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洪荒絕世散修

正文 第221回 最後閉關 文 / 吾心飛揚

    而這時,管仲說道,「雖然我厭惡那田恆,但是在弟子看來,齊國卻是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畢竟齊國乃是老牌的大國,經過我的一次改革,卻是奠定了興旺的基礎,再加上佔據的國土,又是無比富饒的沿海之地,完全有一統天下的資格」。

    飛揚聽到這話後,雖然很滿意諸多弟子能夠各抒己見,但還是搖頭,說道,「之前齊國能夠興旺,跟我稷下學宮和為師有很大的關係,另外那些諸子百家,歷代齊王雖然沒有重用他們,但都一視同仁,給他們資助,讓他們衣食無憂,結下了一個善緣,然而現如今,田氏代齊,卻是觸怒了為師和其他諸子,在這個時代,得罪了我等還想一統天下,這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而這時,晏子開口說道,「啟稟老師,弟子認為是趙國,趙國和韓國攻打周室,侵吞了不少的大周朝氣運,再加上三晉本就強大,而趙國又是現如今三晉之中最強大的一國」。

    飛揚聽到晏子的話後,還是搖頭,說道,「趙國無論從疆土,人口,實力上來看都不是最強大的,楚國地方千里、帶甲百萬,地處南方戰略要地,可攻可守,齊國雄占東方,國家財富居諸國之首,民眾且糧足,魏國鐵甲步兵稱雄七國,數次攻趙,甚至佔據邯鄲三年之久,秦國地勢險要、兵伍善戰。只有燕國,韓國實力稍遜,而趙國地處各國之要衝,可謂爭地也!北有林胡、匈奴、東胡、樓煩,東有強齊,南有悍魏,西有虎狼之國秦國。附近還有小國中山國,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趙只有招架之力」。

    聽聞此話,眾弟子都是眼前一亮,沒想到自家老師目光如此毒辣,在全局的把控上面。恐怕已經不輸儒家大儒了。

    而這時,飛揚目光看向袁洪,隱隱約約有幾分期待之色,袁洪乃是他的親傳大弟子,若是一點采都沒有,走出去還不得讓人笑死,因此最近這些年,飛揚見袁洪修煉上停滯不前,便讓他專心研讀百家經典。

    袁洪在見到飛揚投過來的目光後。頓時就是頭皮一陣發麻,趕緊說道,「師尊,弟子認為是秦國」。

    「哦!這是為何」,飛揚雙眼放光,期待之色更濃。

    「師尊,現如今七國當中,就楚國和秦國的領地大。師尊既然說楚國沒辦法一統天下,那就肯定是秦國了。否則秦國佔據那麼大的土地,掌控了那麼多的人口,卻無法統一天下,這不是廢物是什麼」。

    飛揚一聽這番歪理,鼻子都差點被氣歪了,恨不得一巴掌拍出。將這個有辱師門的人拍成肉醬。

    見飛揚臉色鐵青,袁洪趕緊求饒,「師尊息怒,我就是一個猴子,讓我殺人越貨那沒問題。可讓我讀書明理,那也太為難我了,反正師尊這麼多優秀的弟子可以光大玄家,也不差我一個」。

    飛揚一聽這話,這才得以釋懷,「是啊!我有這多麼優秀的弟子,何必跟一隻猴子較勁,這樣子吧!我的傳承可分為兩類,一類便是仙道上面的傳承,就交給這猴子了,至於玄家的傳承,也就只能交給諸多記名弟子了」。

    當即,飛揚就又要閉關了,這應該是他最後一次閉關著書,等最後一本書出來後,便是玄家學說圓滿,也是他功德圓滿的時候,到那時,飛揚停滯不前的修為,便終於能夠獲得突破。

    這一次閉關,整整持續了十五年的時間,飛揚這次閉關,為的是編著出最後一本書,《飛子育才篇》,飛揚玄家的學說,比較偏重實用性,而接下來這本書,卻並非實用的書籍,而是純理論。

    飛揚這最後一本書,沒有從政治上入手,因為儒家、法家等等學說,已經在政治上提出了相當純熟的理念,例如孔子認為要以仁政治國,而韓非子卻認為,要建立一個君主**的國家,老子則傾向於要建立小國寡民的世界。

    在政治上面,先且不論飛揚能不能勝過其他學說,就算勝過了,到時候狼多肉少,自己玄家能夠分得的氣運也不會太多。

    至於經濟上面,飛揚覺得沒有那個必要,他的門下有管仲這個千古一相編著的《官子》,有他跟商業鼻祖范蠡一同編著出來的《商經》,在諸子百家當中根本無人可以在經濟這塊跟玄家一爭高下。

    既然政治經濟都不行,飛揚想來想去,也就只有在育才這一方面上下苦功了,而後世當中,不是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嗎?飛揚以此進行拓展,把「德」拓展為「仁德」,以此仁德,又引出「進柔良」,「退貪殘」,「奉時令」,「順昊天」,「致和氣」、「利黎民」六點。

    至於「智」,飛揚將其擴展為「明智」,以此希望弟子善博學、能明理,觀全局,懂進退,做一個既能夠在讀書學習上有所建樹,在為人處世上面也有大智慧的人,不要像那越國的種,明明功高震主,還不知道及時退隱,最終被勾踐所殺

    至於「體」,飛揚將其擴展為「能武」,飛揚可不想讓日後培養出來的弟子是書獃子,因此將劍術、箭術還有騎術都納入了玄家弟子必學的課程,希望他們哪怕沒辦法走上修行之路,也要活得一幅強健的體魄。

    至於「美」,飛揚將其拓展為「懂禮」,在飛揚的書中,以禮為美,希望弟子在平常生活當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穿著打扮,又要在各方面的細節上約束自己,更不能做出有違良知的事情,孔子是通過克己來復禮,飛揚是通過遵禮來達美。

    至於最後的勞,飛揚將其拓展為「格物」,卻是小小的抄襲一下儒家後來的格物致知,要求玄家弟子能夠讀萬卷書、走萬里路,通過親身的經驗,來擴展自己的閱歷,增長自己的見識,完善自己的人格。

    至此,飛揚這《飛子育才篇》大綱也就出來了,以「仁德」、「明智」、「能武」、「懂禮」、「格物」為五條主線,而飛揚知道,比起那種長篇大論,利用寓言的形式卻是能夠更好地被讀者接受,因此就為五條主線每

    一條都編了幾個寓言,而在最後才對諸多寓言進行總結,以此來驗證飛揚的五大觀點。(……)

    看洪荒絕世散修最新章節到長風學.t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