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四十三章 曹操散流言 劉循開科舉 文 / 東窗剪燭

    「奉孝有什麼好主意?」曹操興奮地道。

    「劉循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咱們就在諸侯中到處傳言,說他圖謀不軌,妄圖廢帝自立,號召諸侯勤王」,郭嘉合盤托出了自己的計謀。

    「這條計策讓劉循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成為眾矢之的,的確是好計」,曹操道。

    「咱們這就撤軍回兗州,一路上散佈劉循想廢帝自立的消息,讓他防不勝防。到時候,就算那些諸侯不找他麻煩,洛陽那些王公大臣,世家大族都會給他找難受」,曹操呵呵笑道,一時心情大好。

    曹操大軍撤離洛陽,第一回合的爭鬥,以劉循的暫時勝利告終。

    劉循開始謀劃如何恐固自己在洛陽的統治,畢竟在這地方世家大族的根底較深厚。

    第一件事,劉循在離洛陽半里地外修了一座小的城池,把漢獻帝和武百官移到了那裡。

    劉循這樣做有他的道理,可是,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情正成了曹操等人攻擊他的口實。

    到了反對劉循的人口中,這件事情就變成了他圈禁漢獻帝的事實。

    經過有心人的故意渲染,劉循意圖篡位自立的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播開了。

    劉循這會兒還恍如未覺,因為他的心思不在這上面。

    雖然知道了這些傳言,但自恃兵強馬壯,沒把那些反對派放在眼裡,這就是年少氣盛。

    他一心一意試圖恢復洛陽的生產,恢復昔日的繁榮。

    第二件事,就是在軍隊中實行屯田,盡量做到自給自足,減輕百姓的負擔。

    同時發佈告,讓那些流亡的百姓返回家園。

    戰爭造成了很多土地荒蕪,沒有主人的土地到處都是,劉循的想法是與民休息,讓人民回到土地上來。

    這個時代不重視工商業,輕視發明創造。

    劉循卻深知,工商業的作用巨大,商人促進商品流通,對繁榮經濟有很大作用。

    一改原來那些諸侯到處設卡,為難商人的做法,劉循對商人一路綠燈,讓他們自由往來於洛陽和其他州郡之間。

    劉循在益州時推廣的桌椅和床,這個時候,在上層社會中開始流行。

    靈機一動之下,和卓家合作,專門設了作坊生產桌椅和床,利用卓家的商隊,把這些東西運到各大諸侯的地盤銷售,賺取利潤,用來購買糧食、馬匹和鐵器等。

    第三,設立科舉制度,為國家選拔人才。

    本來要隋朝才開始出現的科舉制度,就這樣被劉循提前弄到了這個時代。

    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腐儒,重社會科學,輕自然科學。並不見得能選拔出真有才幹的人才,有鑒於此,劉循決定改變現狀。

    科舉考試科目設學、治國、軍事和科學四科,考試人員不分門第高低,只要自認為有才學,都可以參加考試。

    四科目可以單選一科,也可以多選,設置靈活。

    設置學一科,是為了籠絡讀書人,這些人對於治國打仗不見得有多大的作用,卻能為自己歌功頌德,在政治上為自己造勢,是必不可少的。

    設治國一科的目的,主要是選拔治國之才,當前主要是尋找謀士。

    軍事一科,主要是選拔武將,考察騎馬射箭,舞刀弄棒。

    科學一科,主要考察數學知識,有發明創造的可以直接錄用,巫醫百工之人,只要有一技之長的都可以應試。

    消息傳出,全國上下一片嘩然,自古以來,還沒有見過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

    一時間,劉循成了輿論的焦點,他的事跡傳說,被人們越傳越神。

    這是個士族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尋常的寒門庶族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

    更不用說那些走方郎中,石匠、木匠,他們都被視為下賤之人,現在倒好,他們居然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還可以做官。

    三個月後,科舉開考,考場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一個叫馬鈞的人首先進入了劉循的視線,此人見當時織機五十條經線者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六十條經線者六十躡,便將織機一律改為十二躡,大大提高了功效。

    好傢伙,這可是大大地提高了織布的效率,劉循大筆一揮,點馬鈞為科學狀元。

    驚喜連連,一個叫龐統的考生,治國之策寫得頭頭是道,簡直是妙筆生花。

    這可叫劉循驚喜之極,這個龐統,可是與諸葛亮其名的傢伙,人稱「鳳雛」的頂級謀士啊。

    看來,這個龐統是考自己有沒有識人的慧眼啊。也許他是懷才不遇,這時聲名未顯,未得其他諸侯重用,所以才來碰一下運氣。

    聽說這個龐統龐士元長相醜陋不堪,和張松有得一拚,也許那些諸侯見他這種長相,不大喜歡他吧。

    不用說,龐統被劉循點為了治國狀元。

    更驚喜的還在後頭,考武舉時,呂綺玲三字出現在了劉循的眼前。

    &nbsp

    這個呂綺玲,莫不是和自己在龍湫戲水那個?

    劉循決定親自前往一看,果然,演武場上,一個女扮男裝的身影正在不斷跳動,不是呂綺玲還能有誰?

    家傳八荒**戟使出,場中考生,無一能敵,自然,呂綺玲成了軍事狀元。

    考學時,一個叫陳琳的人脫穎而出,此人成名已久,正是漢末最有名的人之一。

    漢末最有名的人是「三曹七子」,其中三曹是指曹操父子三人,七子則是指的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等七人。

    有了陳琳這種頂級人加盟,以後和對手論戰,不用怕了。

    自然,陳琳成了學狀元。

    除了狀元外,還有榜眼、探花以及其他的進士、舉人多名,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叫華佗的人,醫術精湛,被劉循點為科學榜眼。

    華佗從此改變了原本要被曹操斬殺的命運。

    好不容易等到發榜那天,學子們一個個翹首以待,看到自己榜上有名的洋洋自得,名落孫山的捶胸頓足,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劇。

    四大狀元全部披紅掛綵,鮮衣怒馬,在洛陽城中遊行一圈,引來無數人的圍觀。

    特別是那個馬鈞,原本是個小有名氣的工匠,洛陽城中倒有不少百姓認識他。

    這一下烏雞變鳳凰,認識他的人「嘖嘖」之聲不斷,羨慕嫉妒恨都有,五味雜陳,難以盡述。

    馬鈞的成功,給下層百姓看到了通向成功的另一條途徑。

    事後,劉循接見了那些考上的人,對他們量才錄用,全部委以官職。

    他有一個長遠的考慮,準備成立一個學院,長期為國家培養人才。

    思考良久,學院成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東窗書院,一部分叫剪燭書院。

    這次科舉考試錄取的官員,很多人都任命為書院的博士,劉循自任東窗剪燭書院的院長,陳琳任東窗書院的副院長,馬鈞任剪燭書院的副院長。

    以後,兩大書院培養出的人才,都是劉循的門生。

    他以這種方法把這些人才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和龐統一番長談後,劉循深感此人的才能不在賈詡之下,當即任命他為左軍師,賈詡為右軍師。

    一切就緒之後,劉循單獨召見了呂綺玲,握住她嬌小的玉手,感受到她掌心傳過來的熱流,千言萬語,不知如何說起。

    經過龍湫戲水,較場比武,紅豆傳情後,二人的心靠得更近了,一切都在不言中。

    「玲兒,我當年告誡你的話,你都沒有聽進去嗎,下坯被圍之初,你父女就應當前來投奔我。這段時間,我想得你好苦,我前來洛陽,就是為你來的」,劉循動情地說。

    「我曾經勸過父親,可是他聽不進去。像他那樣驕傲的人,實在不願投奔一個才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呂綺玲長歎道,眼中泛起了淚光。

    往事不堪回首啊。

    「這段時間,你去了哪兒,你父親呢?」劉循關切地道。

    「下坯一戰,我和父親失散,從此失去了他的行蹤。無奈之下,我帶領父親的一部分人馬上山落草為寇。上個月下山打劫,聽人說新任的武威大將軍劉循開了科舉,我心中好奇,不知是不是你,又一時技癢,交待手下看好山寨,就過來瞧一瞧。」

    「想不到還真的見到了你,意外的是,我還奪得了一個武狀元」,呂綺玲不勝感概。

    「你大概想不到吧,你父親的舊部張遼、高順、王楷等人都在我的軍中,那個王楷還口口聲聲說尋到你父親還要回去投奔他呢」,劉循道。

    「我這就回去招集舊部,讓他們下山來投」。

    「好,咱們夫唱婦隨,一起前往。」

    「呸,誰和你夫唱婦隨,也不知羞」,呂綺玲啐了一口,粉面含羞,心裡卻美滋滋的。

    「你這一來了之後,我倒有一個想法,咱們乾脆成立一支娘子軍,由你統領,你看如何?」劉循道,冷不丁把呂綺玲一把抱住,在她額頭上一吻。

    呂綺玲假意掙扎了一下,也就任由劉循抱在了懷中。

    溫存了一會兒,劉循給手下交待了一聲,帶著呂綺玲,把她父親在山上落草的舊部全部都招攬了下來。

    呂綺玲身著女裝,和劉循一起走進議事廳時,只覺得艷光逼人,眾人的眼睛一下子全直了。

    那些在較場上被她打敗了,新加入進來的將領,想到自己竟然敗在了一個女子的手下,不由滿面慚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