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靈藏

正文 371 王喜海說 文 / 燧羽

    白猿這一哭,燕朗三人都愣住了。

    磐石忍不住問道:「王九霄——願賭服輸,你哭什麼?!再說那旗桿本來就不屬於你,你哭也哭不回來了。」

    白猿忽然停止了嚎哭,長歎一聲說道:「你說的不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強求不來。這裡對我來說已經無可留戀,你們還是解開我的神脈,打開封界讓我走吧。」

    燕朗看的出來:白猿對那旗桿極為珍視。他見白猿失魂落魄的樣子,有些於心不忍。於是便開說的:「雲錦飛旗和旗桿都是女媧大神親手所製,其作用或許關係到九州人族的命運;你獻出了旗桿也算是奇功一件。本王為了報答你,可以答應你一個要求——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本王會盡力滿足你。」

    磐石在一旁說道:「王九霄——這位就是九州人皇、紅石靈王。你有什麼要求就對靈王說出來吧。」

    白猿渾身一顫,連忙問道:「什麼?你是九州人皇?那你會媧皇道法嗎?」

    燕朗點點頭說道:「現在封住你神脈的就是用媧皇道法加持的先天符咒。」

    白猿聽罷,自言自語的說道:「原來是媧皇道法和先天符咒——難怪能封住我的神脈!王九霄啊王九霄——寶貝的真正主人來了,沒你什麼事兒了。」

    白猿念叨完,忽然對燕朗說道:「既然今天遇到了寶貝的主人,我就把它的來歷全都告訴給你;也算是了卻了多年的一樁心事!」

    隨後,白猿把他和雲錦飛旗旗桿的故事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白猿本名叫做王喜海,是南海採珠人的後代。他自幼學得避水的絕技,可以在海底潛伏十個時辰不上來換氣。王喜海十歲那年,在飛羽島遇到一位隱居修煉的高人;並成為了高人的弟子。後來那高人獨自凌波渡海而去,不知所蹤。王喜海與師父留下的一隻白猿為伴,繼續苦修,最終修成了聖靈界。

    後來王喜海離開了飛羽島,見到外面道場林立,讓他大開眼界。於是,王喜海萌發了在飛羽島上建立一座道場的想法。他回到飛雲島後,為了籌資修建道場;便重拾老本行——下海采珍珠。因為王喜海的修為已經達到了聖靈界,這讓他的潛水能力和在海底的視物的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

    南海深處常有萬年以上的老蜃蚌,其中蘊藏的珍珠價值不菲。如果是十萬年的老蜃蚌,其蚌殼內的珍珠就會化為一顆比最貴重的珍珠還要貴重百倍的玄珠。玄珠實際上是老蜃蚌的內丹,是提升修靈者修為的一種靈藥。因為採珠的難度太大,這種老蜃蚌內的寶貝對南海的採珠人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的東西;不過對王喜海來說卻是小菜一碟!

    一次王喜海在南海深處採珠時,發現了一個如同小山一般大小的老蜃蚌;它的年齡據王喜海估計已經有百萬年之久。王喜海喜出望外,很快用靈術打開蚌殼;蚌殼內的情景卻讓他大吃了一驚!

    原來這個百萬年老蜃內的玄珠已經修成人形,化為一個白胖的童子;只不過這童子的道行尚淺還無法浮出海面,只能躲在蚌殼裡繼續修行。

    童子見到蚌殼被打開,連忙將一樣東**在身後。童子的舉動被王喜海發現,王喜海很快將那個東西奪了過來——那東西是一個三寸長的小木棍,在漆黑的海底發出五色的輝光。

    王喜海知道這能發出五色光的小木棍一定也是一個寶貝。他小心的收好小木棍正要離開時,蚌殼內的童子卻指了指蚌殼內側,示意王喜海觀看。王喜海一看:蚌殼內竟然寫著一些奇怪的符號,很像是古老的字。王喜海不認識這些字,不過卻把它們牢記在腦海裡;然後他離開了海底回到了飛羽島。

    王喜海一回到住處,就興致勃勃的拿出小木棍反覆查看;卻始終弄不懂這東西到底有什麼用途。倒是和王喜海相依為命的那只白猿對這東西十分喜愛,於是王喜海索性把它送給白猿玩耍。

    不久之後王喜海如願以償創立了飛羽島,並給自己改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王九霄。

    飛羽道場創立的第二天,一直和王喜海做伴的白猿卻無疾而終了。多年的相處讓王喜海早已把白猿當作了自己的兄弟,白猿之死令他十分悲痛。於是王喜海在飛羽道場內修建了靈塔和地宮,將白猿的屍體存放在一口石棺內。同時,王喜海把那根小木棍也一同放入石棺中給白猿陪葬。

    七日之後,王喜海來地宮祭拜白猿;卻聽見石棺裡傳來了吱吱的尖叫聲和一陣陣抓撓聲。他趕緊打開石棺,發現那只白猿竟然死而復生了!而白猿的手裡正攥著那根小木棍。

    王喜海發現了小木棍的神奇之處後,很快想起了在老蜃蚌蚌殼內看見過的那些古字符。於是他把那些字符分別寫了下來,逐字找人查問;很快弄懂了那些字的意思。

    原來那些古字說的是:此乃媧皇所造雲錦飛旗的旗桿,它屬於悟得媧皇道法的九州人皇。如有得到旗桿者,要設法將旗桿交給悟得媧皇道法的人;並告訴他:旗桿和飛旗可以激發出一幅地圖,上面標記著五色石母的藏身地。如果得到旗桿者企圖將其據為己有,必遭毀身之禍!

    王喜海知道了這是女媧大神留下的神物之後,只是一心要弄清楚它的種種妙用;早就把蚌殼上的警告拋到九霄雲外。

    不久之後,王喜海發現:這雲錦飛旗的旗桿不但可以從三寸到五尺之間任意變化長度,而且能夠發出威力極強的五色光。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延續生靈的壽命;所以那隻老蜃蚌才能活到百萬年之久!

    為了不暴露寶物的蹤跡,王喜海從來把寶物之事告訴第二個人知道;只有他和白猿嚴守著寶物的秘密。因為擔心寶物丟失,平時王喜海把寶物貼身藏在身上,連洗澡都不肯離身。

    飛羽道場建立

    立一年之後,一位遠道而來的修靈者來到了飛羽道場,請求拜在王喜海門下。王喜海按照慣例,首先要試一試這名拜師者的修為如何。結果在試練過程中,王喜海竟然被這名拜師者發出的天罡靈力擊穿護體靈脈,命懸一線。幸虧一旁觀看的白猿飛身擋住了拜師者的第二道靈力,白猿立刻被化為灰燼。

    王喜海在緊要關頭,連忙取出寶物並激發了五色輝光。結果拜師者被五色輝光化為烏有,王喜海也被對方發出的靈爆擊中;連寶物也被靈爆發出的強大衝擊力衝到了天空。

    因為雲錦飛旗旗桿的護佑,王喜海的肉身雖然被靈爆所摧毀;他的元神卻隨著旗桿一起飛入了九霄之上,並恰巧飛入了先天元罡氣脈中。

    這先天元罡氣脈有著最為強大的煉化作用,不過進入者卻是九死一生。還是因為雲錦飛旗旗桿的神奇威力,王喜海的元神不但沒有被先天元罡之氣摧毀;反而在先天元罡氣脈中修煉成了純靈體。最終安全的離開了先天元罡氣脈,回到了九州南海飛羽島。

    王喜海化成的純靈體回到九州後才知道:自己已經在先天元罡氣脈中待了一千多年。在飛羽道場,王喜海發現當初為白猿修建的靈骨塔上的名字換成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地宮中的石棺也變成了一具名貴的白玉棺槨。這具白玉棺槨上雖然有一個厲害的封印,但是卻對純靈體無效;於是王喜海的純靈體便躲在這白玉棺槨裡繼續修煉。

    經過數百年的修煉之後,王喜海的純靈體已經修成了神脈,並可以重修肉身。他感念白猿的救命之情,於是將自己的肉身重修成了白猿的樣子。不過,最讓王喜海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得到雲錦飛旗。因為他明白:單就一個旗桿就如此神奇;如果得到了完整的雲錦飛旗,他一定可以無敵於天下。

    為了便於尋找雲錦飛旗,王喜海在他的直系後代中暗中物色了一個合適的人選。此人在王喜海的幫助下,從一名最初級的修靈者很快達到了道靈界修為;並最終登上了飛羽道場掌門之位——這個人就是王喜海的直系子孫王鶴。

    王鶴雖然修靈的天分並不很高,但是卻對王喜海言聽計從。他一直想方設法尋找雲錦飛旗的下落,並最終從磐石手裡贏得了雲錦飛旗。

    王鶴得到雲錦飛旗之後,立刻來到地宮之中。王喜海剛一從白玉棺槨中瞬移出來,就立即覺察到了有一名高階靈師也來到了地宮之內。王喜海並不認得磐石——他因為做賊心虛,生怕是雲錦飛旗真正的主人找上門來;於是便瞬移到白玉棺槨內再也不肯出來了。就連王鶴多次求見,他也一概不予理睬。王喜海這一躲就是三百多年,這三百年間發生的事情,王喜海一無所知。

    王九霄講完之後,燕朗暗想:原來這白玉棺槨不是王九霄弄到這裡來的。根據上面的印記來推算,這具白玉棺槨至少出現了十萬年;那麼它原本又是為了封印誰呢?還有——海底老蜃蚌內的古字符又是誰留下的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