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十四章 大莊客厲應九 文 / 魯東道夫

    楊浩出來不光是送劉大富並招攬人手一件事,更重要的是,他必須親自調查當代當地的經濟產出和綜合狀況,以確定下一步的物資倒換與盈利基點。

    單純不考慮外部風險的話,以21世紀中國的工農業生產力,拿出十分之一都能橫掃乙位面的整個世界。當然那不可能,一則本世界裡這麼大的物資流通肯定震驚各國,藏都藏不住,二則這邊正是列強瓜分中國的前夜,一個不可控的力量卻擁有無數的財富,他們肯定會二話不說合夥撲上來搶奪。

    劉大富那十一個人平時四處流竄,打聽消息是一把好手,對於基本物資的市場價約麼知道。但冒充洋貨的稀罕工業品如何定價,就必須深入調查並試探一番。

    因此,其實送給他家的那麼多東西,可不單純是給他們享受的,楊浩一家斷定他們留不住,必然要分散出去,那麼置換的價格,基本就是當地人能夠接受的基準,同時也要測驗其需求主次,針對性的預備下一回的物資。

    管童生很負責任的馬上投入工作,照著剛拿到的物品清單挨個辨認並登記,然後捧著厚厚的一本招工要求苦讀。

    裡面有幾條讓他心中一陣嘀咕。明確要求,參選的人員抽大煙的不要,游手好閒的禍害鄉里的不要,不孝子不要,有殘疾的不要。反過來,孝子優先,識斷字的優先,有一技之長的優先。

    如果這些都能理解,那麼凡是正式工的家中14歲以下孩童必須接受炎黃公司開辦的學堂教育,其他家人也有機會進入掃盲班學,甚至還有一份基本掃盲字單,繁體和簡體對照表。就讓管中寬心裡頭直打鼓。

    好歹也是讀書人,他很清楚,歷朝歷代,朝廷管控最嚴的就是化,特別是大清立國二百餘年,那是決不允許有皇家勘定的教材範本之外的字傳播。讀書就能明理,明理就容易多心,多心則不易管理,照楊浩的做法,連農民都認字的話,他這類的讀書人豈不是就顯不出高貴來?那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是不是要報官呢?管中寬心中念頭一閃就自動放棄了。且不說現在朝廷還管不管的了,人家楊浩是從米利堅國回來的,辮子都不留,明顯不尊大清正朔。而大清的官員也未必治得了他的罪,搞不好,自己裡外不是人。

    管童生也沒有太多的計策,否則也不至於整天餓的要死要活,另外他可深深記得五叔公那句話,誰要壞了大夥兒的生計,就千刀萬剮了他!那種錯,不能犯啊!

    楊浩方才說得那些話,院子外面圍觀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一說要招工,待遇那麼高,等管中寬夾著足足一百份的登記表出去時,呼隆隆一大群就圍上去了。

    五叔公早有準備,把劉家身強力壯的男丁全都招呼出來給他鎮住場子,關鍵是好好表現,為自家爭取一些名額。

    楊浩在劉大富陪同下順著街巷來回的轉悠,同時用數碼相機拍下各種建築的照片,錄下翔實的資料,聞訊各種當地物產和價格,親眼觀察品質,搜集第一手資料。

    這種市場調查的工作他不是第一次干,無非是產品不同市場不同罷了。忙活的同時,劉大富家發生的奇聞,正以奔馬的速度朝著周圍村鎮快速的傳播蔓延。

    也就在差不多的時候,遠在十五里外的十里鋪,有名的翰林蔡家宅邸,當家人蔡渠正陪著一名山西人說話。此人不是別個,正是被牛二及劉大富一夥搶劫了的倒霉客商。

    蔡老爺年方三十六,學問雖然比不上那位進士及第並欽點翰林的長兄蔡曾源,卻也考取了舉人,在老家十里堡堪稱一時英傑,更兼在家守業,與官方、商業、三教九流都有交往,聲明顯赫,縣太爺呂大人都多有敬重。

    此時正是男子一生中最有風采的年紀,真個朗目星眉瀟灑倜儻,哪怕給人道歉,也說不出的優。

    他一臉誠摯歉意的表情,對山西人道:「實在對不住宋兄,這兩日,我已令人盡力查訪,卻都不見那伙賊人蹤跡,著實奇怪。宋兄與這位王師傅,可還有其他的細節回想起來?」

    姓宋的山西人苦笑道:「累蔡兄操勞了。說實話,損失些個財帛還是小事,關鍵連累的王師傅壞了鏢局名聲,沒個交代,我心難安吶!若非我臨時起意往日照來,也不至於遭此災劫。」

    他們的旁邊,一名貌似矮瘦的漢子躺在榻上,胳膊臉上都裹著紗布,兩眼腫的跟爛桃子相仿,渾身散發出濃烈的傷藥味兒,聞言慘笑道:「這不能怪宋東主。畢竟改道是經過我同意的,事先我也是沒想到,山東綠林道上的朋友如此不講規矩,這虧吃的忒怨!我們受傷是小事,吃這碗飯早有準備,可同興公鏢局的牌子不能砸我手裡。」

    事實他們這一夥的確挺冤。東主宋雲生,山西平遙客商,在王仁義鏢師兩人護送下,一路從山西到上海,又回來走沂州---青州道。宋雲生臨時想起要到日照探探海路,沒想到快到地界兒了,被人打了悶棍。

    一般情況下的劫道,他們不會吃虧。綠林道自有規矩,同興公鏢局又是天下有名的大牌子,從創始人「面王」王正清開始,拳腳硬朗,交遊廣闊,走到哪裡,遇到攔路劫財的,彼此通報下名號,頂多下場亮兩下子絕活,小小不然的給點,就能和平過關。

    可萬萬沒想到,在盜匪並不多的日照地界,牛二這幫子臨時團伙不按常理出牌。他們從沂州盯上之後,一路跟隨,並分出人提前到沈疃店、南湖集召集人手,準備傢伙。

    王仁義兩名鏢師,護著宋雲生主僕二人,兩輛沂州莒州僱傭的獨輪推車,一路累得夠嗆。不料牛二他們什麼招呼也不打,也不照規矩在路上擺荊棘條子,冷不丁一堆東西從暗處砸過去。

    王仁義兩人頗有經驗,各自抽刀一個夜戰八方纏頭裹腦護住頭臉,同時閉眼防止來的是石灰包-

    --江湖中人最擅長用這玩意。

    哪知道砸過來的不是石灰,全都是火油罐子!牛二是跟傳教士混的,這玩意好弄啊!辟里啪啦的油罐斬破,濃烈的油味沾身,王仁義知道麻煩大了!不過他們反應快,兩人立馬先把獨輪車廢掉,防止被對方得手直接推走。車上的兩口大箱子他不擔心,光木頭都七八十斤呢,不容易拿!

    牛二準備的很充分,砸完了罐子立馬用火柴點著了布條纏成的火把,十幾個兩面圍住,丟過去就能把王仁義等活活燒死。

    鏢師們不敢動了,牛二的手下,現在跟了楊浩的張大強,抬手一張漁網撒過去,把人全都罩住,七八個人拉近繩索,餘下的一擁而上,棍棒如雨,登時把他們砸趴在地!

    好歹沒出人命,牛二等人連鋸子都準備好,直接鋸開銅鎖掀開箱子,把壓沉的石頭丟掉,拿繩子一捆抬上,揚長而去。

    宋雲生等人好不容易掙扎著到了十里堡,給蔡家接應下來,得脫大難。

    蔡渠也是異常憤怒,大老遠奔著自己來的客人在家門口遭此劫難,他面子上過不去啊!發帖令人全面查訪,全然沒想到牛二財迷心竅,栽到了楊家手裡,化為灰灰。

    楊家所在的馬山離城很近,但不過百來米的小山平時也沒人住,誰能想到牛二他們會拐彎去了那裡!

    說到這裡,屋中另外一個不爽的人甕聲甕氣開了腔:「這夥人必須得找出來,否則咱日照人的名聲豈不要受牽連?我厲應九別的不敢打包票,只要他還在本地,挖地三尺也能刮出來!」

    蔡渠對他的大包大攬並不懷疑,深以為然的點頭:「既然大莊客發話,我等便可放心。需要蔡家如何輔助,出人出錢,儘管開口,務必不要讓大伙的面子折在此地。」

    宋雲生等人不知道這位牛高馬大一身彪悍的中年人是何來歷,聽蔡渠簡短介紹才知道,乃是一位當地猛人!

    厲應九坊子村人,今年虛歲49,自幼學武,尤其擅長長拳,在三莊集開門傳藝,一大幫徒弟。他生性剛直豁達,重義氣,善結交,辦事公道,好打抱不平。當地流傳著「事大事小,應九到就了」的說法,人送外號「大莊客「。

    如此一位奢遮人物被請了來,同為少林派拳法傳人的王仁義倍覺親切,都是武林同道有話好說,相互幫忙連謝字都不用。

    厲應九不愧盛名,馬上給眾人以信心:「來前我大略想過,這幫土賊非是本地戶,有極大可能從外地竄來。他們不敢去海邊,南北有汛營關卡,往西北進山無路,回頭往西必經沈疃店與三莊集,那躲不過咱的眼線。因此我斷定,他們還在附近,必有一位熟悉地形之人為嚮導才能躲開搜尋。」

    蔡渠大喜:「那豈不是說,我等只需找到本地與其勾連之人,即可順籐摸瓜?」

    厲應九用力點頭:「把左近的壞坯子刮一遍,看看誰不在,八、九不離十!」

    「這下好了!果然是找大莊客沒錯!」

    一聽問題有眉目解決,宋雲生和王仁義等無不欣喜。正額手相慶的當兒,忽聽外面有蔡家僕人急匆匆趕來,變著臉色報告:「老爺!事情不好!龐千總帶著人馬上門了!」

    ps:多謝烽火如夢的再次打賞!請諸位別忘了投票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