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264章 與瑪雅聯合王國建交 文 / 時空寡頭koen

    第277章與瑪聯合王國建交

    「這就是你費勁搞來的瑪地區的情報?你就連人口統計數字都沒有精確到萬位也敢拿給參議院做外交情報分析會的材料,找罵呢?」

    「不是我不想搞,而是這些數字太難確定了,很多部落都躲在人跡罕至的原始叢林裡面,我們又不能像統計馬來人那樣順著河流逆流而上去尋找那些要找水喝的部落,那裡沒有河流啊,要找到具體的地點統計數字就要拉網排查,把整個半島篩過一遍才行。很多大城市邦國也沒有詳細的統計數字和深入雨林的控制能力,就更不要說那些小城邦了。不超過5000人口的城邦根本拿不到直接和我們貿易的資格,他們都是依靠大城邦轉售才能得到我們出口的商品的。」

    「現在參議院正在討論是否給予瑪諸城邦平等的外交權還是敦促其統一之後以一個主體身份建立盟國關係。你統計的這個數字才390萬到500萬,出入太大了,所有的有大型建築的『城市』,姑且稱呼那些連下水道都沒有的居民點為城市吧,城市的人口加總在一起也只有100萬,按照這個最近的南部城市地區的精確數字推算其總體的城市化率約18%,這麼說這個明擁有至少1800萬擁有統一字語言和化背景的人口數量,倒也夠得上盟國的標準了。」

    「這個數字絕不可能,當地的生態已經被眼中破壞了。我仔細觀察過這個地區的情況,大部分城市都出現了拋荒和空置房,居民根本填不滿所有的城市住宅。自古以來。瑪農民採用一種極原始的「米爾帕」耕作法:先把樹木統統砍光,過一段時間乾燥以後,在雨季到來之前放火焚燬,以草木灰作肥料,覆蓋住貧瘠的雨林土壤(刀耕火種)。燒一次種一茬,其後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長達6年。待草木長得比較茂盛之後再燒再種。

    當古典期明繁盛、人口大增時,農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更多地毀林開荒。同時把休耕時間盡量縮短,然而這樣一來,土壤肥力下降,玉米產量越來越少。瑪明在人口大發展之後。面臨著生態環境惡化、生活資源枯竭的嚴重問題。作為人口主體的農民食不果腹,社會狀況一落千丈。

    我們現在在當地採集的土壤樣本和當地城市居民的血液樣本告訴我們瑪已經處在超級大饑荒的前夜了。雨林的土壤肥力已經降到接近石漠化的邊緣了,長期的饑饉導致瑪人的體質下降到最低點了。在沒有改進耕作方式和施用肥料的情況下,根據局裡的專家推算,用不了100年,瑪人就會發生大規模的饑荒及其引發的內亂導致的人口驟降,這個明很可能就像樓蘭一樣消散了。現在這裡的人口數量和密度絕對不會超過雨林采獵明水平2倍,最多也就是在原始的部落農業和采獵明之間罷了。不可能超過500萬人口。」

    「這份綜合報告還是差些什麼,我看看啊。人口、男女比例、年齡結構、食物結構、健康報告、生產力評估、軍事水平報告、集權水平、法律制度、貴族特權報告、宗教分析報告、農業和手工業報告、貿易依賴度、親華民意調查……,怎麼沒有瑪的重點人物名單和基礎設施分析報告?」

    「名單需要詳細瞭解瑪語語音語義的語言學家來做,各個城市的貴族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外人很難接觸,本城邦的小人物化水平有限也接觸不到字和祭祀貴族才能掌握的化知識,我們的還是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來解析瑪的化內容的。至於基礎設施的技術分析就更難辦了,當地的水利灌溉設施極為發達,道路和公共設施僅僅只是存在於城市內部,可以說高度的集中在城市內部,城市之間的道路全部都是羊腸小道級別的土路,每個城市都是明的孤島,一些靠近東北的遙遠城邦還沒有情報。這些都是不確定的情報造成的誤差,這些未接觸的遙遠城市數據僅僅是小道消息和口口相傳的信息搜集整理而成的。因為這個明的化認同很強,大多數部落和城市都使用相同的字、語言、貨幣、度量衡、宗教和生產方式,所以看成一個獨立的明絕對沒問題。又因為面積不大(相對於帝國數千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瑪的面積小的可憐,只相當於2個河南省的面積),環境氣候接近、人口密度差距不會太大,根據局部的情況推算整體的偏差不會像其他明那樣離譜。」

    「好吧,這份報告勉強能在參議院糊弄一下,敦促瑪各個城邦政治統一看來是個難題,沒有運河和道路網,想建立起經濟聯繫太難了,政治統一看來不可能靠經濟統一了,這些已知的南部城市有哪一個或幾個表現的對華親善的,赤洲情報司還沒有選好代理人嗎?」

    「由於出現了疫情,不少當地瑪部落出現了死傷,很多部落和城市開始從親善友好轉變為驚懼懷疑,認為是我們帶去了死神也為數不少。現在很難確定那些城市和大部落大部分當權者對華還保持親善。」

    「我們扶植的當地代理人和商業買辦有死亡的嗎?」

    「病死的到沒有,得益於疫苗和藥品,這些代理人的預期壽命提高到了50歲以上,我們對他們的優待還是很有保障的。不過有兩個買辦死於運貨途中的強盜搶劫,這個純屬意外,看樣子要申請更多的冷兵器出口配額了,首先要保證這些合作夥伴的安全啊。」

    「這些不是問題,南方的城邦很好收買。畢竟人口在那擺著,花不了多少錢。我們只需要出口農業器械和化肥就足以讓幾個城邦統一瑪了,這樣費時太久。看來需要有一些嗜血的祭祀和反明的不識時務者要成為中瑪建交的奠基石了。」

    穿越眾離開赤洲大陸的海岸線半年之後,在穿越眾被救回國之後的幾個月的時間裡,收集了足夠情報的帝國政府終於推動參議院通過了在諸多對外條約中最為優待《瑪潘條約》,中瑪建交日成為了一個瑪人世代銘記的日子,就像霓虹國銘記米國打開國門的黑船事件並作為法定節假日。

    瑪潘也是穿越眾投資興建的一座半現代化的工業城市,位於大西洋一側的海邊瑪門港以南不遠。相當於舊時空的美利達的這

    個城市距離此時的瑪最大城市明中心奇琴伊察不遠,僅僅只是一個小型的市鎮。主要產業是木材加工和礦產初加工,屬於帝國商人在尤卡坦半島北部的一個商品集散中心,但是被定為法定首都和政治中心之後就成為了發展最快的瑪城市。

    在雨林當中修建道路和運河顯然是一件要命的活。帝國在太平洋一側的光滑海岸線上只能找到一個非常小的漁港,在太平洋一側建立灘頭陣地的計劃失敗了,為了加速帝國的滲透和控制瑪的命脈,只能選擇在路途遙遠的大西洋一側建立開埠港口了。

    那麼尤卡坦半島東北部的這個新港口圖倫和瑪潘北方的瑪門港就是兩個瑪和世界聯繫的窗口了。可可姆家族被帝國支持。成為了瑪的唯一王族。依靠強大的外來軍火武裝和新建的技術指導,可可姆拉圖王子率領的四千多瑪潘軍隊征服了七個不聽話的城邦,成為了瑪最大的軍事獨裁者和世俗封建主,大大小小的貴族很快就從奴隸主轉變成了新瑪聯合王國的各地的封建主,瑪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從一個鬆散的奴隸制城邦聯合體轉變為一個類似法國的封建國家,各個城邦和部落的宗教貴族和軍事貴族拋棄奴隸制轉變為封建莊園主的速度快的驚人。

    軍事恐怖的大棒之外的胡蘿蔔自然就是大量將奴隸釋放後產生的生產力提高和進口自帝國的農具、化肥、種子、農藥增加的玉米和其他農作物產量史無前例的超級增長了,長期以來忍受生態退化產生的慢性自殺之苦——饑荒折磨的瑪各階層很快就臣服在了壟斷進口大權的可可姆家族腳下。

    推動瑪人從鬆散的部落聯盟都到封建化國家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不是瑪本身擁有高度發達的化和足夠強大的化背景。絕對不可能僅僅依靠可可姆家族和幾千被帝國武裝起來的烏合之眾就能統一的。

    這個新生的國家在軍事和政治外交上非常的落後於世界主流國家(舊大陸的幾個大國),但是在學術和化上至少領先此時的世界一半以上的明和地區。獨立的字體系。獨立的制度和司法體系,獨立的大規模集約農業體系和獨立的工商業體系都是遠遠超過舊世界很多還沒有封建化的地區和明的。吐蕃、蒙古、北亞和北歐等地就是拍馬也趕不上瑪的明發展水平,更不要說整個撒哈拉以南的玄洲了。

    這個明邊陲的黑暗之地在赤洲諸多蠻荒部族環繞下的唯一明,對其他舊大陸遠道而來的商旅的吸引力自然要遠遠大於其他連字都沒有的部落了。眼球經濟的道理自然是個商人就懂,這裡一時間就吸引力帝國和舊大陸對赤洲投資和貿易的絕大部分份額,自然而然的,帝國政府就要在這一地區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經營了。

    中瑪建交後的瑪的格局很像中美友好航海通商條約簽訂後的中國,全方位的開放自然就會直接的捲入世界分工和當一段時間的苦逼低端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著,但是這裡必然將要打造為一個在赤洲展示帝國明的窗口,民眾的生活水平還是有顯著提高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