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1章 節 金融領域的大豐收第154變化 文 / 時空寡頭koen
1950年底,在危機前後賺的盆滿缽滿的穿越眾清點了收穫。兼併了七百多家錢莊票號在各個城鎮的網點和鋪面,得到了2000萬買進實際市值2億資產的諸多上市公司股票,同時洗劫了四十多家保守勢力和大地主世家門閥的地窖和寶庫,在法院拍賣會上大肆掃貨,只用了2億就購買了估值3億的房產鋪面、10億的耕地地礦山、5億的古董字畫珍玩寶貝。這種合理合法合規的抄家簡直讓眾多穿越眾及其合作夥伴爽到不行,進一步強化了凝聚力和對李基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兩萬多名在錢莊票號工作過,有一定經驗的從業人員和管理者,這些人才是李基和穿越眾重視的根本,他們在李基眼中,遠比那些動產和不動產重要。只要得到被迫下崗的中層和基層人員這些人才的忠誠和支持,壟斷徹底的穿越眾金融帝國就可以最終建立起來,成為地球上唯一的流動性控制者。
「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切爾德
就像老羅說過的,關鍵詞在於控制,而不在於發行。這個目標不是有錢或有權就能做到的,只有發行源頭壟斷和人才壟斷雙壟斷才能實現。
羅家通過控制英國國債的承銷和發行,控制了大英帝國的發鈔銀行,但是他沒有壟斷所有國家的發鈔權。自從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被美元取代之後,當年的馬仔摩根、洛克菲勒僅僅幹了幾十年就成為美聯儲大股東在世界市場呼風喚雨時羅家就從不在乎法律的第六王室變成了隱形者,幾乎消失在世人面前了。得到像摩根和洛克菲勒等人才的效忠之後,羅家就高枕無憂了,退居幕後的好處全部到手,同樣得到了美國的發鈔權,有他們在台前擋槍,自己躲在幕後數錢,豈不快哉?幹嘛事事都要自己操心?
大宋帝國的鑄幣權掌握在三司管理者的手中,與其說是一種權力不如說是一種負擔。鑄幣不僅僅沒有收入,反而一不留神就會給zhengfu帶來巨額虧損。仁宗、英宗、神宗六十年年間,前宋朝廷鑄造了一億八千萬貫銅錢,按理說鑄幣宋收入巨大無比,但是虧空的數額竟然高達2千萬貫之多。原因竟然是鑄錢的購買力竟然還支付不了鑄錢的成本。
可見財政和經濟系統的官員們成本控制的水平差到什麼程度。而廣大的鄉紳地主和有經濟頭腦的民眾大量的銷毀銅錢,熔融之後用所得精銅鑄造銅器,獲利竟高達10倍。
穿越眾在建國之前就做好了準備,大量通過新技術開採出來的銅礦成本極低,在私下鑄幣上幾乎滲透了所有的錢監和主管部門,通過機器在銅板上衝壓和流水線生產,幾年間生產了8億貫銅錢。
不差錢的穿越眾差的就是人,而且是可以在現代化的銀行工作的基層人員,大批書院培養的高級經濟人才在各地擔任的都是管理者,分身乏術,顧不過來。總不可能相當於現在財經院校高職高專水平人在清末當櫃員吧,基層力量的缺乏使得大量業務被有背景、有地方勢力支持的門閥學習穿越眾銀行新開的錢莊票號搶走了。此時大仇得報,斷送了這些死對頭的生路,挖牆腳幾乎就是在已經倒掉的牆上挖自然酣暢淋漓。
此時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新式大銀行自然開始了擴張的道路,一口氣在結束對新招募的員工培訓之後開設了2000多家分行和支行。辰基銀行及其控股的金融機構自有的3000多網點加上原有的10幾家合作夥伴開設的現代化銀行的800多家網點和新開的500家網點,實現了全國每個超過5000人的大居民點的無死角覆蓋。
不光得到了無數新產業和人才,金融行業的核心資產,也就是信用等無形資產增加的幅度遠遠超過了有形資產的增加幅度。這次危機摧毀了脆弱的錢莊票號和傳統門閥的信用,讓無視風險,堅信自己可以和穿越眾抗衡的投機分子們徹底消失,廣大民眾如夢初醒般認識到了誰是強者,過去建立在土地、人脈、家族歷史和血統上的門閥信用還比不上擦屁股的廁紙。只有國家背書,有嚴謹合理的監管,有巨大經濟實體和無數人才精英支持的大銀行才是安全的資產管理者,沒高利息但也沒有高風險啊。
根據穿越眾內部的評估,這一波危機之後,辰基系的金融機構名下的無形資產的增值幅度超過了動產和不動產3倍。劫收了眾多門閥世家的實體財富的同時也劫收了其勢力範圍內的民眾的信任和強者崇拜。業務的客戶數量和准客戶數量增加的和網點覆蓋面完全不成正比。
十年前,穿越眾就在新京建立了華東地區的金融網點,但是十年來僅僅將網點拓展到人口20萬以上的幾個太湖邊的大城市,深受地方勢力的排斥和擠兌。這次接受對方網點之後,覆蓋面在華東地區深入了各個縣城,客戶數量增加的幅度一個月內達到驚人的3000%。這些在清算過程中拿到錢的儲戶再次光臨換了東家和名字的原來導致自家差點破產的各個銀錢鋪子自然會有一個猶豫期和陰影期。雖然僅僅只是裝修了一下劫收的各個門閥錢莊票號鋪子,培訓了一下人員,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儲戶就像擠兌一樣前來排隊存錢,幾乎短短一個月內,原本那些錢莊票號的儲戶就悉數成為了辰基銀行及其合作夥伴們的正金等銀行的客戶。
這種無形資產和市場雙增長的局面則要歸功於眾多報紙和宣傳渠道。穿越眾和合作夥伴控制的各地娛樂業場所就是最好的宣傳窗口。一個劇場和茶樓傳播出來的小道消息遠比報紙上鼓吹的要有效果。所以報紙上僅僅只有普及常識的講座或故事形式的連載文字,正真促使人們將好不容易從法院拿到的存款本金轉存到辰基系眾銀行的功臣還要數那成百上千的流言散佈者。
穿越眾的眾多銀行經理和代理人在各地法院的錢莊票號股東資產拍賣會上一擲千金,大肆掃貨的現象也給了眾多儲戶信心,給參與拍賣的很多本地富戶和旁觀市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原來大城市來的銀行經理們這麼有錢,幾百萬就像兒子的小名一樣隨口就喊出來了。現代化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利息自然不會像不規範的舊式高利貸錢莊票號那樣高。江浙一帶的錢莊票號基本都是每年20%的貸款利息,10%的存款利息,而穿越眾則為了利用好手中的這個殺手鑭,逼死地下錢莊和高利貸,採取了5%的存款利息和8%的貸款利息的政策,財大氣粗的銀行們完全是跳樓大甩賣的架勢在市場上提供統一的利率和流動性,為股災之後的經濟振興提供資金和信心。
最後,所有的在股災後好不容易東拼西湊存活下來的土豪高利貸和地下錢莊幾乎都被徹底打垮了。那些高利貸的資金基本都是在農村和眾多城市有產者那裡以10%左右的利息借來的,現在所有人都去借8%年息的銀行資金,自家的錢都借不出去,自然扛不住10%的融資利息,紛紛將錢退還給股東和融資人,然後就地解散了。
總而言之,穿越眾在危機前後獲得了難以計數的好處,無數的地產和不動產、海量的客戶和市場、無法估價的商譽和信任等無形資產、大批渴求的人才和基層力量、消滅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徹底攫取了帝國的金融霸權,統一了整個東部亞洲的金融市場,獲得了一次空前的大豐收。
這次大豐收的意義甚至還要超過辰基銀行成為整個帝國唯一鑄幣機構的那次豐收。因為穿越眾不能隨意鑄幣,每年的鑄幣稅收入極為有限,而統合金融市場則可以獲得巨大的規模利潤。少了門閥和錢莊票號的掣肘,任何金融產品都可以做大做強,就連國債的認購倍數都增加了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