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六十一章 籠人心劉循燒書信 愛足球商人挑劉循 文 / 東窗剪燭

    劉循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決定搬師回朝。

    留下泠苞守宛城,大軍立即開拔,往洛陽進發,一路上對人民秋毫無犯。

    所過之處,百姓聽聞是劉循的軍隊,都奔走相告,焚香叩拜,讓劉循感到了肩上的重任。

    他起初存的是爭霸天下的想法,這時已有了拯救天下蒼生的志向。

    特別是與各大諸侯征戰以來,目睹了百姓流離失所,易子而食的慘狀,更堅定了他取得天下的信心。

    大軍終於回到了洛陽,那些曾經背叛過劉循,和漢獻帝勾勾搭搭的官員,一時間惶惶不可終日,害怕劉循會把屠刀舉向自己。

    畢竟,劉循是一個殺伐果決的人。

    當年平定益州,劉循曾將趙韙的勢力連根拔起,把趙韙的家人部屬斬首棄市,血染東市。

    那時街頭巷尾的人談到劉循時都不禁色變。

    如今,很多人對劉循的心狠手辣都有點健忘了,卻總還有想起的人。

    這些人已做了準備,有人已偷偷把家眷安置到了城外,打算三十六計走為上.

    一開始,劉循的確很憤怒,打算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

    可是,這一路行來,思前想後,他明白了很多問題,不想一味地使用武力。

    這天,劉循把手下武百官召集起來,說道:「我劉循身為宗室,對皇上忠心耿耿,卻總有人懷疑我的忠誠。」

    說著,劉循指了指面前一大堆通漢獻帝的書信,「這些人背叛我,和袁紹暗通款曲,想要加害於我。我本著上天有好生之德,決定把這些書信付諸一炬。」

    劉循親自點了一把火,看著熊熊的火光,那些有二心的人懸著的一顆心才落了地。

    此舉讓劉循手下官員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那些背叛他的暗自汗顏。很多人從此再無二心。

    這件事後,劉循暗中讓手下的風影對官武將們加強了監視,表面上卻不動聲色。

    國舅董承被處死後,漢獻帝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不知劉循會如何處置自己。

    聽說劉循回到了洛陽,對那些與袁紹暗中往來官員既往不咎,心中又存了一線僥倖。

    話是如此,獻帝還是終日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陛下,劉循大將軍過來朝見陛下」,宦官稟報道。

    「大將軍是一個人來的,還是帶兵前來」,獻帝戰戰兢兢地問道。

    「陛下勿憂,劉循大將軍是一個人前來,他的軍馬都在外面」,宦官恭謹地答道,心中卻對獻帝充滿了鄙視。

    這難怪,他早就被劉循收買,是風影的一員,對獻帝不過保持著表面上的尊重而已。

    事實上,就算劉循孤身一人而來,獻帝也對他沒有威脅。

    原因很簡單,獻帝身邊,大部分都是劉循的人。

    更何況,劉循藝高人膽大,以他的武功,要想自由出入獻帝宮禁,還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召見大將軍」,獻帝把盡一橫,硬著頭皮道。

    心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既然伸頭是一刀,縮頭是一刀,還不如保持一點皇帝的尊嚴。

    見到劉循,獻帝假意道:「大將軍這次討伐不臣,辛苦了。將軍勞苦功高,以後見朕不必通報,賜帶劍上殿,封魏王。」

    「臣謝陛下知遇之恩,魏王的封號,實不敢當,還請陛下收回。帶劍上殿,就不必了,免得那些別有用心的說微臣有不臣之心」,劉循全力推辭。

    「笑話,你身邊都是我劉某人的人,還用得著帶劍上殿。至於什麼魏王的稱號,拿來有什麼用,徒然讓那些諸侯多了一個反對自己的理由而已」,劉循暗自好笑,知道獻帝此舉表面上慷慨,其實不懷好意。

    獻帝不明白劉循心中在想什麼,直視著劉循,不知他要做什麼。

    憑直覺,劉循是來興師問罪的。

    只是,劉循自己不說出來,獻帝也無法先開口。

    良久,獻帝才苦澀地說道:「這次國舅董承作亂,假傳聖旨。朕心不安,決定廢去董貴妃貴人稱號,以宮女身份居於宮中,大將軍以為如何?」

    劉循正色道:「陛下說哪裡話來,一人做事一人當。董承陰謀作亂,已經伏誅,干董貴妃什麼事?為何要降為宮女,萬萬不可。」

    「臣對陛下並無二心,陛下不可多想。」

    董貴妃能掀起波浪,全因為董承的關係。如今董家已滅,一個婦道人家,能成什麼事,劉循可不想讓人說自己逼宮。

    「大將軍如此寬宏大量,讓朕汗顏無比」,獻帝帶著哭腔道。

    「臣願做周公,為陛下掃清四海,陛下無須焦慮。」

    「為略表寸心,微臣準備近日為陛下選秀,陛下原來那些宮女們,年事已高,就放她們出宮去吧」,劉循道。

    獻帝一下明白了,劉循的真實目的,竟然是要把自己身邊的舊人全部換完。

    p>

    如今獻帝身邊的人,還能用的,恐怕就幾個忠心的宮女和嬪妃了。

    那些連話兒都沒有的閹人,自從劉循掌握朝政後,他們對獻帝的忠心早就隨那話兒去了。

    偶爾有幾個頭顱硬的,他們的頭早就到地府尋找自己的話兒去了。

    劉循為獻帝選美,表面上是忠君,實際上不過是想完全把獻帝控制在手上,卻還要博一個忠君的美名,讓百姓傳揚他的仁德之名。

    一時間,獻帝覺得劉循比起以往任何一個挾持自己的權臣都要陰險。

    董卓等人雖然殘暴不仁,卻沒像劉循這樣徹底,把自己的人弄得一個不剩。

    獻帝沮喪無比,頹然道:「多謝大將軍美意,如今連年征戰,百姓疲憊,選美之事,太過擾民,還是以後再議吧。」

    「皇上說哪裡話來,身為九五之尊,征幾個民間女子入宮,何來擾民之說?」,劉循一臉正氣,「臣為陛下分憂,那些女子,我都帶來了,陛下原來那些人老珠黃的宮女,就放出宮吧。」

    劉循雙手一拍,獻帝身邊的宦官會意,也不管獻帝的意見如何,自去傳令,不多時,幾個將領帶著一隊士兵,送了幾十名年輕女孩兒進來。

    那些女孩一個個如花似玉,卻難掩風塵之氣。

    不用說,她們都是劉循手下的風影成員,這些人都出身風塵,平日裡身價不菲。

    有了這群浪蹄子侍候,獻帝以後就算天天吃牛鞭,怕也難以消受美人恩了。

    劉循不想再看獻帝的臉色,轉身離去,身後響起一陣陣鶯聲燕語,浪聲一片,獻帝從此開始了他的幸福生活。

    劉循以德報怨的消息很快在民間傳開了,他拒絕接受魏王稱號,拒絕獻帝提議不願帶劍上殿的事跡,在有些人故意的渲染下,在東漢王朝的各個角落,開始流傳起來。

    「劉大將軍真是忠臣啊!」

    「董貴妃妄圖加害大將軍,劉大將軍卻以德報怨,不廢除貴妃,這種胸襟,真是難得啊!」

    董貴妃和一幫妃嬪的心裡,卻是怨氣沖天,偏生不敢發洩。

    自從那幫新宮女進宮以後,上至皇后,下到妃嬪,想見皇上一面,難如登天。

    每次走到皇上寢宮門口,老遠就被那幫人擋駕。

    遠遠地聽到皇上房間裡嗲聲浪語不斷,這些妃嬪的心都碎了。

    兵不血刃地解決了叛亂的事,劉循的心裡甭提多高興了。

    獻帝的身體每況愈下,雖然劉循特地進獻了很多牛鞭、鹿茸、枸杞等名貴藥材,也無濟於事。

    偶爾見到獻帝,見他骨瘦如柴,劉循以關心的口吻道:「皇侄孫,雖說後宮美女如雲,你也得注意身體不是?」

    獻帝唯唯諾諾,不置可否。

    還好,劉循接下來干的一件事情,讓獻帝的身體漸漸地好了起來,又恢復了昔日雄風。

    一日,劉循閒來無事,突然懷念起後世的足球運動來。

    在中學時,劉循就是學校足球隊的主力前鋒,為學校爭過不少榮譽,他這個愛好從中學到大學,再到工作,一直保持了下來。

    說幹就幹,劉循從自己手下選了一隊精兵,組建了一個足球隊,自己又當教練又當球員,教他們踢起足球來。

    最初,那些士兵完全不懂規則,整天跌得鼻青臉腫,弄得渾身是傷。

    可是,沒有多久,這項運動便被大家所接受。

    看來,後世這一項全世界男人都喜歡的運動,同樣為古人所喜聞樂見。

    特別是軍隊中的武將,他們本身武藝高強,反應敏捷,把功夫用到足球上,也是厲害非常。

    趙雲玄功運到極致時,尋常的球員進的球,被他雙手一劃就飛出了老遠,只有玄功和他大致相當的劉循、徐晃等少數幾人偶爾能突破他的防禦,這真正變成了功夫足球。

    那些尋常士兵碰到趙雲守門,都不敢主動進球,怕被他的球反彈到身上經受不住。

    趙雲因此獲得了大漢最佳守門員的稱號,劉循成了大漢最佳前鋒,徐晃成了大漢最佳後衛。

    這項運動開始風靡整個洛陽,接著又從洛陽傳到了大漢的各個角落,在整個大漢朝流行了起來。

    漢獻帝也迷上了足球,把手下的宦官和宮女們組織起來對抗,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宮廷足球隊隊長的頭銜。

    還好,這個時代的女人們還沒有纏足的陋習,她們的一雙天足正好用來踢球。

    獻帝的球技比起一幫宮女宦官們來還真是不弱,大家看他畢竟是皇帝的份上也讓他三分。

    這讓漢獻帝原本被弄得虛弱不堪的身子竟然慢慢強壯了起來,足球運動讓他找回了做皇上的尊嚴,整天樂此不疲。

    劉循把生產足球做為一項生意,通過卓家和甄家兩大商家,把足球運到全國各地,竟然賺了不少的錢。

    漸漸地,劉循感到了寂寞無聊,手下的將士看在自己是大將軍的份上,踢球時總讓著自己三分,這讓他頗有幾分無奈。

    &nbs

    p;

    雖說屢次禁止他們讓著自己,可這幫傢伙只是表面上唯唯諾諾,裝得更盡力而已,骨子裡還是不敢真的和自己放對。

    無法之際,劉循開始面向民間懸賞,誰要是踢球能蓋過自己的,不但賞他官做,還要賞他黃金百兩。

    你還別說,還真有膽大的來應戰,可惜無一個人是劉循的對手。

    越是這樣,來應戰的人越多。

    這一日,一個西域商隊來訪,聲明找劉循挑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