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文 / 東窗剪燭

    黃忠引軍殺向江東軍隊,忽然一聲鼓響,左邊魯肅,右邊龍虎道人率軍殺來。

    黃忠的戰車在混戰中的作用小了很多,江東兵馬數倍於黃忠的軍隊,一番混戰,黃忠軍隊漸漸抵敵不住。

    黃忠想退回城中,周瑜的軍隊四面攻打,長沙危急。

    此時,黃忠想起徐庶先前曾經留了一個錦囊,叫他長沙危急時打開。

    黃忠打開錦囊一看,上寫:危急時佯裝棄城而走,把大軍埋伏在城內,打敵方一個措手不及。

    「軍師高見,這招可行」,當下黃忠暗暗親率主力埋伏在城內,韓玄和一個假扮黃忠的將領打開西門突圍出去。

    周瑜聽說黃忠率長沙軍隊已突圍逃跑,害怕劉循前來奪城,不及思索,當先率軍從西門衝入長沙城。

    江東大軍才衝進城中,忽然嘩啦一聲,沉重的城門放了下來,截斷了後面的兵馬,韓玄率軍回身衝擊江東軍隊。

    城中黃忠的伏兵大起,周瑜的馬匹掉進了陷坑之中,他飛身躍起,伏兵箭如雨下,冷不丁一箭正中他的左臂,他感覺一陣麻癢。

    周瑜師從西域白駝山劍豪歐陽哲,歐陽哲是用毒的行家,周瑜也學到了不少,心知中了毒箭。

    當下他點了左臂的幾處穴道,暫時止住毒氣蔓延,指揮兵馬拚命後撤。

    黃忠躍馬舞刀來殺周瑜,周瑜中箭後功力大損,一時之間險象環生。

    還好,龍虎道人截住黃忠,拚死救出了周瑜。

    好不容易衝出城門,黃忠的軍隊隨後掩殺過來,周瑜軍隊大敗。

    黃忠得了無數的馬匹軍器,鳴金收兵,來到城下,城頭一桿「劉」字大旗迎風招展。

    劉循立在旗下,揚聲叫道:「黃老將軍,別來無恙,劉循這廂有禮了。」

    黃忠鬚髮戟張,咆哮如雷,下令準備攻城。

    城上箭如飛蝗,擲石車擲下滾滾巨石,簡直非人力所能抗衡。

    黃忠見情勢已經不可挽回,和韓玄一起逃回荊州去了。

    劉表見丟了長沙,勃然大怒,韓玄把所有罪過都推在黃忠身上,說他貪功冒進,才導致長沙丟失。

    劉表一怒之下要斬黃忠,黃忠夷然不懼,悍然赴死。

    徐庶對劉表一使眼色,求情道:「黃將軍屢立戰功,他又不是長沙的主將,有功無罪。倒是韓玄,身為主將,大軍到來時,棄城逃跑,按律當斬。」

    劉表一聽,放了黃忠,卻把韓玄推出斬首。

    韓玄號啕大哭,沒想到想把黃忠作為替罪羊,到頭來,黃忠沒事,他卻難逃一死。

    徐庶心裡明白得很,黃忠是難得的勇將,韓玄不過一個草包而已,死了也不可惜。黃忠卻不能死,長沙失去了本就是一大損失,如果再折了黃忠,損失就更大。

    黃忠感激徐庶救命之恩,從此對他感恩戴德,那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有人在心痛長沙丟失,也有人在惋惜沒能得到長沙。

    周瑜攻擊長沙左臂中箭,他本來精於用毒,正在用內功逼毒,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時,聽到長沙城戰事又起,擲石車居高臨下投擲的巨石,發出了巨大的響聲。

    周瑜當即問親兵:「這是怎麼回事?」

    親兵不敢隱瞞,如實答道:「劉循大軍佔領了長沙城,這是劉循和黃忠的大軍在交戰。」

    不多時,交戰雙方偃旗息鼓,周瑜道:「再探。」

    親兵再次傳來消息:「劉循大敗黃忠,黃忠已退走了。」

    周瑜長歎一聲,心緒不寧,吐出一大口鮮血,真氣散亂,左臂上的毒氣開始向心臟處漫延。

    他所練內功,威力奇大,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那就是練功之時須平心靜氣,心如止水,否則就有走火入魔的危險。從點看來,這門內功走了偏門,終究算不得玄門正宗。

    周瑜對劉循素來就有心病,這時聽到劉循攻下了長沙,想起自己在孫權面前誇了海口,想起劉循奪小喬,戲絳雪,心裡再也無法平靜。

    內息在周瑜體內亂竄,最終導致了毒氣攻心,無可救藥。

    周瑜強自支撐著給孫權寫了一封信,信中極力推薦魯肅繼任水軍大都督,信一寫完,他擲筆於地,開始咳出更多的鮮血。

    「蒼天既生公瑾,奈何又生劉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周瑜仰天一聲長歎,聞者落淚,一代將才,就此告別這個血與火的時代。

    魯肅率軍撤回江東,昨行前,來見劉循,希望他履行諾言,把江夏交給孫權。

    劉循到是爽快,就在當天把江夏交割給了魯肅,孫劉兩家算是從此結盟了。

    魯肅想到周瑜,悲從中來,自言自語道:「公瑾啊,江夏已回到咱們手中,你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劉循的情報無孔不入,已經聽說周瑜被氣死的消息,現在這條消息又從魯肅的口中得到了證實。

    他一聲歎息:「說起來,這

    周瑜也算難得的將才。只可惜,心胸卻稍嫌不寬廣,才會英年早逝,實在是可惜。」

    劉循當即對魯肅道:「公瑾不幸客死異鄉,我也很悲痛,過幾天,我會親往江東弔唁。」

    「貓哭耗子假慈悲」,魯肅心道,表面上卻不得不客氣地道,「劉大將軍如此胸懷,我代表主公表示感謝。」

    魯肅把周瑜的靈柩運回江東,孫權看了周瑜的遺書,又向來知道魯肅的才華,當即拜了魯肅為新任的水軍大都督。

    聽說周瑜被劉循氣死,劉循還要前來江東弔唁,周瑜手下眾將一時群情激憤,紛紛要求孫權趁劉循來時,設下伏兵,把劉循殺了,為周瑜報仇。

    孫權深知此事凶險無比,今時不比往日,一旦被劉循逃脫,大舉來攻,江東難保長治久安。

    但此事一旦成功,劉循的軍隊群龍無首,勢必陷於分裂,對江東倒是大大的有利。

    思前想後,孫權一時躊躇難決。

    「主公,屬下倒有一計,不必大動干戈」,龍虎道人道。

    「道兄有何妙計,孤願洗耳恭聽」,孫權的興致被勾了起來。

    「周都督中毒而死,何不把毒藥塗在棺材表面上,劉循來弔唁,肯定要假裝撫棺痛哭,這一摸棺材,必然中毒。貧道再躺在棺材之中,暴起襲擊,管保一擊而中,永絕後患」,龍虎道人說出了自己的計策。

    「此計不錯,就依你的計劃行事」,孫權道,「事成之後,孤有重賞。」

    「謝吳侯」,龍虎道人喜孜孜地離去。

    等龍虎道人走後,孫權卻對魯肅道:「此計很是凶險,如果被劉循發覺,馬上處死龍虎道人,把一切都推到賊道士的身上,免得劉循和咱們翻臉。」

    「屬下遵命」,魯肅領命而去。

    劉循率大軍在柴桑登陸,魯肅親自在江邊迎接。

    一看魯肅的裝束打扮,劉循就明白了幾分,「恭喜子敬兄升任都督,以子敬兄的大才,江東水師在你的帶領下,那是如虎添翼啊。」

    「多謝劉大將軍吉言,周都督的靈堂在這邊,劉大將軍請隨我來」,魯肅把手一指,當先帶路。

    「主公,小心有詐,末將帶一隊人馬隨在主公左右,以防不測」,典韋道。

    「沒事,子敬兄是至誠君子,我以誠相待,他又怎麼會謀害我」,劉循搖頭道,一席話說得魯肅暗自慚愧。

    「既如此,主公一切小心,典韋在江邊恭候主公到來,以一個時辰為限。如果一個時辰之後,見不到主公出來,我們就殺進吳候府」,典韋道。

    他是粗魯漢子,這話說得太直,讓魯肅的面子簡直沒處放。

    劉循和魯肅一道前往周瑜的靈堂弔唁,一路暗自查看有無埋伏。

    他雖然藝高人膽大,卻也處處小心,以免著了孫權的道。

    對孫權這個二舅哥的為人,劉循可是再清楚不過了。此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心狠手辣,可說當世無出其右,實是不世出的梟雄。

    周瑜的舊部見到劉循進來,一個個神色不善,手按劍柄,大都有想把劉循一劍斬殺的義憤。

    若非魯肅軍令甚嚴,又大都知道劉循武藝超群,恐怕早就有人拔劍動手了。

    來到周瑜的靈前,劉循放聲乾嚎道:「周瑜兄弟,我一向敬重你的才華,把你當作我最好的兄弟,沒想到你這麼快就去了。此去一路走好,來世投胎,再做一個英雄好漢。」

    嚎了一陣,拿出賈詡事先寫好的祭,念了起來。

    一邊念,一邊默察四周的情況。

    這座靈堂之中,大多是周瑜的部將,很多人像程普、黃蓋、凌操等人都是劉循的老熟人。

    靈堂後面,估計埋伏有兵馬,情形和當日劉循初到甘露寺有些類似。

    「當日自己初次到江東,周瑜想設計加害,結果被自己全身而退,還抱了幾個美人滿載而歸。如今重返江東,周瑜已死,他活著的時候都沒能把自己怎麼樣,死了還能翻起什麼浪來?」一想到前塵往事,劉循登時信心大增。

    見到靈堂中有一口棺材,看樣子就是周瑜的靈柩了。

    劉循慢慢向棺材靠了過去,這撫棺痛哭,裝一裝樣子,擺擺風度,還是非常拉風的。

    這種事兒既然遇見了,以劉某人的性格,無論如何都是要裝一下的。

    正在此時,劉循目光一凝,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一時身體有些僵住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