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霸皇李恪

正文 第一一百零一章 年號一事 文 / 連老黑

    (全閱讀)

    楊妃殿中此時簡直可以用兵荒馬亂、雞飛狗跳來形容,大唐的楚王殿下,未來的李唐將才的第一人,一次臨時起意的出行,就讓刺客給行刺了。

    若不是事出有因,岑本都已經是李恪的師傅了,絕對不可能行刺,他現在就是最大的嫌疑人。有的人說,是那日玄武門之戰的時候逃跑的孫寧,如今捲土重來,而主要目的就是殺盡李世民的兒子,女兒。

    而另外一個傳言那就是年玄武門事發,她被忠心的家僕帶著逃了出去,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兩家共十個兒子,卻沒將他們家的女兒趕盡殺絕,也沒少意少了這麼個不起眼的小公主。

    這個小公主名叫李芸曉,是被長樂王李幼良收養了,李幼良如今也失敗被殺,她被李建成原來的東宮侍衛孫寧帶在身邊,要她為自己的親人復仇。

    而那個侍衛本身就是當年李建成埋伏在秦王府的臥底,他偷偷洩露了李恪的行蹤,這才有了這場刺殺。

    瞬時,這孫寧之名,以及東宮餘黨更是響徹大唐。

    楚王的侍衛裡竟然也有人參與了這場可以說是謀逆的行動,這麼說連天子近衛都不值得信任了,當初選拔那位侍衛的官員這次要倒霉了!因為李恪沒有用到以及的虎衛軍,本來還想著等著自己入楚王府的那一天,將五百虎衛軍全部都納入自己的府中,如此神不知鬼不覺的安排心腹,可是沒想到現在又出現這個事情。

    幾個御醫此時面對天子與楊妃,以及那些隋朝余臣的怒火,一個個戰戰兢兢,因為那飛鏢上不知抹了什麼毒藥,讓鮮血無法凝固,也就是說,若是沒有辦法的話,李恪只能流血流到死,盛怒的李世民已經下旨,若是救不活楚王,這些御醫等著陪葬!

    李恪在回到楊妃這裡後不久就已經暈了過去,楊妃坐在床邊,臉色不比躺在床上的兒子好多少,她不停的往那道小小的傷口上抹金瘡藥,然後在厚厚的金瘡藥被血衝開之前繼續往傷口上抹。終於她哭了出來:「恪兒,我的兒子啊!」「母后!」

    李恪迷迷糊糊地醒來,只看見一個模糊的人影在眼前晃動,「我怎麼了?」

    「沒什麼,你一定會好起來的,恪兒會沒事的!!」楊妃慌忙擦乾淚水,堅定的說道。

    李恪恍惚地想起昏倒前的事,又看到自己手臂上血流不止,轉眼想想,也就明白了問題所在,他猶豫了片刻,終於開口道:「母后,讓御醫,御醫用烙鐵封住傷口!」他失血過多,說話也有氣無力,但還是提出了這個唯一可以止血的方法。

    「烙鐵?」長孫皇后吃了一驚,「叫御醫!」

    「朕只問,這是否可行?」李世民畢竟心志堅定,很快作出了選擇,只看可行性了。

    年老的御醫猶豫了一下:「回陛下,可行是可行,但是治標不治本啊!若是不能解毒,楚王殿下日後不能受一點傷,否則依然會流血不止,總不能每次都……」

    「且顧今日吧,日後召集天下醫者為太子解毒!」李世民很快下了決定。燒紅的烙鐵印到了白皙的手臂上,皮肉燒焦的味道瀰漫開來,疼痛,讓李承乾恢復了幾分清醒,他臉上滲出了大顆的冷汗,嘴裡的毛巾差點就被咬破了。

    眾人都鬆了口氣,現在要做的就是分析那飛鏢上的毒藥,盡快研製出解藥來了。李世民也冷靜了下來,不管怎麼說,兒子是暫時脫離危險了,而且,李恪在這過程中表現出的決斷還是很讓李世民滿意的,當亂不亂,此乃大將才能擁有的氣勢。

    而李世民遇刺,生死不知的消息實在是讓某些人高興了一下,但是,不久就傳出哎楚王已經清醒,只需慢慢調養的消息,暗處不知多少人大為惋惜,恨不得李恪再死一次。

    「知道怎麼說了嗎?」李世民冷冷的看著那幾個御醫。「楚王殿下只是皮外傷,即將痊癒,無需擔憂!他日照樣像我大唐男兒一樣,可以重上戰場!」一個老奸巨猾的御醫立刻開口,剩下幾個御醫也不蠢,一個個趕緊發誓,楚王殿下洪福齊天,馬上就會痊癒。

    李世民也是沒辦法,儘管李李恪撿回了一條命,但是,那種後遺症實在是個絕大的隱患,萬一傳出去,只要那些心懷不軌的人隨便想什麼法子讓李恪受點傷,那可是自己的兒子啊,可以說,大家都以為李恪的病好了,但是知道這個消息的卻是寥寥無幾。

    楚王被刺殺的事情落下帷幕,幾個月後李恪身體已經恢復如初,此時的他在承天門下車之後,李恪讓李強等候,自從那日的教訓之後,江瀾就把李強是硬塞了過來,還好最近就要落實楚王府的事情,李恪也就索性帶著李強。自己帶著小桂子來到了早朝的太極殿。距離卯時,還有半刻時間,李恪和眾人一樣,只能在太極殿前等候。

    在等候的這段時間裡李恪分別跟眾人一一行禮問候。而李泰在李恪到太極殿不久就出現在了大家面前,這讓李恪有種錯覺,李泰是不是總喜歡在自己到場之後不多時就出現。如今封為衛王的他,已經不似剛開始李承乾被冊封為太子時的萎靡不振了,顯得精氣十足,和藹恭謙,讓人容易對他產生親近之感。

    難怪歷史記載,他和李承乾就算沒有像長孫無忌、李績這樣的權臣支持,也能斗的旗鼓相當。關鍵是他的作風讓那些處在中下游的官員感覺得到了尊敬,意識到了自己的機會,所以,他們支持李泰,李泰才能夠在朝堂上站穩腳。李泰的作法很符合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在大唐朝堂上的大員也就那麼幾個,這當中還有很多支持李承乾的,他即便爭取到他們中部分人支持自己,也不見得鬥得過長孫無忌。

    所以,他就走基層路線,和中下層官員

    建立感情。李世民在位時的朝堂是很注重討論的,他喜歡讓群臣討論國事,這樣一來,這些官員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想到這點,李恪不得不佩服起李泰的智謀來,他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啊,能想出這樣的曲線爭儲的路線。就在這時,李泰來到了他身邊,行禮道:「青雀見過三哥,聽說三哥上次的事情,最近不見三哥,臣弟很是想念啊。」

    李恪親熱的說道:「為兄謝過四弟掛念,四弟可真是有心可啊」

    李泰恭敬的道:「三哥這般說,臣弟可真就不好意思了,最近臣弟太忙了,他日小弟一定登門拜訪!。」兩人聊得開心,忽見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兩人緩緩而來,李恪和李泰給他們行過禮,李承乾也對李恪說了幾句客氣的話。

    而這時封德彝和蕭瑀兩人則徐步而來。三人只得按部就班的站好,等待李世民覲見入朝。早朝討論都是懸而未決的事情,所以難免爭論不休,李恪和李泰以及李承乾因為現在年紀還小,沒有發言權。

    讓他們早朝列席,也只是李世民為了培養他們治理安邦的能力。所以,他們因此聽的格外詳細,一面不忘默默思考,以便隨時準備回答李世民的提問。李恪低著頭,只聽封德彝慢騰騰道:「啟稟皇上,老臣以為皇上登基已有三月,這年號之事也不能耽擱,該早做決定。」

    封德彝如此一說,眾人無不贊同,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政變的主謀和幫兇,是他們幫李世民從李建成的手中搶到了太子之位,又在李淵手裡逼的他將自己的皇位禪讓給李世民的。

    所以,用武德的年號,他們心裡總覺得不舒服,如今封德彝提了出來,他們如何能不高興,不支持呢。所以,都大聲說道:「皇上是該確定年號。」

    「還望皇上早做決定,不能耽擱啊。」頓時,大殿裡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吵的不成樣子。

    李世民實在看不下去了,但他又不能說什麼,是他規定的朝會可以討論,不予追究。

    現在,他要追究這幫大臣在他面前太過放肆,顯然會顯得自己氣度不夠,所以,他青著臉不語。這時候,長孫無忌適時的站出來喝道:「朝堂之上,吵成這樣,成何體統。」大家顯然未測料到會有人斥,慌忙閉口不語,目光不由自主的朝長孫無忌看去。尤其是封德彝和蕭瑀兩人,心中對長孫無忌如此不識時務很是不滿,都在心裡罵道,自己尚書僕射都沒說什麼,你一個吏部尚書有什麼資格吼斥大家。

    這一切李恪看得清清楚楚,長孫無忌在朝堂上吼斥重臣,李世民不但不責怪他,還很讚賞他,這說明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確實恩寵有加,難怪歷史記載,李世民想立自己為皇太子時為什麼不跟眾人商量,非要跟長孫無忌一人商量,主要還是太信任他了。

    李恪不由得對長孫無忌又有了新的認識,從而提防他的心開始加重起來。李世民等大家安靜下來,才緩緩說道:「朕登基之初,大事小事一大堆,忙不過來。所以,這年號一事也一直拖到現在,既然今天被封德彝提了出來,你們大家就想想,朕該用什麼年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