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一四九章 日本艦隊修復 4更! 文 / 魯東道夫

    應該說,這張圖紙的設計,更加相近「威奇塔號」重巡艦。

    劉胖子真是用心了,並且楊浩發現,這一次他拿出來的,居然還是有著變形金剛色彩的多合一平台模式。

    一副外表跟「布魯克林級」近乎一樣的艦體尺寸,主艦體、主機結構完全一樣。甚至兩艦的艦橋主桅煙囪等等位置都差不多。只是在武器設置上,輕巡為前三後二五座三聯裝152mm炮。重巡為前二後一背負式設計。

    若是單純方便拍攝電影需要,更換主炮單元,從遠處看真心不一定能分辨的出來。

    楊浩對這條標排一萬噸的大傢伙總體還是比較滿意的。

    雖然mk15型火炮的射速只有每分鐘3-4發,但其能夠發射重型穿甲彈,可以達到在14080米距離上,貫穿203mm裝甲的水準。對於19世紀末的所有戰艦,都有致命的威脅。

    再加上八座單裝mk12型127mm火炮的射速,遠近相宜,基本上可以掃蕩一切敢於攔在眼前的敵艦。以一當十不敢說,保護自己存在則是無憂。

    唯一不能令人滿意的,就是裝甲厚度了。

    主裝甲帶114-165mm,主炮正面203mm,司令塔152mm的水準,說高不高說低不低。關鍵是覆蓋面積太小,且一樣難以擋住超過305mm口徑火炮的抵近射擊。

    如果使用現代先進冶金技術製造的裝甲鋼,防禦能力達到1895年克虜伯鎳鉻合金鋼的2-3倍,倒是還能湊合。只不過這成本。估計就得上去了。

    等楊浩提出是。還不是適當加強裝甲厚度時。劉胖子詫異的瞪圓眼睛:「你還真想當一艘正經八百的戰艦來造啊!那得多少錢你知道麼?大幾億丟進去嘛響兒都聽不到!」

    他摟著楊浩的脖子,語重心長的道:「我說兄弟,咱有錢也不能這麼糟踐法兒。你弄蒸汽炮艦還好說,怎麼都能便利用掉。這上萬噸的玩意,咱國內拍戲根本用不上。集資建造弄來那點錢杯水車薪,八成都得你自己掏。就弄出來個擺設,收參觀費連服務人員都養不活。不划算啊!」

    這是真心當朋友的話了。換做是個仇富的,管你土豪要花多少錢。你不是想浪費麼?哥給你往泰坦尼克號上整,保管一次整舒坦。

    劉胖子雖然熱愛這一行,卻不那麼沒底線。他是真擔心楊浩一時腦袋發熱就干了,回頭再後悔,朋友都沒得做。

    楊浩卻不能告訴他,哥們這是要弄去異時空打仗用啊!這錢必須得花,建造的還必須得快,艦體還必須得結實抗造。各種條件,一點都不能少!

    他同樣拍著劉胖子的厚實肩膀笑道:「你安心整就是。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我就覺著,咱們手裡有點外財。光顧了吃喝享受,那跟豬沒區別。做人得有點理想。咱們國家現在經濟強了。海軍也起來了,未來肯定能成為海上大國。但大炮巨艦這一斷歷史,卻始終是斷層。能夠集中眾人之力,把這塊兒補上,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劉胖子嗯嗯連聲,這個理由說得通。

    不光是他,許許多多在網上過嘴癮的艦船愛好者,也有這樣的心願。可奈何基本都沒那個能力實現。人家真正有錢的,壓根不甩這茬兒,所以只能是個夢。

    楊浩又歎了口氣:「另外,你也知道,我老爸是海軍退下來的。他半輩子都想著指揮一條真正的戰艦遨遊大海,我得幫他實現這個願望不是?」

    劉胖子沒話說了。有錢難買孝心啊!雖然楊浩這方法有點奇葩和誇張,但誰就敢說人家沒有道理呢?

    就許你花幾百萬買跑車泡小三,還不興人家花幾個億弄戰艦來安慰老爹?

    我看行!

    他「滋溜」一抹嘴角的哈喇子,腮幫子擰出兩道紋路,咬牙叫道:「好!既然你這麼說了,哥哥那就拿出點真本事來!不就是想皮糙肉厚點嗎?沒問題!咱就搞他一條正經帶裝甲的戰艦出來!」

    他是真不擔心楊浩提要求。

    如果說二戰之前,高強度艦船用鋼還是各國秘而不宣的高科技,那麼到了21世紀,世界第一產鋼大國的中國,同樣也是各級船用鋼板的第一生產大國。不要說你造幾條戰艦,就算克隆二戰美國海軍也足夠供應。

    以堅固著稱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其上層建築、非裝甲艙段,使用的st42鋼材為其硬度為140-160hb,抗拉強度為420-510mpa,屈服強度為340-360mpa,彈性形變範圍21%。常見的a36鋼就能相近。

    其裝甲艙段、輕裝甲艙段所用的st52造船鋼,常見的a40鋼板足以比擬。

    至於數據更高的ww、wh鋼,也都有對應的型號,且都已經量產,價格也沒說貴到讓人無法承受。

    作為裝甲的表面滲碳硬化鋼就更簡單了,一般小型鋼廠都能調製的出來。更加變態的現代合金鋼,那許多數據都是逆天的。

    劉胖子甚至都不用太費力氣,大部分設計也基本不用動,稍微修改部分重點數據,就能保證這條船奔著裝甲巡洋艦去了。

    具體的建造還不是說干就能幹的。這裡頭關鍵一條,艦炮和炮塔的製造。在他得到了軍火商那裡提供的圖紙後,還需要工廠這邊安排試生產。因為沒能弄到號稱史上最強之「得梅因」的怪物203炮,只能退而求其次的用mk15。射速上,自然就上不來。

    獨立研究一種先進火炮,那不是軍事愛好者能幹的事兒。不過劉胖子聯繫到的某位牛人,卻提出一種思路,仿照得梅因,為艦炮增加自動裝彈機,把俯仰旋轉全部用電力驅動,那麼應該能夠把mk15提高到每分鐘6-8發的樣子。

    &nb

    sp;不過如此一來,炮塔重量,就不是尋常小身板能扛得起。得梅因最後弄到2萬噸體格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在楊浩看來,在19世紀末搞那麼先進的玩意根本沒有太大意義——就他的對手來說,誰也扛不住九門203mm火炮每分鐘傾瀉30發炮彈的密度!尤其是,還是在10公里外的精確打擊!

    火炮的生產,依然是在無所不能的軍代表監督下進行。整個過程隨便你整,只是到了最後,試炮必須海軍操作,試完了直接封存入庫。你的戰艦上?頂著一堆無縫鋼管玩吧。並且還是裡面橫一根鋼樑,絕對不允許有成型的炮彈打出去。

    楊浩並不在乎他們怎麼控制。反正只要造好了,他就能投影到乙位面去用。關鍵是,他從頭到尾的拍下來整個生產過程,寫出生產手冊,拿到乙位面慢慢的鑽研學習,一點點吃透就是了。反正,兩邊用的是同一套生產體系。

    接下來的幾天一直到過年,楊浩和一家人都處在忙忙碌碌的狀態。乙位面那邊,也只是不時的過去溜一眼,確定沒什麼大問題,就趕緊回來。

    然而就是這幾天,他們參與歷史進程,導致改變的惡果開始悄然顯現!

    連續半個月都偃旗息鼓,只讓陸軍在高麗半島折騰的日本,並沒有因為損失了多艘主力艦就放棄折騰。在努力修復幾艘受損主力艦的同時,他們暗中通過英國人,聯繫上了此前打過交道的智利海軍,把包括「卜拉得」號鐵甲艦在內的七條戰艦,全都買下來!

    智利人很會發戰爭財,臨時要價都挺狠,日本人瘋狗入窮巷,竟然馬上就答應了。當然了,他們之前準備的就很充分,手裡不但有足夠的銀子,還在國際市場髮型戰爭公債,英國人都吃進去不少。

    這一次之所以能夠快速成交,就是英國人使了勁。

    英國如此公然偏袒日本的原因,與楊家的插手有極大的關係。

    一個,是楊浩借給李鴻章的軍費,讓英國人準備大借款時狠狠宰一刀的預期紅利損失了幾百萬。第二,則是楊浩那條「東名號」的奇怪表現,讓英國人起了警惕。

    在遠東,出現他們無法控制的力量,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而加強日本海軍,重新在雙方之間製造微弱平衡,乃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結果就是,楊浩在家過節的這段時間,日本人買下的七條新戰艦,正悄悄越過太平洋!

    因為整個決定是內閣在倭皇睦仁的許可下悄悄進行的,並沒有向外公佈,以至於互相找回公使後,清廷完全不知情!

    楊浩的歷史先知能力,也失去作用。

    整個八月初,中日雙方都在向高麗努力增兵。一直認為日本會吃虧就老實的李鴻章,調兵遣將的速度慢騰騰的,只是派去了總數一萬五千人,匯聚在平壤。而這裡面,左寶貴和豐升阿帶的兵馬裡面,三分之二是臨時徵召的新兵。除了濫竽充數,他們究竟有幾成戰鬥力,誰也不敢保證。

    反過來,日軍卻派出裝備了新式村田二十二8發彈倉的步槍之第五師團本隊,以及第十旅團之朔寧支隊,元山支隊等等。總兵力,接近一萬四千人。

    如果光看人數和裝備,似乎清軍佔據優勢。但對比一下兵員素質,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清軍從一開始,就輸定了!

    乙位面,1894年8月14日,楊浩帶領一整個營的新老士兵混合部隊,乘坐「東名號」,在多艘炮艇護送下,悄然越過黃海,航向平壤。(……)

    ps:感謝書友aoura的月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