應天時,忽然又聽說應天百姓自己成立了一個護民軍團練,只用了二天時間,就把數萬亂軍主力驅逐出城。黃縱立時對這支護民軍團練產生了興趣。剛剛成立兩天,就能把數量超過自己幾倍的亂軍趕出城池,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大。倒要看看這個團練使岳飛是何等樣人。

    結果剛一進城,就聽說岳飛正在找人當知府。黃縱更好奇了。心說現在世道如此,那個人不是大權一把抓,哪有情願自己只當團練使卻把知府位置拱手相讓的道理。各地各縣的亂軍頭領,哪個不是武通吃,就算自己狗屁不通,還可以請幾個師爺幕僚呀。

    現在,看到眼前的岳飛,黃縱忽然覺得,自己遊歷江湖幾年來認識的一些名士豪傑,也許沒一個能和這位出身農家的相州青年相提並論。

    岳飛把手中長劍遞還給黃縱,笑著問道,「學士既來應聘知府,想必心中自有治理應天之法,可試言之。李老和我洗耳恭聽。」

    黃縱把長劍入鞘,重新掛在背上,然後胸有成竹地說道,「岳團練使既有所詢,學生自然不敢太過自謙。依學生之見,治理應天府,只需四個字,簡政,放權。」

    說到這裡,黃縱故意停頓了一下,看到岳飛和李八少的臉色並沒有變化。於是繼續說道,「簡政者,不只是汰除衙中冗員,也

    要汰除一些不合理的政策。立法之要,不怕過細過繁,只怕不合人情,不盡人理。王相公變法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治定的一些政策太過不合情理。結果事與願違,保馬法不但沒有讓我皇宋多馬,反而更缺馬了。青苗法不但沒有保護百姓,反而讓無數農民破產。括田法不但沒有給朝廷增加耕地,反而讓更多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岳飛聽到這裡,狠狠地擊了一下手掌。他對王安石是一點好感也沒有的。因為正是在王安石的變法下,父親岳和由一個擁有上百畝土地的富戶變成了一個佃戶。原因很簡單,岳家的土地被括田所的看中,直接指為荒地,強行括走了。

    岳飛不明白王安石變化的深奧之處,他只是憑直覺認為,王相公的變法好像不是為了強國富民,而是為了把天下所有財富集中到皇帝手裡,也是為了把天下所有權力集中到皇帝手裡。

    所以王安石變法之後,朝中再無一個正直之臣。這絕對不是偶然的。至於六賊更是直接把皇宋送進了萬丈深淵。換做仁宗朝,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嗎?

    黃縱看岳飛忽然憤激於色,不由停住了自己的話頭。他擔心岳飛也是王相公的擁護者。遊歷幾年,黃縱早已明白,平頭老百姓大多恨王安石入骨,但很多官員卻都視王安石為偶像。

    岳飛一看黃縱的神情,立即就明白了黃縱的擔憂,笑著說道,「學士不要過慮。剛才飛只是想起了我家被西域括田所強行括走的上百畝良田而已。學士請繼續講下去。」

    黃縱頓時明白了岳飛的立場,於是說起話來更大膽。「學生認為,現在應天府幾乎可算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在這張白紙上制定自己的法則。我們可以廢除那些不合理的舊法。比如現在我皇宋百姓做生意,出門就要交稅。幾乎過一道城門就要交一道稅。那麼我們就實行一稅制。做生意的人只需要到商稅務辦理交稅手續,憑借納稅憑證,就可以走遍整個應天府。」

    李八少聽到這裡,哈哈大笑,拍手說道,「黃學士果然好想法。只要我們實行了一稅制,我們應天肯定會成為天下所有商人嚮往的地方。」

    黃縱受到鼓勵,繼續說道,「實行一稅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眾多稅吏白員再也找不到盤剝客商的借口。那些人多是地方上流氓混混,讓他們來執法,只會讓法紀敗壞。他們除了欺負小商小販,根本不會做別的事。其他方面,也可以按照這個原則辦理。我們爭取用最少的人辦最多的事,不再讓那些冗員尸位素餐。至於放權,局勢未大定之前,我建議應天府各地暫時採用藍田鄉約自治。」

    岳飛說道,「如果這樣,是不是會讓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權力更大,平民百姓更沒有說話的權力呢?」

    黃縱笑道,「岳團練使,鄉約,畢竟只是鄉約,不是法律。我們採用藍田鄉約,並不代表我們應天衙門就對百姓不管不問。只要有人欺壓平民,自然有我們替百姓做主。」

    當時岳飛和李八少被黃縱說服了,兩人就把黃縱推上了應天知府的位置。當然,前面加了一個代字。

    此時在酒樓上,李老三聽岳飛問起黃縱的事,李老三想了一下,才回答,「我們商人這兩天也都在討論這個黃知府。現在他才上任兩天,暫時看不出他人如何。不過我們對他的一稅制是極為歡迎的。光看這兩天,他派護民軍團練抓了幾十個敲詐商販的前白員,就知道這個知府還是做事的。」

    岳飛笑道,「那在你看來,這個黃知府是稱職了?」

    李老三嘿嘿笑道,「反正在我看來,這個黃知府比前面幾任知府都強。至少不折騰。其實不管是百姓,還是商人,最怕的就是那種一天不折騰就吃不下飯的官員。」

    岳飛和張憲走出八方樓,來到大街上的時候,岳飛回頭望了一下生意繁忙的酒樓,又看看街上來來往往的民眾,滿懷感慨地對張憲說道,「賢弟,看來我們真的把應天府從兵亂裡解救出來了。」

    張憲點點頭,說道,「這都是大哥的功勞。要不是大哥堅持留在應天,也許我們已經回到相州了。那麼應天府現在恐怕早已血流成河了。」

    岳飛情不自禁地望向西北,那是相州所在的方向。不知道相州現在境況如何了?師弟霍銳能否照顧好母親呢?

    張憲看岳飛的表情,就已經猜到岳飛的心思。趕緊說道,「只要我們快速平定應天府,大哥就可以回相州探望伯母了。就是不知道吉倩他們在城外打得如何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