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1章 『金國』只是一個棋子 文 / 時空寡頭koen
「今天是個好日子……」萬方身為遼國東京道最大的皮毛收購商蕭朝宗蕭大人手下最年輕的掌櫃自然萬分賣力,為了報答蕭大人的賞識和提拔,他不斷努力想辦法提高皮草行業績,竟然想出了一個競標的方法,在各個集中批發皮草的市鎮發佈消息,每月統一收購大批皮草,一次最低收購1千萬張皮草的數量,誰的賣價低誰就能一次性賣給蕭家皮貨貿易行1千張皮草。這個政策不分季節和皮草出售者的身份,也就是在秋季皮草豐收的季節和春季沒多少皮草產量的季節,價格的市場風險都由賣出者承擔,並且十分有利於財大氣粗的大賣家。
因為這個創新給蕭家帶去了穩定的進貨渠道和大大降低收購成本提升了利潤,萬方被提拔為長白山地區唯一的總管。手下管著的人包括皮草行、木材行和藥材行等各個產業的夥計和幫辦超過了200人。
新官上任的萬方萬主管還沒燒出三把火就被一個消息震驚的跌坐在地上,長白山山下的參田被女真諸部中的完顏部派人全部毀了,整個商行至少損失了數萬貫的人參,誰能想到自己剛剛上任就遇上這種災禍。
自從天祚帝即位以後,契丹貴族對於生女真各部落的壓搾勒索越來越重。生女真地區的土產,如人參、貂皮、名馬、北珠、俊鷹、蜜蠟、麻布等等,除依照定期定量向遼朝進貢而外,遼朝東北邊境的官吏和激an商在朝廷的縱容下,還經常到榷場中用「低值」去強購,稱為「打女真」,這早就在女真人心裡種下仇恨了。
原本每年都有很多大宋帝國的商人委託遼國的本地商戶代為收購東京道的特產,甚至有些手眼通天的大豪商直接派人深入東丹王府、鐵驪王府、室韋王府收購皮草和人參。但是隨著道宗皇帝駕崩,大量的攤派和徵收被壓在各級官吏權貴身上,新軍又好大喜功,深受祖父推崇佛教的影響,繼續大肆擴建佛寺,加大對僧眾的佈施力度。這些舉動導致了周邊少數部族的反抗和暴動。原本蕭家在東京道的買賣做的就比較大,樹大招風更容易被人盯住。
這次慘重的損失一定會讓自己滾蛋了。過了幾天,拜託了不少關係的萬主管和保州等地的大大小小商戶的代表一起到完顏部談判,希望勢力日漸雄厚的完顏部能看在諸多商戶和背後權貴的面子上給個口頭承諾,不會再出現這樣的不友好舉動,徹底的決裂將導致完顏部很容易失去遼國高層的信任。
在叔叔的鼓勵下偷偷坐船到大宋帝國密州去過的完顏旻已經成為了整個部族的智囊。見過世面並且和大宋帝國有密切聯繫的他為部族帶來了數不盡的好處。原本只能接受遼國商人盤剝的完顏部成為了女真諸部最富有最強大的部族的時間提前了十年。一顆東珠(15mm直徑的滾圓珍珠)就能換來一百石精細的食鹽,一張上好的貂皮就能換來十擔粗麻布。各種生活物資和消費品秘密的通過鴨綠江進入女真的地盤,這些相對於宋遼邊境的貿易價格更為有優勢的離譜收購價正是穿越眾制定的扶植完顏部的計劃之一。
————————————————————————————————————————————————————————————————
即使將這種易物貿易做到如此,穿越眾的北方貿易公司遼東分公司仍然獲得了百分之三百的暴利。相對於宋遼邊境的榷場貿易更賺的秘密在於貨品質量和免去層層中間商的盤剝和關稅的部分。扶植女真的後果穿越眾很清楚,歷史告訴所有人,這個民族和一切少數民族一樣靠不住,只要有反咬一口的實力一定會自立為王,很難被同化。
但是穿越眾擁有遠遠超過李成梁的信心,絕對不可能犯和他一樣的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是遊戲而已。
阿骨打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雖然通過和密州的貿易公司主管打上了線,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持,但是還是沒有足夠的韜略和野心走上推翻遼國的道路。雖然大宋帝國不對遼國宣戰,未來的海上之盟也不太可能出現,但是聯宋滅遼顯然是一招臭棋,穿越眾也不會讓完顏旻破壞自己的計劃。完顏旻現在還不是完顏部的主事人,祖父和父輩們雖然對完顏旻的好運氣感到慶幸和震驚,但是他畢竟只是一個不能服眾的年輕人,不可能把大權交給這個血氣未定的少年。
實際上,穿越眾的計劃中,完顏部僅僅只是一個為遼國製造諸多內憂的棋子之一而已。其他的棋子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就位,只等穿越眾的命令就可以輕易的提前幹掉倒霉的耶律延禧這個末代君主了。
內部的民族問題著力點在完顏部,宗教問題在佛教和薩滿教的衝突,階級問題在契丹地主對漢族佃戶的剝削上,體制問題在於中央和地方權力分配的番漢分治制度。耶律延禧想搞中央集權樹立新皇帝的權威,自然就要在內政外交上取得成績。對內自然只能通過徵收更多的賦稅興建大量的寺廟以圖安定人心,多賜寶貨田產收買權貴;對外就要增加軍費開支,對大宋和高麗等鄰國施加壓力勒索歲幣了。
這種瞎折騰自然是每個新皇帝必做的功課,也是穿越眾最希望看到的過程,這樣不僅僅會加速內部的分裂和動盪,還會引發遼國的經濟崩潰。為了加速遼國的滅亡,穿越眾曾經借道蕭家的商行準備開設一家銀行,替遼國發行鈔票,讓契丹人享受一把金國創造的通脹奇跡。(在金國滅亡前的20餘年中以鈔票面額計價的物價上漲了200億倍,可以說創造了世界歷史上最可怕的通脹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