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21章 授勳儀式上的插曲(1) 文 / 時空寡頭koen

    共和歷1940年的1月注定是一個重要且愉悅的關鍵拐點,在這個月裡新的帝國zhengfu一口氣頒布了40項法律,效率之高難以想像。為了保障印刷下發的法律條款文件和書冊覆蓋每個縣,幾乎將庫存的紙張全部用完。

    按照建國計劃和進度表,法律體系的初步建立僅僅排在第四位,抓住槍桿子和錢袋子之後的是掌握輿論和安定人心。在輿論和宣傳陣地上沒有人可以超越穿越眾,這是同時代的所有國家或組織都不可能達到的水平,大大小小數千份報紙幾乎覆蓋了整個遠東地區(包括東南亞和日本高麗遼夏等國建立的控股報業公司和媒體)。所以在人心的掌握上就只有兌現諾言這一個缺口還未堵上了,這也是所有大業成功的最後階段最重要的的事,也是維護穿越眾信用的主要條件。正是強大的實力和團結一切穿越眾看得上的力量,才得到了最後的勝利。按功勞分配勝利果實就是無數和合作夥伴與學生、員工之間書面合約或口頭承諾的約定之一。

    大權在握後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瓜分勝利果實,學習先輩的的經驗自然要分封爵位,給所有功臣分配其應得的好處和榮譽。比如原本僅僅是開國縣伯的穿越眾擴土數萬里,嚴重的爵位和功績不匹配,為了安撫人心和讓所有知情人士不在糾結於自己爵位不能高於穿越眾的矛盾心理,李浩自然要從善如流的給扶自己登基的頭等從龍功臣最高的爵位,也就是一字並肩王,其爵位世襲罔替,次於皇帝高於親王,屬於超品級爵位。

    至於自己曾經的同學和好友(全部都是穿越眾的下屬和干將)自然也要依據辰基集團內部的身份、職務貢獻和制度所給與的待遇和穿越眾的授意授予相應的爵位。從一等王到三等男不等(王、公、侯、伯、子、男六級爵位,每級分123等,對應九品十八級官位。也對應國家級、省部級、司地廳級、縣處級、鄉鎮科級、科員六級行政級別的)。

    有爵位的畢竟是少數官員和功臣,按照制度,開國以後,新晉爵位必須要有對應的功勞,比如拓土之功、軍功、重大技術研發、民生改善等等諸多條件和前提才能進爵。有的官員在國內辛苦工作一輩子,做到省部級高官,也只能混個三等男;有的官員在海外工作幾年就能擴展國土或教化土著蠻夷數萬,一下子就能拿到二等候的爵位。這一套制度是通過多方徵求意見,力求風險和付出與爵位等收穫相對應的一套很公平的制度,內部基本沒有意見和不滿。

    在開國大典之前,沒人知道這個皇帝是誰,開國大典之後也沒多少人感受到這個皇帝的存在感。除了看到法律文件上的簽名和印章以及部分場合的皇帝畫像的人,基本沒人認為新皇帝和過去的皇帝有相同之處。李浩在所有公開場合露面都是出於國事需要,不是外交訪問就是文件蓋章,要不就是出息各種節日或國事宴會典禮充當吉祥物。基本就是一個人形圖章和吉祥物。這種功能和過去時代的皇帝功能相比,其權利大小簡直就像沙礫和珠峰的體積區別。

    為了保持國體和國家形象,這種全新類別的國家最高領導簡直比漢獻帝還要苦悶,不能做出一點出閣的事情。言談舉止要符合大國天朝的形象,要不是性格出奇的好加上任勞任怨,李浩也不會接下這個苦差。別說穿越眾了,就連小孩子也不願意天天幹這些事。

    一個絕大部分新體制內的人都期待的日子在1940年端午節之前來臨了,那就是華夏帝國首批軍政要員正式授爵授銜授職儀式,在這個儀式之前,所有官員和穿越眾植入行政體系的人員都是掛著過渡zhengfu這個不倫不類的牌子在辦公,這個短命的過渡zhengfu存在的意義就是徹底根除軍權神授的傳統,沒有舉辦所謂的禪讓之類的儀式,抬出了一個穿越眾看中的傀儡皇帝充當君主**像minzhu議會制過渡的國家元首。李浩也深知穿越眾的用意,心甘情願的來幹這個工作清閒又體面風光的職務。

    華夏帝國的爵位基本和皇位一樣,都是有名無實的虛銜,僅僅只是象徵所有者具有一定的榮譽和功績,是一種用對國家做出的貢獻換來的地位和特權(比如其私人名下的產業可以減免一定額度的稅額,按照爵位高低減免的百分比最高不超過應繳稅額的一半,對應等級的秘密檔案查閱權等等一些不涉及國家主權的小特權,像什麼用爵位折罪或殺人無罪之類的涉及國家司法權力的舊時代特權全部沒有。)

    得到爵位就意味著進入真正意義上的上層社會,男爵爵位僅僅只是門票,公爵也不是什麼稀罕物。幾乎每個內閣大臣都有公爵爵位,只不過有的能世襲,有的不能。爵位分為三種,第一種自然是可以世襲的爵位,被民間成為純金爵位,意思就是永不變色或貶值。第二種就是每傳一代降一等的,公爵的兒子降為侯爵,五代之後就是平民,這種爵位被稱為鑲金爵位,有金子的價值但是比純金要小,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磨損消失。第三種就是只能本人享受的爵位不能傳承給後人,這種終身爵位價值最小,一般僅僅只是授予有貢獻但是風險不大的高級老年技術官僚,也被稱為鎏金爵位,相對於前兩種基本不值錢。

    由於新朝的爵位沒有封地,只是多領一份國庫爵位津貼,基本沒有什麼意義。不論是否世襲還是降等爵位都按對應的等級拿錢,皇帝一年拿120萬龍元津貼,一等王爵100萬、二等親王90萬、三等郡王80萬,公爵60到75萬不等,侯爵40萬到50萬不等,伯爵20萬到30萬不等,子爵8萬到16萬不等,男爵1萬到6萬不等。這份津貼一般趕不上貴族們自己私人產業一年繳納稅賦的1%,可以說只是一份象徵意義的特權。

    爵位是可以累加折換的,通過不斷建立功勳,得到終身爵位的百姓,可以用高級爵位折換低級鑲金爵位,比如終身的公爵換一個鑲金的伯爵。鑲金的公爵換一個世襲的男爵。這種制度也是為了鼓勵貴族們多建功立業爭取提高爵位而設立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