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洪荒絕世散修

正文 第390章 延壽十載 文 / 吾心飛揚

    而拿了好處,自然是需要顯靈了,當即,飛揚那頂天立地的五行巨人,出現在了荒山上空,將日月都給遮掩了起來,宛若盤古重生,一股強大的氣勢噴發而出,使得唐皇以及武大臣都不禁心生畏懼,一個個跪了下來。

    「唐太宗李世民,你年少從軍,東征西討,結束了數十年的戰亂,功在百姓,自你繼任之後,以治國,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得百姓能夠休養生息,令天下國泰民安,功德無量,我今賜你仙丹一粒,將其服下,可延壽十載,不受疾病所侵」。

    說完,一粒仙丹,就緩緩從天空之中落下,懸浮在了李世民的面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這時飛揚以造化之力凝聚出來的造化神丹,哪怕凡人吃了都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這人族的皇帝,乃是有著天道時刻關注,誰也不敢給這些皇帝延壽或者是減壽,這時要則損氣運的,不過飛揚不在乎,這唐太宗已經給玄家貢獻了不少的氣運,還一部分給他又能如何。

    對於這種皇帝來說,他們不缺金銀珠寶,不缺美女佳人,最缺的就是壽命,像他們擁有數之不盡的財富,又怎麼甘願死去,哪個皇帝不是想方設法,想要多活幾年。

    這唐太宗本來是能夠活到五十幾歲,飛揚給他增加了十年壽命,也就六十幾歲的,也不會給歷史造成多大的影響。

    「咕嚕」,此時場上的眾人,都是嚥了一口口水,這十年壽命在修士眼中可不算什麼,但對於凡人來說,可是五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的壽命。自然是令他們無比的垂涎,但是,沒有人敢膽搶奪,跟皇帝搶東西,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多謝大帝賞賜」,唐太宗狂喜不已。壓抑著激動的心情,雙手顫抖著,將這丹藥給收下,他可不是那種沒見識的人,他的朝廷當中,有著儒家法家乃至是玄家的弟子,甚至還養了一些道官和高僧,但是,這些人當中。沒有任何人敢給其延壽,因為這是要折損大量氣運的,飛揚肯損耗自己的氣運給他延壽,自然是得到了這位唐皇的真心感激。

    見到這一幕後,五行巨人微微點了點頭,當即就消失無蹤了,而唐皇則是迫不及待,就將這丹藥給吞入了腹中。頓時就是感覺一陣神清氣爽,身輕體健。原本身上的一些老毛病都一口氣消失無蹤了。

    頓時,唐皇暗下決心,回去之後,要大力扶持玄家,在人間各處建立大量飛揚的神廟,連飛揚那些個弟子。也都要一個個供起來,不為別的,就為佛道儒法明明有那個本事,卻沒有人願意給其延壽,而玄家卻做到了。不支持玄家又能支持誰。

    隨後,師徒四人一路西行,春盡夏殘,又是秋天,這天,天色晚了,仍不見人煙,四人只好再往前趕,又走一陣,來到一條大河旁,大水浩蕩,一望無際,不知深淺,八戒拾塊石子,扔進水裡,只聽咕嘟嘟一陣響,當即趕緊說道,「深,好深啊!」。

    唐僧見不遠處好像有個人,悟空上前一看,發現是一通石碑,上刻三個篆大字,「通天河」,下面還有兩行正楷小字,「徑過八百里,亙古少人行」。

    師徒正商議如何過河,忽聽隱隱有鼓鈸之聲,八戒就說,「哪裡有人家做齋,我們去化些齋吃了,問個渡口,明天再過河」。

    當即,悟空引路,順著聲音找去,過了河灘,望見一座村莊,約有四五百戶人口,四人當即進了莊,找到做齋的人家。

    唐僧下了馬,讓徒弟等候,來到門口,見門半開半掩,不敢擅入,不多時,屋裡出來一個老人,頸掛佛珠,口念阿彌陀佛,前來關門。

    唐僧上前施禮,老人就說,「和尚來晚了,早來些,我家齋僧,飯管吃飽,再給白米三升,白布一段,銅錢十」。

    「老施主,貧僧是東土大唐欽差往西天取經的,路過貴處,發現天色已晚,這才前來借宿,明早就走」。

    「東土大唐到此五萬四千里,你一個人怎麼能來?」。

    「我有三個徒弟,保護我來到此地」。

    「請把高徒叫來,屋裡請」。

    當即,悟空三人過來,把老人嚇得跌倒在地,直叫「妖怪!」。

    唐僧攙起老人,說道,「老施主莫怕,我徒弟雖然醜,卻會捉妖降怪」。

    老者似信非信,在前面引路,悟空三人拴了馬,放下行李,闖進大廳,那些和尚正唸經,一見三人,嚇得跌跌撞撞,各自逃去。

    唐僧罵道,「這潑物,十分無禮!唬倒老施主,驚散眾僧,攪了人家佛事,這不是害我嗎?」。

    三人垂手低頭,不敢吭聲,老人方信是唐僧的徒弟,家裡人聽見前面哄鬧,出來一看,立馬齊聲亂叫,「妖怪!妖怪!」。

    此時,又一個老人拄杖出來,問道,「什麼邪魔?」。

    前一老人說,「不是妖怪,是東土的取經和尚,徒弟相貌醜了些」。

    那老人方與他們行禮,分賓主坐了,吩咐道,「看茶,擺齋」。

    當即,幾個僕人戰戰兢兢地擺上齋,唐僧一卷《啟齋經》還沒念完,八戒已往肚裡倒了五六碗米飯。

    不一會兒,齋飯吃完,八戒吵著只吃了半飽,還要吃,被悟空勸下。

    當即,唐僧謝了齋,問道,「老施主高姓?」。

    老人說,「姓陳」。

    「是我的同宗,我俗姓也姓陳,請問,府上做的什麼齋?」。

    「預修亡齋」。

    八戒笑得前仰後合,說道,「公公真會扯謊,你

    怎知家裡就要死人,做什麼預修亡齋?」。

    二老人以問替答,「你們怎麼不走正路,來我莊上?」。

    悟空就說,「被一條河擋住去路,聽見鼓鈸之聲,就找到府上借宿」。

    「你們見到了什麼?」。

    「見到一通石碑」。

    「再往上遊走一里多,有一座靈感大王廟」。

    「什麼靈感大王?」。

    二位老人不由掉下淚來,說出一段故事,兩位老人是親兄弟,兄叫陳澄,六十三歲,弟名陳清,五十八歲,二人到五十歲時還沒子女,就各納了一個妾,陳澄為求子女,修橋補路,建寺立塔,佈施齋僧,都記著賬,恰好用了三十斤黃金,才生了個女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