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一三四章 相互算計 2更! 文 / 魯東道夫

    楊浩什麼條件都沒提,乾脆利索的告退了。

    如此果決的做法,讓原以為他會順桿子往上爬的李鴻章稍微有點意外。精通中外化的畢德格就越發的感覺,這個年輕人,不同尋常!

    「首相大人,請恕我直言。這種可能對您統籌管理的帝國穩定,帶來極大不確定性的危險分子,應該盡快的剷除。如果放任他們壯大的話,極可能發生令人擔憂的後果。」

    畢德格十個標準的中國通,對李鴻章更是十分忠誠,身為幕府之中重要一員,他有責任也有必要隨時提醒其作出正確的決斷。

    李鴻章年過七旬,此生榮耀已經達到巔峰。他接下來考慮的事情,多半跟身後名有關。這就是道學先生讀書人的通病,太過看中名,甚至為此不惜代價,經常做出一些在後人看來簡直跟神經病一樣的事情。

    維持清廷政局穩定數十年,李鴻章這位裱糊匠算是盡到了責任。他企盼的,就是在他活著的時候,這間破房子不要倒塌了,從而給他留下一個善始善終的蓋棺定論。

    至於他死了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用現代一點的詞兒來形容李鴻章的執政綱領,那就是「穩定壓倒一切」、所以他才不樂意打仗。對日本不管輸了贏了,結果都是北洋勢力的極大削弱,他的大權旁落,洋人威脅的與日俱增。以後不管還有幾年好活,那日子別想過舒坦了。

    畢德格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提出建議。

    李鴻章卻意外的沒有採納。重新拿起那份請柬。悠然道:「你以為老夫沒想過麼?奈何從其第一次露面。拿出整個日本在華間諜資料時,我就知道他們已經極難料理。故而,才刻意放手旁觀。」

    畢德格眉頭一跳,腦子裡迅速思索片刻,登時明白,這的確是無奈之中最好的方法了。

    他本人可是一名優秀的軍人,很瞭解情報工作之難。情報網部署和破壞都需要長久的時間,巨大的資源投入。各種必要的專業技能。那是一種只有國家力量才可以保證順暢運轉的頂級體系。

    日本人綢繆多年,軍方、政府、商人、傑出青年全面參與的情況下,好不容易弄出來那麼一套間諜網,楊浩一出手就連底子都掀掉。

    這需要多麼大的底層力量支撐?就算當年撼動半個國家的天平軍,也做不到。

    從這個角度判斷,楊浩的身後存在一個極其龐大的組織,擁有深不可測的力量。

    如果李鴻章再年輕二十歲,他一定會精神抖擻,排兵佈陣,調集全國之力。把這個組織連根挖出來,一舉掃清。

    但現在。他是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折騰了一輩子,他現在就想糊弄著安生幾年而已。只要楊浩不興師動眾的把他棺材本都刨了,其實他都不太樂意多生事端。

    這種微妙的變化,一如當初的康熙末年。當真以為這些老於世故的頂尖兒人物看不到天下的毛病,隱藏的危機?

    他們一清二楚!

    但知道了又如何?那些人,那些勢力,任何一個都牽扯到方方面面,稍微一扯就是一大片。非大動干戈,別想弄利索了。

    後來的雍正皇帝,那是用幾十年時間,養蠱似的跟其他十幾個兄弟鬥來鬥去,最終脫穎而出當上了皇帝的。這樣一個強人,都用了十幾年,才好不容易把康熙末年的各種流弊給整治的差不多。

    要知道那位可是年富力強的十幾年啊!李鴻章呢?老胳膊老腿的,還有一大幫除了添亂一點建設性工作都幹不來的清流掣肘。

    這種出力不討好的破事,老李才不會給自己添麻煩。

    畢德格在他身邊呆久了,各種利弊得失一比較就知道,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不過他仍然盡職盡責的提醒:「根據我的觀察判斷,這是一個很不安分的年輕人。他骨子裡對您沒有任何的敬畏,甚至對皇帝的權威,帝國的威嚴,也沒有放在眼裡。」

    李鴻章慢慢地頷首:「老夫也覺出來了。我也覺得奇怪,這世上,哪裡能培養出這樣的人?」

    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都是有皇帝的。上下尊卑,無論基於血統還是基於傳統,年輕人從小就被潛移默化乃至灌輸了大量等級森嚴的規則。這些規則,隨著他們漸漸成長,自然的進入到整個大社會、大環境嚴密的體系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則一步步的往上走。

    整個世界,本來都是這個樣子。可在楊浩身上,李鴻章發現,沒那種痕跡!

    自古以來,但凡是這種天然目空一切的人,不是大奸大惡,就是大忠大勇。總之只要他們不橫死,必然能成就一番震驚天下的大業!

    以李鴻章的相人之術看來,楊浩怎麼都不是短命相。反而是儀表堂堂,精氣勃勃,行動之間虎虎有生氣。說明其並不懶惰,心有乾坤,且具有極高的執行力。成功,已經是可以預料的。

    一條「或躍於淵」的蛟龍,要想把它打下去,必然要「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李鴻章自問,那是一筆賠本的買賣。他打贏了,免不了精疲力盡,落一個「亢龍有悔」的下場。輸了呢?楊浩立刻就能「飛龍在天」,他仍然要倒霉。

    楊浩有根底,有錢,有武力,今天又表現出讓人欣賞的靈活機動。這條大龍,根本是殺不死的。既然如此,他又何必自找麻煩?

    畢德格也是茫然。他自以為當今的美國,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地方。那裡容得下任何思想和組織折騰,卻唯獨不會容許一個華人強大體系的存在。

    &nbs

    p;除了那裡,中國本土被清廷前後兩百年的殺戮清洗。就算藏到深山老林子裡,也照樣被當初雍正皇帝控制的和尚力量給一一揪出來。那之後,才有了六十年的乾隆享福。

    太平天國那樣的出現,也是在鴉片戰爭的衝擊下導致的裂縫,又給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給強行縫補彌合。

    思來想去,真是奇怪啊!

    畢德格壓下不解,又問:「那麼,三天後您去參加拍賣會,釋放出的信號,會不引起其他方面的誤解?」

    李鴻章意味深長的微笑:「讓那幫子閒著爪子癢癢的傢伙多點費思量的事兒,不好麼?」

    翁同龢這幫人,不是整日想著把老夫手下的力量奪走麼?好哇,那就再給你們添點有份量的。我倒要看看,姓楊的小傢伙跟一幫老不要臉的鬥起來,到底能碰出多大的彩兒來!

    畢德格登時領悟了老宰相的用意,不由深深歎息,中國人的謀略鬥爭,還真是見縫插針,哪兒都有啊!

    再說楊浩,出了北洋衙門,帶領眾跟班上車走人。

    從一開始就在車上,通過楊浩貼身的竊聽器監聽現場的周建鎬疑惑的問:「先生,李鴻章答應的似乎太痛快了些。他是否另有打算?」

    事前可能遇到的種種變化,楊浩和這幫子都二十來歲的青年精英討論過的。有直接拒絕,有大棍子趕人——楊浩要價太高的話。還有就是丟出來一些對他們無用的東西給打發了,李鴻章真幹的出來。

    但答應去拍賣會,這就算公然撐腰了。

    別看楊浩發出去那麼多的請柬,他親自送上門的,只有這一封。其餘的都是手下人,或者托人跑腿兒。那幫子大學士、王爺、官僚們,哪兒會看上一幫商人?再說他們並不知道要拍賣的是這些要命的玩意,到時候能派個門房兒僕役露下臉,就是天大的面子。

    李鴻章耳聰目明,爪牙眾多,自然能打探到。到時候他忽然現身,這簡直是擺明了站腳助威的意思。以今日北洋剛剛打贏勝仗的威勢,誰敢不給三分顏面啊!

    楊浩肯定的點頭:「算計一定有。關鍵還在我們做好準備工作,起碼現在可以保證,拍賣會舉辦一定成功。」

    周建鎬表示認同,又問:「那麼,原來商定的,我們拿下青島港口和船廠的事情,怎麼辦?」

    楊浩胸有成竹:「不急。該是我們的,一定跑不掉!」

    他投資李鴻章,當然要求回報,卻不是官位利息之類,而是要把現在還沒怎麼開發的青島口,膠州灣,給光明正大的佔下來!

    那裡都是李鴻章的地盤,並且有總兵章高元三千多人駐紮守衛。楊浩想要得到,除非馬上扯旗造反,否則繞不過老頭子這一關。今天時機仍然不對,他沒有吐口,不過從對方的反應和態度判斷,這件事,問題不大。

    有了青島口,楊浩就能在那裡快速建立一座軍港,一座大型造船廠,一系列的相關機械工業。順帶著,就能把自己的私人艦隊,私人團練部隊,慢慢地轉移安插過去,作為明面上的基地,擴大發展。

    佔據了這個足以攪動遠東風雲的次級中樞之地,楊氏集團,改朝換代的天下大業,才真正踏上征途!

    三天後,美租界的拍賣會如常正式召開。一直被團團遮擋起來秘密施工了近三個月的隱秘之地,揭開面紗!(……)

    ps:ps:感謝書友清風鷹gvfgfg的月票!請大家繼續支持,今天依然四更12000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