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案迷蹤

正文 第65章 玉龍傳說 文 / 納心

    1

    於心遠和魯思俠「痛說革命歷史」正酣,國慶和建軍聽的津津有味,方正武端著一個熱氣騰騰的大盆進來,笑呵呵的說:「開飯了!」

    魯思俠站起身來,幫助方正武端過菜碗,竟然有油爆江白蝦、清蒸武昌魚、紅燒田螺肉、清炒荷葉條四碗菜,典型的水鄉風味!

    「雷江號稱『魚米之鄉』,現在又正是魚蝦肥美的時候,小竹筐在水裡來迴盪兩下,總可以撈幾條小魚小蝦起來。這裡民工中不乏老漁民,找幾個出去,就有現在的收穫!」魯思俠解釋道。

    方正武放下大盆,轉個身,變戲法一樣,從身後拿出一瓶白酒「尖莊」,對魯思俠說:「指揮長,今晚喝酒不算違反紀律吧!」

    魯思俠沒說話,只是接過酒瓶,給每個人飯碗裡都倒上酒,「來,為往事,我們一起乾杯!」

    「尖莊」是高度白酒,晶瑩剔透;聞其香,窖香濃郁,陳香優,幽香綿綿;品其味,醇厚協調,綿甜淨爽,回味悠長,餘香不斷。進口就和一條火蛇灸過全部食道,這就是酒友們愛好的「一線喉」!

    酒辣,菜更辣!誰讓做菜的是四川佬!

    顯然,國慶適應不了這樣的熱情,被酒和菜嗆得直咳嗽。方正武馬上起身為他倒了一杯涼開水,國慶喝了幾口,才平復些。

    魯思俠笑了:「四川的白酒的確是烈了些。不過我們正在組織發掘我縣歷史上的名酒——臥冰封缸酒,據史料記載,這個酒醇香綿糯、回味甘甜,是明朝初年的御用貢酒,後來失傳了。去年我們組織老酒工進行恢復性試生產,目前我們實驗進行得差不多了,已經進入封缸窖藏階段,大概年底能出來供應春節市場,這種酒綿柔雋永,應更適合我們這個地方人口味!」

    建軍饞了:「等試製出來,魯縣長一定要送我幾瓶!」

    「一定!」魯思俠爽快答應。

    汛期的雷江,是酷熱的蒸籠,不一會兒,所有的人都是汗流浹背,國慶、建軍早就脫光上衣了,露出強健的肌肉。江邊夜晚蚊蟲很多。方正武從廚房拿出一把菊桿樣的乾草放到空火盆裡點燃,頓時,一股濃煙伴隨著一股清香瀰漫了整個房間。幾分鐘後,果然一隻蚊子也沒有了。

    從指揮部看下去,工地上還是一片燈火通明,民工們仍在挑燈夜戰。

    於心遠問道:「思俠,現在防汛形式還那麼緊張嗎?」

    魯思俠點點頭:「據天氣預報,我們這一帶隨後幾天會有大到暴雨,上游也會持續降雨,現在洞庭湖、鄱陽湖水位都已經很高了,洪峰會直接壓過來,如果不利用這兩天晴好天氣加高加寬大堤,加緊排除內澇,就怕到時候洪峰、暴雨兩碰頭,大堤一但潰口,整個平原地區良田可能會顆粒無收,群眾的房子也會片瓦不存,還會影響到其他周邊縣市,那樣,我們就是雷江罪人!」

    「如果『玉龍塔』不被日本鬼子炸毀,雷江就不會受水害威脅!」望著下面依然沸騰的抗洪工地,方正武藉著酒勁,憤憤地說。

    「玉龍塔」是雷江的標誌,「塔映夕陽」是雷江十景之首。但玉龍塔還與防洪防汛有關,不僅於心遠不知道,連魯思俠也一知半解。

    「老方,這還有什麼故事?說來聽聽!」於心遠提議道。

    這些年,方正武埋在故紙堆裡,已經是雷江活歷史了。

    2方正武一仰脖,又喝了一口酒,琅琅說道:「雷江依山靠江,自古是風水寶地。天祐蒼生,風調雨順,旱澇保收,魚肥稻豐,人民安居樂業。正值百姓盡享太平盛世之時,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禮崩樂壞。蒼天發怒,一日突然電閃雷鳴,霎時雷江上空一片漆黑,大雨傾盆,一連數月不止。以致長江倒灌,洪水滔天,雷江瘟疫四起,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從那以後,基本上每隔二、三年,雷江就要被水淹沒一次,昔日太平景象蕩然無存,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

    明太祖建國以後,因雷江是南京門戶,故太祖極為重視,特派『誠意伯』劉伯溫高足於龍前來雷江任知縣。這於龍深得劉伯溫真傳,精通地理堪輿和鳥獸言語∼」

    方正武藉著酒性侃侃而談,聲調抑揚頓挫,好像說書的一樣,說的在座的魯思俠等人興趣盎然。正在關鍵時刻,他突然停了下來,賣了一個關子。

    「接下來呢?」國慶性子最急。

    方正武指了指酒杯,國慶馬上會意,將自己的半杯酒立即呈上。方正武又是一飲而盡,接著侃侃而談:

    「於龍來到雷江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拿了一個羅盤爬上了雷江的最高點,雷江東北面翠雲山山巔——翠雲峰。朝四面八方觀察雷江地形地勢,不禁大吃一驚:原來整個雷江就是一個天生的八卦圖!臥冰湖如同一塊閃閃的明鏡,正好鑲嵌的雷江中間,湖南湖北,呈現完全不同的景致:大湖以南,是一望無際的沿江大平原,溝渠縱橫,沃野千里,一片魚米之鄉的富庶美景;大湖以北,是連綿起伏江南丘陵,翠竹茂密、茶園廣佈,一派的靜謐清幽的恬靜風光。蜿蜒曲折的雷江正好呈現s型,猶如太極圖中那陰陽線。

    更為絕妙的,在翠雲山半山腰處,還有一座翠雲庵,翠雲山屬陽,尼姑庵屬陰,陽中有陰,如同八卦圖中陽極魚的眼睛;如果在北部河湖港汊平原處最低窪處能建一座塔,陰中有陽,如同八卦圖中陰極魚的眼睛,則雷江會成為風水寶地,永保太平。

    於龍進一步通過與鳥獸對話,知道了雷江經常發大水的根源:原來是元末明初,明太祖與陳友諒曾在雷江附近江面展開大戰,雙方死傷無數,雷江變成『赤水』。沖天的血氣逼走了雷江的祥瑞,並吸引了一條孽龍在全雷江地勢最低窪處安營紮寨,雷江連

    連年的水患,就是這條惡龍在興風作浪。

    瞭解事情原委以後,於龍召集全縣鄉紳,提議趁『冬至』時節,孽龍冬眠之日建一御龍塔,就能鎖住孽龍,使其不再為害雷江。全縣百姓聞之,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日夜施工,在農曆二月二日,『龍抬頭』之前,終於完成了御龍塔的建造。塔五級六面,逐層收分,塔內空心,可供遊人登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