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三十二章 讓赤字增加的辦法 文 / 時空寡頭koen

    元佑四年清明節,一道八百里加急通過游師雄遞進中樞,整個吐蕃所有的部落頭領和貴族都同意歸屬大宋帝國,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價700萬貫。每年開支由中央財政撥款給各個大大小小的吐蕃頭人和部族作為他們接受管轄的代價。

    奏章中提到各路頭人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集結50萬青壯勞力聽從宋廷的軍事動員,只要宋廷承擔人吃馬嚼的開支,支付等同於廂兵的軍費和戰功賞賜。一步從奴隸制進入封建制的吐蕃顯然明白軍事封建的好處和優點,既不用上交賦稅,還可以白拿錢改善生活,只用在極小概率的情況下出動人馬給宋廷壯壯聲勢就可以了。

    說白了就是宋廷花錢買了吐蕃50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名義所有權和50萬人的一支存在軍隊。至於這比經過游師雄和諸多臣僚討價還價定下來的開支值不值,那就見仁見智了。

    辰基集團向諸位相公和相關的邊境地區的路府官員做出保證,每年在各個邊境州府原有上交稅收基礎上逐年增加賦稅直到元佑八年達到這比700萬貫的開支。也就是說宋廷咬咬牙,在這之間的5年支出大概2100萬貫就可以得到相當於遠遠超過唐代對吐蕃的主權和控制力度。不僅僅永久節省了從鄯州到黎州一線接近四分之一邊境線上的軍費,還可以增加數千萬貫都買不到的領土和騎兵資源,雙方都認為自己佔了便宜。

    當然最大的贏家還是辰基集團,因為作為上稅的主力,辰基集團幾乎通過傾銷、僱傭勞力修路蓋房子、設立商業網點、包稅合約、勾結各個邊境線上的老牌走私商和官商等等手段,幾乎壟斷了對吐蕃的貿易和物流。一季報數據顯示,新增稅後利潤有300萬貫都是來自於對吐蕃的貿易和昌都等新興物資集散地新開設的網點批零收入。

    讓朝堂諸公覺得更誇張的是,辰基集團沒有讓中央和地方zhengfu花一文錢,所有的開支都是憑借成都府路、利州路、秦鳳路等地的地方zhengfu信用,對民間發行的『吐蕃建設公債』來支付。總額有5000萬貫的公債全部由辰基集團下屬新成立的辰基證券公司承銷。也就是說各級zhengfu沒花一文錢,憑空得到了一筆5000萬貫十年期,年利率2.5%的到期還本付息國債收入。雖然十年後要還錢,但是這筆錢可以通過舊債換新債的形式不還,也就是說白白得了一筆巨款。

    這其中有2100萬貫要支付給各個吐蕃貴族,多餘的2900萬貫可以用來給皇室百官發放補貼,可以興修道路,也可以用來做其他的支出。這一全新的開源模式讓整個朝堂如同開了鍋一般,各個衙門都意識到其中的商機和好處。和宰相范純仁等高管徹夜交流了半個月的李基累得半死,光解釋如何讓購買者接受這麼低的利率就用了一天時間。

    這一下子讓大宋帝國的財政擁有了30%的財政赤字率,這筆巨款通過三個月的發行籌集,流進各個相關的衙門,大大的刺激了各級官員。上書要求中央批准再開新國債的奏章幾乎一夜之間堆滿了宰輔和太皇太后的書案。

    當然英明神武的高太皇太后馬上禁止了這些風潮,嚴厲的斥責了部分完全沒有必要赤字的部門要求發債的請求。在朝議中制定加固黃河堤壩和疏通漕運的專用國債計劃,同時制定了一套規範國債發行的法律和制度。當然這裡面有很多間接變相強化辰基證券公司壟斷地位的條款都是李基站在為國為民的立場,幕後建議宰輔們添加進去的。比如保證金製度,要承銷zhengfu發行的100萬貫的zhengfu債,就要先交50萬的保證金給zhengfu,在發行期結束後zhengfu只要50萬,如果承銷商只買了90萬貫出去,就要虧10萬貫。這一條款保證了民間沒有足夠財力的商家和豪門無法進入承銷市場和辰基集團競爭,同時還保證了zhengfu發債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沒有足夠的手段和人才,就不可能向辰基證券公司一樣溢價發行這五千萬貫的國債。

    內部故意洩露到朝堂的信息顯示,在這次5000萬貫的國債發行中,一共劃分為100000份每份500貫的面值。因為有zhengfu背書的三路地方三司印章,通過拍賣集中競標的方式,搶購國債的商戶富豪們基本都是沒用幾次就將500貫面值的國債炒到508貫以上成交了。沒有幾個會用最低加價單位10文來競爭每批10萬貫的國債。初步估計需要3個月發行期的這批國債只用了10天就被聞訊而來的全國各地的富戶搶購一空。不會生息的窖藏銅錢哪有零風險的有利息的國債受歡迎。收到到的銅錢現款甚至出現了百年歷史的太平通寶之類的太宗年間鑄造的精品。

    在證券公司內部慶功會後的高層秘密會議中李基對穿越眾說道:「有多少人知道財政是可以在累積國債超過zhengfu資產的破產狀態之下繼續赤字的?有多少人是可以接受趙宋朝廷發行的地方zhengfu債富戶?前者只有我們十幾個人,後者幾乎無窮無盡。更不用說信用等級更高的金邊債券——中央zhengfu債券了。想盡一切辦法學習羅家的先進案例,把發鈔權和壟斷承銷國債的權利拿在手裡,我們才算是有了萬世基業,立於不敗之地。至於讓沒有金融安全意識的大宋帝國統治階層習慣赤字、主動赤字、連續赤字,一直到不得不同意我們建立聯儲體系,最終到我們掌握發鈔權的過程就是金融部門今後工作的重點。我們不能也不用刻意去引導這個過程,只要順水推舟的接下宋廷的要求就可以了,千萬不能打草驚蛇,壞了大事。」

    「赤字的出現無非是開不了源節不了流。指望大宋帝國收入下降不如指望大宋帝國開支上升。要想增加zhengfu開支,有誰不我們這些經歷過『特色』財政的人更有經驗?現在大宋帝國中央財政的開支七成是軍費二成是官俸,一成才是教科文衛、工程建設、醫保社保等服務內容的開支。軍費我們暫時沒有辦法使中央財政大量提高這方面的開支,行政費用也不能動,只有動一動最少的建設性支出的腦筋了。」

    王能看著趙守忠把話題引導到這個方向不由得開口道:「為什麼軍費我們暫時沒有辦法使中央財政大量提高這方面的開支,行政費用也不能動?我們完全可以用先進的技術裝備開創軍火工業的輝煌,發戰爭財不是很好很強大嗎?行政費用也很好提高啊?直接推動zhengfu把統治力量下延道農村,基層官員的缺口起碼擴大十倍,行政費用起碼增加5倍。」

    「你腦子被門夾了嗎?我們連修建高爐的人手都不夠,還要開軍火廠?還擴大基層官員?我們主動幫趙宋強化統治基礎,我們怎麼混飯吃。你聽說那個壟斷非zhengfu組織主動幫zhengfu鞏固統治啊?」李基出言堵上歪了的話題發展趨勢。

    「好吧!不要說他,他只是說出了我們以後要幹的事,操之過急了點。言歸正傳,花錢搞建設就要那些高層看到建設給國家和自己能帶來足夠的好處。這一點我可以保證只要三個月就可以讓所有人看到建設的好處,我趙守忠開辦的文化集團不是吃乾飯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