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治疫病流民歸心 報大恩梆子效命 文 / 東窗剪燭

    「風影報告,進入葭萌關的流民,不知何種原因,昨夜很多人都病倒了,還有一些人暴死。」

    「風影報告,葭萌關流民中盛傳流行疫病,目前葭萌關人心浮動,個個自危。」

    「竟然有這種事,世上哪有這樣巧的事,數萬流民一進葭萌關就病倒了。雖說無巧不成書,可這也未免太巧了吧。」

    劉循看著眼前的紙團,一時陷入沉思,半晌方有了主意,回過神來,見彭永言態度尷尬,立即明白了他的想法。

    「永言兄,地方上出了一點小問題,我正在想辦法處理。你接著講」,劉循掩飾道。

    「對於流民的處理,我非常贊同州牧大人的想法,最好是讓他們在益州墾荒屯田,由官方提供農具、耕牛等物,年終之時,流民和官府四六分成。」

    「四六分太高了,流民沒有積極性。這樣好了,第一年,五五分賬。第二年後,六四分,流民得六成,官府分四成好了」,劉循道,他深知下面各級官吏的習性,如果按彭永言所說,收成最後能到流民手中的,有三成就不錯了。

    「這樣也好,州牧大人如此體恤百姓,這是益州子民的福份啊」,彭永言道。

    「為了方便管理,建議對這些流民進行軍事化管理,免得他們到處流竄」,彭永言道。

    「這話大體上沒有錯,但要注意,他們進入到我們益州境內後,也就是益州的子民,和其他百姓沒有兩樣。應該把他們登記在冊,但是必須保證他們自願留在土地上。」劉循補充道,「我們收留他們,但絕不能奴役他們」。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妥善安置好這些流民,你得給我辦好」,劉循道,「從今天開始,我正式任命你為屯田官,這事關係到益州的生死存亡,你只准成功,不許失敗。」

    聽劉循說得鄭重,彭永言一改玩世不恭之態,躬身道:「下官願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好,我要的就是你這句話。彭永言,你知道我為什麼要用你當這個屯田官嗎?」

    「下官不知,請州牧大人明示。」

    「因為你剛直不阿,且又辦事幹練。要辦好屯田這件事,負責的官吏自身必須廉潔奉公,決不可中飽私囊。」

    「現在我給你授權,發現有人在這件事情中中飽私囊,立斬不饒。可以先斬,再稟報我。」劉循道。

    經過考察,他發現彭永言這個人頭腦敏銳,和自己所想的差不多。劉循知道,屯田這件事,最後往往壞在官吏的貪腐上,因此事先給彭永言敲了警鐘。

    歷史上曹魏的屯田,一開始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隨著官吏的貪污,世家大族對屯田土地的兼併,時間久了都名存實亡,就連軍屯最後也不得不取消。

    既然知道了這一點,劉循一開始對官吏防範就很嚴。下一步,他的風影就會滲透到屯田的事務中,對包括彭永言在內的官吏進行監視。

    「永言啦,現在流民中發生了疫病,你就和我一起,前去看個究竟吧」,劉循對彭永言道,也不管他願不願意,隨即帶了一隊兵馬,快馬兼程往葭萌關趕去。

    一行人風餐露宿,馬不停蹄地趕往葭萌關,三天後便到了關前,楊懷、高沛忙放下吊橋,接劉循等人進關。

    葭萌關這一年來,在劉循有意扶持下,加上楊懷、高沛的著意經營,已經變成一座雄關,關中商舖林立,也較為繁華。

    如今的葭萌關,卻有些淒涼景象,到處都是流民的賬篷,三三兩兩的流民躺在地上唉聲歎氣,不時可見被抬走的流民屍體。

    軍醫正在給流民檢查身體,那些傢伙哼哼哈哈的,也沒見查出個什麼名堂。

    「州牧大人來了,州牧大人親自來為大家號脈了。大人一身醫術,傳自左慈仙師,大家有救了」,劉循的親兵一聲吆喝,立即為那些面帶菜色的流民打了一針強心針,大家的信心馬上起來了。

    更多的,則是感激涕零。

    「州牧大人何等尊貴的身份,竟然紆尊降貴,前來為我們這些草民治病,我等何以為報啊。」

    「大人如此待我們,我們就算是死了,也值了。」

    「一州之尊,竟然甘冒染病的危險,這是何等的胸襟啊。」

    劉循逐個看了那些發病的病人,又檢查了一下那些死者的屍體,已經瞭然於胸。

    「這些流民不過是飢餓的時間太長,進入關內後,突然吃到一頓飽飯。暴飲暴食,才導致了死亡數百人。至於躺在地上的那些人,多半是偶感風寒,加上心中害怕,才會造成這種狀況」,劉循想了想,開了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同時下令把流民的賬篷移到關內一個空曠的山谷之中。

    這個山谷離葭萌關不遠,關內的糧食等物品也接濟得上。

    「州牧令,對原來關內搭過賬篷的地方一律灑以板藍根水。」

    「州牧令,流民的衣物全部放到沸水中煮過,然後再曬乾。」

    「州牧令,準備數十口大鍋和乾柴,為流民燒熱水洗澡。」

    劉循發佈這幾道命令的目的是防止死人引起瘟疫,在古代,因為瘟疫引起的死亡人數並不比戰爭少。

    古人並沒有消毒的意識,不過,劉循左慈大

    仙弟子的身份,已讓他的醫術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加上他州牧的身份,這些人雖不明白為什麼,還是不折不扣地去做。

    沒過幾天,那些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流民,奇跡般地站了起來。其實這些人本就沒什麼大病,不過是暴飲暴食之後感染了風寒之類,又被庸醫誤診,才會有上述類似瘟疫的症狀。

    經過這件事後,劉循在流民中的威信空前地提高,他左慈大仙弟子的身份更無人懷疑。

    劉循的醫術被這些人傳得神乎其神,簡直就是神仙下凡,可以生死人肉白骨。

    對於這些,劉循置之一笑,也不辯解。

    「啥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和這些古人講現代科學,根本行不通,上千年的差距,不是三兩句話就可以說得清楚的。」

    再說,劉循的內心,也隱隱有一種渴望,希望自己左慈大仙弟子這個身份越傳越遠。

    倒不是這小子賤,天生就想當神棍。

    這不過是一種手段而已,目前,和當今幾大割據勢力比起來,劉循的勢力相對弱小,他需要借左慈大仙弟子這個身份來凝聚人心。

    事實上,如果單以醫術而論,就算是左慈本人,也無法和劉循相提並論。

    左慈的一生所學包括醫術,早就傳給了劉循。加上這小子本就是中醫世家出身,又有著生物學博士和化學博士的身份,傳統醫學和現代知識相結合,在醫術上誰還是他的對手?

    號稱東漢末年第一神醫的華佗,如果和劉循比醫術的話,只配給他提鞋而已。

    一連幾天,劉循都在流民的駐地走動,他發現,這些流民雖然個個面帶風塵之色,不少人是老弱婦孺,其中也有不少年輕力壯的漢子。

    由洛陽步行到益州,能夠堅持下來的,都是生存能力較強的。如果讓那些漢子們吃飽飯,再加以訓練,假以時日,這就是一支精銳之師。

    「不過,那都是後面的事情了,當務之急,是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屯田,解決好他們的吃飯問題」,劉循盤算著,他已經派了彭永言去辦這件事去了,同時命令法正和張松從旁協助。

    每天都有大量的糧食和藥品,不斷地從葭萌關周邊地區,源源不斷地運到流民駐地。

    流民們的臉色,一天比一天紅潤起來,孩子們的歡笑,不時迴盪在山谷之中。

    這天,劉循照例來到流民駐地觀察,突然,一個顫微微的老人,在一個壯漢的攙扶下,來到劉循面前,「撲通「一聲跪下了。

    「老人家,你有什麼要求嗎?說出來,我會為你做主」,劉循看這架勢,老人可能有話要說。

    「梆子,跪下,給州牧大人磕頭」,老頭對壯漢喝道,那個壯漢依言跪下了。

    「州牧大人,你是十世修行的大好人,神仙下凡啦。你這次救了老漢一命,老漢無以為報。我這個孫兒王梆子,年方十六,從小力大無窮,能徒手撕裂獅虎,我讓他從此跟著大人,保衛大人的安全」,老漢道。

    「老人家,快快請起,你的好意,劉循感激不盡。你的孫子王梆子,我就收他做親兵好了」,劉循忙伸手扶起老人。

    「多謝州牧大人,梆子,還不謝謝州牧大人」,老人堅持給劉循磕了一個頭,這才起來。起來之時,還不忘叮囑孫兒給劉循磕頭。

    「是,爺爺,州牧大人,王梆子給你磕頭了,爺爺說你是神仙下凡,讓我以後保護你。你既然是神仙,為何還需要我來保護啊」,王梆子給劉循磕了一個頭,憨憨地問。

    「神仙下凡,沒修煉圓滿之前還是凡人之身。當然需要人保護啦」,老人連忙喝止,又連聲解釋道,「我這個孫兒天性質樸,州牧大人不要見怪。」

    「老人家這個孫子很可愛啊,我喜歡」,劉循被這爺孫倆逗樂了,他還第一次遇見王梆子這樣的人。

    劉循仔細打量起王梆子來,這小子濃眉大眼,眼神堅毅,一張國字臉如刀削而成,雙臂肌肉虯結,身形高大,往那兒一立,就像一尊鐵塔。

    這樣一個大漢,咋一看起來,挺英武的呀,怎麼說話像個孩子一樣傻乎乎的,不會是個傻子吧。

    「梆子,你練過武藝嗎?」劉循盤問道。

    「啥叫武藝?俺不懂,你是說那些蹦來蹦去賣藝的嗎?那玩意有什麼用?」

    「爺爺說你力大無比,能撕裂虎豹,是真的嗎?」劉循問道,有意露出一付不信的樣子。

    「俺從來不騙人,我爺爺也是」,王梆子被激怒了,向一塊巨石走過去。

    「那塊巨石少說也有五百斤,這傻小子要幹嘛?」劉循倒吸一口冷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