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二六零章 楊武穆,誰是秦檜? 文 / 魯東道夫

    第二六零章楊武穆,誰是秦檜?

    關家店,山地元治中將聽完報告,登時震驚的渾身一晃差點昏過去!

    乃木希典少將殞身殉國,第一聯隊全體玉碎!第一旅團傷亡超過八成,已經徹底失去戰鬥力!

    這樣的迎頭重擊,把中將轟的腦袋裡嗡嗡直響,昏昏然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思考。

    他怎麼都想像不出來,到底是怎樣的力量可以做到如此驚人的殺戮。難道帝國陸軍士兵都是紙糊的不成?對面的敵人,難道都是從地獄裡爬出來的鬼神?否則怎麼解釋他們驚人的殺傷力?

    參謀長大寺安純大佐雖然也很驚慌,腦子卻還清醒,急忙提醒他:「中將,必須馬上嚴厲禁止第十五師團的莽撞進攻!這樣的敵人是不可以只憑英勇就能戰勝的,我們必須做長遠的打算!」

    山地元治醒過神來,即刻命令第二旅團長西寬二郎率領他半殘的第三聯隊前去增援,並讓他坐鎮指揮中部和右翼的戰鬥。當務之急,是先做好防禦,務必不能再發生凌晨的突襲悲劇了。

    冷靜下來之後一算賬,山地元治死的心都有。接戰以來這些天,第一師團傷亡接近八千人!加上之前在日照被打死打傷的兩千多,傷亡過萬了!

    連續兩場戰鬥搞成這樣,可以預見的是,他的軍事生涯必將走到盡頭,而前面的敵人如何攻破,他束手無策!

    金州防線。在抗住了日軍的瘋狂反撲後,接下來的一天一夜,都沒有爆發太激烈的戰鬥。

    當天傍晚。《國聞報》以通紅刺眼的字發了號外,新軍鏖戰金州,勇猛出擊殺死日軍少將,殲敵超過五千!

    京津震撼,全國鼎沸!

    沒人懷疑他們造假,大幅照片騙不了人,屍體和各種證物也隨著一條炮艇送到天津。再加上楊浩出道以來。一向信譽卓著,他是不肯多報一個戰功。因此這消息的震動效果。簡直讓天下間無數關注他們的勢力和人,一時間全都說不出話來!

    北洋衙門,李鴻章手捧報紙再三翻看,心中卻怎麼都高興不起來。

    雖然他敢肯定李經方得了便宜功勞之後。再不會有人對自己任用親近有任何的意見,假以時日未必不能真的接班。但他更擔心的卻是,楊浩經此一戰之後,名聲之高幾乎迅速攀升到巔峰,不但把他的整個淮軍徹底壓過去,甚至有人開始把他與抬棺出征的左宗棠相提並論。

    同樣是為國征戰,當年成就了曾國藩和他李鴻章、左宗棠數人。今天卻又面臨空前的危機,卻是一個更加年輕的楊浩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下手還如此的乾脆利索!

    最讓李鴻章沒面子的是,他的淮軍和朝廷的各路兵馬,前赴後繼十萬人投入進去。卻一共打死沒幾百個日軍。楊浩一出手,就是上萬的驚人數字!再加上以前他打得那幾場含混不清的戰鬥,光是死傷在他手裡的日軍都快達到一萬五了!

    日軍一共才不到二十萬陸軍,十分之一折在他手裡,這等強悍軍功,誰人能比?

    有此功勳傍身。又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強悍傢伙,天下間。又有誰能制?

    被他招來咨詢的漢納根已經非常熟悉老頭子的習慣,見他兩眼盯著報紙遲遲不肯放下,心中已然明白問題所在。

    輕咳一聲引起李鴻章的注意,漢納根上前一步道:「您其實不需要太憂慮那位楊先生接下來要做什麼。當下最緊要的事情,是藉機挽回您一手創立的隊伍丟掉的聲譽。其餘的問題,會有其他人比您更加的關心。」

    李鴻章一愣,隨即失笑道:「是了,老夫關心則亂,反不如你看的清楚。好哇,老夫也學著他們當一回甩手掌櫃,只要大清的天沒塌下來,索性偷得幾日清閒也是好事。」

    漢納根坦然接受他讚賞的眼神,猶豫了一下,又道:「既然形式變化不可避免,您也需要做好軍事變革的打算。鄙人建議,可以適當推動一下新軍和軍事學校招生的事務進展。畢竟大公子的第一鎮,目前只是個擁有三千人的空殼子。」

    李鴻章眉頭一張,撫掌讚道:「妙哉,前些日子不是有許多年輕學子和義民勇士要參軍報效的麼?那就把他們都徵集進去好啦!此外,葉、衛、左數將所部也需重新編練,正好優中選優,做出個表率來。」

    給楊浩的部隊裡摻沙子,沒有比這時候更好的機會了。

    戰爭沒有打完,新軍戰功卓著,擴充實屬必然。趁著那傢伙只有三千嫡系,一口氣給他把另外幾個團的編制都補齊了。只要李經方抓住權柄,縱然日後起了齷齪,也不愁沒有人拿出來反制。哼哼,又是一舉數得啊。

    李鴻章輕輕一拍桌案,對漢納根道:「這幾日,你就多費些心思,做個謀劃出來。」

    漢納根微笑領命。

    李鴻章心中一塊大石頭落地,京城裡的許多人卻被如山一般重的壓力擠兌的喘氣都不利索了。

    光緒皇帝把李鴻藻等一眾清流官員召見了,劈頭蓋臉的一頓喝問:「爾等不是說可一鼓蕩平楊逆的嗎?怎麼興師動眾的出京,卻丟了百十條人命進去,灰溜溜的滾回來?連美租界的界河都沒跨進去一步。廢物,都是廢物!朝廷花那麼多錢養活他們有什麼用!」

    呼呼的喘了一陣,又指著南邊兒喝道:「還有山東李秉衡,他到底是怎麼當得巡撫?手下將官不聽號令,如何還不將其拿下?如此遷延時日,進軍遲緩,能當的什麼事?」

    李鴻藻不做聲,心裡頭卻提李秉衡覺得冤。他才調去沒兩個月。能掌握登萊防區情況已屬不易。而章高元那老滑頭,卻不是李巡

    撫想動就能動的,你首先得抓住他的把柄。還要問問李鴻章答應不答應。

    很明顯,章高元做人沒話說,不吃空餉不喝兵血,還拿自己的薪水倒貼,上下一條心,你能辦他嗎?

    進軍慢,人家有個「敵情不明」的借口。楊氏一舉打敗過萬日軍海陸並進的攻擊。誰知道他老巢潛伏了多少人?一旦三千人折進去,反而引起空前大亂。這爛攤子誰來收拾啊!

    最讓清流們感到吃驚的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張佩綸,卻一點詳細情報都傳不出來。如此嚴密的控制,讓他們高深莫測。

    等皇帝發洩差不多了。李鴻藻慢條斯理的道:「皇上責問的是。是臣等思慮不周,以致生出種種紕漏。還請皇上鎮之以靜,事情還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光緒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如今看了不少洋書,又天天閱讀《國聞報》,對外面世界早換了個看法。

    回身撇著李鴻藻,冷哼道:「你們還想如何?聽聽外頭是怎麼說的?楊武穆的名號都喊出來了。你當那是誇讚朝廷出了一位不世名將嗎?人家那是在罵朕是宋高宗趙構!」

    饒是李鴻藻臉皮夠厚,也不由的腮幫子一緊,露出一絲不虞。

    這些天。因為官軍試圖攻打美租界,抄楊浩的老家,事情被坊間一竿子捅出來並迅速蔓延到全國。結果也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所有說書的突然集體改本子,說起了《岳飛傳》。

    那本子編的也是極好,一開說立馬就贏得無數人的追捧。他們也不管朝廷是不是樂意了,反正如今亂的不成話,滿大街都有盜版的*在賣,誰特麼管得過來?

    其中用意自不必說。擺明了拿楊浩比岳飛,都是為國征戰在外的時候。朝中有奸臣蠱惑皇帝,陷害忠良自毀長城。

    雖然歷代話本裡沒狠狠的批評宋高宗趙構,不過一個糊塗蛋的蔑稱絕跑不了。而誰又是弄權使壞的秦檜呢?還用說麼,肯定是朝中幾位鼓動皇帝下手的大官唄?

    以前是翁同龢,不過老傢伙被罷官,反而躲過去了。如今朝中清流以李鴻藻為首,他登時成了眾矢之的,這兩天黑燈瞎火往府裡丟死狗爛貓騎馬帶的事兒數不勝數。家人出去採購一應所需,看到的全都是白眼。

    京城百姓心裡頭明白著呢。沒有楊浩在前頭擋著日本人,早晚又是一個英法興兵犯境的下場,到時候大家日子都過不安生。人家拚死拚活的打仗,你們在後頭下絆子使壞,什麼東西啊!

    挨了罵當然不高興,不過那當世秦檜的帽子自己可不能領。李鴻藻微微躬身,道:「皇上無需理會那些街巷傳言。朝廷如何對待楊氏,自有皇上做主。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豈能容得他們說三道四?給些嘉獎聊做撫慰,也就是了。」

    光緒歎道:「朕倒是想來著,可若那楊氏不肯受呢?」

    李鴻藻語塞了。

    楊浩這一巴掌抽的太快太狠,也太及時了,讓他們一點緩衝餘地都沒有。如果朝廷沒個說法拿出來,天下間的議論就沒辦法平息。

    關鍵現在的光景兒下,他們還不能淡然處之任憑其自然消散,楊浩自己都不會答應的。再加上楊氏從來也沒承認過自己對大清國的歸屬,這要是輕飄飄的一張賞賜書過去,被人拒絕,這皇家的臉面可就全扔地上了。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李鴻藻眼珠子一轉就有了主意:「皇上,那楊氏不是說要修一條鐵路,開幾個礦的嗎?之前朝廷並未命令核准。便趁此機會許了給他,楊氏萬萬不會拒絕的。」

    光緒也拿不出別的主意來,雖然覺得這樣很無恥,也只能硬著頭皮答應:「那就這麼辦吧。李師傅,遼東戰事尚在未定之天,最近卻不可再生波瀾了。」

    李鴻藻恭敬答應:「老臣省得了。」

    出皇宮回到府上,一群清流乾將輻輳雲集,沒資格面君的趕忙問結果:「如何?皇上打算怎麼發落那楊浩?」

    李鴻藻「啪」一下摔了個茶杯,咬牙切齒的道:「暫且讓那楊家小兒猖狂幾日,等列國調停風平浪靜之後,老夫定要讓你身敗名裂,滿門伏誅!」

    他氣呼呼的不肯說話,廷式代為解說:「皇上也是無奈,我們之前沒有防範,以致那楊氏操縱輿論為其宣揚名聲,而今也不知怎麼的就把日本兵殺了那麼些。還是等他守不住金州,喪師辱國時,再一舉傾覆也不遲。」

    「可是,那英法各國不是已經同意要調停了嗎?若然就此收手,豈不是讓姓楊的名利雙收?」

    廷式冷笑:「沒那麼簡單!日本人的性子,按照那楊浩自己的說法,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他們吃了那麼大虧,豈肯就此罷休?我料那調停一時半刻也不會見成效。日本人,可是把家底子全都壓上來,輸不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