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洪荒絕世散修

正文 第328回 取經序幕 文 / 吾心飛揚

    至於那西牛賀州,便是原本洪荒西部所在之地,本來的洪荒東部,碎裂成東勝神州、南瞻部洲和北俱蘆洲,因此這西牛賀州,卻是四大洲當中最大的一個洲,只不過它再大也沒用,裡面多得是沙漠荒地,就連靈氣也稀薄到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

    而這時,眾人聞言,便合掌皈依,對著如來問道,「我佛有哪三藏真經7」。

    如來便說道,「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共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本要送上東土,怎耐那方眾生愚蠢,譭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何人可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度化眾生,此乃功德無量之舉,誰願意往東土走一遭」。

    一聽這話,觀音菩薩趕緊起身,來到蓮台前.禮佛三匝,說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

    在見到這一幕後,在場的眾人都是一臉的羨慕,不是他們不願意領此重擔,畢竟若是將此事辦好,那一個准聖果位是肯定跑不了了,只不過,阿彌陀佛和准提佛母已經商議好了,要將此重擔交給這觀世音菩薩,他們也就只有乾瞪眼的份了。

    而此事之前已經商議好了,如來自然不會臨時變卦,當即就要賜給觀世音五件寶物,便吩咐阿儺、迦葉,取出「錦瀾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根,說道。「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使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

    隨即。如來又取三個金箍,遞與觀音,說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用法卻不同,我有『緊箍咒』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得勸他學好。給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聽使喚,可將此箍兒戴在他的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念出所對應的咒語,可叫他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如果此時黃龍真人在這裡的話。必然會一眼認出,此金箍便是當日萬仙陣前。金箍仙馬遂所祭出的寶物,此寶套在他的頭上,念動咒語,卻是叫他欲生欲死,幸好在這個時候,元始天尊降臨萬仙陣前。這才解開了這個金箍,而現如今這金箍會在如來佛祖手中,想必那金箍仙也是被帶走的三千紅塵客之一。

    當即,觀音領了如來法旨,帶上惠岸也就是木吒。駕祥雲直奔東土,路過三千弱水流沙河,水中鑽出一個妖怪,晦氣色臉,赤腳筋軀,紅髮蓬鬆,攔住去路,與惠岸一場大戰。

    隨即,此妖怪認出菩薩(本來就認得,一個是闡教外門弟子,一個是闡教原來的玉虛十二金仙之一),慌忙扔了寶杖拜倒,說他本是天上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宴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被玉帝重打八百鞭,貶下凡間,變成妖怪,每七天派天兵天將以飛劍穿其胸。

    他就住在水中,每隔幾天上岸吃一個人,也不知吃了多少,屍骨都拋到水裡,沉入水下,卻有九個取經人的頭骨能漂在鵝毛也會沉的水上,被他串起來做了一條項鏈掛在胸口。

    觀音掐指一算,立馬就算出原來是那金蟬子因為不聽如來**,輕慢佛法,如來剝其妖性,貶其真靈,轉生東土,而其實這也是一場戲,金蟬子畢竟是阿彌陀佛二弟子,身份尊貴異常,那怕如來身為萬佛之祖,那也不是想貶誰就貶誰的。

    而這金蟬子雖然轉世,但卻沒有忘記自己取經的職責,一次次動身前往東土,想要取得真經,不過都因為時候未到,每次路經這流沙河的時候,都要被這妖怪吃掉,到現在已經吃了九次了。

    當即,觀音就陪著他演了場戲,勸他向善,為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起法名沙悟淨,讓他保取經人上西天,而那九個人頭骨將來自有用處。

    隨即,觀音和惠岸離了流沙河,繼續東行,這天,二人途經一座高山,跳出一個豬精攔路,豬精假裝認出了觀音,當即扔了九齒釘耙,拜倒在地,說他本是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帥,因凡心不退,酒後戲弄嫦娥,被玉帝打了兩千錘,貶下凡間,錯投到母豬肚裡,弄成這副模樣,便以豬為姓,叫個豬剛鬣。

    福陵山雲棧洞有個卵二姐,本是一個未受鳳精的凰卵,由於沒能孵化,就被母鳳凰遺棄荒野,不料這顆蛋日夜吸取天地日月精華,漸漸有了靈性,修煉千年竟然成精,也就是個蛋精,招豬剛鬣為上門女婿,不多久卵二姐死了,他佔了洞府,以吃人為生,請觀音救拔,觀音為他摩頂受戒,取法名豬悟能,讓他保取經人到西天取經,能成正果。

    隨即,觀音惠岸又行幾日,這天,見半空裡吊著一條赤龍,求菩薩救命,菩薩上前詢問,赤龍便說,他本是南海龍王敖欽之子敖無,因新婚之夜砸碎玉帝所賜明珠,被玉帝打了三百,吊在此處,明天處斬,菩薩就到玉帝處求情,讓他變馬馱取經人到西天。

    隨後,觀音與惠岸繼續趕路,來到兩界山,兩界山就是五行山,為南瞻部洲和西牛賀州的邊界,所以又叫兩界山,只聽山下有人大喊大叫,此人不是那孫悟空又能是誰,他因為飛揚的緣故,早就知道這觀音會來,因此卻是等候多時了,一見到觀音到來,立馬就是一聲大吼。

    當即,觀音便說道,「待我到東土大唐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給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悟空一心想要修成大羅,自然是沒有拒絕的道理。

    而隨後,觀音和惠岸繼續上路,穿過了九州結界,來到了東土大唐國都長安,見到了那金蟬子轉世玄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