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7章 鐵路網絡的出現困難和希望 文 / 時空寡頭koen
「老師,這就是我們在開礦的時候為了增加運輸效率而鋪設的鐵軌和礦車的升級版本嗎?」
「是啊,這就是院長曾經提到的鐵路和蒸汽機車頭,後面的就是可以載重相當於四輪馬車十倍的車廂,這一節車皮可以裝載20噸大米或等重的貨物,就這一列就是200噸的運力,晝夜往返於神京和汴梁之間,速度是水運的十倍,自然比水運更有優勢了
不過這不是咱們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第一條可是在地廣人稀的西北修的,連接的就是蘭州和青唐城。」
「下次我們能參與到這些鐵路的建設中去嗎?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啊!」
「下次可不行,我兼職的部門可不會招收你這樣的學生,你起碼要在畢業以後再通過路政局的專業考試才能分配到我這個專門修建鐵路的新公司來。」
「怪不得老師的工作這麼忙,想來這考試很難吧!不然有很多人報考,進去的人多,老師應該工作比較輕鬆啊!」
「最好是你明年進來看看就知道了,我說了你也不信。考試簡單得很,只要學過物流或建築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過。不過難點還是在能不能吃苦上,進來之後經常要到各種修路的建築工地去實地測繪和指導。不少人進來工作幾個月都被調到其他的路政部門救急去了,不然我們這個緊靠著神京的鐵路公司還會缺人嗎?」
「我要是想進來是不是也要去各個地方去鍛煉一段時間?」
「那是肯定的,不然你搞特權,其他人怎麼辦?」
「我不是要搞特權!老師,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把我安排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怎麼可能?這種好事輪不到你的!那都是最拔尖的人才和書院裡成績最好的人才能去得的捷徑,回來之後起碼就是助理工程師的待遇,就憑你的水平,過個十年還差不多。」
「學生我也不求這個捷徑升級別待遇,就是求能夠多學點實際經驗好在以後的工作中多攬點活。」
「實際經驗也是用時間堆出來的,不是去艱苦的地方就比別人積累的快,而是你要比別人更請學好問,總結鑽研才能積累的。我去年和院長去了一趟青唐城,那裡的築路條件那叫一個差啊。要水沒水,要人沒人。築路用的所有消耗品都要從遙遠的蘭州運輸。路剛剛修道湟州就累病了幾百人,還死了一個築路工。這件事被吳院長知道了,高原病還不算什麼大病,建築隊的醫生差點被吳院長罵死。
你知道高原上築路的難點是什麼嗎?」
「不知道?」
「那可是書本裡面沒有教過的東西!我也是跟著楊院長才知道的。那裡的土地含水含冰,屬於凍土的地段路段很多,修好的路很容易在夏季融化時沉降破壞。我們就搞出一個根據土基冰層中含冰量情況,採取填築足夠高度路基以保護凍土的方法,使路面所吸收的熱量不至於影響路基下面的凍土土基,並採取路基排水設施以防止地面水對路基的浸蝕,從而實現了穩定路基的目的。」
「那老師是不是知道這條路要修到什麼時候呢?」
「修到青唐城的路已經完工了,但是青唐城到邏些的就要過幾年才能開工了。」
「這樣就我有機會讓公司把我加入工程的設計或施工人員中去了?」
「你沒機會了,這個工程的施工單位已經內定了蘭州建築公司,那可是西北的頭一號呢!咱們的中原建築公司還很難到西北區插手。」
「我進來之後不能申請調職到西北區嗎?不都是辰基建築集團下屬的子公司嗎?」
「我都申請了幾次了,都讓總部打回來了,理由就是他們那裡不缺人,我不能離開缺人的中原建築。你進來好進,就是怕出不去了。」
「您不是說可以調到外地缺人的崗位嗎?」
「那你就等著調到缺人缺到快累死的江南建築集團去吧!那裡到處都有填湖的水利工程和項目開工,就是沒人去指導施工。蚊蟲瘧疾又重,你要想去也可以陞官快。」
「不要緊的,吳院長不是研發出青蒿素了嗎!瘧疾的事好辦啊!填湖的技術含量又不高,比起架橋、開山、挖洞的難度低多了。我要是做的好,三年以後也可以混到助理工程師吧……
以上是一對辰基書院工程分院師生的對話。
在帝國元年開工建設的第一條試驗姓質的鐵路就是難度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線蘭州到西寧的初段。無論是標準和設施的技術含量都是最高的,這條鐵路凝聚了穿越眾消化機密資料庫內鐵路科技樹諸多技術的結晶。
無論是體現重工業產能的鐵軌和鋼筋混凝土枕木都十分充足,沒有偷工減料的這條路震驚了諸多西北的部落和少數民族。在鋼鐵就是財富的中世紀,修建一條由上等的優質鋼軌鋪設的鐵路在運力不足的情況下很難收回成本。
穿越眾在就計算了這筆投資的收益,由於消滅了西夏,河西走廊的開通,走青唐城路線的商旅少了大半,不論是貨運量還是客運量都急劇下降。這條鐵路的修建政治意義遠大於經濟意義,幾乎就是和金子等價的精鋼鋼軌亮瞎了吐蕃人瞇瞇眼,這種極為直觀的展現了華夏帝國的國力和財大氣粗的做法很符合漢族統治者一貫以來的面子工程傳統。當然節省的原來用在吐蕃地區的軍費和治安管理費用都可以攤在這條鐵路驚人的預算裡面,徹底臣服的吐蕃諸部頭領也老老實實的交出了自己的權利,不在限制族人進入新開的鹽鹼廠、鉀肥廠、食品加工廠當搬運工和擠奶工了。放棄遊牧習俗融入城市生活,這就是徹底馴服吐蕃人的方案。沒有社會分工和貿易的城市將會死亡,住慣了城市的人還能回到帳篷裡去嗎?
至於其他的連接各大都市的鐵路就在不緊不慢的一點點修建,速度就不能和這條相比了。原因很簡單,水路和公路的運力足以滿足當前的需求,花錢如流水的鐵路還是很難和技術成熟設備發達的內河航運業、馬車運輸業競爭。不少投資了公路網絡和驛站的合作夥伴都反對修建鐵路。穿越眾只有等到全面工業化進行到基礎設施落後與實際需求能夠主動激發運輸價格滿足鐵路運營成本時再推動20000萬公里全國鐵路網計劃了。
各個西部地區的交通主要還是依靠公路,東部地區還是依靠水運。公路的網絡建設成本就五年內200萬噸的鋼鐵產量而言還是太有心無力了。
如果在建築和大型工程的用鋼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穿越眾是不會去開啟耗費每公里耗鋼170多噸到200噸(每米鐵軌70公斤,加上混凝土枕木裡的鋼筋和大量螺栓等緊固件)的鐵路建設計劃的。一條幾百公里的鐵路就要消耗數年的鋼鐵配額盈餘(留給鐵路的專用產量餘額每年只有3萬噸,幾乎壟斷鋼鐵工業的穿越眾實在無法在產業工人不足的前提下實現30%增長率以上的全國鋼鐵產量增長。)船用鋼又是繼建築、家用餐廚具等等產業之後的新興用鋼大戶。每年留給鐵路體系的資源實在有限,要不是穿越眾深知這個系統的重要姓,這點配額都留不住,早就被其他系統的手下和合作夥伴搞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