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4回 會面觀音 文 / 吾心飛揚
「非也,為師剛剛在崑崙山拜見元始天尊,正準備返回仙島當中,不料卻碰到了你,你這猴兒,不保唐僧西天取經,來此作甚」,飛揚在見到悟空後,起初也是一愣,不曉得這悟空跑來南海作甚,而當他見到那觀音後,頓時就是明白了,這猴子八成又是遇到了麻煩,這才來找觀音求救。
「弟子碰到了一個難纏的妖魔,特來請菩薩出手,師尊的道場,在這南海上面嗎」,孫悟空趕緊對著飛揚問道,這時的他才發現,自己對於師門知道的實在是太少了,連師門所在的地方都不知道。
「為師出身人族聖地火雲洞,若是論起道場,那兒才是,這南海當中有座閬苑仙島,乃是那斗姆元君所贈,為師便在這仙島上面立下了一個別院,你的諸多師兄師弟,現如今都是在島上潛修,你什麼時候有空了,記得多去那走走,見見你的師兄師弟們」。
「弟子曉得了,若是有空閒,必定會去拜見師尊的」。
而這時,飛揚目光看向那以前的慈航道人,現如今的觀世音菩薩,當即便是問道,「觀世音道友,一別數年,道友已經進階大羅金仙,當真是可喜可賀」。
想當初,飛揚跟著觀世音也是見了幾次面的,那慈航道人為了子牙封神的事情,沒少往人間跑,飛揚雖然跟她交情不深,但也是屬於那種可以說得上話的。
對於這觀世音菩薩,飛揚到沒有因為她叛出師門,而對她有所偏見,畢竟,她叛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那元始天尊把好的寶物。都給了廣成子赤精子等人,給慈航等人的都是些不怎樣的。
而後來,玉虛十二金仙都被閉去胸中五氣,削去頂上三花,修為下降到大乘期,元始天尊有可以讓他們進階大羅金仙的九轉金丹。卻給了廣成子他們,不給這慈航四人,這慈航四人投身佛門,爭取盡快讓自己恢復修為也沒什麼錯。
更何況,這慈航道人立下大宏願,要以千手千眼除眾生之無明、迷妄,救度世人使其免墜三塗之苦,利益安樂一切眾生,雖然她這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自己的修煉,但老百姓們確確實實受益了,就憑這一點,這觀音便足夠令人尊敬。
而這時,觀世音也是趕緊行禮,「貧僧見過飛揚道友,道友進階大羅金仙之日,更在貧僧之前。貧僧自愧不如,我等都是在這南海上立下的道場。日後道友若是有空,大可來貧僧這珞珈山走動走動,我等可坐而論道,彼此印證」。
「一定,一定」。
一聽兩人這對話,孫悟空頓時明白了兩點。第一是兩人都是同一個級數的強者,第二是,飛揚進階大羅比慈航來得早,實力應該也比她強,而在悟空的眼中。那觀音是十分強大了,今日一見自家師尊比觀音還要強大,自然是歡喜的很。
而這時,飛揚發現,自己跟那觀世音都沒有什麼共同話題,當即也就準備離開了,不料就在這時,那悟空對著飛揚說道,「師尊,弟子奉命保那唐僧一路西天取經,路上也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妖魔鬼怪,還請師尊慈悲,賜下些防身的寶物」。
飛揚被他纏得厲害,當即便隨手取出一件後天中品靈寶混元金斧給了他,這斧頭,本來是要給那袁洪的,只不過現如今袁洪的手中,連先天靈寶都有,再給他一件中品後天靈寶,也只不過是讓他分心罷了,今日正好拿來賜給悟空。
隨即,飛揚回到閬苑仙島,悟空觀音二人來到黑風山,正走著,迎面碰上之前那道人,手中捧著玻璃盤,盤中放著兩粒仙丹,悟空當即劈頭一棒,打得腦裡漿流出,腔中血進攛,將那道人打死了,發現原來是一隻蒼狼成精,而後拾起盤子,發現底下刻有「凌虛子制」四字。
悟空在他面前殺生,觀音頓時不樂意了,問道,「你為何打死了他?」。
「他是黑風大王一夥的,今天去給妖王拜壽,依我看,菩薩就變成凌虛子,我變成一粒仙丹,略大一點的,到時候你把我獻給他,老孫到他肚裡好使手段」。
當即,觀音依計變做凌虛子,悟空把丹吃了一粒,自己變成另外一粒,隨即,觀音捧著仙丹,來到洞府,小妖進去稟告,觀音可是個大羅金仙,黑熊精這小小一個玄仙,如何能夠看穿他的變化之道,當即將其請進洞中坐下,菩薩獻上仙丹,把那粒大的遞過去,說道,「願大王千壽」。
這黑熊精剛把仙丹放進嘴裡,悟空便迫不及待,鑽入腹中,大鬧了起來,使得他疼倒在地,隨即,觀音現了真身,黑熊精趕緊獻出袈裟,悟空這才從黑熊精鼻孔中鑽了出來。
觀音信不過這黑熊精,當即把一個金箍丟到黑熊精頭上,而這黑熊精在悟空出來後,就挺槍來刺菩薩,菩薩當即念動真言,將這黑熊精疼得丟了槍,滿地打滾。
觀音便問道,「孽畜,你肯皈依否?」。
黑熊精哪裡敢說個不字,當即趕緊求饒,說道,「小畜情願皈依,望菩薩饒我性命」,這時,悟空舉棒就要打,不料觀音將其攔下,說道,「我那落伽山後,無人看管,叫他給我當個守山大神」。
當即,觀音就給黑熊精摩頂受戒,帶上他回了南海。悟空把袈裟放好,一路棒打入山洞,小妖早逃得風流雲散,就放了一把火,將黑風洞燒成紅風洞,捧上袈裟,返回觀音院。
觀音禪院當中,唐僧左等右盼,不見悟空請菩薩來,正焦急的時候,見半空中彩雲繚繞,悟空便落了下來,說道,「師父,弟子取回袈裟了」,接著,悟空說明了經過,玄奘忙備香案,望南頂禮膜拜,而那廟中眾僧都逃得性命,皆大歡喜,當即趕緊安排了齋飯,請唐僧吃了。
次日一早,唐僧師徒離開觀音院,向西行進,走了六七天,天色將晚,遠遠望見一個村莊,一行人就進了村莊,剛走到街口,就見一個少年,身背包袱,斜挎雨傘,腳穿草
鞋,匆匆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