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34章 掠奪高麗的日本商人(上) 文 / 時空寡頭koen

    「這批高麗人訂購的手工藝品價值不高,但是卻有極大的象徵意義,這意味著我平家打開了高麗的國門,將西國的各種貨物賣到海外。我們平家製造的海船也能和上國的船隻一樣開到外海而不會沉船了,這將會大大的刺激沿海港口的發展,帶動西國的工農業繁榮。將為我平家開創萬古未有之大功業增添足夠的財力。」

    「れ父イモ(父親大人),我領地內的銀礦正在進入豐產期,產量逐月穩定增長,多虧了上國天使派來的大匠師的指導才沒有死傷太多人命,建立了很完善的坑道體系,幾個兄弟的領地的礦產也都逐步的開發出來。我們一共積攢了20萬兩的白銀和1萬兩黃金,這次前往高麗是不是也要全部帶上?用來採購貨物和上貢給宋國皇帝和權貴是不是太少了?」平忠盛(平正盛之子,穿越眾重點培養對象,曾經由李基親自傳授西國發展攻略的記名弟元服之後得到西國的豐前國守一職,大力發展當地的手工業,成為平家理財經商的資深主管)試探著問道。

    「這次的我們還帶著足夠的銅錠和漆器等手工藝品,到高麗也不過是為了換取一些糧食和紡織品,到宋國的密州才是主要目的,只要滿船隊的貨物能換來十個辰基書院的名額就算夠本了,要是能得到上國大人們的賞識,多要到幾個名額,就算是死也夠了。趙守忠趙離人大人走之前曾經說過,我們只要去,不論帶去的貨物值多少錢,絕對不會讓我們吃虧,做買賣是次要的,讓那極為高興才是目的。」平正盛對心腹們說道。

    「原來是這樣,父親大人,李大人走前特意提起高麗的事,我們是不是順著他們的意思,到高麗去收集一些情報,順便找一些『新羅婢』作為禮物獻給極為上國大人比較好?」平忠正(平正盛的親弟弟)建議到。

    「很好,你能想到這一點很不錯,我看你可以去山東道擔任和蝦夷島聯繫的聯繫官了,這可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聯繫官是一個新出現的家族內部職務,是專門負責家族與各處穿越眾封地各種人員和產業聯繫的負責人,這種職務都是專門由家主親信和得力干將出任,油水豐厚而且可以從穿越眾各地的負責人那裡學到很多東西,任職期滿後就必須去千慧院擔任一年的著書郎,將所學的東西寫在書上供千慧院的教習參考編錄進教材,可謂名利雙收的美差。

    「やベゎシよィゥゆネエ父大人(謝謝父親),我一定竭盡全力做好這份工作。」平忠正已經元服成年,為了實現自己的小小願望,幫助父親分憂,一直在千慧院努力學習管理方面和經營方面的知識,對管仲的偉大理論和實踐十分推崇,總是希望父親能夠給自己一個管理產業的機會。這次拿到到遙遠的東國地區開拓產業強化和上國商人關係的機會,更加符合他的心意。要知道,遙遠的陸奧地區極為貧窮落後,地廣人稀,但是在參與者派遣的下屬手中,僅僅1年的時間就建立起一座五千人的漁港,繁榮的讓當初劃出地皮的陸奧國守後悔和妒忌。要是在平家勢力鞭長莫及的東國闖出名號,更加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和付出的努力。

    李基等人打開日本國門之後大量的流民和生活困苦的佃農因為6公4民的分配產出物比例的重壓而不斷向各個穿越眾下屬殖產興業的港口遷徙,這種遷徙是白河上皇,哦,是白和法皇和諸多權貴背書同意過的。又因為諸多城鎮的興起,手工業和商業提供了大量的財富和消費品,大量不斷上供的各地特產讓原本就崇尚奢華的平安朝更加呈現一種奢華,平安京有向汴京這種純財政供養的消費型城市轉變的趨勢。

    原本各個港口的城守因為物產匱乏,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常年處於平均年收入不足100辰基錢(1斤白銀)的窘困境遇,養活一家老小還要時不時騷擾一下民眾,增加一點額外的苛捐雜稅。但是隨著穿越眾下屬的到來,各個城市慢慢興起了開辦作坊的熱潮,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低的港口(因為不需要耗費巨資修建大量內陸公路和驛站等基建工程),發展更加迅速。各個港口的城市統治家族迅速的將生活水平提高到內陸魚米之鄉的大城城市豪族的水平,然後在三年內超越了這些內陸豪族,近畿地區的不少豪族和公卿旁支都開始為了富貴和原本看不上眼的沿海諸多港口地區的豪族領主聯姻。平家更是在一**的建設和勢力擴張中迅速的從北面武士等低級內廳官職上升為國守和正三位的高官,成為了諸多公卿豪族爭相聯姻的最佳對象。平正盛的兒子不多,但是希望他兒女眾多的諸多豪族公卿希望他那十幾歲的兩個兒子不會反對自家的女兒成為他兩父親的侍妾,只要和平正盛拉上親戚關係,平家隨便從收支款項中漏一點,就足以讓他們發家致富了。平家慢慢的從忠於皇室的武士過渡到軍閥財閥和穿越眾世界市場建設計劃中東亞地區最重要的代理人(就如同壟斷進出口貿易的廣東十三行依附於滿清皇族給與的特權起家之後,成為皇家奶牛的過程,或者說類似於英國在中國設立怡和洋行的過程,日本的國內市場顯然是沒辦法和中國相比的,自然為了實現加速發展,派遣平家進入高麗也就成為了必然)。

    穿越眾受限於人力資源的不足,大量學生在大宋帝國境內的產業都滿足不了,更不要說北方四國了,高麗是排行榜上最後一名,從對穿越眾的價值上看,資源豐富的金國(佔據了東北三省的絕大部分地區包括整個遼國東京道地區和高麗原來北部的山區,基本以北緯39.5度為國界,基本佔領了後世韓半島絕大部分的礦產產地),國力較強的遼國(包括整個蒙古利亞高原和人口密度較高的南京道西京道,封建化水平較高,市場比較大),內部矛盾重重易於控制的日本(籐原氏、皇室、武士家族的代表平氏、佛教、較為落後的中央集權水平讓各方勢力比較容易制衡控制)都比高麗更有意義。

    高麗雖然接觸中華文明很早,封建化水平很高,從遣唐使留學生最多的新羅時代開始,韓半島就一直處於動盪和混亂中王建建立王氏高麗之後和渤海國、遼國之間的戰爭基本沒有長時間的中斷過。高麗和東北地方的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互有勝負,國境線也一再的更改。由於平原稀少,多位於沿海細碎的峽灣和南方地區,高麗的糧食單產有時比更加落後的日本更低。貧瘠分散的耕地難以養活超過300萬人口,日本的總人口在穿越眾進駐之後通過重新搜檢普查,已經達到600萬,而根據各種已經收集到的數據統計,國土經過和金國的戰爭之後進一步縮水,人口已經只有270萬了。其消費和生產能力最多只相當於21世紀的一個十萬人口的縣城。戰略價值極低的高麗根本沒有穿越者會花時間去關注,因此經過李基的暗示,平家就成為了第一批大規模正式進入高麗經營的投資外商(鑒於金國15萬的總人口和可憐的儲蓄資本,根本無力承擔資本輸出的任務)。

    平家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和在穿越者心中的地位,可謂挖空心思的擴張勢力,正是因為這種努力擴張絲毫不可能對李基等人產生威脅反而有利於平衡東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格局和有利於穿越者推進計劃,所以李基對平家十分偏愛。支持平家這個穿越眾代理人作為非華資勢力第一個進入高麗也是十分符合穿越眾利益的計劃之一。

    平忠盛作為這次進入高麗的商團頭領也是平正盛的考慮鍛煉大兒子的結果,反正有家老和諸多長輩的輔佐,想來忠盛也不會辦砸差事。

    這次去高麗的船隊都是清一色的日本本土生產的國貨,從船員到船隻上面的一切。(除了船員掌握的技能和知識和船隻的設計圖紙是引進的進口貨之外,硬件上的一切都是在平正盛的鼎力要求下自力更生生產出來的。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給李基等人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