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84章 歐洲的變革 文 / 時空寡頭koen
阿拉伯世界的繁榮的確非常讓歐羅巴的商旅羨慕,但是有幸到過帝國本土的歐羅巴商旅就不只是羨慕了,起碼是震驚。閱讀過馬可波羅這個可以頒發帝國之友獎章的超級大買辦撰寫的東方見聞錄的歐洲人根本就不信裡面關於帝國民眾生活的描寫情節。
歐洲受到的這種阿拉伯地區的間接貿易爆發的影響更為深遠。因為歐洲沒有熱帶地區的種種高價值的作物和土特產,在對東方的貿易當中總是處於劣勢。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連續幾千年的貿易赤字從來沒有削減過。羅馬帝國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要歸結到對東方貿易赤字流失的貴金屬貨幣太多,導致的嚴重通貨膨脹(本來是貨幣減少導致通縮的,但是皇帝們為了保持稅收和維持軍費,在錢幣中摻雜賤金屬,鑄造貨幣的實際購買力暴跌。沒有紙幣,帝國政府當然也就不能靠印錢來濫發貨幣,但它有它的辦法——降低金幣和銀幣的成色。公元150年,羅馬帝國貨幣含金量只相當於愷撒時代的千分之二,到了公元300年,則只剩六千萬分之一了。帝國政府用越來越少的金銀,鑄造出越來越多的貨幣,錢自然也就越來越不值錢,在約同一時期,老百姓的口糧——小麥的價格整整上漲了兩百倍。各種與貨幣有關的投機活動也層出不窮。工資不穩,物價飛漲,羅馬帝國與外界的商業聯繫幾乎被割斷,國內的商品交換幾乎退回到以物易物的狀態,商人紛紛回到農村老家,城市一片蕭條,到了這個份上,帝國離崩潰就不遠了)。
中世紀的歐洲對東方的貿易赤字光靠可憐的本土金銀礦出產是不可能解決的,只能依靠出口大量廉價的木材、葡萄酒、牛羊、生鐵甚至農奴來換取來自僅供貴族消費的一點點近東和中東的香料、染料、奢侈品等貨物(這種貿易模式很像現代社會的非洲對歐美的原材料換奢侈品格局)。當一大群繞過非洲南端,從西南方海上而來的黃皮膚中國人帶著無數物美價廉的貨物來到歐洲沿河沿海的各個港口城市時,歐洲的商人們就徹底的雄起了。
和盲沒什麼兩樣的軍事封建貴族不善經營,只能濫設關卡和變著花樣收取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殘酷的和教會一起壓搾農民和商人。當財大氣粗的華夏帝國外交官帶著艦隊、僱傭軍、支票和大批的香料、奢侈品到各個大貴族的城堡轉了一圈之後,蜂擁而至的歐洲各地商人和行會代表在各個駐紮了華夏帝國大使館、軍事基地、商會館和礦場的居民地周圍買房置地,申請入籍接受帝國保護和各種優惠政策,隨後歐洲的經濟格局就被顛覆了。
無數的資本主義大農場和礦山被商人們從封建主手中承包下來,成為了提供大批財富的現金奶牛。過去在自耕農和佃農的辛苦耕種下只能出產『慘不忍睹』可憐收成的糧食被華夏進口的廉價小麥和豆類衝擊的只能當做餵馬的飼料。
說個笑話,歐洲的中世紀早期曾經出現過一粒種子收穫兩粒麥子的奇葩記錄。這個和帝國主糧精耕細作的水稻1:35到40的種子與收穫比相比就是和淒苦的笑話。在引進的重犁和馬軛之後改為麥豆輪作的三圃制莊園產量提升五到十倍的消息刺激下,所有的貴族都不得不投靠帝國了。所有的手工作坊出產的貨物要是沒有貼上進口貨的商標根本賣不動,本土生產的任何消費品都無法和遠渡重洋而來的中國貨在價格和質量上競爭。幾年的時間之後,歐洲的本土手工製造業就消失了,大批的作坊主變成的華夏帝國投資本地建廠的合資企業小股東和零售商。無數的包稅人和拿到貴族某種貨物領地專賣權的大商人都虧的血本無歸(包稅人無法對已經交了自治權贖買金的城市徵稅,而農村的稅根本掙不到幾個錢,專賣權也因為城市的市場大量像周圍輻射的鄉村走私傾銷廉價的貨物而一錢不值,根本沒有農民會買專賣商質次價高的貨物)。
中世紀的歐洲,城市都有自治的傳統。大多數城市都是由定期舉辦的鄉村集市進化而來,商人繳納給土地所有者的貴族一大筆贖取法權和治權的稅金之後就成為市議會的議員老爺,成為管理城市、經營城市的非主流統治者(主流統治者是有封建特權和上下級義務軍事貴族和教會高級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