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247章 地中海是羅馬的內湖? 文 / 時空寡頭koen

    第247章地中海是羅馬的內湖?

    自從孔西利奧成為整個意大利的國王之後,意大利的經濟在得到華夏帝國的巨額投資下起飛了,尤其是那三個『著名』的島嶼(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都歸屬於意大利之後,意大利開始謀求過去西羅馬帝國的輝煌。

    在法國和英國互掐的時候,意大利已經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在東羅馬沉浸在對突厥人的勝利中時,孔西利奧已經開始將目標放在了突尼斯和利比亞沿海。在古羅馬帝國時代,北非就是是羅馬政府的糧倉和錢庫,除了尼羅河之外的北非並不是北非意外的地方民眾所認知的那樣貧瘠和荒涼。當年的迦太基就是據有突尼斯這一代地區肥沃的耕地和北非沿岸大片的良田才有了和兵鋒鼎盛的羅馬人較量的底氣。在大部分人看來北非除了石油一無所有,實際上北非除了石油還有大量的資源和商機。以礦產為例,除了石油之外北非還有豐富的非金屬礦產、天然氣和鐵礦,在阿斯特拉山脈中還有大量的鉛、鋅、銅、錳和磷酸鹽。

    因為沙漠的擴張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氣候炎熱乾旱少雨的北非除了少數地中海氣候的沿海地區,內陸大部分都是遊牧經濟為主,生產的駱駝、馬匹和畜牧產品也有相當的數量和品質,摩洛哥地區生產的高級皮革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出口拳頭產品。棉花、阿拉伯樹膠、栓皮、油橄欖、無花果、椰棗等少量耕地出產的農產品有很好的口碑和銷路,能夠從盛產糧食的西西里、埃及等鄰近地區換取大量的穀物和生活消費品。

    在歐洲貧苦的佃農看來,每個擁有駱駝的遊牧民家庭都是過著貴族老爺的生活,北非自從離開了羅馬的統治,一直都處於戰亂和動盪之中,維京人、汪達爾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一**的佔據這塊土地。生產和化事業一直得不到和平時期帶來的穩定發展,因此一直落後於埃及和伊比利亞半島。沒有出現過可以類似古迦太基時代輝煌的城市和著名人物。

    意大利為了大局,不能指望和古羅馬一樣向北方擴張,同屬於一個陣營的東方的拜占庭國力更強也被限制擴張。因此新興的意大利只能向南擴張了。孱弱的利比亞地區就成為了孔西利奧的首選目標,自從法蒂瑪王朝遷都開羅。突尼斯和利比亞西北部的這片『龍興之地』的控制力量就慢慢的下降衰落了,隨著西方穆拉比特王朝和穆瓦希德王朝的混戰無暇顧及突尼斯地區,法蒂瑪被東方新興的所羅門王國打的節節敗退的檔子,孔西利奧就打算從西西里出兵,渡海攻佔突尼斯,造成既成事實後永久佔據這塊非洲的土地,將羅馬王國升級為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羅馬時代結束後一直到後世的加裡波第時代。意大利一直都沒有統一過,等到都靈王朝統一亞平寧半島之後民族國家意識形成,古羅馬時代的版圖就進入了國內鷹派的腦海揮之不去。拜占庭的多個君主也曾想恢復古羅馬的輝煌,重新把地中海變成內湖。可惜都失敗了。意大利統一之後,最強硬的墨索里尼同志也想傚法先人,把地中海變成內湖,先後入侵法國南部、希臘和埃及,維希政府、希臘、英國和諸多對手輕易的就挫敗了他的企圖。並讓意大利淪為笑柄。

    積貧積弱都無法形容的意大利除了能勉強維持一個歐洲主權國家之外根本無法走出去,這是穿越眾的共識,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滅亡之後,意大利任人魚肉近千年,早就失去了民族的血性和戰鬥基因。和戰鬥民族斯拉夫、日耳曼、盎格魯的差距越來越遠,最後連土著國家埃塞俄比亞都差點搞不定。這就足以看出這個民族被分裂和不思進取削弱的有多狠了。同樣分裂的德意志在軍國主義的普魯士的整合下爆發了巨大的威能,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可見日耳曼的戰鬥基因不減當年。

    而意大利除了追求美食和享受,已經失去了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切軟實力。對古羅馬的競技場血腥殘暴的角鬥士比賽的熱愛弱化為足球運動激情,對四周擴張的野心墮落為維持現狀,連主動通過結婚繼承絕嗣貴族領土擴張邊界的奧匈帝國主體國家奧地利都比不上。

    要不是藉著民族主義大潮和加裡波第的起義的力量,加富爾的陰謀詭計再高明,就算超越俾斯麥也不可能實現統一意大利的大業。借助穿越眾的扶持,他孔西利奧雖然統一了意大利,但是和古羅馬的屋大維根本沒法比,不論軍功還是政績,更不要說民心和民望(元老家族的支持就是民心和民望)了。手中就算握著軍權和財權,但是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整合王國境內的力量,把王位坐穩,因此他急需一個突破口來鞏固自己的威信。

    對外戰爭最能體現一個人的領導決策藝術水平和摟威望了。對外征服只要是勝利的一方就會產生數不盡的好處,鷹派抬頭掌握話語權、動員和徵兵提高國家組織力量、獲得土地和資本解決就業和市場問題、軍工訂單拉動內需促進技術進步、轉移內部矛盾弱化反對聲浪、收買既得利益群體鞏固統治階層向心力、集中人力物力的同時也能以戰爭需要集中稅收等財力和人事任免權等權力。

    不管這個國家有多麼爛,只要有動機,作為統治階級總會發動戰爭來做這些事,只有當負收入大於這些好處的時候,擴張戰爭才會停止。

    孔西利奧就是一個被推上去的君主,起碼他是對得起穿越眾的苦心栽培的,不像過去那些古今中外大國扶持的小國傀儡君主那麼爛泥糊不上牆,這裡就不一一點名了。

    孔西利奧戴上王冠之後就和康熙一樣,寫了三個詞在床頭,quisque、subortus、bellum.為了解決這三個問題一口氣和華夏帝國簽訂了十幾個條約。羅馬、那不勒斯(拿坡裡)、米蘭、都靈、佛羅倫薩、比薩、塔蘭托、錫拉庫薩興建的綜合大學和眾多中小學就花費了80%的華夏帝國貸款。剩下的20%只有一半用於建設港口和路橋,另一半則用於追加軍費了。

    貸款數額只能說少於對東羅馬的貸款,但是多於對德意志的貸款。這種規劃不是看不起意大利,而是意大利無法承受更多的貸款,它根本花不出去這些錢。修路沒有專業技術人才。軍隊

    數量無法增加(國力有限加之地方反對勢力的徵兵抗拒),軍火採購受限(冷兵器看不上了。軍艦大炮都沒人會操作),支付利息負擔過重等因素讓孔西利奧從財力充裕的托斯卡納大公升級為意大利國王之後變成了窮鬼。意大利財政收入只是比托斯卡納大公國多三倍,而開支則增加了5倍。吃不飽還被放血的滋味一直讓國王陛下很糟心。

    為了開闢財源和增加稅收,孔西利奧甚至一度打起了古羅馬遺產的主意,將大競技場和萬神殿分割轉運賣到華夏帝國,這個瘋狂的主意自然被穿越眾阻止了。最後在簽訂了塔蘭托條約,開放了整個南意大利(原那不勒斯地區)和西西里島的農業進出口。將整個意大利農業都置於華夏帝國的種植集團的資本控制之下以後才得到來自穿越眾的指導,興建了現代的貿易關稅體系,使得中央財稅增加了三倍,勉強達到了收支平衡。

    解決了貿易和教育的問題之後。彷彿意大利有了幾分古羅馬的氣象,內部慢慢鞏固之後,坐穩了王位的孔西利奧便亟不可待的會見了華夏帝國駐意大利大使,詢問華夏帝國對意大利出兵突尼斯和利比亞的態度。

    對於這片貧瘠的土地,穿越眾本來沒有多少關注。但是想起利比亞的石油之後穿越眾就起了心思,授權大使回答孔西利奧『意大利在幾個基督教大國裡面是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現代意大利加上科西嘉島31萬平方公里),和英國(還沒有合併蘇格蘭,但是具有法蘭西大片的土地,超過其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總面積超過35萬平方公里)、法國(法國國王在名義上是英國國王的宗主,那麼國土面積就超過了英國,達到60萬平方公里。)德意志(德意志王國佔據法理高度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唯一的中央政權之後就是一個統一的王國了,原本各個邦國併入之後喪失了獨立的地位,和俾斯麥的手段一樣拉他們進入帝國議會成為領取年金的貴族議員。神聖羅馬帝國其面積在減掉尼德蘭地區和瑞士、意大利等地區之後還有45萬平方公里)、東羅馬王國(幹掉了匈牙利和摩拉維亞,鞏固了對保加利亞的統治,收復了除了薩羅尼加華夏帝國租借地之外巴爾幹大部分地區之後加上本來就佔有的小亞細亞西部領土,面積超過了100萬平方公里)等國家相比還是比較弱小的,華夏帝國在盟國的立場上對意大利對無主土地的佔有十分支持,對意大利重新將地中海變成內湖的計劃表示激賞,這樣的軍事行動有利於增進兩國的貿易往來,擴大意大利的綜合實力,提升兩國的友好感情……』給意大利戴戴高帽子也不會破壞和東羅馬的關係,反正最具破壞性的東西教會爭端已經隨著教皇國的消失早已煙消雲散了,雖然意大利和希臘化的東羅馬不會像古代親兄弟那樣親,但也差不到哪去。

    最大的問題就是法蒂瑪的埃及王朝對阻礙『羅馬人』重現古代先輩們的功業,把地中海變成羅馬的內湖的舉措很不支持。像威尼斯為了貿易,慫恿逼迫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的行為不可能發生了,但是對法蒂瑪的貿易仍然是歐羅巴重要的財源。雖然佔據貝魯特、海法、特拉維夫等港口的所羅門王國取代了很多法蒂瑪對歐洲進出口領域的作用,但是得罪法蒂瑪也是意大利國內很多傳統商人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對內發行南征債券很不順利。有了穿越眾的支持,內部意見就可以忽略了。

    孔西利奧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第二天就開始組織軍隊集結於西西里,準備渡海南征突尼斯和利比亞(沒有得到大帝國支持前不敢妄動是所有傀儡國家的標準,東羅馬也是得到華夏帝國支持後才幹掉了宿敵匈牙利和摩拉維亞)。

    看到法蒂瑪倒霉並沒有什麼壞處。李基認為割裂法蒂瑪和北非柏柏爾人的聯繫有利於減少伊斯蘭明對非洲的影響,同樣有利於減少北非對伊斯蘭化的依賴,化落後的柏柏爾人雖然很容易被伊斯蘭明同化。但是並沒有根深蒂固這個時代,柏柏爾人還是很容易被老主顧基督教爭取回來的。這種容易動搖的特性也有利於華夏明的植入和嫁接。當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北非鷸蚌相爭的時候,華夏帝國發達的現代明更容易從物質上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徹底擺平北非的問題,永久的掌握這片生產石油的寶地。

    要知道,北非除了埃及和摩洛哥之外,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的石油加起來有四五十億噸的儲量相當於三百多億桶,雖然和阿拉伯半島的6000多億桶沒法比。但是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啊。更何況這一地區也確實是很好的控制南地中海的位置,未來鼎鼎大名的巴巴裡海盜就是以這裡為大本營肆虐地中海的。

    只要意大利佔據這片土地,憑借它的逗逼本質根本不可能長期保有,只能依靠華夏帝國的力量才能維持對這裡的佔領。古羅馬時代就是半殖民地的馬格裡布地區和利比亞也不可能逃脫自己的宿命成為獨立的大國,這一地區在迦太基毀滅後一直都是從屬於北方和東方強鄰的附庸。西羅馬滅亡之後這裡的統治者如同走馬燈一般換來換去,但是一直不換的就是柏柏爾人渴望和平穩定生活的訴求,一旦這裡的統治發生弱化,海盜和馬匪就會讓這裡陷入混亂。

    為了減少南下的阻礙。利比亞地區的不少土著長老派出的親信帶路黨已經被孔西利奧這個意大利最大的帶路黨收買了,佈防圖和軍事情報彷彿不要錢一樣擺滿了南征司令部(效仿華夏帝國建立的軍事制度,在羅馬還有一個高效的軍官團,實際上就是孔西利奧培養的青年軍官學校出來的優秀人才組建的參謀總部)情報室。

    很多不滿法蒂瑪為了和所羅門作戰增加稅收和攤派的土著部落和城市代表都派出人員和南征軍聯繫,為了一股而下。孔西利奧聽從了華夏帝**事顧問的建議,先放出消息,讓法蒂瑪的防守力量緊張一下,然後軍事演戲一下,在海邊放幾炮就撤軍,麻痺防守力量,幾番輪迴之後再宣佈和法蒂瑪正式宣戰。半年之後一切就緒就發動總攻,一舉拿下整個法蒂瑪在利比亞和突尼斯的地盤。

    穿越眾來之前的世界意大利就是一個逗逼,除去中立國西班牙和土耳其,地中海本來就只有意大利一個強國,結果在北非和希臘打的實在太難看,難看到希特勒都看不下去了,差點自衛反擊的英國駐

    埃及軍隊就能包圍意大利在北非的中心城市的黎波里。這次提前800多年的進軍非洲行動還算順利,法蒂瑪埃及重兵集結在和所羅門交界的蘇伊士一帶無法回援,讓意大利撿了個便宜,造成既成事實之後,意大利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組建了四個非洲行省,設置了總督和元老院,吸收土著進入上層並開放市場和貿易減免稅負,大肆的邀買人心,並舉行全民投票。

    法蒂瑪不得不在華夏帝國的調解下承認了割讓該地區給意大利,並獲得意大利承諾的交界地區不得駐兵的停戰協議。戰火隨即在意軍登陸之後不到兩個月就熄滅了。意大利將界碑向南延伸至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界,一下子就把版圖擴大了200萬平方公里,把所有能圈進來的沙漠和無人區都圈了進來,一下子就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國家一口氣超過了東羅馬和英法德。

    雖然這僅僅是地圖開疆,但是這個時代除了穿越眾,沒人知道這片土地下面有多少財富。不要錢白的來的土地都是荒漠,自然賣不上價去,穿越眾100%控股的利比亞農墾公司以每平方公里一個弗洛林金幣的價格買下了四十多萬平方公里沙漠,這些土地自然都是埋藏了油田和天然氣田的寶藏,如此賤賣自然是不能大張旗鼓了。不過獲得了巨款的意大利也沒多說什麼,自然各取所需的雙方都認為自己佔了便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