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霸皇李恪

正文 第七十二章 五百精兵 文 / 連老黑

    本書在首發,不管是看盜版的還是正版的書迷,請加連老黑書友群:296315080

    不管你看什麼版都說明你喜歡本書,那就來群裡互動吧。在幫老黑評論,收藏,點頂,簽到,一樣都不要錢的,只是花各位一點時間,一般看書的都是有時間吧!下個月要上架了,希望大家幫忙啊,「八百里加急,宇穎大人去的時候,楊干已經帶兵造反!」進來一名士兵急忙的說道、「什麼。」坐在龍椅上的李淵大吃一驚。

    當時宇穎受命去召喚楊干。李元吉勾結宇穎,讓他將李淵召見真相洩露給楊干,楊干於是恐懼而起兵作亂。這件事真實程度如何,現在很難推測。到底是楊干知道李建成被下獄而判斷李淵已經不能分辨忠奸,恐懼自己前往解釋也只會步李建成的後塵,所以不顧一切起兵欲求一逞呢?還是李世民在其中做了什麼手腳,逼得他鋌而走險呢?但不管怎麼樣,即使情況屬於前者,楊幹起兵也決非李建成授意,而是間接為李世民所逼。

    情況發展到武裝鬥爭的地步,李淵憤怒之餘自然也驚恐不安,便和在場的大臣商量軍事……

    李世民說:「干豎子,敢為狂逆,計府僚已應擒戮;若不爾,正應遣一將討之耳。」

    李淵既召他來問對策,早就是在暗示要他去率兵平叛了。以李世民平日之樂於抓兵權、出征戰,竟然說出上述似乎是想置身事外的話來,豈非大謬?可見他並不是真的不想去平叛,而是在跟李淵討價還價,要李淵先答應他的條件,他才肯出兵。什麼條件?他當然是不便公然說出來的,只能暗示而已。

    李淵也是聰明人,豈有聽不出這言外之音之理?而他既想求李世民出兵,應早已料到要做這「交易」,妥協之心早就定下了的、因為,李世民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和太子素來有仇,一定會竭盡全力對付叛黨的。為了使李世民出力,他甚至提出了極為誘惑的條件:「回來以後,我便將你立為太子。我不願意傚法隋帝去誅殺自己的兒子,屆時就把建成降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後他能夠事奉你,你應該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事奉你,你要捉拿他也容易啊。」

    在這番話中,李淵是既有妥協讓步的一面??答應廢李建成而立李世民;但也有劃出了底線,決不再退後半步的一面??決不能做當年隋帝楊堅廢殺楊勇而立楊廣之事。

    果然,李世民受了李淵的忽悠,十分地賣力李世民領兵到寧州時,楊干的軍隊已然自行瓦解,他本人被部下所殺,宇穎亦被俘斬。至於改立太子之事,李淵隻字不提。

    而至於太子卻被放了出來。

    就在李世民離開之後,李元吉及一些傾向於太子的妃嬪乘機為李建成求情。而其中發生轉折的關鍵在封德彝,李淵遂罷廢立之心,並且很快就釋放李建成回長安,居守之職也恢復原樣。

    封德彝到底說了些什麼,令李淵回心轉意呢?我們也可以猜出個大概。封一定是向李淵詳細分析李建成的處境:他身為太子,只要安於本份,以後自然而然就是皇帝,那又何必弄巧反拙,急於起兵奪權呢?再說,李建成若真有作亂之心,事敗後理應據長安馬上起兵,斷無孤身來謁之理,否則豈不是自投羅網?

    所以當李世明平方楊干後,太子依然回了長安,而,李世民自然知道自己的計謀被看破,自然是多說無益。

    而此時在醉仙樓的李恪全然不知楊幹的事件是怎麼樣,但是他卻是一點都不關心,幹嗎關心,關心對自己又沒有好處,而他正在為自己的力量正在做發展。

    就在不久前,李恪可是趁著太子離去長安,大肆招人,還特意將醉仙樓給擴大了,就在城外還買了一座地供自己發展的府邸,而名字正是叫聚賢莊。

    而李恪和秦懷玉他們來到聚賢莊時,江瀾領著李強正在等著李恪,二人行過禮後,江瀾對李恪道:「殿下,昨天甄選出精壯士卒已經編為五隊,每十人一隊,有隊正一人,隊副一人。其餘四百多人末將已經編為一個營,共有四伙,每伙有兩隊,五十人,每伙皆有一個旅帥,兩個旅副管理。至於這統領暫時被李強擔任。」江瀾進而有序的將情況報告給李恪。

    李恪沒想到江瀾幾日的時間,就已經整編完了從各處調來的青年,而且還將青壯之人給分配好,不的不說,江瀾是個當大將的材料啊。,頗為驚喜,笑道:「江瀾果然是大才,區區一日就將隊伍組建完成,今後聚賢莊的事情還要靠你打理呢。就交給你了,你替我管理醉仙樓,這聚賢莊就由李強管理吧,但是李強,你給我記住,要是我幾年之後沒看見可以和我大唐媲美的軍隊,你就給我趁早回家種田得了。」

    江瀾喜道:「多謝殿下厚愛,一切聽殿下安排。」

    「走吧,隨我去看看我的軍隊!」

    這日是李恪麾下五百士卒成軍的大日子,李恪下令犒勞士卒,不僅有豬羊肉,還有一條條不久前從河裡撈出來,活蹦亂跳的鮮魚。

    負責造反的士卒們,一個個喜笑顏開的切開這些肉食。然後放入燒的滾燙的鍋內,一頓爆炒後,立刻香氣四溢。

    四周的士卒們不由雙目放光。

    李恪犒軍,從不分彼此,上到正規士卒,下到火頭軍,馬車伕都有份。今日這麼多肉食,他們也能分不少。

    「咚咚咚。」忽然,轟鳴般的擂鼓聲連續的響起,巨大的轟鳴聲,震耳欲聾。

    就像今日軍成,由李恪親自觀禮、校場內,五百個精幹士卒手持長矛,組成一個方形站立在校場內。士卒們的前邊,依舊是一個小小的點將台。

    點將台靠前方站著李恪,李恪後邊跟著李強和江瀾二人。

    他們背後,「李」字將旗迎風飄舞,張牙舞爪。

    聽著耳邊轟鳴般的擂鼓聲,看著眼前精幹已經呈現一絲精銳士卒氣息的士卒們,李恪露出了一絲開心無比的笑容。

    但這絲笑容只是一閃而逝,片刻後,李恪的臉上立刻被嚴肅取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