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一零五章 轟動天下 文 / 魯東道夫

    ps:丟人啊這都能漏下了,趕緊補上。新兵打仗總是會出漏子,這不是一個訓練有素就能解決的,實戰經驗,是更重要的決定因素。

    兩個多月的嚴格訓練,讓這一個連的新兵初步做到了令行禁止,但接戰之時,槍炮聲一響,不少人就熱血上頭,不管不顧了。傷亡的人裡面,一半是太過興奮,站起來開槍投彈,被日軍老兵給打中的。

    另外一半,則是在清掃日軍傷兵時,對楊浩命令的「拿刺刀捅」執行不夠堅決,結果被瘋狂的日軍抽冷子突襲造成的。

    必須讓新兵見血,這是讓他們快速成長的直接有效手段。但新兵們畢竟都老實慣了,從小養成的性格,可不是兩個月就能改過來。

    對此,楊浩也是沒辦法。畢竟像他這樣性格的人,天生膽大不怕見血的,在本世界那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別看許多人在網上喊得山響,其實給他張稍微血腥點兒的車禍現場照片都不一定敢看。打仗?拿刀捅人?別開玩笑了!

    隨行軍醫的素質還是不錯,關鍵時刻幫了大忙。他們本身都是跟著師傅學了好多年的鄉村醫生,從宋愛蘭那裡學習戰場急救等各種知識後,成長極快。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頂尖的外科大夫。當然跟一百年後去比,那還不如一個臨床實習的醫科生。

    楊浩親自挨個查看了傷者的治療情況。對其中幾名不幸犧牲的,親手幫他們整理儀容,拿袋子裹好,等送回基地後舉行集體祭奠。

    一直忙活到七點鐘,打掃戰場基本結束。稍微囫圇點的日軍槍械全部收集起來,子彈殼和軍服都不放過。沒爆炸的地雷起回去,完整的魚線也收起來。從小過慣了苦日子的戰士們幹這活兒在行。那黃澄澄的彈殼都是銅的,這年頭銅就是錢吶!

    隨後,火力連開始把包括三門m1榴彈炮在內的重裝備拆解,通過橡皮艇往x201魚雷艇上轉運。

    楊海衛也下了船,跟楊浩並肩站在江邊,隨手遞給他一根煙,爺倆兒慢慢的抽著,看士兵們來來往往的忙活。年輕的戰士平均不到二十歲,經過連續幾天的奔走戰鬥,每個人的體力差不多搾乾,但精神頭卻依舊興奮。

    楊海衛淡淡的道:「這一仗打得不錯,比我預料中好得多。就是彈藥耗費的厲害,這麼打,後勤會很吃力!」

    楊浩抓抓頭皮,嘿嘿笑道:「第一仗嘛,總要保險一點。早知道小鬼子這麼不頂事,就讓戰士們悠著點了。下回肯定能輕鬆一些。再說了,再有幾個月,咱們兵工廠正式投入運行,害怕沒槍炮彈藥?」

    楊海衛不以為然的搖下頭:「你們這一代,都被美軍那種以絕對火力優勢覆蓋打法誤導了。戰爭歸根到底靠的是人,戰場環境也不一樣。這個時代,沒有空運,海陸運輸都極為原始,一切靠人抗馬駝。這次,日軍毫無防備,你的部隊規模又小,通過海上機動支援還可以。等你帶著一個團,一個師的人進行大縱深作戰,那時候怎麼辦?」

    的確不好辦。楊浩自己跑了那麼多地方,也總結了不少。

    就人口密集的中國北方來說吧,貫穿主要城市的道路都很次,上面跑拖拉機都能把人顛的肝腸寸斷。縣城鄉村公路,到處是深深的車轍。下雨一腳泥,冬天硬的能把車軸拗斷。

    這時代最多的兩輪地排車,或者叫太平車,多半只能順著車轍走。跑長途的就麻煩了,除了華北平原西北高原一些地方,走一段之後往往就得翻山越嶺,馬車都沒法走。

    所以,這時代的鏢局,依舊是用獨輪車加超重加固木箱的方式佔多數。兩輪馬車的長途轉運,多半組成一個車隊,那就得帶上木匠隨時準備維修。以典型的天津至內蒙路線為例,這一千多里地下來,人吃馬嚼修車上油的折騰,那成本足以讓尋常富戶破產!

    就這樣的地理環境,凡是能種地的地方,都被農民開得只能走獨輪車。你要帶著大軍在裡面作戰,想用大型高效率運輸工具?門都沒有。

    這也就是為什麼,四十年後日軍侵華,主要師團以挽馬和輕型火炮為主。他家也不是造不出汽車,也不是造不出雙輪四輪的車,民間也能徵調到大量的木咕嚕地排車。可為啥下鄉掃蕩還得走路?因為很難通行!

    楊浩這個年齡段,稍大點兒就開始看進口大片,看美國在全世界抖威風,那飛機炸,大炮轟,戰斧導彈各種牛逼,把國內軍事比的一團渣。到互聯網興起,各種軍事論壇上,白褲衩如林。內心堅強的紅褲衩們咬牙切齒,也只能yy一把八爺對f娘娘,現代對抗航母。

    當年小日本動不動就「三天全滅中國海軍」的叫囂,曾讓多少人憋屈又無奈!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殲十首飛,零九三露頭,c802發威,中華神盾現世,瓦良格開始改航母。才一點一點的改觀。

    但不能否認的是,大傢伙對於土豪米利堅,那是各種羨慕嫉妒恨!

    楊浩也要受到潛在影響,一旦掌握軍隊力量,不自覺的就把那種作風給帶了進去。畢竟不是上一代那種從苦水裡泡大的人,勤儉持家的艱苦奮鬥作風,還沒養成啊。

    不過他卻不是那種一根筋的愣頭青,心裡頭細細一想也就覺悟過來。

    楊海衛見狀也不用多敲打,等把煙抽完了,回到船上,把重裝備、繳獲和炮兵傷員等拉走,轉頭沿江之下。憑著速度和雷達輕鬆突破日軍在出海口的攔截,直奔日照基地而去。

    楊浩則帶著輕裝士兵轉向,順著交河經坡州北上,往平壤方向轉進。等後半夜時分,向山慎吉派出的偵察小隊躲躲閃閃的摸到這裡,看到的只有一片仍在冒著青煙的焚燬戰場。

    楊浩下令把沒法帶走的大車拆了,鋼板車輪自然拉走,木頭車身則堆到被地雷炸死的日軍屍體上,澆了汽油

    油火藥燒掉。

    「真是……可怕的敵人吶!」

    滿地橫七豎八的死屍,殘缺不全的屍塊,被扒光了軍服抽走了腰帶只剩下兜襠布的光身子……。這得是什麼樣的敵人,才下得去手連死人衣服都拔掉?太過分了!

    雖然不是一夥的,聯合陸戰隊的士兵軍官也不免兔死狐悲。

    四面撒出去的偵察兵回報都沒有發現敵蹤,向山慎吉歎息一聲,吩咐下去:「盡量收斂勇士們的屍骸,但願他們的英靈,都可以回到故鄉。」

    他已經預感到,這一次的戰鬥,將對帝國的整個計劃帶來無可估量的麻煩。一些人,包括他自己在內,大概是要倒霉了。

    一戶兵衛在下午7點時,遇到了前來接應的第十一聯隊第二大隊人馬。一聽他的敘述,只帶著步槍的區區三百來人果斷沒有繼續前進,而是就地展開收攏傷病戰士的工作。

    晚上八點,在漢城等消息的大鳥圭介和十一聯隊長驚聞慘案,頓時大驚失色,急忙上報坐鎮仁川的大島義昌旅團部,並輾轉告知海上的戰艦,電告大本營。

    因此,當九點鐘楊海衛駕船闖關的時候,橫在海上的日軍幾艘戰艦才剛剛逼近,沒有開到江口內,也就無從阻攔。

    但在日本的大本營,從伊籐博到川上操六,一眾大人物們被這消息雷得外焦裡嫩。沙俄士兵劫走袁世凱,還設伏殺傷了上千名陸軍士兵?還擊沉了「摩耶號」炮艦?開什麼玩笑啊!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撒謊也要靠點譜才行!

    沒等他們把斥責的電報發回來,從漢城追蹤出發的各國記者,卻都搶先把字消息給發了出去!他們親眼看到了江邊上,山腳下,橫了一地的日軍屍體,數量巨大!

    並且漢江水面上,摩耶號的主桅桿,還有一截兒在外面露著,這也被經過的船隻發現。

    大本營上下,頓時一片嘩然!連夜召開御前會議,商量對策。

    到了第二天,《國聞報》首先圖並茂的披露,日軍繼在漢城濫殺無辜,肆虐行兇之後,又要謀殺大清國派駐官員袁世凱!不過袁某非常走運,被疑似俄軍的武裝力量搶走,日軍追擊未成,反遭沉重打擊,橫屍過千!

    照片模糊不清,根本看不出來士兵的臉是東方人,楊浩那張ps過的半身照乾脆面目全非,擺在眼前都看不出是他本人。

    比較而言,戰場照片就很清晰了,各種慘狀的日軍屍體,格外具有衝擊力。而這樣的消息,對於正群情洶洶要對日本開戰的清國各階層,不啻於強心針戳下去,頓時集體高-潮了!

    光緒皇帝聞聽消息,激動地滿地溜躂,扼腕慨歎天祐大清,居然讓頑劣之日本遭此重擊,真是報應!應該就此對俄國表示深深的感謝。不過這腦洞大開的魯莽主意,被老奸巨猾的翁同龢給勸阻了。這裡頭水深著呢,可不要輕易表態,免得落人口舌。

    「該!叫你小日本猖狂!哈哈,咱大清國的兵還沒開過去呢,就有人瞅他不順眼,這一巴掌抽的,美---!」

    大街小巷,窮的只能喝高沫兒的旗人拍著大腿吹牛,彷彿那些日本兵都是他們下手幹掉的。

    但在北洋衙門裡,臉色烏青的袁世凱,卻跪在地上,滿頭的汗水在下巴尖兒匯成珠子,滴滴答答的落了一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