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最牛監察御史

正文 第二百二十六章 山雨欲來 文 / 蒙面悍匪

    這幾天的朝政已經無法正常運作了,高太后的心思完全放在宋神宗的救治上,根本顧不上分心監管,太子這麼小,這兩天倒是被高太后帶在身邊,一方面是想隨時讓他聽宋神宗的耳提面命,另一方面也是出於讓他盡快適應不同場面的想法。

    吳王借此良機趁機攬權,大事小情上下其手,暗中做著起事的各項準備。幸好太后讓太師參與決策,多少能夠起到鉗制的作用。

    就在朝野上下都在為宋神宗的病情牽腸掛肚的時刻,一件驚天大事的發生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離著汴京不遠的山東境內居然爆發了規模驚人的起義。

    四月三號凌晨,黑龍教忽然在山東境內的青州發動起義,他們以黑龍教骨幹為核心,打著「要吃飯、殺貪官」的旗號,煽動了上萬災民和百姓,一舉佔領了青州知府衙門和其他重要關卡,殺死了地方主政官員後,他們憑藉著青州官倉裡的糧食和武器,使得戰力得到了提升,隨後兩天順勢拿下了周邊的登州、密州、兗州,裹挾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快跟滾雪球一樣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

    宋朝承平日久,各地武備鬆弛,但是官倉裡物資卻很齊整,這使得起義軍每占一城,其物資和人員都能得到大量的補充,形成了以戰養戰的循環,勢頭越來越大!已經威逼到了齊州的安全!如果讓起義軍突破這裡的話,將直接威脅到大名府和開封的安危,進而直逼汴京!情況十分危急。

    位於齊州的京東東路安撫使孫志林、轉運使和遠心急如焚,他們一方面緊急向朝廷八百里加急請求援軍,一方面倉促之下,從各地調集了三萬的地方廂軍前往迎戰,雙方四月五號在齊州城外八十里的馬甲鎮外展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交鋒,經過半天的廝殺,人數眾多的起義軍佔據了上風,下午三時許,廂軍全面潰敗,負責領兵的轉運使和遠雖帶人奮力拚殺,卻已經無法挽回敗局,匆忙中只帶著三千多人敗退回齊州城內。

    黑龍軍趁勢一路掩殺過來,很快把齊州城四面圍住,幸好黑龍軍缺乏必要的攻城器械,僅剩一萬三千廂軍守衛的齊州城才沒有被馬上攻下,但隨著從其他州運過來的器械到位,齊州的淪陷也是指日可待。

    京東東路告急的急報四月七號才送到皇城內,這個消息頓時像一個重磅炸彈一樣把恐慌的情緒帶遍了全城,高太后也不得不放下對兒子的擔憂,立即著手商討應對策略。

    七號下午四時左右,相關官員集中在了崇殿內,高太后和太子端坐在台階上,開始了漫長的商討過程。

    李森先是公開朗讀了齊州急報的主要內容,雖然大家已經有所耳聞,但聽到形勢居然如此危急的時候,還是十分的震驚,頓時議論紛紛。

    高太后等下面議論了一陣後,她清了清嗓子開始說話:「諸位臣工!京東東路旦夕之間局勢崩壞至此,實在是令人意想不到!這個黑龍教到底是什麼來路?怎麼以前從未聽說過?皇城司是怎麼辦的差?嗯——?」

    張茂被這一問問出了一腦門子的汗,他小聲分辨道:「此事的確是微臣失察之過,不過,皇城司的主要目標還是在汴京及其周邊城市,齊州、青州遠在數百里之外,皇城司鞭長莫及也是實情。」

    「哀家不需要聽你的分辨,黑龍教匪軍已經都快要打過來了,你這還在犯迷糊,皇城司是皇上和哀家的耳目,如今耳為之塞、目為之障,你難道沒有責任嗎?」高太后勃然大怒道。

    張茂再也不敢有半句怨言,他連連點頭:「太后教訓得對!是我疏忽了!我錯了!」

    高太后又把目光轉向吏部尚書任學重:「京東東路的孫志林、和遠都是你們當初選拔推薦的,特別是孫志林,當上安撫使已經五年了吧,怎麼還如此不經事?雖說今年那裡遭了旱災和蝗災,但朝廷不是早就派人出錢去賑災了嗎!局面怎麼會糜爛至此?等事情了了,一定要嚴懲不貸!」

    任學重哪還敢分辨啊,只是一個勁地稱是,臉色惶恐,心裡卻很感冤枉,這些封疆大吏哪個不是皇上定奪的?怎麼出了事這板子還是打在自己身上啊!

    高太后又挨個將樞密院、戶部等相關部門的領頭人訓斥了一番,就連太師、江洋都未能倖免,足足罵了有兩刻鐘,高太后才結束了責罵,她嚴厲的眼神不停地掃視著階下之臣,大臣們個個眼觀鼻鼻觀心,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大氣都不敢出!

    太子看到太后發怒,倒是不敢亂動了,只是眼裡擎著淚水,身子往邊上的奶媽懷裡躲縮,一副驚恐不安的模樣。

    「事已至此,已經十萬火急,責罰的事暫時押後,今天還請諸位幫哀家思考下對敵良策,總要快點拿個主意才是!齊州十多萬百姓還等著去救呢!」高太后敲打了一番後,開始進!入今天最重要的話題。

    「啟稟太后!微臣以為,這股亂匪不過是黑龍教借饑民作亂,戰力平平,只要派出一支禁軍前往剿匪,以禁軍的強悍武力,對陣手拿鋤頭、釘耙的烏合之眾,定能手到擒來!」禮部侍郎徐帆出來搶了頭炮,並不知兵的他顯然不把這些亂民放在眼裡。

    高太后臉色一寒:「如此說來,倒是哀家多慮了?那就派你去剿匪可好?」

    「這個——!微臣不敢!」

    「哼——!」

    第一個出頭的徐帆碰了一鼻子灰,這讓其他人更加謹慎了,都在緊張地思索著對策。

    「啟稟太后!微臣以為,這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亂匪是由災民飢餓難耐而作亂,那就應該派出宣慰使去賑災,百姓們有飯吃自然就不會作亂了!」一個工部的官員自認為想到了一個妙策,站出來說道。

    「賑災?虧你想得出來!這草都已經枯wei了!著火了!你這還緊巴巴去澆肥算什麼事?真是胡鬧!」吏部尚

    書任學重剛憋了一團火呢,正好借此機會發洩到了這個官員頭上。

    高太后狠狠地瞪了一下那個官員,心裡暗罵他的無能,她看著也沒人出什麼高招,乾脆地說:「好了——好了!你們就替哀家想想,到底派誰去領兵?領多少兵?這著急上火的事,經不起拖延!」

    這事歸樞密院管,太師不能再沉默了,他站出來說道:「啟稟太后!老臣以為,有五萬騎兵快馬加鞭前往剿匪即可!至於領兵統帥,老臣提議由李忠發擔綱比較合適!」這李忠發是太師親手提拔的親信,目前擔任樞密院副使的職務,的確是一個好的人選。

    蔡京這時候跳了出來,他說:「微臣以為,五萬騎兵之數的確足夠了,但盛建軍比李忠發更能勝任,他經驗豐富、有勇有謀,應該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了!」這個人選可是極為關鍵的,蔡京自然不能有半點退縮。

    這盛建軍從軍三十多年,是個老資格的將領,屢立戰功,目前是樞密院的參贊,雖然品級比李忠發低一級,但素來的威望卻勝過他。

    大家就這兩種意見開始了爭論,江洋和張茂當然支持太師的意見,但吳王、蔡確等毫無疑問地支持蔡京,由於近段時間吳王籠絡人心之舉見效,蔡京集團的勢力大漲,支持蔡京意見的人明顯佔了大多數。

    高太后耐著性子一直在認真聽著他們的爭論,看大家都說得差不多了,她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愛卿已經都談了自己的想法,我也都聽得很清楚了,所以我決定——」

    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著她即將講出口的名字,特別是盛建軍和李忠發兩個人,臉上有著不一樣的潮!紅,耳朵豎著、手指拽著,生怕漏掉一個字!

    「所以,我決定讓盛建軍掛帥出征!盛建軍——!」高太后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盛建軍內心狂喜,他壓抑著激動的心情大步擺出來,嗓音嘹亮地唱諾:「臣在——!」

    支持盛建軍的朝臣們都鬆了口氣,眉宇間浮現出喜色,另一方當然是心生失望,李忠發更是氣恨不平,他很想裝出若無其事的表情,卻還是掩飾不住怨毒的眼神。

    「你這次率兵前去可有什麼打算?」高太后平靜地注視著他問道。

    盛建軍努力地挺起自己的胸膛,大聲說道:「請太后放心!臣一定會以破竹之勢,星夜兼程前去迎戰,我想,有著五萬精銳之兵,又是乘其不備,必定能以泰山壓ding般奪取勝利,臣將會把黑龍教教主的人頭帶回來作為禮物,敬獻給太后!」

    「好——!」高太后聽後大為滿意,她的臉色第一次帶上了笑容:「哀家和諸位愛卿就在汴京等候你的好消息了!到時候哀家一定會親自為你斟滿慶功酒!你可不能讓我們失望哦!」

    「臣哪怕肝腦塗地,定不辱使命!」盛建軍自信滿滿地回答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