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最牛監察御史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啟程赴京 文 / 蒙面悍匪

    時間過去了半個月,已經進_入初冬季節,江洋感覺兩塊已經走上了正軌,他把大家召集起來說出了下一步的打算,眾人雖然不捨,但又知道他說得在理,不得不答應了他的離去,臨走前,江洋讓雷振宇注意吸收有責任心、有武術功底的新成員,暫時發展到100左右比較合適,雷振宇點頭應承了。

    幾天後,江洋隻身一人毅然往西北方向的汴京(今開封)而行,坐在馬車上一路前行,江洋看到很多州縣饑民和災民穿著秋衣在瑟瑟寒風中成群結隊、扶老攜幼相擁而行,他們面如菜色、目光迷茫,只是在吃東西的時候看出他們的活力,除此之外,他們對週遭的一切均麻木不仁,哪怕有人堅持不住倒下了,也不會引起太多的關注,在朝不保夕的亂世裡,生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這群災民行進的方向也同江洋一樣,似乎他們覺得至少朝廷會在乎他們的死活,走到汴京去就是他們唯一的指望。

    出於同情,江洋起初買來數十斤的饅頭沿路散發,沒成想車後跟隨的人越來越多,程序也越來越混亂,後來竟然聚集了3百多人,他們團團包圍了馬車,差點沒把馬車拆散了架!江洋只好一次把饅頭全部扔到了遠處的空地上,卻沒想引發了一場騷亂,許多人在爭搶中大打出手,因此受傷的不計其數,而且搶到的都是本就身蠻力大的,那些如風中殘燭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小孩連味道都別想聞!

    江洋掀開布簾子讓大家看到車廂裡已經空空如野後,這場騷亂才告平息,這以後江洋除了見到落單的災民,否則再不敢出手了。

    江洋明白到,即使自己散盡家產來接濟災民,那也是杯水車薪,治標不治本,問題的根源只有到朝廷才能最終解決!他確定了兩個當前行_事的基本原則:一是自己的行為只為百姓負責;二是黨爭可以利用,但絕不參與其中。

    因為黨爭後期基本已經發展到黨同伐異階段,兩個陣營不問人品,只問路線,產生了巨_大的內耗,導致底下無所適從,貪官污吏更是只執行對自己有利的新政,加緊對百姓的盤剝,已經動搖到了宋朝積攢多年的基業,按江洋的性格他自然極為反感。

    馬車走了7天後,江洋終於來到了大宋朝的都城汴京,遙望高達20多米的偉岸城牆、走進可並排走4輛馬車的南薰門,走在寬達280米的中心街道上,江洋油然而生一種民族的自豪感!

    汴京分內外三重,即外城、裡城和皇城。

    外城是利用後周都城外城加以展築,由原來的周長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展至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按正方形計算,面積27.37平方千米。南三門,北四門,西三門,東二門,共計12個城門。南牆正中為南薰門,與裡城正南門朱雀門,皇城正南門宣德門構成全城的中軸線,稱御街。

    御街寬約二百步,折合280米(一步為1.4米),兩邊為御廊,中心安朱漆杈子兩行,中心御道,行人皆在杈子之外。杈子裡有磚石甃砌御溝水兩道,盡植蓮荷,近岸桃李梨杏,「雜花相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繡」。

    汴京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會,城中店舖達_6_400多家。北宋政府改變了周、秦、漢、唐時期居民不得向大街開門、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從事買賣活動的舊規矩,允許市民在御廊開店設鋪和沿街做買賣。為活躍經濟化生活,還放寬了宵禁,城門關得很晚,開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設一個軍巡鋪,鋪中的防隅巡警,白天維持交通秩序,疏導人流車流;夜間警衛官府商宅,防盜,防火,防止意外事故。這恐怕是歷史上最早的巡警了。

    宋朝由於鼓勵通商,國家工商業非常發達,國家稅收有百分之七十來自工商業,宋朝鼎盛時期經濟總量占當時世界總量的60%,收入達到驚人的一億萬貫,而到清朝1900年才8000萬兩。也就是說,經過長達近千年的復甦,中華明卻依然沒能恢復元氣。而宋代的人口只有7000萬!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

    簡短總結宋朝歷史,可以說它經濟、化富庶至極;兵員戰力羸弱至極;官員**猖獗至極!真是一朵畸形病態的奇葩!

    江洋心想,《清明上河圖》已經讓人驚歎不已了,如果沒有遊牧明對中華明的肆意摧殘,按現在的軌跡發展下去,那將是一幅多麼驚人的畫卷啊!要知道此時的宋朝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比西方早了300多年!此時的羅馬城才10萬人!

    既然我來了,歷史將因我而改寫!江洋心中發下了鏗鏘有力的誓言,樂得老道不小心揪掉了幾根鬍鬚!

    進_入裡城找了家有點規模的旅店住了下來,一種歷史緊迫感逼_迫江洋開始思考進_入廟堂的辦法。

    正常途徑想都別想,只能出奇致勝了。據說宋神宗勵精圖治失敗後,意志消沉,整日沉迷於宗教幻想中,皇城附近的大相國寺是他經常去的地方,江洋想去那裡碰碰運氣。

    第二天下午,穿著整潔的江洋來到了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是當時全國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內建築巍峨,雕樑畫棟,巧奪天工,金碧輝煌,有「金碧輝映,雲霞失容」之稱,大相國寺佔地540畝,下轄_6_4個禪律院,每個院都設主持,並賜予封號,僧眾達2000餘人。逢國家大事,如皇帝祝壽祈禱,巡親以及進士題名多在這裡舉行,所以相國寺被稱為皇家寺院。

    江洋站定望去,只見綠樹掩映下一座頗具氣勢的山門聳立在石徑上,往前看,寺廟前有2棵樹幹直徑在2米多的老銀杏樹,歷經百年歲月洗禮依然鬱鬱蔥蔥、枝繁葉茂,樹木深處隱約可見塔ding飛簷、風一吹過鈴聲繚繞。今天不是節日,來禮佛的人不是太多,江洋走進寺門,裡面有個籃球場那麼大的院落,蒼松翠柏散佈其間,左邊有個碑林,供奉著的歷代皇帝的御筆親賜。穿過第一進,裡面是更大的院子,中間有個銅香爐在散發濃烈的檀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