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案迷蹤

正文 第91章 烈士陵園 文 / 納心

    1

    於心遠訕訕跟在後面,一起來到禪房。

    待賓主坐下,小尼姑奉上佛茶,了因師太先轉身先對於心遠說:「於施主,上次來翠雲庵多有得罪!聽武兒說,雪兒在牛棚期間承蒙你挺身而出,多方照顧,雪兒方能逢凶化吉,我在此代表我那兩個老姐妹謝謝於施主了!」說罷,合十行禮。

    於心遠連忙起身還禮:「師太言重了!我和思俠惺惺相惜,在牛棚也只是為朋友說句公道話,算不了什麼!只是今日冒昧鼓動思俠來找師太,還望師太見諒!」

    了因師太含笑點頭:「武兒昨晚都將前因後果和我說了。雪兒,按照佛理,天地萬物從眾因緣而有,有聚集則有離散,皆屬無常;眾生的身心由『地水火風』四大與『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生,有生必有死,這也是自然規律;正因無常,死也就不是永斷,恰恰蘊育著新生,只是時空、形態不同而已。先夫和千餘川東將士為國捐軀,死當其所,葬骨何處,都不過是形式,雪兒有必要這麼執著嗎!」

    魯思俠畢恭畢敬回答:「娘,修建這座陵園,不僅僅是為這千餘名烈士,更是為了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我們不僅要緬懷這些先烈,更要讓後輩牢記這段歷史,讓歷史的警鐘震動自己的耳膜,用先烈的業績撞擊自己的心扉,使每個人的心靈也受到了一次淨化。這才是我的本已和初衷!」

    了因師太頷首微笑,慈愛地看著魯思俠:「雪兒真不愧是瑞萱、瑞蕙的孩子,堅毅執著,大愛無私。為你這份拳拳之心,我下午就去北京,到趙會長那裡去走一趟,請他看在老尼的面子上,在高層呼籲一下。這樣的英魂在全國還有很多,這麼多年了,他們也該有個棲息之所了。這也是功德無量!」

    魯思俠大喜過望:「娘,我陪您一起去北京!」

    了因師太擺擺手:「我是去佛教協會,你一個俗家弟子,多有不妥。我帶一個女弟子去就足夠了!」

    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魯思俠一方面和了因師太聊著家常,一方面徵詢她對翠雲庵建設和翠雲山旅遊開發的意見。了因師太埋怨地說:「雪兒呀,你到那裡,都想著工作,談著工作,但你別忘了,你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沒完成!」

    魯思俠連忙問道:「請娘明示!」

    2「還明示什麼!」了因師太埋怨地看了魯思俠一眼,「你是魯家獨苗,也是瑞萱、瑞蕙的唯一血脈,你至今還單身一人,沒有留下一個後人,叫我那兩個姐姐在那邊怎麼能安心!」

    魯思俠頓時沉默不語。

    了因師太說:「我知道你對霞兒一往情深,但一切自有天命。既然霞兒已化身梅神,雪兒就該放下情業,不要再形單影隻了∼」

    面對了因師太的真情勸說,魯思俠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輕輕吟誦了兩句:「一生知己是梅花,傷心人別在天涯」。

    旁人都沒怎麼聽明白,但了因師太卻熟知這個典故:這是「晚清三傑」彭玉麟的名句。

    作為湘軍水師統帥,彭玉麟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但感情生活上卻令人唏噓。他從小在外婆家長大,與外婆家名叫梅姑的養女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但迫於禮教的壓力,不得不奉母命另娶他人。後來,在彭母的主持下,梅姑嫁到別家,在彭玉麟三十六歲那年,梅姑突然撒手人寰,彭玉麟聞訊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並發誓要用餘生畫十萬梅花以紀念他心愛的梅姑。以後他一直寡居,永絕了妻室之歡,但內心並不孤寂,每天通過畫筆在於梅姑交流,每晚都透過梅花在與梅姑互訴衷腸。

    魯思俠引用這兩句時,是以彭玉麟類比來表明心跡。了因師太聽後,輕歎一聲:「阿彌陀佛!癡男怨女,世間因果∼」

    一個清秀的小尼姑進來,說道:「師父,齋飯準備好了!」

    齋堂離了因師太的禪房不遠。當一行人坐定後,端上來的齋飯是蓮子白米粥,桂花糯米蒸藕。散發著江南水鄉特有的清香。

    3全是母親、姨娘的家常之物,也是自己和梅霞的心愛點心。恍惚間,魯思俠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知道雪兒你要來,這是我早上親手準備的,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了因師太說道。

    魯思俠拿起調羹,嘗了一口蓮子白米粥,蓮子糯滑,清甜可口;再嘗一口蒸藕,甘潤嫩爽,頰齒留芳。和記憶中母親、姨母所做的味道一模一樣!

    魯思俠似乎想起什麼,突然心裡一酸,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他低下頭,大口地喝著粥。

    用完齋飯,了因師太親自送魯思俠、於心遠和方正武到門口。

    看見他們的身影消失在貞婦烈女牌坊後面,剛才還充滿母愛柔情的了因師太目光突然黯淡下來,一絲愁雲從她臉上掠過。她合掌低頭輕聲頌道:「阿彌陀佛!我總算明白了妙蓮大師的禪機∼」

    旁邊的女弟子看到師太情緒如此喜憂巨變,不禁大惑不解,問道:「師父,怎麼了∼」

    了因師太深深歎了口氣:「當年雪兒流落到五祖寺時,住持妙蓮大師曾給雪兒四句偈語,『梅花火中開,仁心佑君才;山川終逝去,荷花歸如來。』抗戰勝利後,雪兒歷盡波折回雷江,曾問過我這個偈語的含義。這麼些年我一直參悟不透。昨日武兒提到雪兒和於心遠施主的因緣際會,我方才明白,『仁』『心』各是一貴人。既然『山』『川』終逝去,那麼,很快就會『荷花歸如來!』我那多災多難的雪兒啊~阿彌陀佛!」

    女弟子回應道:「師太精通佛法,為何不請菩薩保佑魯施主平安?」

    「《金剛經》云: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

    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了因師太低頭合十:「一切皆為業力,一切皆為天意,冥冥中自有因果。人力又豈能挽回?由他去吧!」

    4通過趙會長的多方奔走,中央高層領導認真聽取相關部門匯報後,覺得這是一個凝聚人心、增強兩岸共識的好事,在高層力促下,省民政廳正式批復建立川軍抗日烈士陵園,雷江也成為建國後第一個為正面戰場犧牲烈士修建陵園的地方。

    一千二百多位將士的燙金姓名篆刻在潔白的大理石上,顯得肅穆莊嚴。全部烈士的名字,由魯思俠認真書寫。「川軍雷江抗日烈士陵園」十個飄逸俊秀大字,則出自了因師太之手。將士的遺骨也不再埋沒黃土荒草,而是被莊嚴盛殮,安臥在青松翠柏之中。

    陵園落成典禮上,魯思俠在人群中仔細尋找,也未見到了因師太。待人員散盡後,他驚異發現,在方天覺的墓碑前,有一隻小小花環,上面綴有一條宣紙條幅,上面用行寫著蘇子《江城子》中的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落款署名是:「未亡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