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案迷蹤

正文 第292章 送別恩師 文 / 納心

    1

    「華夏華夏.合作之晶.締造何光榮;同心同德.努力苦幹.眾志以為城∼」

    一個淒婉的聲音輕輕升起.打破了這凝固的肅靜.不知道是哪個女生.輕輕哼唱起了《華夏大學校歌》.帶著哭腔和抽泣.華夏大學合唱團不約而同.再次輕輕唱響了《華夏大學校歌》:

    「華夏華夏.學府之雄.氣祥何淵宏;鼓鑄華.鎔匯學術.萬壑朝其宗∼」

    在場所有的人.飽含熱淚.輕輕地唱和:

    華夏華夏.革命先鋒.使命何崇隆;喚起民眾.復興民族.禹域之洪鐘;

    願我同仁自強不息.乾健以為神;明德新民止於至善.進步永無窮.」

    歌聲中.魯思霞輕輕拂去梅教授嘴角的血跡和臉上的雨水.抱起教授漸漸僵硬的遺體.向昌殿內緩緩向去~

    昌殿被佈置成梅教授的靈堂.每天.前來弔唁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

    昌殿外.外系戲劇班在校的同學臨時趕排了英語話劇《萬世師表》.用來紀念這位五四時期學衡派學的主帥.這位一位精通古今中外學的大學者.

    用外語演話劇.是華夏大學的一個創舉.梅教授在教莎翁課程時.套用哈佛大學的教學方式.成立外系戲劇討論班.並親自任總顧問.這在當時全國各大學中是個創舉.

    看著劇中展現梅教授的種種情節.回想起梅教授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竭盡全力投身教學.關心學生學習生活.不遺餘力地鼓勵和幫助有才華的學生.傾囊相助外出學生的旅費.為住院動手術的學生募集藥費.冒險營救參加革命活動被秘密逮捕的學生的一幕幕.扮演著和觀看者都淚眼長流.有時演出被迫中斷.台上台下.都為失去了一位恩師而痛哭失聲.

    三天後.是梅教授出殯的日子.

    行列在送葬隊伍最前面的是魯思霞.他披麻戴孝.舉著一幅巨大的先生畫像.以學生和子侄的雙重身份.送別梅教授.

    因為送葬的群眾實在太多了.所以前面已走了半天.梅教授的靈柩由體育系的8男生輪流抬著.不是有學生哭著插進來.抬著靈柩送先生一程.更多的是低著頭.流著淚.衣袖上纏著黑紗、胸前佩戴白花的男女青年.他們手裡舉著白布製成的輓聯.跟在梅教授靈柩後面.唱著校歌.感情悲痛到頂點.

    輓聯中.最為醒目一幅上面寫著:「博學重通才、流播遺風開往史.清言匡大計、婆娑喬木啟英豪」.這是王聰慧部長的輓聯.高度概括了先生作為教育家的一生.還有一幅上面寫著:「學貫中西、昌明國粹中華魂.風範長留、融合新知世界同.」這是胡適先生的輓聯.高度概括了先生作為學家和翻譯家的一生.儘管兩位大學者一直在為倡導「白話」還是繼承「言」爭論不休.但兩位新化運動大學者的偉大、高潔人格操守.使他們始終是最好的摯友.

    貴陽市黔靈山下.關刀巖.聖公會墓地.

    梅教授墓地安臥在蒼松翠柏之間.紀念碑上刻著:「梅光迪先生.字迪生.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先生少游美國.生中翹楚;年壯氣盛.抱負甚偉;貫中西.學衡旗手;畢生辛勤.守而有待;審慮至當.研索至精;默默耕耘.艱苦育人.苦心焦思.敝精勞神.鞠躬盡瘁.光明永恆.」

    「國民政府教育部已經正式批復.華夏大學結束流亡生涯.由貴陽經重慶返滬歸建.上海校舍用地和建築、沿途運輸車船.梅教授在臨終前都以安排妥當.這也可以最終告慰梅教授在天英靈了.」看著葬禮歸來後一直默默無言的魯思霞.臨時代理華夏大學外系張主任寬慰他說.「魯先生.你一起跟我們回上海吧.你作為梅教授最得意弟子.學養深厚.而且你和師生們相處融洽.相信你會有非常好的前程.」

    「讓我想想好嗎.」魯思霞沙啞著說.

    「好吧.這是梅教授留下的日記.還有一些未完成的手稿.這些.都留給你吧.」臨走.張教授將一個大皮箱留給魯思霞.

    翻看梅教授的手稿.如同觸摸多災多難民國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靈魂.

    梅教授在日記中.談到不少他已感到無力完成的寫作計劃.他的手稿中的一些筆記和草稿.是他準備用中和英同時寫作的一本關於韓愈著作的大綱;他還準備為中國讀者寫一本西方思想史.包括從伏爾泰到尼采間二、三十名重要人物的傳記和批判性研究∼

    作為梅教授最為欣賞的學生.魯思霞知道這些計劃是同他一生的追求相一致的.梅教授的使命就是以歷史眼光和傳統的意識向中國介紹西方學.向西方介紹中國學.他認為純學是沒有的.學只有和道德與哲學思想相嫁接.才能發揮更深刻的效用.才能被用來拯救人民.改造社會.他既是孔孟儒學的捍衛者.又是白壁德新人主義的傳播者.

    關於傳統化繼承和外來化吸收的論述.梅教授更是精闢入理.振聾發聵:

    「吾國數千年來.以地理關係.凡其鄰近.皆化程度遠遜於我.故孤行創造.不求外助.以成此燦爛偉大之化.先民之才智魄力.與其慘淡經營之功.蓋有足使吾人自豪者.今則東西郵通.較量觀摩.凡人之長.皆足用以補我之短.乃吾化史上千載一時之遭遇.國人所當歡舞慶幸者也.

    然吾之化既如此.必有可發揚光大.久遠不可磨滅者在.非如菲列賓夏威夷之島民.美國之黑人.本無化之可言.遂取他人化以代之.其事至簡也;而歐西化亦源遠流長.自希臘以迄今日.各國各時.皆有足備吾人采擇者∼

    故改造固有化.與吸取他人化.皆須先有澈底研究.加以至明確之評判.副以至精當之手續.合千百融貫中西之通儒大師.宣導國人.蔚為風氣.則

    則四五十年後.成效必有可睹也.

    今則以政客詭辯家與夫功名之士.創此大業.標襲喧攘.僥倖嘗試.乘國中思想學術之標準未立.受高等教育者無多之時.挾其偽歐化.以鼓起學力淺薄血氣未定之少年.故提倡方始.衰象畢露;明達青年.或已窺底蘊.覺其無有.或已生厭倦.別樹旗鼓.其完全失敗.早在識者洞鑒之中.夫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勢所必然.無足怪者∼」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