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異界全娛樂大師

正文 第四百章 眼界的重要性 文 / 廣陵越

    寧越饒有興趣地看了一會「猴戲」,見一眾高麗人只是不斷地鬼吼亂叫,就逐漸失去興趣了,緩步離開。

    這事兒雖然顯得有些荒誕,卻真實地給寧越提了個醒,高麗人的狂熱還真不是吹的。

    高麗屁大點兒地方擠了幾千萬人,各行各業競爭都極度激烈,大部分國民都活得很壓抑,在這種背景下,民族心理自然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扭曲。

    寧越現在愈發肯定了,在金娛獎上,高麗人會把主場優勢發揮到極致,潘耀說的一點都沒錯,《舌尖》在高麗的成績對於它能否拿獎至關重要。

    在完全敲定了和福山電視台的合作協議之後,寧越自己並沒有離開高麗,而是讓路九等人先行離開了。

    《舌尖》的推廣工作還在進行中,還需要路九去主持。

    至於高麗這邊,有寧越坐鎮,自然不會出什麼岔子。

    寧越倒不是一定要留在高麗,《舌尖》在高麗的成績的確很重要,但還不至於要讓寧越時時刻刻都盯著。

    寧越其實也是怕了,現在回南都就是數不盡的應酬,同樣是忙碌,他寧願在高麗忙工作。

    《舌尖》的推廣工作並沒有讓寧越操太多的心,無論是韓相權本人還是福山電視台方面都顯得很配合。

    而且福山電視台的工作人員相當的專業,甚至讓寧越都有些吃驚。

    這種專業是體現在各種細節上的,高麗人在工作中幾乎是自虐的態度。

    比如有一次,寧越去某地做宣傳,工作人員把路演宣傳地址發錯了,結果訂了一個離宣傳地較遠的酒店。

    然後福山電視台方面立刻辭退了這個工作人員,還連夜派人到該地訂酒店,大半夜的把一切都搞定了,只因為第二天寧越等人就要出發。

    這弄得寧越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這還是小細節。具體工作配合方面高麗人更是做得無可挑剔,搞得寧越這邊的人都有些自慚形穢的感覺,看看人家這敬業精神。

    但是寧越卻有不同的看法。

    對於高麗人的敬業和勤奮的態度,他是認可的,但卻不認可他們的這種做事方法。

    寧越對待工作也是相當嚴苛的,但是卻不是這麼個嚴苛法。

    寧越要求的是工作達到他想要的效果,這方面不能打折,但具體的方式方法,卻可以通融。

    打個比方來說,寧越來做宣傳。宣傳效果一定要到位,但訂酒店這種細節沒必要那麼苛刻,這就有點過猶不及了。

    高麗人和東瀛人向來以嚴謹而自傲,其實這何嘗不是他們的軟肋。

    小國寡民,任何行業的競爭都無比激烈,你不自虐不行。

    而在唐州、清州這些地方,只要勤勤懇懇基本就能混個不錯的工作,根本沒必要那麼嚴苛。

    人的腦容量就那麼大,在意太多細節。大局觀上難免就差一些。

    高麗人能憑藉著貧瘠的資源、單一的模式,混到東大陸娛樂業前三,的確是很牛,但這就是他們的極限了。

    像唐州娛樂圈。儘管現在處境比高麗人差遠了,但依然有崛起稱霸的可能性,而高麗人再努力也就混個前幾名,稱霸是不可能的。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道理放在哪個世界都是一樣的。

    東大陸娛樂業排名前三分別是南州、清州和高麗州,前兩者都是大州,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高麗的州情。決定了他們的眼界,而眼界又決定了他們能達到的高度。

    在和福山電視台合作的期間,寧越認認真真地研究了一下高麗娛樂圈的發展史,發現他們的致命漏洞就是眼界問題。

    就拿綜藝來說吧,高麗人的綜藝節目其實是很有特色的。

    寧越抽空看了一下高麗目前比較熱的幾個綜藝節目,如《兩天一夜》、《我們結婚了》、《家族誕生》等等,包括早期的熱門作品,他也看了。

    不得不說,高麗人在綜藝方面是有自己的造詣的,他們把浮誇玩到了極致。

    浮誇是舊式綜藝的典型特點,拼的是主持人和嘉賓的臨場應變能力和製作人的剪輯能力。

    本來節目效果可能沒那麼好,可是被現場主持人和嘉賓一帶動,觀眾們的情緒就被帶起來了。

    在如何調動觀眾情緒方面,高麗人真的研究得很深。

    但寧越覺得他們完全是走錯路子了。

    綜藝是模式為王,不是靠演技能就混得好的。

    高麗人完全就是把綜藝節目當電視劇在演,製作節目之前有劇本,嘉賓和主持人有台詞,即使是臨場發揮的部分,其實很多也是預演好的。

    可是不管你演技再好,假的就是假的,看多了浮誇的東西,觀眾們是會厭煩的。

    這個東西完全地體現在了成績上。

    高麗人的綜藝節目,在製作人和嘉賓主持夠給力的前提下,一般是一兩年打磨,一兩年大火,然後逐步沒落到停播,這幾乎是不可改變的定律。

    高麗綜藝,哪怕做得再好也沒有紅過兩年的,這個「紅」,是專指成績大熱,一般的「紅」不算。

    這就是舊式綜藝的固有缺陷

    ,它沒有一個合理地培養和維繫粉絲的機制。

    高麗人光想著在節目效果,在主持人和嘉賓的「演技」上下功夫,但在節目的根本立意上卻不懂得下功夫。

    這就是太注重細節的惡果。

    高麗人在做節目時,做完一期就總結,哎呀,這一期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哪裡可以改進,哪個環節可以刪,哪個環節可以加。

    不是說這樣不好,但太過猶不及了。

    像寧越在做《大唐達人》的時候,中間也有很多疏漏,但寧越從不會中途修改節目,只等一季節目結束後,下一季再整體進行更改。

    這就是眼界,這個世上沒有任何電視節目是能滿足所有觀眾的,你必須有自己的堅持和方向,不能說改就改。

    你改了某個環節,的確能討得部分觀眾的歡心,但也有可能同時失去了另一部分觀眾的喜愛。

    寧越發現高麗人做節目就是不斷地自虐,不斷地改,改到自己吐了,觀眾也吐了。

    這種作風是其民族心理決定的,高麗人大多性格狹隘,眼界不高,只知道盯著眼前,不會考慮大局。

    高麗人的綜藝發展方向,是從室內走到戶外,場面變大了一些,項目變多了一些,本質上還是一堆演員在演戲,糊弄觀眾玩。

    高麗人的眼界決定了他們永遠做不出如《大唐達人》般的節目。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高麗綜藝就沒有市場,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講,高麗綜藝比西方綜藝更符合東大陸人的胃口。

    東方人性格相對含蓄一些,容易有壓抑情緒,而高麗綜藝說白了就是一種情感的宣洩,各種浮誇和造作,都暗合東方人的心理。

    但是這對高麗娛樂者們而言卻不是什麼好事兒,觀眾們會選擇追捧他們的節目,卻很難一直追捧下去,因為他們發現追起來很累,太浮誇的東西看多了想吐。

    最關鍵的是高麗綜藝老是改來改去,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讓觀眾們沒有一直喜愛一個節目的理由。

    像選秀,因為有競技性的存在,天然地就能吸引忠實粉絲。

    在短時間內,高麗綜藝甚至能取得不比選秀差的成績,但無論是在長期利益上,還是口碑上,都遠遜於選秀,以及其他的新式綜藝節目。

    寧越是來推廣《舌尖》的,當然會首先關注綜藝方面的事情,其實高麗的音樂、電影、電視劇方面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要不然也不會一直是千年老三了,被清州人和南州人壓得死死的。

    其實高麗人自己都不明白,按理來說,就受歡迎程度而言,高麗的娛樂作品已經蓋過清州和南州了,一些高麗明星的人氣簡直高得嚇人,但為什麼他們就是趕不上清州人和南州人呢?

    說白了,高麗的娛樂作品就是快速消費品,還是路邊攤級別的,也許他們賺得不少,甚至收益率還要超過那些大飯店,但規模上不去,顧客不固定,所以總收益怎麼也比不上那些餐飲業巨頭們。

    就拿金娛獎來說吧,高麗人的一直在這方面比較吃虧,拿獎的數量遠不如清州和南州人,甚至有時候都進不了前五。

    這也正常,畢竟拿獎這回事兒,口碑和成績一樣重要,高麗作品骨子裡透出來的小家子氣,就決定了它們很難獲獎。

    寧越甚至覺得有些可惜,因為他發現高麗綜藝節目裡著實有一些很不錯的創意,但都被高麗人自己玩壞了。

    比如一個叫《我是歌手》的節目,就讓寧越很是驚艷。

    寧越當初說服西蒙就是拿平民選秀和專業選秀說事兒,而《xx之聲》系列雖然還沒誕生,卻已經注定是音樂選秀史上的巨作了。

    而《我是歌手》光從立意上講,其實已經超過《xx之聲》了。

    寧越只是想請那些撲街歌手或者被埋沒的歌手來參加比賽,而《我是歌手》直接就是請成名歌手,比寧越更進了一步。

    時尚就是個輪迴,今後的選秀節目,肯定是要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在這方面,《我是歌手》很好地迎合了市場。

    這個節目在高麗本地的成績只能說是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寧越感覺就是被高麗人自己做毀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